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出你的發財手,點一下
一、保證蟹苗優質有活力
河蟹養殖馬上要開啟新一年養殖。首先為了保證河蟹種苗質量,必須做到:
(1)人工苗購買必須淡化4-5天,含鹽量不高於0.7‰,而最好的是0.5‰左右。否則,由於鹽度的變化,螃蟹不適,會在1到2天內死亡。
(2)為了購買天然種苗,應通過觀察蟹的大小、形狀、顏色和活性來判斷其純度,避免大量日本絨螯蟹、種苗、梭子和螃蟹。購買時間可以是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太早或太遲,天然苗的純度會大大降低,成活率也會受到影響。
(3)苗木的大小每公斤15-16萬隻為宜。超過18萬隻的苗往往因太嫩,淡化不全不能用。因此,建議生產廠家先在所選苗木中取樣,即每批可取1~2克計數,然後計算出公斤苗的總數量。有經驗可根據螃蟹的顏色外觀選擇。
(4)最好是直接向螃蟹生產者購買,而從販運者手中購買的苗木往往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要離開水並造成大量運輸損失,這直接影響到下塘的成活率。此外,天然苗在生產商手中購買的生產者還可以避免人工苗充滿自然苗,和其他水系統苗冒充揚子江系統。為了防止種苗短缺,在幹稱重時,要去最後皮重,防止賣苗者賣皮賣水。
(5)改性育苗箱輸送到充氧水中。苗木運輸常受溫度、溼度、通風、照明等運輸環境的影響。苗木老了,苗木成活率很低。充氧水使用後,輸送率可達85%~90%。
選用雙層密封、氣密、無洩漏、35~40釐米、50~80釐米高的雙層尼龍袋作為容器。袋子裡的水是1/3 1/2,水是乾淨的淡水。然後讓人們洗的清水草是0.5公斤,秧苗200到250克,苗木的水重比為1:10,幼苗充氧後立即封上。如果有大量的長期運輸,最好是把幼苗袋裝進紙箱,這樣比較安全。在進行抗擠壓或硬物刺破的途中,不要打開袋式通風裝置。
二、提高蟹苗成活率
如何提高河蟹放苗後吃食量,提高成活率一直是養殖朋友普遍關注的問題。在此筆者特總結周老師講解的河蟹二月份養殖五個早的早投餵相關要點,以供大家參考:
苗種在早期投放後,通過早期肥水,天氣好轉,以及藻類吸收光能,水溫提高比較快。水溫在5度以上就可以開始一部分投餌,6-8度是蟹苗開始正常吃食。早期應該投放誘食性好高蛋白飼料,這樣可以增強蟹苗的體質和抵抗力。苗种放下去後,經過營養穩定積累,可以達到早生長,第一次脫殼成活量、增長幅度都會增加,為後期成蟹的生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飼料投餵:
40蛋白以上,按照斤重的2%投餵即可,即100斤蟹苗投餵2斤小料,3-5天適當的餵一次。
冰魚投餵按照體重的7-10%即可,即100斤蟹苗投餵7-10斤小魚,3天投餵一次,可壯膘提高抵抗力。
由於苗塘密度高,水環境差(水渾、蟲多等),底層溶氧不足,底質黑臭,病菌滋生,再加上如果投餵不足或營養不足等因素,就極易導致扣蟹肝胰腺發生白化萎縮現象,後期正常投餌後,腸道問題並發,這種苗第二年養殖成活率極低。
苗期投餌建議搭配甘力健和生力泰拌料餵食,同時兌水全池潑灑。甘力健可以有效緩解水體中藥物殘留對養殖動物肝臟的危害,分解水體毒素,恢復養殖動物肝細胞活力,同時使用生力泰,可以調節腸道,預防和發病後定期拌料,一段時間後恢復正常吃料。
具體觀察河蟹餌料投餵量是否適宜,可從以下幾方面觀察:
水質清爽能見底的塘口,以第二天餌料有少量剩餘為準,多減少補。水質濃的塘口不便直接觀察的情況下可以下食臺,這個有時會出現誤判,應多點下臺。
2.觀察下風處水草斷根情況,餌料不夠的塘口,水草會有很多被河蟹夾斷,天氣、塘口環境變化引起應激夾斷的除外,注意區別。
3.塘水渾濁,餌料不夠的塘口,河蟹找食,攪動塘底,引起渾濁,增加餌料後就變得塘水清爽,這是明顯餌料不夠的情況,應適量增加餌料,特別是有小龍蝦以及野雜魚多的塘口。(來源:蝦蟹專家)
每個養殖戶都不容易,祝願大家年年有個好收成!
歡迎關注公眾號:「水產技術專家」
加我微信,交流水產,統一拉進群!
看完別忘記轉發朋友圈哦!
分享美德傳承,加深友誼!
點個在看,支持一下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