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陶淵明,想到的便是學生時代關於他的文章《歸去來兮辭》,以及他的那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字裡行間可以看出他對於仕宦束縛己志的厭倦,對于田園生活的無限依戀。
他原本是可以憑藉優越的家境博取個一功半名,可是他卻對官場始終是排斥而牴觸的。
如同他的性格,灑脫不羈,狂妄放恣,他討厭虛偽,討厭迎合,討厭作秀,討厭他所討厭的一切官場形制。
他最初當過州裡的祭酒,可是他自己認為自己難以勝任如此繁文縟節的官場瑣碎。所以,他人生中第一次棄官而歸。
他太有才華了,博學而多識,州裡的長官們怎可放過他這個才子,於是執意請他出仕。
他很倔強,大概讀書人都是性子裡帶著一股倔勁兒。他只想安安靜靜的做個半耕半讀之人。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閒來無事好讀書。這些都是他所一直憧憬的。
他給回絕了。很堅定的告訴州裡的官老爺們。「溜須拍馬的事,我幹不了,您找別人幹吧。」
可是禁不住官老爺們的思想挾持,他到底還是出仕了。
他被派遣到彭澤當一個小小的彭澤令。
官場生活似乎總是人浮於事的,他每天都有忙不完的應酬,迎來送往的。他似乎失去了那份讀書人的雅致。
有一天,同僚告訴他:「過些時日,將有督郵來縣視察,到時候您可要穿戴整齊,整的利索點,對人家恭敬點兒啊」。
同僚這話,委實也是出於好心,知道他脾氣倔,所以先給他預防下。可是,陶淵明心裡很不開心,非常非常不開心。他好歹也是名門之後,他祖上是赫赫有名的大司馬陶侃。出生於世家,自然不屑於世俗的禮節。
他嘆了口氣,說道:「我陶潛怎可為了五鬥小米,就天天屈顏於人呢?這官,我不幹了!」
他毅然決然的把印綬封還於縣,從此,棲心田園,無意仕途了。
他為此還作了一篇賦,表達心志,《歸去來兮辭》。
餘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餘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餘貧苦,遂見用於小邑。於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裡,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於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於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餘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徵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他過上了他所期望的生活。沒有阿諛奉承,沒有溜須拍馬,當然,也沒有了俸祿,他自己又不會營生。所以,他的生活常常是拮据的。
四壁蕭然,不蔽風雨,下雨了,在屋裡都沒處躲。
他卻樂呵呵。他生平只喜歡一件事,飲酒。
他愛酒,愛到骨子裡。魏晉時期的文人仕子們都是嗜酒如命的,像阮籍,像劉伶。他當然也不例外。
他卻買不起酒。親朋好友們見狀,紛紛解囊相助,他才有得酒喝。
喝的酣暢之際,便索筆而書。
醉生夢死君莫笑,他不怕別人笑他狂愚。
他的院子裡栽了五棵柳樹,他自號五柳先生。他常常喝倒在樹下。
他就這樣過了好些時日,他的心越來越趨於恬靜,恬淡,澄澈,仿佛此生有酒,有書,就足夠。
還是有人慕他名號,請他做「著作郎」。他不幹,他是才華滿腹,但卻不想售之帝王。
他就是那麼厭倦官場。
刺史王弘想親自會唔一下這個傳說中的五柳先生。但卻吃了個閉門羹。陶淵明說他正臥疾養痾,不想受任何官場上的人叨擾。
王弘想:「呵呵,這傢伙許是怕惹麻煩,但是他不讓見,我偏要見。」
他聽說陶淵明不日將赴廬山逍遙,便找來陶淵明的故交龐通之,自己送上好幾壇陳年佳釀,託龐通之在半路上截住陶淵明。
路遇舊人,且有好酒暢飲,陶淵明很是高興,半路上,野亭裡,他和龐通之不醉不休。
陶淵明實在是囊中羞澀,已多日未飲了。他仿佛忘了自己此次出行的目的。
喝到歡暢之刻,潛伏在一旁的刺史王弘這才出來相見。
「元亮兄,今日終於見到您本人了,哈哈哈。」王弘爽朗的笑著說。
陶淵明自是一驚,但知道原來一切都是王弘做局,他也只得和這位刺史大人唱和一番。
觥籌交錯之後,陶淵明發現這位官場中人也並非無可交之處。
從此,王弘只要想見陶淵明,便自覺提了兩壺酒在林間相候。
因為認可王弘的為人,加之美酒吸引,陶淵明總不爽約。
他和這位官場中人,成了「酒肉之交」。
王弘心裡明白,請陶淵明出仕,那是萬萬不可取的事。陶淵明是屬於林野的。
他尊重陶淵明的抉擇。
陶淵明就這樣一直過著歸隱般的生活。沒有世俗喧囂,他總是在夏季的夜裡,沐浴在皎潔的月色之中,臥於北窗之下,趁著絲絲的涼風,飲酒賦詩,快意人生。
他自己稱自己為羲皇上人。
他的靈魂從此一無所羈。
宋元嘉年間,才駕鶴而行。
他活了六十三歲。他的人品,詩品,酒品,成為後世毅德之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