從「以米為貴」到「商業經濟」,看日本德川幕府末期的思想轉變

2020-12-14 卿慕南

從農業大國發展到商業大國,日本也經歷了一個較為複雜的跨越時期。德川幕府末期,日本的國門被西方列強打開,這一時期的日本思想家,也接觸到了西方列強的商業思想。也是在這個時期,日本德川幕府的重農抑商思想,轉化成為了重商思想

而隨著重商思想在日本的根深蒂固,日本的商業實踐,也開始有了一定的進步。從某個方面來說,重商思想的形成,促進了日本近代經濟的轉型和工商業的快速發展,為日本的經濟社會發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在西方經濟思想的影響下,日本德川幕府意識到商業的重要性

在西方經濟思想入侵之前,日本德川幕府時期雖然興起了一定的商業經濟,但仍然是以農業經濟為主,統治者也非常輕視商業。而在受到西方經濟思想的影響之後,日本也開始學習商業模式。

1、日本的重農抑商政策,在面對西方商業的衝擊下,逐漸瓦解

日本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視農業經濟,在德川時代更甚。德川時代的幕府,一直以米為貴,甚至實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閉關鎖國政策,不能大規模的對外進行貿易。

而在這種背景之下,一旦財政困難,政府就會鼓勵多多進行農業生產,反而對商業發展採取抑制態度。比如說在《德川禁令考》當中就有記載日本當時的這項政策:

「農民怠農業而致力於商賣之計一事,應停止之。但久持商業則可仍依其原樣。而自今規起,(農民)不可再從商,應專一於耕種。」

但這項政策,也伴隨著日本國門的打開而瓦解。

在西方列強打開日本國門之後,日本的重農抑商已經不適應當下的發展環境,因而逐步瓦解。當時的日本,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發展,而小農經濟勢必無法讓日本取得大規模的發展,能起到這種作用的就只有商業經濟

大批的日本思想家認識到了發展商業的重要性,並且在其著作當中發表這些觀點,也正是這批先進思想家的帶領,日本的重農抑商政策開始一步步瓦解。

2、意識到與西方列強的差距後,日本主張學習西方商業經濟模式

伴隨著重農抑商政策的瓦解,與之而來的就是日本的重商思想的形成,這一時期的重商思想,有著一定的時代特色,這可以從大批思想家主張學習西方商業經濟模式的觀點當中看出。

1853年,美國佩裡艦隊到達日本,日本人開始意識到,只有學習西方的商業經濟模式,才能夠增強日本的經濟軍事實力,這是時代的趨勢,也是發展的趨勢。

在日本的著名思想家向山源太夫的《關於應對夷國船的寬猛二策》這一本書當中,就有發表他對此事的觀點,「應以深遠之英斷,允許海外諸國之通航通商,立富強之基本,完善船舶銃炮等軍備。」不僅僅是他,當時的主要日本思想家,都發表了與之相類似的觀點。

這既是當時日本的重商思想的起源,也是日本開始主張學習西方商業模式的開始,更是日本取得現代化發展的最重要的開端。

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為明治維新的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礎

上文中也一直在強調,重商思想是日本商業發展的重要動力,不僅如此,重商思想還為日本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更是為明治維新的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礎。

1、重商思想的發展,促進了日本工商業的蓬勃發展和進步

的確,最能夠體現重商思想的作用的,就是日本工商業的蓬勃發展和社會進步。當時,大批的思想家和政治家都開始贊同發展工商業的主張,並且推行了一定的措施。比如說主張實行專賣政策和大力發展工業。

當時的思想家主張採取一種官府主導的專賣政策,雖說對商品經濟的自由發展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但這卻是在當時背景下,所能採取的最有力的一種方法。

在強調官府的主導地位的同時,專賣政策還在一定程度上發展了日本的對外貿易和對內貿易,而且還有效的抑制來奸商對於百姓的毒害。如此一來,這項政策就完美的促進了日本工商業的發展。

