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圖瓦人歡慶敖包節 祭奠先祖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簡介:

  【解說】6月9日,記者來到新疆阿勒泰地區喀納斯景區。雪山腳下,圖瓦人用最古老的祭祖方式,最古樸的集會形式,拉開一個原始的敖包節序幕。

  北京時間11點,記者來到距離喀納斯村數公裡外的敖包所在地,眼前這座用石頭壘成的六稜形的敖包,已有30多年的歷史。幾位圖瓦人身著節日盛裝,正在裝飾敖包,並掛上印有經文的彩旗,將白樺樹條插在敖包六邊上。

  【解說】6月9日,記者來到新疆阿勒泰地區喀納斯景區。雪山腳下,圖瓦人用最古老的祭祖方式,最古樸的集會形式,拉開一個原始的敖包節序幕。

  北京時間11點,記者來到距離喀納斯村數公裡外的敖包所在地,眼前這座用石頭壘成的六稜形的敖包,已有30多年的歷史。幾位圖瓦人身著節日盛裝,正在裝飾敖包,並掛上印有經文的彩旗,將白樺樹條插在敖包六邊上。

  隨著時間的推移,來此聚會的人越來越多,距離敖包十幾米外,圖瓦人的男人們聚在一起,女人和孩子則相聚在另一邊,談笑風生,節日氣氛濃厚。圖瓦人擺好了自家帶來的馬奶酒、羊肉、包爾薩克等食品,準備祭拜神靈。

  12點,敖包節正式開始了,先是喇嘛念經,30分鐘後,蹲坐在草地上的圖瓦人全部起立,將喇嘛給與並祝福過的布條拿起,蜂擁到敖包前在白樺樹樹枝上繫上彩色布條。等人們都系好布條後,整個人群自覺的圍著敖包轉著圈,嘴裡大聲的呼喊著。

  遊牧為生的圖瓦人,用經旗、石頭、布條,祈禱吉祥,憧憬牛羊肥壯,希望獲得平安與幸福。

  【同期】(圖瓦人 民兵)我們圖瓦人每年六月份都要過敖包節,我們拜天拜地,祈禱來年風調雨順、家人平安幸福、牛羊肥壯。

  【解說】熱鬧的綁彩條儀式結束後,喇嘛又開始念經,所有人手裡都握著一節松枝,隨著喇嘛的話語,大聲喊著「呼啦依!」感謝賜予食物的天地萬物。

  15分鐘後,人們開始分發食物,大家席地而坐,準備進餐。

  祈禱完畢後,眾人圍在喇嘛四周,等候喇嘛用包有經文的布包,敲打頭部。據當地人說這樣會讓自己得到神靈的庇護。

  中國圖瓦人是西北一支古老的民族,除歡度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敖包節外,還有當地的鄒魯節、漢族人的春節和元宵節。

