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藝團體十年,小劇場的年輕人怎麼樣了

2020-12-19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沈傑群)日前,由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北京戲劇家協會主辦,哲騰(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2019年北京新文藝團體優秀戲劇展演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開幕。2019年距離新文藝團體力量初步形成已過去十個年頭,「中國新文藝團體小劇場十年發展回顧與展望」行業論壇也成為此次展演重點內容之一。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小劇場專委會主任傅維伯回憶,2008年—2013年是戲劇發展生態很好、創作生命力爆發的時期,幾乎每年有將近兩三百部新創劇亮相小劇場。傅維伯指出,現在年輕的戲劇工作者數量有所下降。

「小劇場承載著承上啟下的角色,我們未來的戲劇發展面臨著困境。北京市文聯、劇協一直辦的北京新文藝團體優秀戲劇展演活動,不僅僅是一個展演,它對我們未來戲劇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傅維伯說。

提及未來新文藝團體發展的方向,傅維伯表示,現在我們的戲劇需要更細膩、更有特質的東西,而不是概念性的東西。「我們的核心價值體現的就是真善美,把這個核心做足了,把更細膩的情感做足了,作品就會打動每個人。越細緻,越細膩,越富有情感,就更容易引發每個人心底的共鳴」。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陶慶梅指出,要做到新文藝團體的發展,不僅是北京文聯、北京劇協事,國有院團本身也要做生態建設,肩負起文藝生態建設的責任,新文藝劇團和國有劇團不是互補的關係,而是良性互動的關係。

「舞臺工作真的是又緊張又累,失之毫釐謬以千裡,有一次演出錯誤達到八條,第一次看到劇場退場有五個人的時候,我的眼淚都出來了。我特別恨自己,我怎麼做了劇場這個工作?」編劇和璐璐坦言,從事戲劇創作,有的時候單純為了堅持。「寫作的快樂遠遠比我後面做戲的快樂大很多,我說求你別改我的臺詞,我告訴你這個臺詞是什麼意思。我的臺詞不是寫在紙面上的,是我自己讀過很多遍的,臺詞是有韻律的」。

在主題為 「新文藝團體十年來自身創作的現狀與挑戰」的論壇上,《文藝報》藝術評論部副主任、副編審徐健就新文藝團體與青年編導的扶植與孵化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徐健提到,很多90後不斷在為新文藝團體輸入新鮮的東西,例如現在年輕人由於受到生活方式影響,會創作隱私的、個人化、碎片化的內容,這種表達的勇氣也值得保護。

「年輕人激情永駐,有投入戲劇的夢想和理想在這兒,我們就要扶持,給予他們成長的空間,哪怕他們可能是稚嫩的、不成熟的,但是如果我們保護了他們的熱情、激情,可能會極大促進他們以後的發展。」 徐健說。

本屆展演的劇目方面繼續推出了「2019十大新銳導演作品單元」,既有新文藝團體中耕耘多年、佳作頻出的優秀人才,也有嶄露頭角的新生力量。

王翔導演的《五鬥米靠腰》審視都市白領的職場困境、孫哲導演的《男保姆》關注老年生活的悲涼溫暖;一弛導演的《三昧》以「疑似廣播劇」的形式將一座老戲樓的歷史變遷娓娓道來,陳飛歷導演的《短打莎士比亞》則濃縮了三十七部莎劇唱念做打。

顏永祺導演的《我想我瘋了》在科幻感十足的舞臺上給出人性抉擇的難題,王子川導演的《陰差陽錯》在「另一度空間」裡展現無奈小人物的幽默與相惜;黃彥卓導演的《愛在無愛城》與祖紀妍導演的《終成眷屬》以女性導演視角解讀莎士比亞;蘇煜瑋導演的《琴島一號》與郭蔡雪導演的《愛·轉機》則分別在童話時空與現實世界裡探索奇妙的情感關係。

「當代小劇場戲曲單元」的十部戲曲作品多是近年新創的優秀劇目,包括粵劇《文廣探谷》、黃梅戲《薛郎歸》、肢體劇《上下》、京劇《痴夢》、崑曲《反求諸己》、崑曲《望江亭中秋切鱠》、紹劇《燦爛八戒》、豫劇《南華經》、兒童京劇《童戲社——超級小英雄》和戲曲元素話劇《一夜一生》,展示了新文藝團體對中國多劇種傳統戲劇的重視和弘揚。

