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國裡飛舞著一粒沙

2020-12-12 光明網

「我要像一粒小小的沙子,在祖國的天空裡自由飛舞。」

——沙飛

沙飛,原名司徒傳,1912年5月5日生於廣州,祖籍廣東省開平縣。學生時代先後就讀於廣州市立初級小學、廣州育才中學、廣州無線電專門學校,畢業後在汕頭電臺工作。1935年加入上海黑白影社。1936年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1937年參加八路軍,任攝影記者。1938年任晉察冀軍區政治部宣傳部編輯科科長兼《抗敵報》副主任,1939年任晉察冀軍區新聞攝影科科長。1942年任晉察冀畫報社主任。1948年因患肺結核病住院治療,其間,又患了嚴重的精神分裂症。1949年12月15日,在精神恍惚中開槍打死日本籍主治醫師津澤勝。1950年2月24日,原華北軍區政治部軍法處判決沙飛死刑。同年3月4日在石家莊執行。1986年5月19日,北京軍區軍事法院作出判決,撤消原華北軍區政治部判決,為沙飛恢復軍籍。1986年6月11日,中共北京軍區紀律檢查委員會作出決定,恢復沙飛黨籍。

天國裡,有一粒小小的沙子,自由自在,隨風飛舞。它是誰?他是誰?他的名字叫沙飛。

五十年前,石家莊郊外的早晨,茫茫野草在悽涼的寒風中哭泣,沙飛帶著遺憾、帶著眷戀,以傳奇的方式結束了傳奇的一生。那一年,他38歲。

沙飛默默地去了。幾十年來,他的名字不見了。而他拍攝的照片卻深深地印在了人們的腦海裡……

他拍攝了在飢餓中掙扎的人力車夫、流離失所的災民、呼號求乞的盲人、骨瘦如柴的流浪兒和疲於奔命的碼頭工人。

他拍攝了魯迅生前最後的照片,傳神地刻劃出中國文化革命旗手那「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軒昂氣質,成為魯迅留在千千萬萬人心中的肖像。

他拍攝了白求恩的照片,一幅幅畫面抓取了白求恩的精神、白求恩的胸懷、白求恩的風採、白求恩的情趣。

他拍攝了八路軍挺進敵後,開闢抗日根據地的照片;他拍攝了八路軍騎兵部隊通過平型關,出擊日軍的照片;他拍攝了百團大戰的照片;他拍攝了八路軍和民兵反「掃蕩」的照片;他拍攝了八路軍將領聶榮臻、賀龍、程子華、彭真、關向應、楊成武、呂正操、肖克、孫毅、舒同、王平的照片,也拍攝了八路軍戰士的照片。

他拍攝了抗日根據地人民生產生活的照片,根據地民主政權建設的照片,根據地青年踴躍參軍的照片;他拍攝了在華日人反戰同盟活動的照片,日本小姑娘的照片,國際友人在邊區參觀與工作的照片、軍調執行部三人小組活動的照片;他拍攝了張家口解放後工廠恢復生產的照片……。

沙飛用照相機生動而真實地記錄下中國人民、中國革命軍隊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壯麗畫卷。沙飛的作品是真實的,每一張照片都是他置生死於度外、深入現場拍攝的;沙飛的作品是感人的,每一張照片都飽含著他對中華民族的愛、對父老兄弟的情,對侵略者的仇、對剝削者的恨;沙飛的作品是美妙的,青山、河流、藍天、白雲、青紗帳、古長城……大自然中的一切景物被賦予更高層次的寓意;沙飛的作品是豐厚的,他一個人就在中國攝影史上留下了近千張珍貴底片;沙飛的作品是激昂的,雄偉壯麗的古長城與馳騁疆場的八路軍組成《義勇軍進行曲》的恢弘樂章,鼓舞著被壓迫、被踐踏、被侵略的中華民族奮起反抗!沙飛的作品像一幅幅壯美的畫,一首首昂揚的詩,一曲曲雄壯的歌,流淌著中華民族不屈的魂,裸露著華夏兒女高昂的頭!

然而,幾十年來,沙飛的這些作品上沒有署名。沙飛經歷了近半年世紀的沉寂和非難。

歷史終於迎來了撥亂反正、還其本來面目的偉大時代。當人們重新審視中國攝影發展歷史的時候,無可辯駁的事實告訴後人:

沙飛是中國攝影史上第一個提出攝影武器論的人,

沙飛是中國革命軍隊第一位專職攝影記者,

沙飛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個新聞攝影機構的第一任領導者,

沙飛和他的戰友們創辦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份新聞攝影畫報,

沙飛和他的戰友們拍攝和保存了中國革命戰爭時期最完整的照片檔案,

沙飛和他的戰友們建立和發展了中國革命攝影隊伍,

……

沙飛是遺憾的,他在自己最愛的事業上拼搏了僅僅十餘年,那麼多的理想和願望還沒有實現。沙飛又是幸運的,他的家人一直深愛他,他的戰友一直思念著他。沙飛更是自豪的,他和他的戰友們創造了中國攝影史乃至世界攝影史上最光輝的業績。他被後人稱為中國革命攝影事業的先驅者、組織者和領導者,中國攝影史上劃時代的人物。