  記者 張鴿 新疆阿勒泰報導

分類名稱: CNSTV

相關焦點

  • 蒙古族圖瓦人舉辦傳統節日敖包節
    蒙古族圖瓦人舉辦傳統節日敖包節   中新網喀納斯6月10日電(記者 戚亞平)6月9日,新疆喀納斯景區蒙古族圖瓦人舉辦傳統節日敖包節
  • 從「祭敖包」到那達慕大會,蒙古族的浪漫因子溯源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的傳統節日盛會,「那達慕」在蒙古語裡意為「娛樂」、「遊戲」。那達慕大會歷史悠久,源於一年一度的祭「敖包」。「敖包」以石塊堆積而成,原是道路和境界的標誌,後來成為祭祀場所。最初帶有宗教色彩,意在通過祭敖包,祈求吉祥多福,人畜興旺。
  • 蒙古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蒙古族節日介紹
    蒙古族節日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此外還有祖魯節、麥爾節、祭敖包、打鬃節、那達慕、馬奶節等。蒙古族年節  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而且「白」在蒙古人心目中具有「開元」之意。關於蒙古年節傳說不一。據史書記載,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漢族曆法,因此,蒙古族白月與漢族春節正月相符。這就是蒙古族過「春節」的由來。
  • 阜蒙縣大板鎮衙門村舉行第十六屆敖包節
    8月31日,農曆七月十三,阜蒙縣大板鎮衙門村敖包園內,彩旗飛揚,數千民眾歡聚一堂,歡慶衙門村第十六屆敖包節的到來。上午9時,來自十裡八村的蒙古族同胞身穿節日盛裝,從四面八方匯聚在「敖包」前,按照節日習俗,舉行祭祀儀式,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國泰民安。
  •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漢族是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國大部分人都屬於漢族。而蒙古族是具有獨特風俗的民族,居住的地方不僅有大片的草原,還有非常可愛的蒙古包。那麼,蒙古族有哪些傳統節日呢?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1、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的那達慕大會
  • 中國 · 通遼第三屆敖包相會文化旅遊節歡迎您!
    活動詳情一、活動名稱第三屆敖包相會文化旅遊節二、主承辦單位主辦單位:通遼市人民政府承辦單位:通遼市文旅廣電局、科左後旗人民政府三、時間、地點時間:2020年8月25日—27日地點:科左後旗阿古拉文化旅遊主題小鎮活動安排第一天 8月25日敖包大典科爾沁婚禮
  • 喀納斯河谷圖瓦人村落
    多少年來,村落裡的圖瓦人極少與外界接觸,比較完整地保存了其古老的生活方式。      29歲的圖瓦人巴圖·歐其爾是西北民族大學的一位教師,他記得,在8、9歲的時候,村子的路邊有兩個陌生人說話,那是他第一次見到村子之外的人。      巴圖·歐其爾回想往事時會注目山頂的雪峰,一雙深邃的眸子像看不到底的湖。
  • 認識中國56個民族:「音樂民族」「詩歌民族」蒙古族
    蒙古族圖騰4、語言文字蒙古人擁有自己的語言文字。蒙古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有內蒙古、衛拉特、巴爾虎布利亞特、科爾沁四種方言。傳統蒙文要追溯到公元1204年,回鶻人掌印官塔塔統阿被蒙古人抓獲後,成吉思汗非常嘉許他忠於國家的行為並綬之同等官爵,由此蒙文誕生於回鶻文字。開始是橫寫,後來變成了豎寫。
  • 第三屆敖包相會文化旅遊節開幕式精彩紛呈
