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湧入社區團購 逐鹿5000億市場

2020-12-10 手機鳳凰網

今年以來,社區團購企業融資總額近20億,美團、滴滴、阿里、步步高等企業也上線相關業務。

作者丨黎曼

6月28日,社區團購平臺「蓮菜網」獲B+輪1.55億融資,此次融資的一大投資方是全國性食材供應鏈平臺B2B頭部企業美菜網。

作為河南本土一家生鮮電商B2B平臺,蓮菜網在2015年5月成立於鄭州,5年時間裡發展成本地領先平臺。2019年,蓮菜網全年營收近10億元,核心城市鄭州市場保持兩年以上盈利。

在此次疫情期間,擁有強大供應鏈的美菜網看中蓮菜網的電商盈利模式,兩者聯手發力2C業務:社區團購。可以說,社區團購模式是蓮菜網此次融資的直接推力。

這已經是社區團購平臺6月份以來的第四場融資。

2020年6月1日,從湖南長沙走出的興盛優選獲得2億美元B輪融資,投資機構為老牌投資方KKR,興盛優選的此前投資方還包括金沙江。6月10日,同程生活完成了2億美元的C輪融資。背後的資方同樣有金沙江的身影。

不止6月份,2020年上半年的頭部融資平臺還包括十薈團。據天眼查顯示,今年十薈團融了兩輪。分別在1月9日獲愉悅資本、阿里巴巴、真格、華創資本等投資方總計8830萬美元的B輪融資;5月30日再獲8140萬美元的C輪融資,投資方為GGV紀源資本、愉悅資本、啟明創投等。同時,十薈團也是業內首個跑進C輪的玩家。

來源:官網截圖

社區團購前世今生

獵雲網粗略統計,今年上半年,社區團購公司湧入資金近20億元,主要是行業頭部四五家團購企業的集中融資。

訂單兔創始人連傑向獵雲網表示,生鮮日用作為剛需,已經成為大家在家隔離期間的唯一消費。大家可以不化妝不買衣服,但是不能不吃東西,所以決定了以生鮮為主的社區團購收益比較大。

興盛優選總裁周穎潔向《中國企業家》介紹,今年2月底,興盛優選門店的開業率恢復到疫情前的狀態。整個疫情期間,與去年同期相比興盛優選的店均訂單量增長3倍,新增用戶增長4倍,GMV增長5倍。

食享會聯合創始人溫志平介紹,在疫情段期間,平臺的覆蓋面從最開始的400個小區發展到接近1500個小區,倉庫的面積和數量也逐漸增加。

有數據顯示,疫情期間,十薈團開業的城市的業務單量最少增長了100%,武漢增長了500%,特別是新用戶增長迅速,是平時的2到3倍。4月份月GMV突破6.5億元,日訂單峰值達160萬單。

社區團購的模式自2016年從長沙崛起,2017年全國湧現。它指的是社區團長通過拉群運營,會迅速收到自己所負責的社區訂單,平臺的另一頭,則可以直接聯繫原產地直採發貨。

下單第二天,商品便從原產地送往所在城市的城市總倉。顧客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就可以去團長所在位置或指定地點提貨。通過這種模式,平臺實現最低的履約成本和生鮮配送零損耗。

社區團購發展4年多的時間,其實已經歷大起大落。2018成為資本熱捧的風口,行業出現上百家平臺,發生數十起融資,湧進至少40億資金。

但好景不長,2019年的社交電商行業開始經歷震蕩,首批入局者迎來洗牌,頭部玩家紛紛抱團整合:2019年8月,十薈團與「你我您」合併;京東與蘑菇街合資成立的社區拼團微選特供,後更名鮮來多。很多平臺相繼傳出垮臺消息:2019年10月松鼠拼拼被曝倒閉後裁員超2000人,比例達80%;鄰鄰壹大規模退出江浙一帶;小區樂於撤出鄭州、心鄰心退出.....