在中國攝影史上,誰人受過這等評價、誰人受過這等讚譽、誰人受過這等愛戴、誰人受過這等懷念……

沙飛受到了。

(作者系新華社攝影部工作人員)

相關焦點

  •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國(布萊克)
    一粒沙子看出世界,一朵野花裡見天國。在你掌裡盛住無限,一時間裡便是永遠。(張熾恆 譯)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國,君掌盛無邊,剎那含永劫。(宗白華 譯)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無限掌中置,剎那成永恆。(化童 譯)一顆沙裡看出一個世界,一朵野花裡一座天堂,把無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恆在一剎那裡收藏。(梁宗岱 譯)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雙手握無限,剎那是永恆。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樹一菩提,一葉一如來。天真的預言,參悟千年的偈語。
  • 小小一粒沙
    第一次在女兒的舞蹈課堂上聽了一首名為《小小一粒沙》的音樂,除了旋律優美,歌詞的內容更是深深的吸引了我「你從哪裡來,是來自大海嗎?請你快快告訴我,大海裡有啥?小小的一粒沙,海是它的家,我用小手繪一幅最美的童話......」歌詞裡的一粒沙多麼的幸福啊,被小夥伴們召喚著回答有關大海的神秘問答,多麼令人羨慕啊!
  • 蒼茫中的一粒沙
    蒼茫中的一粒沙 明明「昨天」一起嬉笑怒罵的人 如今卻已杳無音信 明明「昨天」還是大眾心中的一對璧人 如今早已分道揚鑣 網絡上雖然鋪天蓋地盤點今非昔比 如夢幻泡影 而我卻在一個個普通人的故事裡看到
  • 一粒沙,世間流浪的故事
    一粒沙在這個世界之中的存在日出的宏偉,日落的雄壯,盡收眼底即使如此,也難以擺脫命運的玩弄也曾上過大雅之堂,聆聽智者講學步入高樓豪庭,見識非凡的雍容華貴時代的腳步太快,早已將其擋在大門之外沙也就只能流落街頭
  • 大山裡的「黃金海岸」 | 一粒海沙的成長日記
    8分鐘前   ••   ♡支部黨員小李,藍克明書記   支部黨員小李:終於把你們送到家啦   海沙「長汀」回復支部黨員小李:辛苦啦~   海沙「小王」:我酸了   2014/01/01   天氣:小雨
  • 你是我眼中的一粒沙
    大漠的風吹的很強勁它抬手揚起一層細沙用力打向我的面頰長發黑裙蹁躚飛舞在沙丘的眉鋒天色有些黯然帶著落寞的惆悵突然有一粒沙它隨風滑入我的眼帘望著這茫茫的沙海我的淚忍不住流了下來無邊無際的沙啊你搖曳在黃昏的夏與天地共舞與狂風鳴和掀起我的紗裙吹亂我的長髮
  • 沙與沫—一粒沙是一片沙漠,一片沙漠是一粒沙
    後文還有提到:「一粒沙是一片沙漠,一片沙漠是一粒沙。」沙與沫中多次出現這樣類似的論述,所以,紀伯倫對這個問題,應該類似於「我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我」這樣略唯心的觀點,有點像叔本華,世界是我的表象。我是誰是一個複雜命題,就紀伯倫這樣的詩人來說,「無言以對」就像是「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不可說,只可感受。
  • 秦韻詩社文友關注 我是一粒沙
    我是一粒沙 文/彭建功 南來的暖流,總是帶來 一些風言風語,燕子來遲 祁連山脈,有些急躁 忍耐失去理智,派沙南下迎接一程 水流百裡自清,戈壁的沙 清理一路的瘟疫,順河西走廊 沙塵暴的脾氣,揭穿嶺南 霧霾籠罩下的恐懼 沙沉澱瘟疫
  • 遼寧卷 材料作文:我是一粒沙
    ——題記 我命不好,投胎時誤作了一粒沙,不過佛祖答應我六世輪迴時,可連作兩次珍珠,倒也划算。 現在我要做的,便是將我這「沙生」快快熬過去。 有一天我正與眾沙友曬太陽,當然我是不屑於同這些命中注定為沙的朋友們交談的,我正迷迷糊糊犯困,忽然聽見一個年輕人的聲音: 增分理由:排比句式娓娓道來 「我做人做事盡心盡力,可為什麼得不到承認與尊重?」是一個沮喪的男人的聲音。 我剛想回答說:「因為你太平庸啊。」話還沒出口,就被一顆珍珠砸中,疼死啦!我連忙召集周圍的沙友上前,將嫌疑人捉拿!
  • 溫源寧:一粒沙中看世界
    文|朱小棣  財新文化專欄作家  一粒沙中看世界,這是英國著名詩人威廉•布萊克(1757-1827)的佳句,當年詩人梁宗岱曾把它翻譯成「一顆沙裡看出一個世界」,多了兩個字,文採上稍有減色,不過卻更加容易理解。