以上20部劇目將於11月至12月期間在北京的八個劇場聯合展演100場,為首都觀眾奉獻一臺精彩的小劇場戲劇盛宴。

此外,在展演的節目手冊中還有一個「2009~2018年小劇場劇目匯總」的環節,也是為本屆展演特別策劃的活動。所列劇目均是經過多方查證以及徵集戲劇愛好者提供線索後收集整理出來的,在展演期間,這一匯總徵集活動還將繼續。

(文化副刊部編輯)

相關焦點

  • 北京戲劇家協會新文藝組織工作委員會在京成立
    中新網北京12月7日電(記者 應妮)北京戲劇家協會新文藝組織工作委員會7日在京成立,北京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楊乾武任主任委員。  楊乾武介紹,近年來,首都戲劇舞臺百花齊放,其中新文藝青年戲劇團體的創作尤為活躍,這些新文藝團體在創新開拓戲劇的新形式、新內容的同時,也極大豐富了北京市民的文化生活。
  • 「藏身」辦公樓中的小劇場,何以讓年輕人爭相打卡?
    隨著形式多樣的演藝新空間在上海這座亞洲演藝中心蔓延,越來越多年輕人熱衷「挖掘」隱匿在鋼筋叢林裡的小劇場,就像偶爾摸到「彩蛋」,為平凡日子添彩。近日,悄然在九零後、零零後中走紅的環境式音樂劇《阿波羅尼亞》就是位於漢口路的亞洲大廈4層「一臺好戲」劇場上演。
  • 小劇場話劇 從被「叫停」到形成固定觀眾群
    《雷雨》像一個標杆,這之後,陳大聯導演回到了話劇舞臺,福建的許多業內人士和觀眾也接受了小劇場話劇這種形式,小劇場話劇在福建也揚帆起航了。    陳大聯說:「時代在發展,大家的觀念也在更新,小劇場反映的社會亂象、白領生活、日常生活中的苦惱、辛酸更貼近普通觀眾,許多人也漸漸地接受了小劇場這一形式。」
  • 蘇州夜生活新主張:姑蘇八點半,江南小劇場,有戲?有戲
    姑蘇八點半就是重點圍繞觀前街、平江路、山塘街等古城文旅片區,目前有近20家文藝表演團體帶著精彩紛呈的演出,點亮了蘇式生活迷人的夜空,未來 「江南小劇場」還將向縱深、向高水平發展,進一步打造「百戲之城」「小劇場之都」,蘇州的夜,在不遠的將來 會變得更文藝、更浪漫。
  • 「榆陽小劇場」第160場——《綜合文藝晚會》
    「榆陽小劇場」是由榆林每周五晚19點30分,進行優秀文藝節目展示的惠民演出。榆陽小劇場已進行至一百六十場,本周由陝北煤海藝術團為大家奉獻一場精彩絕倫的文藝演出。高亢激昂的民歌、詼諧幽默的小品、活力四射的舞蹈,在這雙節之際,如果你還沒有好的出行計劃那就一定不要錯過哦!
  • 蘇州旅行必做的一件事,江南小劇場,點亮你的夜蘇州
    想要更加深度的感受蘇州這座城市,除了蘇州園林,蘇州博物館,平江路,山塘街等遊客常去打卡的地方,特別推薦你,在蘇州的夜晚,去感受下「江南小劇場讓蘇州的好戲煥發新的活力,也能讓更多人認識蘇州、親近蘇州。姑蘇八點半就是重點圍繞觀前街、平江路、山塘街等古城文旅片區,目前有近20家文藝表演團體,帶著精彩紛呈的演出,點亮了蘇式生活迷人的夜空。未來 「江南小劇場」還將向縱深、向高水平發展,進一步打造「百戲之城」「小劇場之都」。蘇州的夜,在不遠的將來,會變得更文藝,更浪漫。這一臺好戲,怎能沒有你?
  • 魔術秀亮相 「鄭好看」小劇場
    本報訊(記者 成燕 文 李焱 圖)昨日,我省首個魔術秀——《摩登時代體驗式魔術互動秀》在二七區「鄭好看」小劇場首秀。由省魔術協會副會長、省雜技家協會理事連鑫領銜表演的魔術劇與現場觀眾展開精彩互動,吸引眾多市民帶著孩子沉浸在魔術營造的神秘氛圍中。