不完全統計,2019年的社區團購企業共有8家披露了融資,融資總額約19億元。相較於2018年的盛況,獲得融資事件和金額都少了一半不止。

一轉身,2020年的社區團購已是頭部玩家的戰場了。那些小平臺大多止步於A輪,融資時間也主要定格在2018年,而大平臺也依舊存在繼續整合的趨勢,行業格局或許還會發生變動,未到終局。

執勢資本鄭攀表示,社區團購沒有了時間窗口僅意味著小玩家已經不太能有長成巨頭的新機會了,但頭部玩家還是存在上市機會,這也是資本此次持續注血的原因。

大企業入局

疫情期間團購頭部玩家拿融資,網際網路巨頭們也開啟了布局社區團購的業務。

首先是阿里巴巴的菜鳥驛站試水。上個月,菜鳥驛站宣布進軍團購、洗衣、回收等,將從快遞服務向數字社區生活服務全面升級。在團購方面,菜鳥驛站主要是與大潤發、歐尚等全國連鎖商超合作,讓菜鳥驛站站長同時成為賣菜團長。

不過,阿里巴巴並未直營做該業務,因此也非正面迎戰社區團購公司。菜鳥驛站在不向用戶收費的情況下,阿里巴巴主要向驛站提供社區團購的配套服務,目的更多是出於多樣化服務來提升站長們的營收。站長們做與不做可自行決定,哪些驛站會推出團購也是取決於站長本身是否具備社區團購的經營管理能力。

另外,滴滴探索了社區團購的新項目,投資橙心優選。今年以來,滴滴上線了跑腿、運貨等業務,如今進入社區團購也不意外,一方面零售行業門檻較低,另一方面,滴滴可以在初具規模後可以擴展其業務範圍到出行、電話套餐、電子產品等,豐富業務多樣性。

兩個月前,基於線下門店和資金的優勢,步步高也推出社區團購平臺「小步到家」。

網際網路巨頭中殺氣騰騰正面搶奪該市場的是曾經從千團大戰中勝出的美團。疫情期間,美團豪擲20億布局社區團購。

據一位美團地推人員向獵雲網介紹,當前美團買菜已在十幾個城市燒錢地推,為了打開北京市場跑通數據,美團買菜和叮咚買菜的地推團隊正角逐。

基於對物流產生革命的生鮮電商加入以社交獲客的社區團購,或許對社區團購行業產生創新意義。為了精準降低貨損,幾乎所有社區團購平臺採取的都是次日達的做法,美團買菜讓前置倉站長當團長,或許是為了將社區團購推向當日達的高度。

不過,前置倉的配送速度最快已經能達到半小時達,一昧追求快的意義或許不大。心鄰心創始人林發表示:快,意外著要在全國布局供應鏈,大倉+小倉,一大難點還在於管理。一方面是食品損耗問題,生鮮損耗平均在10%到15%。另一方面,重供應鏈就意味著裡面會有廉潔問題。「這些大公司的老闆在北京,當地員工順手牽羊的成本不可忽略,前置倉成本高昂的問題依舊存在,依舊改變不了燒錢的屬性。」

鄭攀從投資角度表示,投資社區團購平臺的下線其實較低,沒那麼燒錢,所以有資本願意持續注資。而以前置倉為代表的如美團買菜、叮咚買菜等平臺,需要重構全國供應鏈,資金如果僅在局部區域,而項目又遲遲不能盈利的話,就需要大量資金輸血,死掉的概率會更大。

但對於美團買菜而言,背靠家大業大的美團,也有可能是另一種商業思路的考量了。每日優鮮、盒馬、拼多多等都屬於前置倉模式,他們都在此前布局了拼團模式。

逐鹿5000億市場

餐桌生鮮是3萬億生鮮市場裡的70%份額,約為2萬億前後的規模。那麼社區團購的市場規模有多大?十薈團創始人及聯席CEO陳郢在採訪時曾表示:預計未來幾年市場規模將達5000億元。由此可見,社區團購的體量並不大。

連傑介紹,從業務形態來看,在長期的視角中,社區團購還是屬於線下零售的附屬業態,不是主營業務,否則盈利模式過於單一,這也意味著團購企業難以通過單一業務達到較大收益規模。

對於行業性質而言,零售素來以區域為單位來展開經營。由於每個地域是不同的生鮮產地,飲食習慣也存在不同,而生鮮又是保鮮期最短的品類,這就造成供應鏈無法進行標準化。其次,我們的即時性購物需要「近、快」還有體驗感,依舊需要超市和便利店來解決。

因此,對於社區團購平臺本身而言,難以跑出真正的巨頭,或者沒有巨頭一說,只能存在零散競爭。

當前,生鮮電商賽道中的玩家主要是前置倉和社區團購。

連傑表示,零售業態最終拼的其實還是效率。一個商品同是1塊錢進貨,賣1.1元的效率就比賣1.2元的高,這個指標不會因為需求端的變化有太大的變化。

基於這個指標,供應鏈成為了企業核心能力也是最大難點,在此基礎之上,企業再考慮人力成本和獲客成本。

而社區團購與前置倉最大的不同便是成本結構。社區團購線下布倉或布店,所產生的租金、人工成本不由平臺負擔。而對於前置倉來說,這兩項是最大的成本投入。其次,社區團購是預先售賣。前置倉是預先備貨,貨損風險大小一看便知。社區團購相當於是一個「快遞中轉站」。

