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部電影看日本史上規模最大決定天下的內戰,奠定德川幕府時代

2020-12-20 東羽之觀影

日本戰國時代的結束被後世歸納為一句俗語:信長種下小麥,猴子做成包子,被老烏龜給吃了,也有說「信長搗(舂米磨粉)、秀吉捏(和面做餅)、家康食(坐享其成)」

豐臣秀吉因為長相身材矮小、面容猥瑣像猴子,而且也多次在織田信長的信中有如此稱呼;

豐臣秀吉

而德川幕府奠定人德川家康,以擅長隱忍,且活得久為特點,生生耗死了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所以被稱之為烏龜

關於他們三人的故事感興趣的可以自行搜索,這裡不多做贅述。

在豐臣秀吉死後,日本歷史爆發了規模最大、影響最為深遠的戰爭,也被稱之為「決定天下」的內戰:關原合戰

《關原之戰》

關於這場內戰的影視作品已經多不勝數,這裡主要推薦的是兩部東羽近期二刷後的影片《關原之戰》與《大盜石川》

《大盜石川》

這兩部電影的共同點是都在講述了這場史詩級的戰役,《關原之戰》以寫實和偽紀錄片的形式,幾乎還原了戰爭中的點滴,頗有正史感覺

而《大盜石川》主要是講述在戰國時代最末期活躍的忍者集團,如霧隱才藏和猿飛佐助,以朋克武俠風格,以忍者的視角,融合西方奇幻元素的造型和場景,將這場戰爭的殘酷和血腥無限遊戲藝術化。

雖然大部分的忍者和主要歷史角色在真實中是存在的,但是更像是一部野史。

織田信長

《關原之戰》由日本名導園田真人導演,延續了史詩片常用的風格沉穩,張弛有度,敘事節奏緩慢,但細緻入微的細節,沒有花裡胡哨的特技和包裝,是一部細細品的佳作。

影片中豐臣秀吉義子石田三成塑造的理想派的代言人,心中永遠有一股理性把持,與德川家康的老謀深算與心機城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乍一看去,仿佛是三國時期的劉備與曹操之爭,只是可惜,他們沒有孫權形成平衡鐵三角之勢。

戰爭

再看另一部《大盜石川》,帥哥美女扎堆,朋克現代化風格,歐美制式戰甲與畫面效果,好幾次東羽都把這部電影與當年風風火火的《無極》、和《斯巴達三百勇士》來相提並論

不得不說,這是一部極為有趣而且唯美的電影,在歷史洪流下,劇情都是按照正史運轉,推動歷史車輪的,依然是老奸巨猾的德川家康,只不過,電影結尾給德川幕府添加上了一層大義的帽子。

戰爭場面

這場戰爭,參與人數合計約18萬,其中德川家康為首的東部軍10萬餘,以石田三成為首的西部軍8萬餘,最後德川還是藉助西部軍內部矛盾,一舉奪得了天下,建立了德川幕府。

石田三成部隊
德川家康部隊

日本電影尤其是戰爭類電影,女性角色的大都以花瓶為主,而這兩部劇的女性角色卻同是電影中的亮點,《關原之戰》中由「村花」有村架純飾演的伊賀忍者,為石田三成添加了情感成分。

