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 記者黃曉慶
2020年末,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內江)德國海德堡啤酒項目正式落戶內江市東興區。除了啤酒生產,項目一大特色亮點就是將建設以德國啤酒文化為主題兼融「甜城」糖文化的文旅風情小鎮,這也將成為東興區聚力建設配套成渝文化旅遊協同融合發展基地的一個重要支撐。
二十世紀長江故裡社會變遷館
內江市東興區旅遊資源豐富,境內有內江最亮麗的兩張名片——大千文化旅遊產業園、範長江文化旅遊園區,未來5年,該區將從哪些方面著手進一步推動文化旅遊發展?
近日,在解讀中共內江市東興區委七屆十五次全會的新聞發布會上,東興區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李毅作出了解答。
抓好規劃引領。深入貫徹落實內江市東興區委、區政府《關於大力發展文旅經濟加快建設文化強區旅遊強區的實施意見》,結合全區文化和旅遊資源普查成果及文旅產業發展實際,高水平編制《內江市東興區全域旅遊發展規劃(2021-2030年)》和《內江市東興區「十四五」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規劃》。
做實項目支撐。以打造國際大千文化旅遊目的地為目標,堅定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按照建成一批、開工一批、儲備一批的思路,強力推進萬達·內江文旅城、海瑪文旅城、長江生態文化旅遊度假區、白合禪溪疊瀑康養度假村等一批重大文旅項目建設,充分釋放東興文旅發展潛能和帶動效應。
東興老街夜色
創優文旅品牌。以創建天府旅遊名縣、全域旅遊示範區和建設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為引領,突出大千藝術文化、長江新聞文化、糖業甜蜜文化和千年古鎮文化資源,融合自然風光、人文民俗、特色美食等,培育創建文旅品牌,力爭到「十四五」期末,全區A級旅遊景區達到7家以上、旅遊度假區實現零的突破。
強化區域協作。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等戰略性機遇,聚焦「吃、住、行、遊、購、娛」的深度開發與區域合作;合力打造區域文化旅遊特色精品線路;共同構建成渝地區全域過境免籤;共同謀劃培塑區域文化旅遊節會和巴蜀文藝品牌;共同開發文創產品,共同探索建立以社保卡為載體的公共文化資源共享工程,實現區域協作機制、文旅產品、宣傳營銷、公共文化旅遊服務等協同發展、共建共贏,推動區域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
提升東興老街。持續提升景觀質量,在景區增植花草綠植、精心打造景觀小品、創意設計建設網紅打卡點;加快完善老街業態。以非遺體驗為主體,重點培育民間文學工坊、音樂工坊、舞蹈工坊、戲劇工坊等九個工坊;常態開展文化活動,通過開展非遺文化社區實踐、戲曲惠民演出、收藏展演、川劇坐唱等文化活動,持續增加老街的文化積澱;大力強化宣傳營銷,組織開發東興老街APP、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型媒體,持續提升東興老街的美譽度和影響力,積累東興老街的人氣、商氣和財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