另外,社區生鮮零售的前置倉模型,和社區團購的前置倉模型,在消費需求上也有著本質區別:一個針對即時消費需求,一個針對計劃性消費需求。如果要從盈利模式本身來看的話,社區團購的可操作性,明顯要強於前置倉。

從獲客成本來看,社區團購依賴團長的社交裂變,獲客成本僅為前置倉模型的十分之一。團長建立微信群的方式拉新,成本可以達到不超20元。

因此,體量小又難做的社區團購市場並不會被一些電商生鮮巨頭所壟斷。不過,業內人普遍認為團購公司本身最終難以收割這個市場,5000億市場或許另有其人。

「對於團購公司而言,需要搭建供應鏈體系,購買線上流量,還需要開辦線下門店置辦人手,所有關鍵要素上都需要親手搭建,他們相對於原本就具有供應鏈採購體系、線下門店、線下流量的連鎖超市或者是便利店來說,成本高出許多。在超市或者便利店上嫁接社區團購模式,更加順理成章。」連傑認為。

社區團購無疑是新零售的一大創新。食享會聯合創始人溫志平表示,以往線下購物場景很多,社區便利店到超市和百貨商場,每個購物場景滿足的購物需求都各不相同其中,便利店提供的即時性購物需求很難被電商取代。

相對於電商,超市的客單價偏低,基本維持在50-80元左右,如果送到家還需加收10元運費對消費者而言就顯得不划算了,所以超市電商化的落地很難進行。由此,社區團購的存在就變成了一個折中的方法,提前一天訂單送貨到小區並降低價格。這種模式相對來說就是一個比較好的電商化模式。

已關停一年,基於廈門的社區團購平臺心鄰心便面臨一大困境,林發稱,當時線上根本搶不了線下的客戶,再加上合作的供應鏈服務商出現了問題,導致線下門店一直虧損。他介紹,在廈門地區,也僅一家叫「叼到家」的社區團購公司是賺錢的,其他都還沒盈利。

社區團購業務體量小,需要具備的能力強。基於此,以上從業者普遍認為,未來社區團購或許僅存在兩大玩家:一是地頭蛇,擁有供應鏈能力的線下夫妻商店。二是擁有應變整合能力的連鎖超市或便利店。

連傑介紹,其實在2018年年底2019年年初,行業已經有連鎖超市來試水此項業務,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們能做好的核心邏輯在於,改變了傳統的採購模式,從先採後賣到先賣後採,這樣能將採購價格壓到更低。

「而一些如物美等大型連鎖超市,雖然也上線了團購業務,但做這件事其實也比較難,因為組織架構的因素,他們會對各個環節有更加嚴格的考量,相對於小一點的超市而言,決策應變上較缺乏靈活變通。」

不過,社區團購賣的東西和超市裡賣的東西具備高度重合度,社區團購的最終市場走向還是得和超市效率相比誰更優來決定。

從歷史角度來看,這些融資注血的團購企業本身作為新零售的一種創新,或許是作為一個革命者喚醒了這個市場,他們做了更優的人才儲備,提升了執行環節的標準化,但是卻和社區團購的最終果實沒有太大關係。

