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巴基斯坦地圖的時候,我們不難發現,首都伊斯蘭瑪巴德距離克什米爾地區距離非常近,而克什米爾地區是印巴衝突的前沿地區,這裡似乎不太安全。那麼,巴基斯坦為什麼要將首都建立在兩國衝突的前沿地區呢?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簡稱巴基斯坦,位於南亞次大陸西北部,面積88萬平方公裡,2017年人口為1.97億,南部瀕臨阿拉伯海,東部與印度接壤,東北部與我國相鄰,西北與阿富汗交界,西部與伊朗相鄰。巴基斯坦原為英國的殖民地,由於種種原因曾兩次遷都,1947年印巴分治以後,巴基斯坦宣布獨立,成為巴基斯坦自治領,1956年正式建立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從1947年至1959年,巴基斯坦將喀拉蚩作為首都,喀拉蚩是巴基斯坦第一大城市,人口約2000萬,面積3527平方公裡,其中城區面積1821平方公裡。
喀拉蚩位於巴基斯坦南部海岸,印度河三角洲西北部,南部瀕臨阿拉伯海,這裡原來是印度洋沿岸的一個小漁村,1839年英國佔領了喀拉蚩,並將其劃為陸軍總部,到1914年喀拉蚩已經成了當時英屬印度的最大糧食出口港。印巴分治以後,印巴戰爭導致大量印度境內的穆斯林湧入喀拉蚩,城市人口急劇增加,加上城市管理的混亂,城市物資供應嚴重短缺,對城市的發展形成了嚴峻的挑戰。當時的巴基斯坦海空力量又比較弱小,喀拉蚩作為一個瀕臨印度洋的港口城市,一旦受到印度海軍的襲擊,將會難以應對,因此將首都遷到內地去,就可以避免來自海上的襲擊。而且雖然喀拉蚩經濟發展在巴基斯坦是全國領先的,但巴基斯坦廣大的內地經濟發展十分落後,如果將首都放到內地去,則可以帶動內陸的經濟發展。
所以在1959年,巴基斯坦臨時遷都至內地的拉瓦爾品第,拉瓦爾品第目前是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距離現在的首都伊斯蘭瑪巴德只有10多公裡。由於當時新首都還未建成,拉瓦爾品第就被當作是臨時首都,拉瓦爾品帝自英國殖民時期就是一個軍事重鎮,現在也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從這裡有通往克什米爾和阿富汗的公路。離拉瓦爾品第180公裡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處就是著名的開伯爾山口。歷史上,印度大陸遭受的西北方向的入侵都是從開伯爾山口進入印度平原的,而巴基斯坦將首都遷到伊斯蘭瑪巴德,一方面往西北可以扼守阿富汗通往印度的交通要道,往東北就是巴控克什米爾地區,因此這裡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1967年新首都伊斯蘭瑪巴德建成後,巴基斯坦正式將首都遷往伊斯蘭瑪巴德,伊斯蘭瑪巴德距離巴控克什米爾地區僅有50公裡,同時也靠近印控克什米爾地區。伊斯蘭瑪巴德地處內陸,背靠高峻的喜馬拉雅山,面向寬闊的印度河大平原,東部則是秀麗的拉瓦爾湖,西部是一片開闊的河谷地帶,這樣的地形是有利於城市防守的。伊斯蘭瑪巴德又靠近克什米爾地區,印巴兩國再此發生過數次大的戰爭,巴基斯坦把首都放在伊斯蘭瑪巴德這個地方,反而會加強對這一地區的控制。如今,經過50餘年的發展,伊斯蘭瑪巴德現在的人口已經超過200萬,已經發展成為一座現代化的政治中心,這就是為什麼巴基斯坦要將首都從沿海的喀拉蚩遷往內地的伊斯蘭瑪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