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地鐵孕婦專座形同虛設 韓媒:市民讓座意識不足

2021-01-20 環球網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韓國news1通訊社10月16日報導,韓國地鐵內實施孕婦專座已兩年,但卻形同虛設,孕婦專座上坐著的不是孕婦,這似乎已經成為常態。

15日下午,弘益大學地鐵入口處,開往市政府方向的首爾地鐵2號線車廂內,人滿為患。車廂內標識「孕婦專座」的粉紅色區域十分顯眼,但是在「孕婦專座」上坐著的並不是孕婦,而是一名中年女子和男子。不少坐在孕婦專座上的乘客表示,孕婦來了給讓座就好了,空著也是浪費資源。

韓國粉紅色「孕婦專座」設立已有2年,其目的是照顧孕婦。但是,由於有很多人佔位,導致孕婦還是無座可坐。韓國政府自2013年開始在首爾周邊地鐵設置了孕婦專座,每個車廂設置2個座位,共有7100個。但是「互幫互助」文化並沒有真正深入人心,於是首爾市從兩年前將所有的孕婦專座換成了粉紅色。然而,市民對於孕婦專座的認識並沒有改變。

大多數懷過孕或懷孕中的女性都對此深有感觸,地鐵內的孕婦專座也被其他乘客佔用,她們都表示自己從沒有在孕婦專座坐過。

韓國保健福祉部在2016年孕婦保護日當天對8007人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僅有59.1%的人表示有人讓座。更嚴重的是,有孕婦表示,孕婦專座被別人佔著,自己坐在老弱病殘座上反被指責。

首爾市民表示,讓「讓座」意識深入人心,在社會成員間形成幫助意識尤為重要。最好的辦法是不要佔用孕婦專座,以免耽誤孕婦使用,在市民中形成「讓座」意識,照顧他人。(實習編譯:陳煥奐 審稿:李婷婷)