    說每年的敖包相會文化旅遊節非常精彩,邀請我們一家過來看看。非常喜歡這樣的蒙古族婚禮,草原上的歌聲也好聽,看了以後讓人回味。」許建昌說。「作為內蒙古人,這樣的一場婚禮讓我很震撼,非常精彩,我們科爾沁的文化是這樣燦爛,值得推廣出去,看到看臺上很多外地遊客發出陣陣驚嘆,我覺得我作為通遼人很自豪。」王吉剛說。
  • 草原上的書敖包:「敖包上有一塊石頭,圖書館裡就有一種書」
    在內蒙古自治區烏審旗巴音希裡嘎查有一座書敖包,每一塊石頭上都用精美的字體刻著書名,仿佛在低聲訴說著文明的往事、吟唱著歷史的和弦。這座書敖包由一對蒙古族兄弟修建,他們希望在書敖包上點燃的知識之光,能播撒到草原上每一位牧民的心中。  祭祀書敖包,牧民與書籍的神聖約定  每年農曆四月十三,是祭祀書敖包的日子。
  • 布裡亞特、圖瓦和哈卡斯人是蒙古人嗎?為何說有的是有的不是?
    而蒙古族可以說是其中比較重要的族群之一,相對來說它在北方草原各個民族裡人數最多,同時它的支流也有很多,因此在有些時候,一些與其類似的族群也會被誤認為是蒙古族的一支。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幾個族群可以說都是和蒙古族有密切聯繫但身份又都有些模糊的族群,即布裡亞特、圖瓦和哈卡斯。那麼這三個族群都是什麼人,他們又算不算蒙古人的分支呢?
  • 賀蘭山,萬仞絕頂「敖包疙瘩」
    主峰「敖包疙瘩」,海拔高度3556米,高出銀川平原2000餘米。它不但遠高於我國東部五嶽,而且在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上也是絕無僅有的高峰。明朝重臣金幼孜來寧夏府郊外觀獵時,即興賦詩曰:「賀蘭之山五百裡,極目長空高插天」的絕句,就是讚美「敖包疙瘩」的峻峭壯觀。從蘇峪山口登山,觀賞那萬仞絕壁,高聳直文,雄偉壯觀。從側嶺向上登攀,可達絕頂,上到賀蘭山脈的主峰。
  • 蒙古族發祥地額爾古納愈加「國際範兒」
    原標題:蒙古族發祥地額爾古納愈加「國際範兒」  中新社呼和浩特7月28日電 (李愛平 張瑋)蒙古族發祥地額爾古納最近很火。一方面源於這裡有關於成吉思汗胞弟哈撒爾的歷史典故,另一方面或許在於此前一本名叫《額爾古納河右岸》的小說曾風靡世界各國所間接引燃的「熱情」。
  • 相約八月 相聚阿古拉|第三屆敖包相會文化旅遊節開幕
    相約八月 相聚阿古拉|第三屆敖包相會文化旅遊節開幕 八月的科爾沁草原水草豐美、雲蒸霞蔚,敖包山下歌舞歡騰,溼地草原牛羊信步……8月25日,由市政府主辦,市文化旅遊廣電局、科左後旗人民政府承辦的第三屆敖包相會文化旅遊節在科左後旗阿古拉文化旅遊主題小鎮舉行。
  • 在草原上不是堆一堆石頭就叫「敖包」!敖包是神聖的傳統文化
    來到呼倫貝爾草原旅遊,你會經常看到草原上的敖包,甚至有些旅行社會刻意安排大家「祭拜敖包」。但是,這裡需要提請大家注意的是,在旅遊點的「祭拜敖包」活動,一般多是對蒙古民族文化的一種體驗,而非真正意義上的「祭拜敖包」。在草原上,敖包不是隨意建的,要想建一座敖包,一般都是要由喇嘛來確定建築位置,然後經由必須的開光程序,才能算得上真正的敖包。
  • 巴林右旗紀行——尋訪「國王敖包」「國王后裔」
    身著蒙古族服裝,在大板雕塑轉盤的右側,舉行了隆重的迎賓儀式,敬獻哈達,敬下馬酒,合掌、握手、擁抱、致禮……一切飽含著濃濃的蒙古族民俗。,從錫林浩特趕來的76歲李留柱教授,青格樂巴亞爾("國王敖包"祭祀召集人)、孟和巴亞爾( "國王敖包"祭祀人)、那順•孟和("國王敖包"祭祀人)整理著敖包上的經幡、煨桑、敬獻供品,虔誠地為敖包祭祀做著準備……還有始終默默無聲忙前忙後的孟和巴亞爾叔叔,一位瘦小卻令人尊敬的老人,是青格樂巴亞爾的叔叔。
  • 內蒙古呼倫貝爾,巴彥呼碩大草原,敖包相會從這裡唱遍世界
    茫茫草原缺乏標誌物,無法辨別方向和道路,敖包就起到了指路、辨別方向和劃定牧場邊界的作用。後來作為標誌的敖包逐步演變成蒙古族祭拜各路神仙和祈禱風調雨順和平安的場所,和漢族的土地廟類似。因為歌曲《敖包相會》,使得"敖包"一詞廣為人知。敖包一般是堆石成臺,沙漠中則就地取材用柳條堆成。
  • 阜蒙縣舉行大巴關山旗祭敖包活動
    阜蒙縣舉行大巴關山旗祭敖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