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大美新疆通過「旅遊+」模式,與公路、鐵路、航空、農林、體育、文化等部門攜手整合旅遊資源,推動旅遊產業發展,吸引眾多遊客一路西行,在無限風光裡體驗大美新疆。上半年,進疆遊客已超5000萬人次,創歷史新高,旅遊產業發展讓新疆既賺得「人氣」又賺得「財氣」。在自然風光吸引國內外遊客的同時,旅遊新業態、新產品的不斷出現,更為新疆旅遊增添新亮點。
近期,由新疆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主辦的【達人西遊】【雲遊新疆】和阿勒泰地委網信辦主辦的【行遊 • 喀納斯】等各類網絡主題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新疆旅遊產業發展主題、話題在網上掀起一波又一波圍觀,「新疆是個好地方」旅遊品牌越來越響、越來越亮。
【行遊 • 喀納斯】網絡主題活動是阿勒泰地委網信辦聯合喀納斯景區,利用網易平臺,通過國內著名旅遊大咖龍少的互動式體驗和獨特視角,為您展現一個全新的喀納斯。
「誰知西域逢佳景,澄澄春水一池平」。回顧史詩畫卷,風起雲湧,圖瓦人世代堅守在故土,未曾遠離,不曾改變。他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而熱烈。
因為國內圖瓦人人口基數較小,且一直隱居在深山中(布爾津縣境內禾木村、哈納斯村、白哈巴村),習俗及文化不為外人所知;且圖瓦人的語言通過代代口口相傳,沒有專屬於自己的文字,外界一直流傳著「圖瓦文化,正在逐漸被遺忘」的說法。
可當行遊.喀納斯小組來到實地,真正了解到圖瓦人時,不得不感慨:圖瓦人血統中生生不息的倔強和上進心,尤其是新時代圖瓦青年的堅定、堅守,註定使他們無法被遺忘,並且是中國文化長廊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阿勒泰本土圖瓦原生態原創樂隊:旱獺樂隊,由4個身懷絕技的年輕人組成,分別是隊長迭力克、主唱旦布爾、馬頭琴手確加甫、和鼓手音卡。雖然他們每個人在樂隊中都有明確分工,但實際上,每個人都精通圖瓦的所有樂器。
據了解,樂隊之所以取名為「旱獺」,是因為樂隊組建者、主唱旦布爾在年幼時,母親用父親最後一次狩獵回來的旱獺皮,為他和哥哥做了兩件旱獺皮背心。「旱獺樂隊」,是對圖瓦文化的尊崇,也是對親情的紀念。
他們每年的時間被分割為兩個部分:上半年搜集、整理當地圖瓦文化素材,把優秀的圖瓦、蒙古名歌改編成翻唱或原創歌曲,結合現代音樂元素,使音樂聽起來既有圖瓦傳統音樂的深沉,又有現代音樂的明快。
2018年上半年,旱獺樂隊完成了《淨土》專輯的製作,收錄了最新作曲的9首原創音樂,並在全國21個省份舉辦了巡迴演唱會。
下半年,隨著旅遊旺季的來臨,他們回到哈納斯村的家中,每天做家訪,為遠道而來的遊客介紹、展示圖瓦文化,現場演奏圖瓦樂器。
旱獺樂隊主唱旦布爾對筆者說:「遊客只有進到當地居民家中,才能感受到最鮮活的圖瓦文化。我們為他們準備了奶茶、點心,也精心準備了現場演奏,並通過互動和對話,讓他們真正體驗到另一方水土的日常生活。」
而令人驚訝的是,如此具有特點、蘊含巨大潛力的樂隊,竟然不接受任何商業經紀公司籤約,旱獺樂隊如同山林、草原中的雲彩,自在而灑脫。
「樂隊的初衷在於通過音樂的媒介,將圖瓦文化傳播到國內外,而不是純粹的商業運營。對我們來說,巡演也只是傳播文化的手段,圖瓦現存人口並不多,而我們有責任和義務,繼承和保護圖瓦文化;而在家鄉的生活,才真正能讓我們沉澱下來,不忘初心。」旦布爾說。