相關焦點

  • 韓國地鐵為孕婦設粉色坐席 提醒乘客讓座(圖)
    首爾地鐵為孕婦設粉色坐席,提醒乘客讓座 (網頁截圖)  更改設計前的孕婦坐席標識並不明顯(網頁截圖)國際在線專稿:據韓聯社1月12日報導,韓國首爾市為了讓乘地鐵的孕婦切實享受到孕婦專座的便利,計劃對地鐵現有的孕婦專座進行重新設計,讓
  • 韓國地鐵亮粉燈提示給孕婦讓座
    在韓國,尚未顯懷的孕婦在地鐵如果坐弱勢人群關懷座位,總會遭到白眼。該設備配有一個無線傳感器,與另一個裝在特殊專座(通常在地鐵車廂的兩頭)金屬把手上的傳感器相連,能夠發出粉色的光。該設計是為了告訴其它乘客,該乘客是孕婦。
  • 女團愛豆出道前坐了地鐵孕婦專座,引發韓網友熱議!
    51韓團小編報導了aespa的成員Winter,最近因為她新的首次公開的照片照片受到關注--《韓網首次流出,SM女團愛豆出道前照片,果真女大十八變!》。(51韓團 原創文章)不幸的是,這些相同的照片在韓網再次被韓網友熱議,但這一次,原因卻截然不同。韓網友的偵探技被發揮的淋漓盡致,他們在Winter過去的照片中找到了一些東西,這些不是她的臉或與她的容貌有關的任何東西,而是她的頭後面的標誌引起了韓網友們的注意。
  • 鄭州37路公交車設橙色照顧專座 請勿佔用
    昨日,在37路公交車上,5個橙色座椅貼上了國家標準的圖標,標註出哪些是需要乘客幫助讓座的人群,看到這些「專座」,以後你更要注意讓座了。  鄭州晚報記者 張華  通訊員 朱航天 文/圖  37路公交車上,有了「專座」標識  在鄭州公交車上,年輕人給老年人讓座是一種普遍現象,不過,隨著乘客的不斷增多,也有年輕人不主動為老人讓座的情況。
  • 不滿小孩坐愛心專座 7旬大爺破口大罵致地鐵停駛
    不滿小孩坐愛心專座 7旬大爺破口大罵致地鐵停駛時間:2017-06-29 16:17   來源:澎湃新聞網(上海)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不滿小孩坐愛心專座 7旬大爺破口大罵致地鐵停駛 海外網6月29日消息,近日有臺灣網友在臉書上發文,稱坐地鐵時有小孩因為不舒服,坐在愛心專座上,結果慘遭一位
  • 小孩子佔專座引不滿 臺灣七旬大爺罵停地鐵(圖)
    不滿小孩子佔專座,大爺當眾咆哮海外網6月29日電 近日有臺灣網友在臉書上發文,稱坐地鐵時有小孩因為不舒服,坐在愛心專座上,結果慘遭一位70多歲大爺的痛罵,就連旁邊勸架的乘客也被嗆聲事件導致地鐵一度停駛。相關視頻在網上引發熱議,多數網友指責大爺「倚老賣老」,也有網友調侃,這位大爺精力充沛,一看就不需要什麼愛心專座。
  • 地鐵老幼病殘孕坐席數量不足 標示圖破損嚴重
    14號線東段地鐵專座標示較清晰這兩天,記者探訪了北京地鐵的多條線路,發現地鐵裡的老幼病殘孕專座標示圖存在殘損、不醒目、數量不足等多個問題,受訪乘客中,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人,對此一臉茫然:地鐵專座觀察專座標示圖已支離破碎 前天下午5點多,記者在東單站擠上一輛開往蘋果園的1號線地鐵,在擁擠的車廂裡,並沒有找到專座標示。記者身旁就站著一位銀髮老人,在地鐵的晃動中略顯吃力。
  • 交通擁擠,也談給老人讓座
    上下班高峰期,地鐵限流,成了必然。也難怪有人調侃說:不到公交車站,不知道中國人多。但是,碰到身旁站著一位老人隨車晃蕩,還是忍不住讓座了,哪怕此時已是身心疲憊。尊老愛幼是中國的傳統美德。在那個年代,公交車上,每個座位上的「老弱孕婦專座」的印刷體紅字特別醒目,貌似如果你年輕力壯,上了公交,只能站著,坐到那些座位上,就是過分了。年輕人給老人讓座,變成了一種義務。給老人讓座,是義務還是美德?
  • 杭州公交車設「博愛專座」 車廂再擠也得空著
    近年來,杭州的公交車讓人點讚的地方不少,比如斑馬線前禮讓行人、無飲食車廂、每輛公交車上都有「愛心專座」……昨天,另一項值得點讚的新舉措走入市民生活——為那些最需要照顧的乘客留出「博愛專座」。 「博愛專座」與之前的「愛心專座」有什麼區別呢?
  • 北京:網曝地鐵10號線一「孕婦」因無人讓座「堵地鐵門」
    9月1日上午,地鐵10號線的一輛列車在十裡河站被逼停。一名自稱孕婦的女士由於車廂內無人讓座,向地鐵方面投訴。列車行駛到十裡河站時,雖然已有準備處理此事的地鐵工作人員在站臺等候,但車門打開後,這名女子徑直坐在地鐵車門處,阻止列車開動。