相關焦點

  • 資本、團長、供應鏈:社區團購是如何煉成的?
    風起雲湧2018年,資本盯上社區團購這塊肥肉。興盛優選、小區樂、松鼠拼拼等30多家社區團購平臺先後獲得融資,其中不乏紅杉資本、金沙江創投等知名投資機構。數據顯示,2018年社區團購融資事件達23起,融資金額約為40億。其中短短2個月之間,便有20多億投資資金湧入市場。
  • 買菜大戰網際網路巨頭降維打擊小攤販,社區團購會被資本玩壞嗎?
    那肯定是社區團購。近年來網際網路巨頭們的觸角伸到哪,哪裡就會成為市場熱點。而現在阿里、騰訊、美團、拼多多、滴滴等巨頭正在蜂擁衝入社區團購市場,賣菜大戰正如火如荼。社區團購併不是今年才出現的。前幾年就已經出現,甚至在當年的團購大戰裡就有過苗頭。但以前社區團購的時機並沒有成熟。今年之所以徹底火起來,成為各大巨頭的必爭之地。也是因為各種內外部環境已經成熟。
  • 同城配送:巨頭參戰社區團購,資本瘋狂
    自古以來,人才都是資本搶奪的優質資源,何況是能為資本創造更多價值的專業人才。所以在這場斥資百億的賣菜大戲裡,巨頭爭奪社區團購的成敗,已經很大程度系在了「團長」身上。相對於拼多多的霸氣,初入社區團購的字節跳動也下血本,只要是有2年城市社區團購經驗,開出2倍工資直接挖走。畢竟團長是社區團購能夠運轉的前提,團長的運營能力將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 原創|社區團購為什麼被人民日報點名批評?
    人民日報點名批評社區團購這個事有點火,必須承認,對於突然興起的社區團購我雖然不看好,但是當時認識問題的角度還是不夠高的—— 這幾天仔細想了想站在宏觀管理者的視角應該怎麼看待社區團購的問題,總算理清了其中的脈絡,這裡給大家講一講。
  • 大批資本入駐社區團購,平臺與團長爆發信任危機
    #從今年1月份開始,社區團購平臺十薈團已經陸續完成了B、C1、C2、C3輪融資,總計融資金額高達4.457億美元。事實上在過去的一年裡,看似冷淡的投資市場,在社區團購領域卻爆發出巨大的活力。數百億的資金鼓舞下,興盛優選、美團優選、每日生鮮、同城生活、考拉買菜、誼品生鮮、多多買菜等超百家社區團購平臺先後下場,打響了社區生鮮領域的「百團大戰」。資本的角逐是血腥的,而且每一次都將對行業發生質的變革,影響到無數國人的命運。
  • 社區團購概念股有哪些?社區團購上市公司一覽表
    突如其來的疫情加速了社區團購的發展,各大巨頭紛紛入局,各種玩法層出不窮。資本市場上相關概念股也有聞風起舞之意,有機構稱2022年中國社區團購市場規模有望達到千億級別。
  • 被資本收割前,不妨多薅一把社區團購羊毛
    可惜,以往北京、上海等被各種網際網路新鮮事物重點關注的區域,卻被這次的社區團購浪潮拋棄。身處一線城市的我們,只能無比眼饞地看著朋友圈那些其他城市的朋友們,每天曬著各種「幾乎等於白送」的菜價。儘管社區團購不是啥新鮮事,但當各路巨頭帶著巨額補貼湧入之後,總會引來無數討論甚至質疑。就在上周,央媒「不要總惦記幾捆白菜流量」的點評,更讓這個行業充滿了不確定性。
  • 網際網路混戰社區團購
    一輪接一輪的融資正是今年社區團購的最真實寫照,作為最熱的行業之一,社區團購已經集結了美團、阿里、拼多多、京東、滴滴等網際網路巨頭,資本正向風口瘋狂湧入。根據公開融資信息統計,今年社區團購平臺整體融資規模已經突破百億。
  • 2018你想要的社區團購平臺在這裡
    網際網路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使商家競相逐鹿社區。就社區而言,這塊蛋糕很大,前景也很廣闊,悄然興起社區團購是基於社交網絡而建立,將傳統的團購模式建立在電子商務的基礎之上,社區團購開創了一種全新的團購模式,充分完美結合了電子商務和團購模式的優勢,受到資本市場的追捧,為便於大家查閱,我們編輯整理了中國十大社區團購平臺品牌公司排名,排名不分先後,僅供大家參考。
  • 品創餐飲:社區團購沒有未來!
    資本是來市場放血,不是來為市場補血的,資本先放點血讓你償到甜頭,然後加倍讓你償還,即滴水之恩,你就得湧泉相報。資本是逐利的,堪稱動物界的禿鷲,不會放過任何一個角落,放過任何一個有賺錢機會物體,哪怕是一具屍體,一堆類便。
  • 社區團購「烈火」能燒多久?