  • 一粒沙子 威廉·布萊克
    譯文:一粒沙子 威廉·布萊克從一粒沙子看到一個世界,從一朵野花看到一個天堂,把握在你手心裡的就是無限,永恆也就消融於一個時辰。豐子愷在《漸》譯為:一粒沙裡見世界,一朵花裡見天國;手掌裡盛住無限,一剎那便是永劫。
  • 夭折在塵埃裡的林夕:我願化為塵世的一粒沙……
    逼迫自己一遍一遍的,聽著「我的未來不是夢」,試圖喚醒那個沉睡的心;聽著 聽著淚水卻溼了臉,記憶在腦海裡翻箱倒櫃,願化為塵世的一粒沙,走在城市的路人甲,平平淡淡,逍遙自在,也算不負此生,不負韶華!
  • 使人疲憊的不是遠方的高山,而是鞋子裡的一粒沙!
    有人說:「使人疲憊的不是遠方的高山,而是鞋子裡的一粒沙」。確實,一件沙礫般的小事兒,也可以成為人生行程之中,影響快樂的硌腳石。在馬克吐溫的《鍍金時代》裡說:「用不著操心去裝門面,不必苦心焦慮去勾心鬥角,也不必為了妒忌別人和患得患失而煩惱」。
  • 這一粒沙,是不是像極了你我,和他?
    然而剛開始走了不久,他的鞋便挑進一粒沙。路既是世上的路,而這世上又遍地是沙土,跳進一粒沙,本來也極其平常。可是這以後,他的行程就更困苦了,那沙子磨他的腳,使他走一步,痛一步,你想,假如鞋子裡沒有一粒沙,那該是多麼愉快呢。不錯,這本來也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
  • 你是一粒沙,也是萬裡江山
    他拿住餵魚的杆子,杆子前面有人為安裝的奶瓶奶瓶裡裝著魚食,這樣的魚食是十五塊錢一瓶,心裡直呼好貴,兒子卻很開心的把餵魚的杆子放到水裡,魚兒好像聞到了魚食的氣味前撲後擁地把一個小小的奶嘴圍住,兒子小小得力氣拿不了很久,前來吃食的魚兒又太多其中大個的魚直接咬住奶嘴不放,兒子呼喊媽媽快來幫忙,看到魚兒一個個吃得肥頭大耳我接過杆子餵了一會就有一點胳膊好酸的感覺,兒子看我餵的那麼開心嘴裡不停說著魚好大他還要再餵
  • 草堂讀詩|賞析:維斯瓦娃辛波斯卡《一粒沙看世界》
    一粒沙看世界我們稱它為一粒沙,但它既不自稱為粒,也不自稱為沙。剛剛我們聽到的是辛波斯卡的《一粒沙看世界》,翻譯是陳黎、張芬齡。今天我們一起來賞析這首詩。首先,我們了解一下維斯瓦娃辛波斯卡,她是波蘭著名的詩人、作家,同時也是位傑出的翻譯家,曾獲得 1996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其詩作被稱為「具有不同尋常和堅韌不拔的純潔性和力量」。她一生創作了二十本詩集,是波蘭最受歡迎的詩人。
  • 【庫布其的呼喚】我是一粒沙
    1977年,17歲的高毛虎中學畢業,開始在沙漠裡的鹽場打零工。  高毛虎:挖甘草、撈鹹鹽,但是那時候從個人角度也沒想到治理沙漠。  1999年,在政府的帶領下,高毛虎與企業合作組建治沙民工聯隊,治沙種樹。
  • 從一粒沙看不斷擴大的中國綠色版圖
    新華社北京1月2日電題:從一粒沙看不斷擴大的中國綠色版圖新華社記者胡璐、李琳海、李雲平綠色,是美麗中國的底色。從漫天飛舞的黃沙,到固沙成一望無際的綠蔭,從沙區一代又一代人堅強守候、全民義務植樹到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再到近年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全國人民加快國土綠化進程,為建設更美好的家園不懈努力。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讓生態更健康沙水相映,胡楊成林。
  • 我只是凡塵中的一粒沙
    若放不下,就選擇藏起,把一段似真似假的感情收起來,等到暮年之後才能發現現在是如此的珍貴,好好地活著,為了自己,好好的愛著,為了自己,別把自己想的過於偉大,因為我只是凡塵中的一粒沙。
  • 每一滴水,每一粒沙,都在記錄人的活動
    每一滴水,每一粒沙,都在記錄人的活動 2015年4月21日 每一滴水,每一粒沙,都在記錄人的活動。地表之上與可見的地表之下,都被人類納入了生活軌道。    湖湘地理的每一天都是地球日。上善若水。這次,我們關懷水與巖的交融:地下之水,礦泉。經過前述幾個主題的鋪陳,湖南的礦泉資源,更清晰地呈現在人們面前,它在提醒人們,珍惜地球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益。    「只有一個地球」,這個地球上的一切都與你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