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盛敗走濟南背後:商業地產供大於求

2020-12-25 每日經濟新聞

電商的發展及不斷湧現的商業綜合體,給傳統零售業造成巨大衝擊。5月5日,百盛在濟南的唯一一家門店正式關閉。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傑 孫衛濤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王傑 孫衛濤 發自北京

編 者 按

電商的發展及不斷湧現的商業綜合體,給傳統零售業造成巨大衝擊。其中,外資商業零售企業在華的生存狀態更是令人關注。5月5日,百盛在濟南的唯一一家門店正式關閉。法國零售巨頭家樂福也正調整全球布局,一方面撤離印度、泰國、哥倫比亞等多個邊緣市場,另一方面重啟巴西市場電商業務並密切關注中國電商發展。伊藤中國進行高層人事調整,希望給其北京市場業績帶來起色。有專家建議,外資零售企業要從頂層設計改變,進行錯位經營,同時應加強本土化建設。

在雄心勃勃殺入濟南兩年後,百盛突然偃旗息鼓。

昨日(5月5日),百盛在濟南的唯一一家門店正式關閉。濟南百盛一位工作人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商場已經正式關門,專櫃全部撤離,如果有退卡的消費者可以拿著有效證件儘快來辦理。

至於百盛濟南門店關閉的原因,記者致電北京百盛集團總部,但未獲得正式回應。

山東大學房產研究中心主任李鐵崗表示,百盛退出濟南市場的原因,是由於商業地產總量供給相對大。另外,目前濟南出現的多個商業綜合體項目,也對百盛傳統的商場模式造成了一定衝擊。

開業兩年便「夭折」/

據了解,百盛濟南店位於市中心地標泉城廣場附近,周圍商業地產雲集。百盛在此區域內已屬邊緣化位置。

土生土長的濟南人田先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泉城廣場附近有銀座購物中心,吸引了大量客流,北面有投資30多億元的恒隆廣場,是高檔品牌的聚集地,還有豐富的餐飲業態吸引了不少人氣,相對離泉城廣場較遠的百盛商場人流變得較少。

RET睿意德執行董事聶綺冰表示,山東當地百貨品牌一直居於強勢,也是百盛商場難以立足的原因。比如銀座、貴和等當地品牌從起步、經營到品牌招商都早於百盛。這樣百盛在資源和網絡方面就要花更大的功夫,突破原有品牌的難度就更大。

此外,目前電商已經可以涵蓋濟南本地人很大一部分購物需求,因此逛商場更多的是滿足社交需要,在滿足購物需求的同時,又可以和朋友、客戶聚會、吃飯、看電影等。

「百盛商場恰恰缺失這一點,業態單一、商品品牌同質化嚴重,價格方面也沒有優勢,沒有特別的東西可以吸引人們去消費。」田先生表示。

北大縱橫商業諮詢零售業管理合伙人陶文盛分析稱,從這家門店分析開看,從2012年開店僅經營兩年就關閉,最大的可能是銷售預期沒達到。

事實上,這是百盛近兩年來關閉的第五家店。2012年7月,百盛關閉了上海虹橋店和貴陽金鳳凰店。2013年百盛又關閉了貴陽和石家莊的門店。目前百盛在中國36個城市僅剩下56家店。

關店的同時,集團業績表現也不佳。2013年財報顯示,百盛集團實現收入174.8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3%,但經營所得利潤下降49.7%至5.43億元,淨利潤大幅下滑58.4%至3.54億元。

零售專家丁利國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中國零售形勢變化太快,外資企業已經普遍跟不上形勢的變化,以前在國外的商業模式和管理經驗已經在中國行不通;另一方面外資零售企業本土化還是不夠,對變化中的中國市場敏感度不夠,導致創新不足,都是小大小鬧,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遭遇業績困境的百盛也在尋求突破。去年百盛在北京復興門店進行業態上的調整,引進了3000平方米的餐飲業態,希望能增加客流。