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的優秀圖瓦青年火書,今年6月畢業就回到家鄉做家訪,對於發展家鄉哈納斯村的旅遊業、繼承和傳播圖瓦文化,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我8年前離開家鄉外出求學,感受著外面世界的精彩,也每時每刻惦記著家鄉一草一木的變化。幾年來,家鄉的變化太大了,從前只知道放牧、養羊的鄉親們,都紛紛轉型在旺季做旅遊相關行業,為家庭增收。」火書認為,眼下最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就是向圖瓦鄉親們普及當地旅遊產業相關政策。
火書2009年赴杭州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上內高班,一開始飲食、作息、語言環境等方面都不適應,經過努力,他與圖瓦老鄉、好友烏騰一起通過努力,一躍成為班上的前兩名尖子生,高考時,火書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學教育系,烏騰考上了南京大學漢語言文學系。
「我倆抓住一切機會練習漢語、英語,每天看書、背書、寫作,並反覆做題一起糾錯。」火書回憶道。
早在大學期間火書與烏騰就決定畢業後返回家鄉,做出自己的貢獻,但具體從事什麼工作,也曾一直很迷茫;臨近畢業時,火書看到家鄉的旅遊業幾近火爆,但大多數遊客只是簡單遊覽風景,沒有真正理解當地的文化,於是下決心返回哈納斯村從事文旅行業。
現在,火書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哈納斯村葉爾德什家訪點做遊客接待,除了為遊客現場演奏外,還為遊客講解圖瓦樂器、生活習俗等當地文化特色。葉爾德什是哈納斯村最早做家訪的點,早在1991年就開始陸續接待遊客,2002至2003期間年正式取得家訪合法運營資格。
經過分析,火書已經著手在今年冬天申請大學生創業資助,用於建設葉爾德什家訪點的建設,並且聯合更多的當地圖瓦居民成立合作社,擴大家訪運營範圍,涵蓋餐飲、住宿等方面。
元旦期間,火書還將帶領自己組建的「芒達勒西」樂隊赴北京錄製唱片,他和另外5名樂隊成員目前已經收集、整理了近20首圖瓦民謠。
在火書看來,家訪固然是傳播圖瓦文化的絕佳方式,但是受限於有些成員冬季需要轉場,忙於牧場事務,難免會中斷。因此,收錄民歌出專輯、舉辦巡迴演唱會,是另一個有效的途徑。
圖瓦小夥兒烏騰是阿勒泰地區第一批考上內高班的圖瓦尖子生之一,在杭州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順利考上南京大學研修漢語言文學專業。
在外求學8年的烏騰,在沒有走出家鄉時,也曾看慣了家鄉的風景,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審美疲勞;但多年的外地生活經驗,讓他從同學、朋友眼中、口中,看見了一個充滿魅力的家鄉。他學會了站在第三視角,跳出來對家鄉的旅遊資源進行分析、審美。
「依託旅遊資源,發展相關的餐飲、住宿等周邊行業,是白哈巴村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當地居民致富的必經之路。我畢業回家後,看到老鄉們已經意識到從事旅遊業的重要性,紛紛做起民宿、餐飲,看到他們的生活日益改善,我一方面覺得很高興,另一方面覺得理應回來參與到旅遊業的發展中來,貢獻自己的力量。」烏騰說。
現在,烏騰與自己來自上海的漢族女友兼「得力助手」經營著白哈巴村的阿哈國際青年旅社,為來自五湖四海的國內外遊客,提供一方溫暖的心靈棲息地。
在旅遊淡季,烏騰也會隨著女友瑪麗莎去上海,在那裡汲取沿海省份的旅遊運營經驗;也會跟女友趁閒挖掘更多的神秘圖瓦文化。
烏騰最後說,「雖然年少就在外求學,但我從來沒有一刻不想念自己的家鄉,也從來沒有任何留在外地的念頭。我的家在新疆,我的根在白哈巴,我畢生的心願就是能夠為圖瓦文化的傳播、為家鄉的建設貢獻力量。」
作者:谷山 網易新疆政務主編,網易旅遊頻道作者,資深媒體人,行遊 • 喀納斯總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