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算是一種營銷方式麼?很多人認為的確是一種營銷方式。但是從本質上並不是一種營銷方式,只是資本市場用資金來搶佔一部分市場空間而已,這種方式可以說是沒有什麼道德底線可言。如果用變相打價格戰的方式來排擠競爭對手的生存空間的話,這種所謂的商業模式只是在用巨資來和傳統商業模式來競爭。社區團購的方式是可以給居民起到便利服務的作用,但是這種方式並不適合大面積推廣起來。
資本市場在利用自身的資金和商業頭腦在最大限度地吸收用戶流量和賺取後續的消費利潤,社區團購在本質上和社交電商沒有太大的區別,從根本上說是在進一步搶佔消費市場的商業行為。社區團購的最大賣點不是在給用戶帶來更大的便利,而是利用戰略虧損的方式讓競爭對手陷入經營的困境當中,甚至從市場上完全消失。所以這並不是一種營銷方式,二是惡意擠壓競爭對手的手段罷了。
商業的服務升級和競爭是一個好事,不但可以優化商業的服務,還可以讓更多的消費者得到更好的好處。但是利用資金市場的優勢進行對市場進行壟斷的方式卻不怎麼樣?破壞市場的多元化就是破壞當地的經濟生態系統,人們失去經濟來源的同時還會面臨失去消費能力的危險,那麼在房地產的金融風險還沒有消除的基礎上,再在電商板塊進行添亂的行為真的很可恥。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社區團購吧!
一,社區團購是電商的下一步市場布局,也利用線上和線下結合來壟斷消費市場
電商對於人們來說並不陌生,但是對於社區團購還是比較陌生的。社區團購是以居民社區為輻射單位的電商區域市場,通過電商銷售平臺或者小程序進行銷售的方式,開發成本低而且容易裂變,然後再通過巨大的銷量獲取低價的商品進行銷售,從中獲取更大的利潤空間。在開拓市場方面需要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用於營銷造勢,所以在前期是在借用資本市場的力量來擠壓競爭對手,沒有太多的高明之處。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減少競爭對手的數量,從而讓市場更加容易一些。但是對於銷量和客流量同時減少的商販來說卻是一種致命威脅,特別是做生鮮類產品的人群來說,不但要面臨超高的租賃成本之外,還要面對商品的損耗問題。然而這些事情的發生都要從社區團購對市場進行布局開始,價格戰則是讓雙方都很傷的一件事情。
二,社區團購的基礎是源於配送、網絡和消費群體的緊密連結
發展社區團購對於電商來說還算是水到渠成的賺錢途徑,畢竟很多的大型企業早已經對市場進行了布局,這其中就包括國內幾個最大的電商企業。本身就有便利的網絡條件和商品配送渠道,只需要對市場進行補貼就可以吸引大量的客源,同時對競爭對手的市場進行幹擾。但是社區團購也是要盈利的,那麼這個活動可以補貼多久呢?還是打著補貼的噱頭幹著溢價的事情。
社區團購還是有很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處,貿然地對市場進行開發也是一個不小地副作用,特別是過了市場開拓階段地時候,商品的價格一定會有所提升。那個時候的優惠和低價早已經不復存在了,取而代之的商品很可能是「小份菜」,如果遇到午高峰和晚高峰的時候還會遇到而配送方面的難題。
三,不易長期存儲的商品和不便配送的商品也是一種成本
社區團購的前置倉、商品集散和小區中轉站也需要對商品進行「保鮮」,那麼商品出現破損和變質也同樣是問題,再加上分揀包裝和配送這些成本。即使出現大型類型的商超店面,成本也是居高不下的。從以上的種種環節和成本的疊加來看:實體的優勢要更加明顯一些,而且社區團購只是在沒有創新的基礎上增加了商業的不穩定性,而且實體商超和商販的出現的存在對當地的居民消費更有好處。
商業的發展不只是在營銷方面,還有對經濟和消費市場的營銷。如果利用一些伎倆和手段打壓對手之後,沒有對客戶群體做到有效的便利服務,還對當地的經濟和人們的收入造成不利影響,那麼這樣的商業發展不要也罷。如果你是一個喜歡購物的消費者,你會喜歡用這樣的方式來完成日常的消費麼?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