而大力推進工業生產,也是當時的重商思想所主張的。在其主張之下,幕府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發展工業,諸如造船廠、制鐵所、反射爐等等的建造。這批政府主導的先進工業的發展,直接就推動了日本近代工業的發展。

2、 重商思想的提出,為日本之後的改革創新奠定了思想基礎

德川幕府末期的重商思想,鼓勵大力發展工商業,向西方國家學習,引入西方的科學技術,從而使得國家能夠大力發展。這種以發展為中心的重商思想,也在明治維新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礎。

明治維新是日本明治時代所推行的一系列重大復興改革政策,從政治、經濟、教育、外交等各個層面進行改革。這次改革創新,使得日本國力大幅度膨脹發展,甚至出現了「脫亞入歐」的趨勢。而明治維新最早期的思想根源,就是德川幕府末期的重商思想。

換個意思說,重商思想促進了明治維新的出現,為日本的發展提供了最早期的思想根源。

總結:

日本德川幕府末期的思想家,開始認識到了重視商業發展的重要性。這種認識,是伴隨著日本國門的打開而形成的,這種認識也被稱作是重商思想。

而重商思想在日本的發展,是伴隨著重農抑商政策的瓦解而發生的,並且對日本的近代化商業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日本商業的發展,甚至對整個日本社會的思想變革都具有重要作用。

後來,這種重商思想,在明治維新的改革當中也得到了延續,明治維新對日本發展所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而重商思想又是推動明治維新的重要助力,為日本發展起到了不可小覷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史的研究:日本的經濟與思想》

