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7天,行程2050公裡,9月26日,隨著聯合科考隊順利抵達日喀則,江西五十鈴mu-X牧遊俠攜手《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牧行萬裡 探知神州」第二季——深入阿里腹地,探秘象雄文明科考之旅圓滿收官。
聯合科考指定用車——mu-X牧遊俠此程載著科考隊員從札達縣啟程,成功挑戰4500米高海拔,在空氣稀薄、天氣寒冷、路況複雜的蒼茫高原一路穿越行進。在《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李栓科先生和知名人類學家、茶馬古道發起者李旭老師兩位專家的帶領下,聯合科考隊考察札達土林的地貌演化,領略神山「岡仁波齊」與聖湖「瑪旁雍錯」的遺世之姿,走進群山掩映的古象雄王國都城及古格王朝的殘垣斷壁中,挖掘遺落千年的藏地文明密碼。
探查扎達土林奇觀成因,扶搖直上阿里高原
在岡底斯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崑崙山脈等山川匯聚處,隆起了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西藏阿里。這裡人跡罕至,籠罩在它身上的神秘揮之不去,人們在敬畏之餘,又平添幾分嚮往。這裡自然景觀瑰麗獨特,低到道路盡頭的雲彩和自由馳騁的高原精靈,構成戶外越野愛好者心中的終極信仰。
抵達阿里的天路自古艱難,直到今天,阿里依然因為蒼茫的雪山阻隔,遠離藏區的熱鬧都市,是人類難以抵達的神秘之境。札達土林位於阿里地區扎達縣境內,是札達縣最著名的地貌風光區,是世界上最典型、分布面積最大的第三系地層風化形成的土林。札達土林以塊狀的「古堡式殘丘」為主,走進土林的深邃溝壑,仿佛置身於美國西部的科羅納多大峽谷。在近2500平方公裡的札達土林中,幾乎看不到綠洲的痕跡然而這裡在100多萬年前曾是一個方圓500公裡的清澈大湖。科考隊員們通過採集地質巖層樣本,研究湖泊沉澱物的組成和分布結構推斷出,因為經年累月的水位線遞減,逐漸衝磨出「建築物」惟妙惟肖的形狀與層高,數十萬年風雨的侵蝕,猶如神工鬼斧不間斷的雕琢打磨,最終刻畫成如今的土林奇觀。
就在土林中還存在著另一處奇觀「第二敦煌」,東嘎·皮央石窟群,是一處由寺院、城堡、石窟和塔林組成的大型遺址,它是目前所發現的海拔最高、壁畫面積最多的高原石窟群。山壁上散落著數千個洞窟,總面積達1.2萬平方公裡,在隨隊專家的帶領下,聯合科考隊走近石窟群,深入了解洞窟壁畫的繪製方法、風格特點、石窟形制、壁畫內容、顏料成份。據專家介紹,東嘎·皮央石窟所處地域的山巖,質地為易於風化的礫巖或沉積巖,較易於開鑿石窟。我們看到,這裡留存的壁畫中有很多異域人物、圖案和造型,壁畫的年代多集中在古格早期的公元11至12世紀前後,甚至代表了古格及西藏佛教史上藝術巔峰。
走進阿里土地,心中只剩下虔誠與敬畏。岡底斯山脈如一條巨龍臥在西藏西部阿里廣闊的高原上,它高高揚起的頭,如一座大金字塔高聳入雲,這就是海拔6656米的主峰岡仁波齊。岡仁波齊是世界公認的神山,被譽為神山之王。在岡仁波齊腳下流淌著的便是瑪旁雍措,其周圍自然風景非常美麗,自古以來佛教信徒都把它看作是聖地「世界中心」,是中國蓄水量第二大的天然淡水湖、湖水透明度最大的淡水湖,藏地所稱三大「神湖」之一。它也是亞洲四大河流的發源地。藏語意為「不敗、勝利」。雄偉潔白的神山,蔚藍空靈的聖湖每一個瞬間,都定格了西藏最原始的美。在所有人接受了神山與聖湖的心靈洗禮之後,mu-X牧遊俠載著科考隊前往地熱溫泉帶,圍繞阿里高原熱液循環系統分布規律與形成機制這一科學目標,科考隊員拓展了熱液活動的分布範圍,收集樣本。
揭開象雄王朝神秘面紗,開啟藏地文明密碼
人類對未知的探索從未停歇,在阿里這片土地上,還有很多秘密等待解答。藏族先民象雄部落在阿里創造了輝煌的象雄文明,西藏原始宗教苯教也在此生根發芽。都說「藏西秘境 天上阿里」,卻很少有人知道「阿里」這個名字,本是源於古象雄時代在古象雄語,意為「屬地」、「領土」。