丁利國認為,百盛需要頂層設計,從根本上去變革才有希望,而不是小打小鬧進行業態調整。

商業物業供大於求/

在陽光100置業集團常務副總裁範小衝看來,現在很多企業在轉型做商業地產,而商業地產有其特定規律,也特別考驗商業地產商的運營能力。某一個企業的撤出,不代表整體市場不好,但是商業競爭越來越激烈,一定要做專長的差異化的商業地產,否則就會進入同質化的價格戰。

據業內人士透露,「商業地產熱」始於2009年,由於當時恰逢濟南全運會舉辦,濟南進入商業綜合體時代。同時,濟南商業項目也逐漸活躍起來。品牌商業項目如恒隆廣場、萬達廣場進駐,一時間新一輪的商業置業熱潮集中,商業物業存量攀升。

克而瑞資料庫數據顯示,濟南2010年以來商業營業用房一直處於供大於求的狀態。合計結果顯示,2010年至今年一季度,濟南商業營業用房的供應套數為23643套,成交僅為12531套;供應面積為1608072平方米,成交僅為852368平方米,成交套數和成交面積都為供應量的53%。

山東大學房產研究中心主任李鐵崗分析,消化掉目前的濟南商業地產庫存,是有一定的難度,但供應過量是相對需求來說。目前就要挖掘需求,要擴大濟南商業覆蓋的範圍,或者濟南市打造成旅遊中心。對於傳統商業模式,從內部可以解決供需,可以從市場方面進行一種深度的細分挖掘,在一定程度上消化供給過量的泡沫。