2.《幕末的新政策》

3.《近世的專賣制度》

相關焦點

  • 日本的統一和德川幕府的統治
    為了建立全國性的統治,他們都比較注意發展自己的經濟力量,注重發展生產,提倡工商業。16世紀以來,在農業方面,先進的農具和生產技術幾乎普及全國,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在工商業方面,由於城市有了很大發展,給了商業手工業以有力的推動。國內市場也因城市的增多而逐步形成並日趨繁榮。國際貿易除了與傳統的貿易國——中國、朝鮮、東南亞依舊頻繁往來外,還同歐洲的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有了商業關係。
  • 德川幕府的「是」與「非」
    在日本三個幕府時期,德川幕府無疑是最為集權同時也是最能體現國家統一的時期。沿著歷史的車輪,而且又看到了東方文明的成果,因此德川政權能夠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統治秩序。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德川幕府帶領日本從毀滅走向了重生,從地獄走到了煉獄。
  • 從「帆船」到「汽船」——以日本造船為例,看幕府末期的發展變化
    但是在「黑船來航」之後,日本的蒸汽鐵船數量逐年上升,從一開始的從別國購買,到後來的自主建造,僅僅不過十幾年。在這期間,有哪些因素原因,推動了日本從「帆船」到「汽船」的轉變?從「帆船」到「汽船」的轉變,所體現的僅僅只是器物層面上的進步嗎?
  • 火器時代:日本戰國——德川幕府
    德川氏以江戶為政治根據地,開幕府以統制天下,故亦稱江戶幕府。自公元一六○三年德川家康受任徵夷大將軍在江戶設幕府開始,至一八六七年第十五代將軍慶喜,將政治大權奉還朝廷(即大政奉還)為止。約二百六十五年,為繼鎌倉,室町幕府之後,最強盛也是最後的武家政治組織。  德川幕府時期  一、上升期(一六〇三~一六五〇):歷家康、秀忠、家光三代將軍。
  • 德川幕府統治日本260多年,倒臺以後何去何從了?
    歐美列強堅船利炮打開日本國門,德川幕府260年統治時代結束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進步,商品經濟快速發展,使得資本主義在日本蓬勃發展,從而與幕府統治產生矛盾,具體表現為幕府政府中央財政困難,日本農民不滿統治頻繁起義。
  • 德川家康之後,江戶幕府到底有多強大?經濟和軍事實力極強
    他憑藉出眾的謀略和政治、軍事手段最終完成了日本的統一,在江戶城建立了日本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幕府時代,而江戶幕府之所以能夠維持兩個世紀的統治,離不開其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  而幕府出面沒收的領地數量在第二代將軍時期就已經超過了1000萬石,不得不說從這個時期就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而到了17世紀末期,這一數量維持在700萬石。要知道整個日本石高最大者前田家族也只有102萬石,幕府直接管理的「天領」佔到了全日本石高的1/4。
  • 德川幕府後期日本財政改革的正當性悖論
    有學者指出:「這種貨幣改惡行為,是延至幕府末期的被統治者所頻繁利用的財政彌合手段的第一次嘗試。這對於德川封建制的解體過程而言,具有歷史意義」。⑦該手段的出臺,雖然一時緩解了幕府的財政緊張,但貨幣價格的低下帶來了物價的上漲。這不但給普通百姓造成了嚴重損失,也使下層武士變得更加困窘。
  • 淺析日本德川幕府時代對天主教的禁令與閉關鎖國
    於是,同年6月19日發布了被稱為「伴天連追放令」的法令,規定:日本是神國,從切支丹之國傳來的邪法甚為不妥;他們讓諸國人皈依天主教,破壞神社和佛閣,這是迄今為止聞所未聞之事;伴天連不宜留在日本,今後20天之內應歸回各自的國家;黑船為商業而來所以另當別論,今後也可長期進行貿易。「伴天連追放令」實際上是宗教和貿易形式上的分離,重在強調今後仍與黑船積極貿易。
  • 德川幕府的最大危機:日本史上「倒幕運動」與「明治政府」的建立
    19世紀中葉,隨著美國海軍佩裡艦隊登陸日本以來,一場巨大的政治衝擊在日本國內爆發,無論從政治,經濟還是其他方面來看待這場促成近代大和民族覺醒的政治變化,都是具有重大意義的。西方資本主義浪潮和世界殖民體系的衝擊,統治日本200餘年的德川幕府迎來了最大的危機。「倒幕運動」的到來加速了幕府的垮臺,倒幕派與守舊派不可避免地將在全日本為了最高權力展開死鬥。
  • 德川家康故居:建立江戶幕府統治體系,被後人稱為「東照神君」
    德川家康是日本戰國時代末期、安土桃山時代、江戶時代的武將,戰國大名,江戶幕府第一代徵夷大將軍。日本戰國三英傑(另外兩位是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之一。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圖為位於日本京都市中京區「二條城」的德川家康故居。