穹窿銀城,曾經是西藏古象雄政權的都城,藏語叫「瓊隆威卡爾」,在藏語中「瓊」是大鵬鳥的意思,「窿」是地方,「威」本意是銀子,這裡代指銀色,「卡爾」是城堡的意思。瓊隆威卡爾即「大鵬鳥居住的銀色城堡」。 據經書記載,古象雄政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一萬八千年前。象雄文化的歷史悠久,先後建立過不同的要塞與城堡,直到公元七世紀,吐蕃吞併了象雄,穹隆銀城也因此消失在青藏高原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然而這座古老神秘的古城——穹隆銀城究竟在哪裡,有過怎樣的輝煌與繁盛,卻始終是西藏歷史上一個未解之謎。
象雄王都穹隆銀城的所在地問題,目前學術界還存在分歧,一種觀點認為穹隆銀城位於今西藏札達縣的曲龍遺址,另一種觀點認為位於今西藏噶爾縣門士鄉卡爾東遺址。我們找尋和觸摸穹隆銀城歷史遺蹟的過程,就是無限接近西藏文明源頭的過程。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後,科考專家帶領科考隊先後走進了曲龍遺址和卡爾東遺址,走訪了當地苯教寺廟僧人和當地百姓,攀爬遺址,尋找殘破洞穴,尋訪和搜集當地歷史及民俗傳說,了解了最新的考古發現動態。在海拔4400米的卡爾東山頂,依稀可見頑強屹立著高高的形似大鵬鳥的土山,昔日輝煌宮殿已成斷壁殘垣,卻似在訴說著千年之外的榮光與傳奇。
古格王朝的建立大概從9世紀開始,前後世襲了16個國王,是古格王朝神秘地。與樓蘭古國一樣,擁有成熟、燦爛文化的古格王朝,在300年前似乎是一夜間突然徹底消失的,並且沒有留下具有說服力的證據。儘管中外許多考古學家都在此做過詳細考察,但至今沒有提出一個學界公認的原因。從山腳到山頂300多米,拾階而上,到處都是和泥土顏色一樣的建築群和洞窯,除幾間寺廟外,全部房舍已塌頂,只剩下一道道土牆,但一處殿唐內尚存佛像與壁畫,可想像當年的輝煌。在隨隊專家的帶領下,通過考察古格王國遺址中的雕刻、造像、壁畫、藏屍洞、宮殿遺址,陸續揭開了古格王國的神秘面紗。
不足平原地區一半的含氧量,限制了大多數人類的到來與生存。卻同時,保留了這一片「生命禁區」致的荒涼與孤寂。走出札達縣科考隊輾轉要前往阿里高原中心地帶的普蘭縣。山路狹窄崎嶇、數百公裡路程大多是非鋪裝路段,海拔也越來越高,越是如此越能考驗科考級SUV的mu-X牧遊俠大的真正實力。1.9T RZ4E和3.0T 4JJ1柴油發動機在高海拔地區仍能爆發強勁動力,分時四驅搭配後橋伊頓差速鎖可以隨心切換,加之義大利豪華輪胎品牌倍耐力輪胎的強大助力,讓車隊越野爬坡變得比較輕鬆,足以應對高原上各種複雜路況;九橫雙縱式大梁結構的非承載式車身,大幅過濾了顛簸震蕩帶來的不適,一路上算是有驚無險,順利抵達新的目的地,去無限接近藏地文明。
普蘭縣處於納木那尼雪峰和阿比峰間的孔雀河谷,聯合科考隊此次來到普蘭縣深入當地農牧民家裡做客,欣賞到傳承千年、價值連城的普蘭宣服。普蘭「宣」服飾華麗稀有,目前傳承百年以上的普蘭「宣」服飾不足30套,每逢節日盛典時才會穿戴出來,其精湛的製作工藝技術令人大為驚嘆。普蘭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宣舞、噶爾舞等都與普蘭「宣」服緊密相關,可以說,普蘭服飾文化促進著普蘭乃至阿里豐富的民族文化的發展。
深入阿里腹地,探秘象雄文明。在這場通往「遙遠的地球第三極」的探索之旅中,所有人都接受了一場心靈的洗禮與升華,並將古老而神秘的藏地文明傳承發揚開來。第三站科考活動已圓滿落幕,但mu-X牧遊俠對自然與文明的探索永不止步,人們對戶外越野的追求永不停歇。下一站,聯合科考隊將迎來第二季的收官之站,深入塔克拉瑪幹沙漠考察,走進最後的沙漠部落,探尋原始綠洲,更多精彩,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