「要進行不同層次的錯位經營,在消費的前段和後端進行延伸都可以拉大需求的量,這樣也可以避免同質化競爭。」李鐵崗認為。

相關焦點

  • 商業綜合體衝擊傳統商場 百盛虧損嚴重敗走濟南
    原標題:商業綜合體衝擊傳統商場 百盛虧損嚴重敗走濟南五一假期過後的濟南泉城路商圈,似乎還在品味著因世茂國際廣場國際時尚購物中心5月1日開業聚集的超強人氣,然而一條百盛百貨退出濟南的消息,讓這個商圈內外的傳統商家,感受到了與這個季節極不相符的絲絲涼意。
  • 百盛今日關閉濟南唯一門店 敗走原因眾說紛紜(圖)
    齊魯網記者 付瑩 攝  齊魯網濟南5月5日訊(記者 付瑩)今天上午,本該迎來兩周年店慶的濟南百盛,卻在五一假期結束後的第二天發出了閉店公告。  「尊敬的消費者:感謝您對濟南百盛一直以來的信任與支持,由於集團發展戰略調整,決定自2014年5月5日起正式閉店,停止經營。持百盛金卡或者購物卡的用戶,可以拿卡及發票,於6月20日之前辦理退款手續,或者按卡面日期到山東其他百盛店消費,會員卡可以在6月5日之前兌換禮品。由此帶來的不便,深表歉意……」這張閉店公告成為百盛商業在濟南地區最後的謝幕。
  • 泰國零售巨頭尚泰百貨敗走杭城 緣何地產大熱、商業遇冷?
    (更多獨家財經新聞,請加微信號cbn-yicai)《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這幾年百貨關店屢見不鮮,然而熱錢卻源源不斷向商業地產湧入。業界指出,這看似矛盾的現象背後是,更多住宅地產商轉型商業地產,但競爭加劇、電商衝擊、租金高企之下,百貨業態正陷入尷尬境地,於是新商場項目不斷,可百貨經營者卻難以盈利,最終部分業者退出市場。
  • 大悅城、太古地產、百盛、華潤置地Q1表現向好
    大悅城、太古地產、百盛、華潤置地Q1表現向好來源:聯商網2017-05-25 08:402017年第一季度,大悅城旗下5個項目租金單價同比上漲超過10%;太古地產旗下兩項目零售銷售額同比增長超50%;百盛集團雖銷售在下滑,但整體扭虧為盈;華潤置地租金收入增長11%。
  • 傳統百貨敗走寫字樓爭相補位 京城"商改寫"漸成潮流
    傳統百貨敗走  寫字樓爭相補位  在北三環東路與京承高速交會處的東北角,曾坐落著一處百貨商場——百盛太陽宮店。自去年百盛敗走後,這裡搖身一變,要成為北京中融信託廣場。  記者近日探訪發現,儘管大樓仍被圍擋遮掩,但從外立面來看,已是簡約的商務樓模樣。
  • 上海高島屋要走了 起底敗走中國的7個原因
    高島屋敗走中國的原因或與以下原因相關。 1、進入中國時間不合適   高島屋進入中國的時間是2012年,正值中國電商開始迅速興起,人們的消費方式產生巨大改變,線下商業尤其是百貨業不景氣的時候。上海市商業經濟學會會長齊曉齋也認為,相比第一八佰伴、久光、伊勢丹等外資百貨,高島屋進入中國的時間較晚,過了百貨在上海的黃金時期。
  • 起底南昌商業武俠「北冥神功」 深耕零售市場的百盛百貨
    編者按:一座座城市的崛起是一個個商業武林的傳奇,名門大派從一線城市的殘酷廝殺中強勢開闢新戰場,而本土地產門派也在不斷發展的城市進程中積極備戰。江西在眾多城市構成的生態圈中更新升級,地產江湖,風雨跌宕,英雄豪傑,盡顯風流,名企輩出,盛事不斷,各方流派,神功迭出。
  • 濟南北部新城創商業地產神話 地價增長近30倍
    ,濟南城市空間結構將發生一次歷史性的變革,濟南商業地產也將創造一個神話。一位熟悉濟南土地競拍行情的專業人士向記者透露,北部片區地價頻頻刷新紀錄,足以說明地產商對這裡未來開發前景的看好。不錯,北部片區成了許多大牌開發商在濟南的主戰場,甚至是一些房企入駐濟南首個項目的試驗場。被譽為北中國第一山水大盤的華山瓏城是中海地產在濟南甚至在國內都能數一數二的大手筆;海爾·雲世界是海爾地產入駐濟南後的又一大動作。
  • 2017濟南預計開業商業項目8個:世茂寬厚裡、臺灣不夜城等
    據贏商網數據統計,2017年濟南計劃開業大型商業項目8個(商業面積≥3萬㎡),總商業面積約57.87萬㎡。商業體量以10萬㎡以下的居多,共6個,商業體量10萬㎡以上的只有兩個:濟南世茂天城12萬㎡以及濟南廣廈聚隆廣場11萬㎡。
  • 百盛商場今日「揮淚」撤出泉城路 入駐濟南僅兩年
    5月5日,百盛商場將退出濟南。  「五一」小長假期間,濟南泉城路的商場可謂是「有人歡喜有人愁」。與不遠處世茂國際廣場的高調開業相比,位於泉城路中段的百盛商場卻顯得「悽悽慘慘戚戚」。5月4日,記者看到,該商場內近8成商戶已撤櫃,經服務臺工作人員確認,百盛5日將停業閉店。洋百貨百盛在雄心勃勃殺入濟南兩年後匆匆撤離。  市民姚女士是個土生土長的濟南人,「朋友們在泉城路附近聚會,首選肯定是能吃飯、逛街、看電影的地方。」她說,自己通常是把車停在百盛,原因很簡單,「百盛的顧客少,但車位多。」