  • 日本史話:日本武士階層如何興起?德川幕府時期武士如何生存?
    德川幕府在1615年正式統治日本,迎來了250多年的和平年代,並實施了鎖國政策,使日本隔絕於異國貿易和紛爭之外。武士不再忙於徵戰,因為德川幕府為維持秩序,對國內事務,尤其是對藩國,實行了嚴格的控制。很快,很多武士成了幕府官員,在都城和偏遠地區為幕府效力。
  • 日本戰國後幕府的經濟奇蹟,實際上是明朝流亡學者的思想傳遞
    一、清朝入關帶來了文化危機,導致日本成了文化避難所清朝剛剛入關,一切百廢待興,因此不免有大量學者前往日本避難。雖然短時間內敵對,可是到了德川幕府時期,日本與中國的關係還是非常不錯的,至少在官方層面上,日本是承認中國為唯一宗主國的。但對於宗主國的文化更迭而言,日本其實也是處境矛盾的。
  • 日本德川幕府還政日本天皇
    1867年11月9號,日本德川幕府或者叫江戶時代結束,這一天,德川幕府正式宣布將大政奉還給天皇。看那個時代的日本歷史,總覺得日本在那段時間突然間特別幸運。這個時候日本長期以來形成的「雙頭政治」起了特別重要的作用,日本的「雙頭政治」是指日本的幕府和天皇。在京都有一個天皇,天皇其實並沒什麼實權,但日本人民還是很信任他,也沒有人去顛覆他。日本一直以來就是這一個天皇家族,中間沒有改朝換代過。而日本的幕府卻是來回來去改了好幾個,最後當權的是德川幕府或者叫江戶幕府,江戶就是現在的東京。
  • 屬於自己時代的貢獻者,日本古代封建社會的德川幕府
    日本的幕府制度日本的歷史也是比較悠久的,在古代和中國一直以來都是密不可分的,長期屬於中國的藩屬國,在宋朝以前一直都視中原王朝為進貢對象,但是日本又和其他中國古代的藩屬國從根本上不一樣。到了秦漢和魏晉南北朝時期,幕僚漸漸地成為了官僚中能夠運籌帷幄,掌管大事決策的人,主要是指軍事方面的人才,所以在後來將這些將帥的府邸稱之為幕府,幕僚制度也就是幕府制度最終形成。日本雖然仿照的是中國的幕府制度,但是兩國的制度有著巨大的差異。
  • 日本古代史,德川幕府的統治時代,新儒學和日本文化的發展
    歷史原創作者:婉君觀歷史哈嘍大家好,小編今天給大家講講德川幕府的統治。 1603年,德川家康已接受了天皇敕封的徵夷大將軍的稱號,建立了江戶幕府。在16世紀攫取軍事霸權的過程中,戰國領主們可能已經砍光了日本的山林,而到了17世紀,日本的政治景象遠比自然景象井然有序。
  • 日本幕府時代結束,最後一任將軍德川慶喜,最終結局如何
    (德川慶喜)德川慶喜生於江戶末期,是德川家昭和正室登美宮吉子的第7個孩子。說起來,德川家昭這一支屬於德川旁系分支。其實,早在過繼之前,德川慶喜受老師澤下治齋的影響,對維新運動是有所了解和支持的。畢竟當時在時局面前,幕府體制的種種弊端,已經引得人們對它非常不滿,一些維新人士認識到,只有改革,才能使日本發展起來,不至於挨打。在這種背景下,澤下治齋第一個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
  • 從兩部電影看日本史上規模最大決定天下的內戰,奠定德川幕府時代
    日本戰國時代的結束被後世歸納為一句俗語:信長種下小麥,猴子做成包子,被老烏龜給吃了,也有說「信長搗(舂米磨粉)、秀吉捏(和面做餅)、家康食(坐享其成)」。豐臣秀吉而德川幕府奠定人德川家康,以擅長隱忍,且活得久為特點,生生耗死了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所以被稱之為烏龜。
  • 德川幕府控制天皇頗受好評,最終卻沒有「跟風」被賤民唾棄?
    江戶幕府時代是日本三大幕府之中制度最完善,國民最富強的一個時代之一,但是從他的鼎盛時期到其衰落滅亡的轉變卻又是那樣的猝不及防。自從日本幕府時代的開啟,政治權力就從天皇下移到了將軍,但是由於日本歷史文化的特殊天皇的政治地位依舊是至高無上。 所以日本歷代幕府雖然不能廢除天皇僭越為尊,但是一定會將日本天皇牢牢的掌控住。從這一點來看德川政府依舊繼承了前代幕府的傳統,將天皇自身的政治光環作為自己統治性合理的保障。
  • 統治了日本260多年的德川幕府滅亡後,德川家族怎麼樣了?
    日本由於國內的歷史地理特性,在古代並沒有像中國一樣,形成以皇權為基礎的大一統中央集權王朝,反正而形成了一種比較鬆散的政治體制,而且天皇很長時間被「虛君」化,由武家將軍執政,這便是「幕府」,而日本最後的幕府政權就是以德川家為將軍的「江戶幕府」,它統治了日本超過260年。
  • 此德川御三家之一,卻是幕府宗家的命中剋星!
    德川家康統一全日本後,為鞏固德川氏的政權,按與德川氏的親疏關係,將全日本的大名分為親藩、譜系、外洋等三類。將親藩分封到經濟富庶之地或軍事戰略要地,而在這些親藩中,又以德川家康的九子德川義直(尾張藩),十子德川賴宣(紀伊藩),和十一子德川賴房(水戶藩)最親,此三藩被稱為「御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