有村架純

《大盜石川》中由二十世紀末最後美少女的廣未涼子飾演的織田信長的侄女淺井茶茶,直接成為了關原之戰的導火索,英雄一怒為紅顏。

廣未涼子

《關原之戰》《大盜石川》兩部電影都可私。

相關焦點

  • 火器時代:日本戰國——德川幕府
    德川幕府  TokugawaBakufu  「江戶幕府」又稱「德川幕府」。日本第三個封建軍事政權。德川氏以江戶為政治根據地,開幕府以統制天下,故亦稱江戶幕府。自公元一六○三年德川家康受任徵夷大將軍在江戶設幕府開始,至一八六七年第十五代將軍慶喜,將政治大權奉還朝廷(即大政奉還)為止。約二百六十五年,為繼鎌倉,室町幕府之後,最強盛也是最後的武家政治組織。  德川幕府時期  一、上升期(一六〇三~一六五〇):歷家康、秀忠、家光三代將軍。
  • 新舊時代的殘酷交替:天皇與幕府之間爭權奪利,用殺戮開啟新篇章
    在眾多戰爭中,幕府政權與天皇政權之間的戰爭是主線,其次就是日本社會爆發的地方實力者之間的戰爭,包括會津之戰和箱館之戰等。電影《浪客劍心》的時代背景就是這樣一個充滿戰爭的時代,主人公緋村劍心被稱為「劊子手拔刀齋」,他是個有原則和自身堅持的人,他絕不殺害一人的誓貫穿全劇言。
  • 屬於自己時代的貢獻者,日本古代封建社會的德川幕府
    而德川幕府時期之所以成為了日本歷史上不能忘記的時代,除了是因為德川幕府成為了日本近代化的強大阻力,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不管是幕府這個制度,還是德川幕府這個具體的權力統治中心,都對日本的封建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不能因為他阻礙了一個新時代的到來就完全否認他們對於封建時代的貢獻。
  • 日本內戰後,明治政府為何未對幕府人員斬草除根?
    清朝與列強的戰爭,沒有在日本重演。答應了開港通商的德川幕府,權威一落千丈,開始了滅亡的進程。以前,幕府是不容置疑的。各藩大名,老婆孩子都在江戶,作為人質。三、日本內戰1868年1月3日,新繼位的明治天皇,頒布《王政復古大號令》,撤銷幕府。在第14代將軍的爭奪中,德川慶喜敗北。幕府內憂外患之下,他卻被推出來接替早死的德川家茂。德川慶喜不能辱沒了乃祖的威名,他宣布天皇命令無效。
  • 日本幕府時代結束,最後一任將軍德川慶喜,最終結局如何
    德川慶喜是幕府時代的最後一任將軍,如果把幕府體制比作一個政權,那他該算亡國之君。按說,亡國之君一向沒有好結果。可是,他和明治天皇的政府兵打了一仗後,居然還得到明治天皇的厚遇,得以善終。這是怎麼回事呢?按道理,德川慶喜是沒有繼承幕府將軍的資格的。不過,他9歲時,由於德川一橋絕嗣,在第12代幕府將軍德川家慶的指示下,他被過繼給了一橋家,成為家督。這樣一來,他不僅得到了德川一橋豐厚的家業,還有可能成為未來的幕府將軍。
  • 日本德川幕府還政日本天皇
    1867年11月9號,日本德川幕府或者叫江戶時代結束,這一天,德川幕府正式宣布將大政奉還給天皇。看那個時代的日本歷史,總覺得日本在那段時間突然間特別幸運。這個時候日本長期以來形成的「雙頭政治」起了特別重要的作用,日本的「雙頭政治」是指日本的幕府和天皇。在京都有一個天皇,天皇其實並沒什麼實權,但日本人民還是很信任他,也沒有人去顛覆他。日本一直以來就是這一個天皇家族,中間沒有改朝換代過。而日本的幕府卻是來回來去改了好幾個,最後當權的是德川幕府或者叫江戶幕府,江戶就是現在的東京。
  • 伊達丸:日本德川幕府時代的跨太平洋外交
    評論區話題丨你怎麼看德川幕府的對外戰略改變? 17世紀初,德川幕府已完成對豐臣家族的逆襲,但彼時的日本已經很難回到過去。因而在這個特殊的戰略迷茫期,新的江戶當局也渴望在新世界中尋覓自身的位置。
  • 德川幕府的最大危機:日本史上「倒幕運動」與「明治政府」的建立
    19世紀中葉,隨著美國海軍佩裡艦隊登陸日本以來,一場巨大的政治衝擊在日本國內爆發,無論從政治,經濟還是其他方面來看待這場促成近代大和民族覺醒的政治變化,都是具有重大意義的。西方資本主義浪潮和世界殖民體系的衝擊,統治日本200餘年的德川幕府迎來了最大的危機。「倒幕運動」的到來加速了幕府的垮臺,倒幕派與守舊派不可避免地將在全日本為了最高權力展開死鬥。
  • 日本歷史上最強盛也是最後的武家政治組織:德川幕府
    當時的關東荒涼而貧瘠,也就在那時,他開啟了延續了200多年的江戶時代的大門……關原合戰的奠定日本列島從1467年開始,便進入了長期的戰亂,大小封建主捭闔縱橫,展開了持續多年的混戰,號稱日本歷史上的戰國時期。而對於生於亂世的德川家康來說,從6歲開始便被迫作為強鄰今川氏的人質,寄人籬下十數年。
  • 日本的統一和德川幕府的統治