  • 漢博商業籤約中信泰富地產 助力打造濟南「北跨」華山片區新地標
    日前,漢博商業與中信股份旗下中信泰富地產籤訂項目合作協議,漢博商業將根據自身對城郊類商業的經驗與資源,並通過對市場精準的洞察和研判,為中信泰富地產濟南華山片區項目提供策劃定位服務,打造濟南華山片區新地標,引領濟南城市消費升級。
  • 濟南百盛關門兩年或虧損5000萬 日營業額僅20萬
    5日,濟南百盛正式閉店,公告貼在了緊閉的大門上。  兩年前的春天,百盛入駐濟南,基本沒有做什麼宣傳,靜悄悄地開了業。5日立夏,春天剛過,濟南百盛關店。和兩年前開張時的低調一樣,只在店門口張貼了一張公告。
  • 濟南首個TOD商業綜合體開業,回望十年商業拼殺誰主沉浮
    一石激起千層浪,此後的泉城,本土零售巨頭求變創新,外來大鱷紛紛搶灘,蜂擁而至的商業綜合體無時無刻不改變著濟南人的生活方式,刷新著以泉城路、洪樓、經四路為代表的傳統商圈,重塑著濟南的商業格局。同時,本土商界新秀和外來商業巨頭紛紛上馬。當伊勢丹、百盛等洋百貨成為過客,萬千百貨、華潤萬家等國內知名商超黯然退場,易初蓮花、樂購、沃爾瑪等洋超市接連敗走,商業綜合體卻如雨後春筍立於濟南大地。
  • 百盛商業2.8億租用南昌地鐵上蓋物業12年 首3年租金不變
    百盛商業集團有限公司日前發布公告稱,於6月12日,公司間接全資附屬公司江西百盛中山城百貨有限公司(租客),以27650萬元向獨立第三方南昌軌道交通集團,租用江西省南昌市物業12年,可續期3年。   租賃協議顯示,公司所租物業為南昌地鐵1號線八一館站上蓋物業,總面積約4.29萬平方米。
  • 青島金獅廣場斬獲2020【金鼎獎】「年度商業地產城市商業新地標...
    本次活動中,青島金獅廣場(開業時間:2016-06、已籤約292個品牌)憑藉精準定位、創新變革以及在今年疫情期間的逆勢突圍,在2020贏商網大會招待晚宴暨【金鼎獎】頒獎盛典環節斬獲「2020年度商業地產城市商業新地標」獎項。
  • 百盛百貨,Say goodbye
    【註:據鈦媒體不完全統計,自2012年至今,百盛已經關閉至少7家門店:2012年7月,百盛關閉了上海(樓盤)虹橋店和貴陽金鳳凰店;2013年6月份貴陽鮮花店關門;2013年8月石家贏商網莊店關閉;2014年5月濟南店、常州(樓盤)新北店關閉;2014年7月,百盛北京東四環店關閉。】這在外界看來很是驚訝的事,在業內看來,卻是很正常的事。「很正常很簡單啊!
  • 濟南地產圈 地產項目偏愛「泉範兒」牌
    其實,在濟南地產圈,像中建長清湖這樣偏愛「泉範兒」牌的地產項目越來越多。歷史的味道讓護城河成為小區的「圍牆」世茂國際廣場位於泉城路、黑虎泉路交會處,這樣一個高端商業是和濟南本土的泉水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項目南側緊鄰黑虎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黑虎泉和護城河才是世茂國際廣場的「南圍牆」。
  • 老牌商業典範轉型有點"喘" 上海天山百盛"變臉"奧特萊斯
    原標題:上海天山百盛又要「變臉」了,之前經歷了從天山商廈、長房國際廣場、上海天山百盛的三度換血,下一站目標——城市奧特萊斯天山路商圈:老牌商業典範轉型有點「喘」時隔四年,上海天山百盛又要「變臉」了,在這之前,其經歷了從天山商廈到長房國際廣場,再到上海天山百盛的三度換血。  現狀處境尷尬,欲走還留  近年來,坐落於長寧區中部的天山板塊正努力從社區商街的束縛中「掙脫」出來,努力向虹橋國際商圈靠攏,成為一個中高檔商圈。但是這一轉型,可能還不單單取決於商圈自身。
  • 7月上海商業地產十大事件: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優衣庫等確定入駐關鍵詞:協信商業地產,百麗宮,優衣庫,購物中心事件概述:7月22日,協信商業地產集團揭牌儀式在上海市兒童藝術劇場舉行。按照協信的計劃,其商業地產集團將分拆整合,總部設立在上海。屆時,協信首個購物中心在亮相上海,包括百麗宮、優衣庫等品牌已經確定入駐。
  • 北京百盛友誼商店北京飯店紛紛"易幟"
    近日,馬來西亞金獅集團旗下的百盛商業集團披露:百盛商業集團有限公司(股份代號:3368 HK)已通過其全資附屬公司金獅百盛投資有限公司,以5.2億元收購其在華合資公司北京百盛中方持有的44%股權,並於7月19日完成。此次收購完成後,北京百盛將成為百盛集團在中國繼成都後的第二家獨資店。據了解,今年8月,北京百盛將在東四環美羅城新開一家獨資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