    熱錢湧入事實上,早在2014年,社區團購就已經冒出小火花,在後來的幾年中,微信紅包、微信群、小程序等微信生態不斷發展,拼多多、美團、每日優鮮等陸續布局社交電商,供應鏈物流基礎設施趨向完善,2018年,食享會、十薈團、錢大媽等10餘個社區團購平臺共發生超過20起融資事件。
  • 社區團購,2020年百億資本入局,機構一致布局這兩家行業龍頭
    2020年已有百億資本入局,行業規模3年將增長3倍,機構一致推薦這兩家行業龍頭核心邏輯:1、網際網路賦能傳統行業,2020年已有百億資本入局社區團購是一種以居民社區為單位,藉助網際網路手段進行團購銷售,社區內提貨、為社區居民提供日常所需商品
  • 對資本巨頭來說,或許「社區團購」就是他們的星辰大海!
    其實社區團購多年前就有了,為啥最近幾大網際網路巨頭進入後,一夜之間主流媒體上巨頭參與的"社區團購"就成了人人喊打的對象呢?支持資本進入"社區團購"的網友們認為:1、可以薅一段時間資本的羊毛,難道不香嗎?補貼讓小販死掉一批,補貼過了小販再出來不就得了?
  • 社區團購算不上營銷模式,資本市場打價格戰毫無底線,硬搶是真的
    社區團購算是一種營銷方式麼?很多人認為的確是一種營銷方式。但是從本質上並不是一種營銷方式,只是資本市場用資金來搶佔一部分市場空間而已,這種方式可以說是沒有什麼道德底線可言。如果用變相打價格戰的方式來排擠競爭對手的生存空間的話,這種所謂的商業模式只是在用巨資來和傳統商業模式來競爭。
  • 社區團購的日子開始變壞,是從被資本巨頭們盯上後開始的
    應該是從社區團購被資本巨頭們盯上之後開始的。當社區團購被資本盯上以後● 各大社交平臺輿論指責:巨頭入局社區團購,與民爭食吃相太難看!●國家反壟斷政策出臺側面敲打:反對價格戰和資本的無序擴張!● 供應商們也開始聯合:我們要團結起來,斷了社區團購平臺的貨!資本的爭相入局讓社區團購變成了風口,但也把它送到了槍口。據36氪獲悉,12月12 日,美團內部通報了一起反腐案件,美團優選陝寧省區負責人馬軍,因受賄已被西安警方刑事拘留。
  • 社區團購,一場資本的狂歡,狂歡過後是一地雞毛還是雞毛飛上天?
    社區團購這種銷售模式,乘著2020年疫情的東風,規模迅速壯大。各大資本紛紛進場,跑馬圈地。聯網巨頭企業如美團、拼多多、京東、滴滴等都紛紛湧入這一賽道,創建或投資社區團購平臺。騰訊投資了生鮮連鎖品牌誼品生鮮、生鮮電商平臺每日優鮮、社區團購平臺興盛優選,以及永輝超市。阿里巴巴和拼多多在本身的電商渠道上就有生鮮零售,現在也在布局社區團購。美團除了與生鮮超市、菜市場合作配送生鮮,今年7月成立優選事業部,將「社區團購」業務定為一級戰略項目,滴滴目前專攻社區團購,今年6月上線的橙心優選目前已經覆蓋7個省市,10月日訂單量超過280萬單。
  • 社區團購興盛優選將完成8億美元C+輪融資
    36氪從多位消息人士處獲悉,社區團購平臺「興盛優選」將於近期完成C+輪融資,金額約8億美元,投後估值40億美元。本輪領投方為KKR,騰訊、紅杉中國、天一資本等跟投。其中紅杉中國、天一資本屬首次參投,KKR、騰訊為多次參投。
  • 社區團購平臺:哪個是最好用的社區團購系統軟體?
    從2016年開始,在長沙和北京就出現了最早期的社區團購平臺。在2018年下半年伴隨資本市場的認可和湧入,風口已然形成。特別是對於傳統經營水果生鮮及相關行業的商家們,似乎找到一個新的市場機會,那麼伴隨而來的問題就是,哪個才是最好用的社區團購系統軟體呢?
  • ...我國今年社區團購和生鮮電商領域融資金額達百億人民幣
    【環球網綜合報導】艾媒諮詢發布的《2020上半年中國社區團購行業專題研究報告》指出,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在疫情的刺激下,2020年社區團購市場發展迅猛,市場規模預計將達720億元。
  • 滴滴入局 社區團購烽煙四起
    分析認為,社區團購都是在原有商業模式上的一種延伸,是否能為消費者提供高性價比的商品仍然是社區團購最核心、最長期的競爭力。但蠻荒時代尚未終結,目前來看,社區團購仍然以燒錢補貼為主要擴張手段。滴滴入局哀鴻遍野的社區團購又開始烽煙四起。近日,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各大巨頭紛紛開始加速社區團購的布局。生鮮前置倉品牌樸樸超市上線「樸樸特選」,以低價商品迎戰社區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