    織田信長死後,部將豐臣秀吉(1536——1598年)繼續其統一事業。經過多次戰爭,1590年日本的百年分裂宣告結束,進而在1593年首次將北海道置於日本中央政權統轄之下,日本統一基本告成。豐臣秀吉死後,織田信長的另一部——降德川家康(1542 1616年)奪得政權。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戶(今東京)建立幕府。開始了德川幕府(江戶幕府)的統治(1603一邛67年)。
  • 日本戰國時期的幕府時代,竟然是背叛「武士道」精神篡位奪權的?
    十六世紀的中國已經是大一統的時代,明朝正以雄偉的英姿屹立於世界東方,而同一時期的日本卻限於內戰,各大軍閥勢力都在為爭奪霸權,導致了日本分裂,各地領主無不擁兵自重,培養為榮譽而戰的日本武士,他們這些人效忠自己的領主,並且能夠做到至死不渝。
  • 在群雄割據的戰國時代,德川家康為何能殺出重圍,建立德川幕府?
    春秋時期是中國的戰國時代,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節點。不過,在日本也有一個戰國時代,只是要從中國找出類似的歷史時期的話,它倒與三國時期很像。與三國一樣,日本的戰國時代天皇淪為傀儡,失去實權,大名們割據一方,爭奪霸權,就連結束這個時代的梟雄德川家康,也與司馬懿十分相像。
  • 德川幕府末代將軍,四個歷代第一,創下德川將軍之最
    最後,在孝明天皇的命令下,德川慶喜不得不就任將軍一職。當上將軍後,德川慶喜就必須為了德川幕府的延續而努力,在歷任將軍中,他面臨的困難最大,一個不小心,就會導致德川幕府垮臺,自己同樣有殺身之禍。不過,德川慶喜一度打出好牌,讓倒幕勢力措手不及,讓德川幕府有了繼續延續下去的可能。
  • 德川幕府時代,天下太平,但大名們為何不敢反抗幕府?
    摘要:德川幕府時代,天下太平,但大名們為何不敢反抗幕府?德川幕府成立後,為什麼其餘大名不敢反抗幕府?關於這個問題我們要從德川家康時期開始說起。到了第三代幕府將軍家光時期,日本全國遭遇改易處分的大名高達130位,而這都是在40年的時間裡發生的,據說單單這40年裡幕府沒收的領地就達到1400萬石。這些被沒收的領地,一部分封給德川一門,一部分封給譜代大名。
  • 從「以米為貴」到「商業經濟」,看日本德川幕府末期的思想轉變
    從農業大國發展到商業大國,日本也經歷了一個較為複雜的跨越時期。德川幕府末期,日本的國門被西方列強打開,這一時期的日本思想家,也接觸到了西方列強的商業思想。也是在這個時期,日本德川幕府的重農抑商思想,轉化成為了重商思想。而隨著重商思想在日本的根深蒂固,日本的商業實踐,也開始有了一定的進步。
  • 德川幕府復興與滅亡時代的兩個苦命女人
    日本近代經濟史學家內田銀藏說——吉宗的時代是德川時代最光輝的時代。話有點拗口。說的是,德川吉宗復興德川幕府,使他成為一代明主。他在位期間推行了一系列改革,雖然有損商人利益,卻使武士和農民穩定了下來,奠定之後百餘年的穩定之基。他是紀伊德川家的四子,本無繼承藩主之位的權利。然三個哥哥相繼死亡,把他推上了藩主寶座。吉宗的好運並沒有到頭。
  • 淺析日本德川幕府時代對天主教的禁令與閉關鎖國
    1549年以葡萄牙國王為後援的天主教耶穌會來日本傳教,揭開了日本有史以來與西方文化接觸、碰撞的序幕。當時的日本統治階級對天主教的態度始終是矛盾的,他們既渴望與葡萄牙人通商帶來的貿易利益,又對天主教在日本的迅速傳播抱有很深的疑慮。1637年爆發的島原天草天主教起義,深深刺激了幕府,使幕府終於採取了根絕天主教的非常措施,實行了鎖國。
  • 德川幕府統治日本260多年,倒臺以後何去何從了?
    德川幕府,在日本江戶時代橫行的封建政權,自掌權起,建立起260多年的統治。當時的日本仍處於封建社會,德川幕府建立統治後,不斷加強中央集權,還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此時的外界風雲變幻,日本全然不知,直到國門被打開,才開始進行改革。一直推行封建統治的德川幕府,早已無法控制覺醒的國民,被無情地推翻。
  • 德川幕府統治日本264年,被推翻後其家族後代結局如何?
    一,德川幕府成因簡介 公元16世紀前後,日本進入了所謂的戰國時代,各地有實力的大名紛紛起來爭霸。其中,實力最強大的大名織田信長,逐漸吞併了尾張、近畿等多個地盤,勢力擴張至大半個日本。
  • 日本史:在德川幕府時代,江戶與大阪是兩個類型不同的城市
    大家好歡迎來到小鍛說歷史,在德川幕府時代,江戶與大阪是兩個類型不同的城市。江戶是武家盯,在城市發展與管理方面顯示出典型的封建等級制特徵;而大阪是市民盯,在商品經濟的影響下,在城市布局與管理方面有著更多的近代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