  • 感受人性化的首爾地鐵
    到了首爾之後,更多感受到的是地鐵作為首爾的地下脈絡,不僅以其覆蓋範圍廣、站點設置密度大、行車速度快、往返班次多而備受當地居民青睞,而且更以其充滿人性化的特徵融入到了當地市民和世界各地遊客的情感之中去年年末的一天,凌晨6時多,我便與幾位人文工作者拎著箱子,奔赴首都機場的T3航站樓出境。兩小時之後,飛機緩緩降落在首爾的仁川國際機場。
  • 從韓國首爾出發赴光州尋訪人民音樂家鄭律成的故鄉(上)
    鄭律成是韓國光州人,作為延安魯藝的一員,在韓期間我一直想去尋訪鄭律成的故鄉,追尋前輩的足跡。因傳統音樂教育任課教師樸教授布置作業,需要發表韓國相關的音樂,於是我便決定第二天即從首爾出發赴光州尋訪人民音樂家鄭律成的故鄉,也算做一個田野調查,深入了解人民音樂家鄭律成的人生軌跡。
  • 深圳地鐵11號線無人給孕婦讓座,突然暈倒,引起一陣轟動!
    早上坐深圳地鐵11號線上班,無意間發現身旁站了一位孕婦,身前坐的都是健壯男士也沒人給她讓座,直到過了前海灣站也不知道什麼原因突然暈倒了,一下子車廂內引起一陣轟動,紛紛都來扶孕婦,真是心驚膽顫,生怕她有什麼不適。
  • 搭乘一輛首爾巴士,感受地面的溫柔氣息~♪
    殊不知,許多地鐵無法到達的地方,乘坐巴士則可以輕鬆到達。同時,乘坐巴士更能直接的感受到韓國人的生活,了解韓國的風土民情。接下來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首爾的市內巴士!(不包括地鐵與地鐵之間的換乘)使用交通卡巴士之間、巴士與地鐵之間換乘的話,在下車後的30分鐘之內換乘,第二次乘車時將不再扣除基本費用。如果下車時沒有刷卡,第二次乘車時將再次扣除基本費用。首爾市內巴士除了機場大巴之外不收面值為5千、1萬的韓幣,所以在乘坐之前請自備面值為1千的韓幣。另外,人較多時會比較擁擠,人較少時公交司機有忽略不停車的可能,所以最好提前往上車的地方移動,做好上車準備。
  • 上海地鐵一白髮老人怒斥小夥不讓座,結果遭回懟……網友吵翻
    對於很多人來說 乘坐公共運輸的時候 遇到老人、小孩或孕婦 都會把座位讓給對方 不過 讓座並非強制性的
  • 公交車上,孕婦不給老人讓座遭非議,甩出報告單後所有人沉默
    但還有一部分寶媽,她們生活在大城市那緊張的快節奏中,不到生產的那一刻,都會一直堅持著工作,自然也就會每天獨自出門坐公交擠地鐵,跟普通人一樣穿梭往來。畢竟是懷孕的人,她們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稍有不慎,很可能就會造成身體方面的傷害,甚至會影響到肚子裡的胎兒,所以在出門時孕媽必須要注意自己的身體。
  • 臺灣桃園地鐵綠線將配智能系統發現孕婦提醒讓座
    中新網7月5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桃園捷運(地鐵)綠線將在今年10月動工,7月5日列車首次曝光。該線路擁有4項智能功能,還首創「好孕到」讓座系統,孕婦佩戴感應磁扣,只要進車廂,車門傳感器就能發現孕婦上車,提醒附近乘客讓座。
  • 孕婦地鐵上被逼讓座,00後一句話刷爆朋友圈,無數成年人羞愧難當
    引言:孕婦地鐵上被逼讓座,00後一句話刷爆朋友圈,無數成年人羞愧難當地鐵,孕婦,老人,小孩,這些關鍵詞放到一起你們聯想到什麼,那應該就是「讓座」了,正常情況都是會有人讓座的,但當這三者出現了矛盾又會是怎麼樣的呢,下面一起來看一下吧
  • 七旬大爺「為老不尊」逼迫孕婦讓座,道德綁架後,孕婦回應絕了
    因此,公共場所是否給老年人讓座成為近年來的熱門話題之一。當他們認為誰都有老的時候,遇到老年人能幫就得幫。然而,有人認為,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困難。如果他們說如果自己身體不好,不能幫助別人,他們就不能強迫他人進行道德綁架。
  • 該不該給孕婦讓座?如何看待不讓座人的心理?
    給孕婦讓座肯定是應該的。沒有什麼懸念。我們國家這些美德是寫到小學課本裡的。五講四美,是從小就接受的教育。乘坐公共運輸的時候,走路的時候,開關門的時候,都要有給老弱病殘孕提供方便的意識。坐公交給他們讓座也是理所當然的,沒有任何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