  • 2018年北京演出市場票房達17.76億 小劇場更受年輕人青睞
    而北京市小劇場演出越來越受到年輕群體、親子家庭歡迎,2018年共演出8149場,佔全市演出場次的三分之一。商業體、影院等進入文藝演出領域試水,豐富了小劇場類型,將為行業探索新的商業模式。  如今,北京文藝演出在全國知名度也越來越高,已形成了戲曲品牌——北京梨園劇場、長安大戲院等,雜技品牌——中國雜技團、朝陽劇場等,曲藝品牌——德雲社、老舍茶館等,旅遊演藝成為了北京演藝市場的重要增長點。據統計,2018年全年旅遊演出共計9651場,佔整體演出市場的39.1%,觀演人數達到328.7萬人次。
  • 蘇州旅行必做的一件事,想和你去看江南小劇場
    想要更加深度的感受蘇州這座城市,除了蘇州園林,蘇州博物館,平江路,山塘街等遊客常去打卡的地方,特別推薦你,在蘇州的夜晚,去感受下「江南小劇場」。蘇州,是一座「有戲」的城市,崑曲是藏在骨子裡的驕傲,評彈是含在血液中的精神食糧,歌舞是蘊於腳下的能量...
  • 南京小劇場「演」出大未來
    小劇場演出小在規模、精在製作、深在主旨、廣在觀眾,同時,更重要的是,它給了新人才、新想法、新形式、新理念一個可供施展的大未來,並能從這裡看  到「南京原創」的磅礴力量和無窮希望  本報記者張甜甜報導  9月29日,時隔一年後,延續「小劇場 大未來」的主題,第二屆長江路小劇場話劇節在南京
  • 河南省首個魔術秀亮相 「鄭好看」小劇場
    昨日,河南省首個魔術秀——《摩登時代體驗式魔術互動秀》在二七區「鄭好看」小劇場首秀。由省魔術協會副會長、省雜技家協會理事連鑫領銜表演的魔術劇與現場觀眾展開精彩互動,吸引眾多市民帶著孩子沉浸在魔術營造的神秘氛圍中。
  • 老廠區新時尚,文藝集市吸引眾多年輕人前來「打卡」
    老廠區迎來新時尚。9月13日,已成為青島網紅拍照地的青島紡織谷裡,一場文藝集市正在這裡舉行。周末的紡織谷很熱鬧,老廠區加新時尚的結合讓許多年輕人來「打卡」。據了解,紡織谷近期每個周末都將開展文藝集市活動,以園區內國棉大道為軸心,用豐富多彩的內容吸引更多年輕人的目光。
  • 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收官,專業觀眾給出了評分
    劇場不大,天氣也冷,但能真實感受到年輕觀眾對小劇場戲曲的熱情和熱愛。」12月17日,上海戲曲藝術中心黨委書記谷好好回顧剛剛在長江劇場收官的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不勝感慨,「今年申報劇本68部,涉及25個劇種,創歷年之最,較去年增長83.78%。」今年展演前的雲上探班直播,連續6天關注11部劇目,吸引51萬人次點擊,再次證明小劇場戲曲作品魅力。
  • 藏在燈具市場裡的小劇場原來這麼有心機
    杭州城北開出個新劇場,選址、劇目種類都是大數據算出來的  藏在燈具市場裡的小劇場 原來這麼有心機「很多劇必然會本土化,基地裡的年輕人可以得到迅速成長的機會。」陳亞璐說。  本報記者 陳宇浩  「確定在這個燈具市場裡面……有個劇場?」看著一排店鋪裡流光溢彩的燈飾,程冕和妻子站在路邊,滿臉狐疑。  兩個小時後,當他們看完話劇《驢得水》,早就忘了之前的問號,轉而興奮討論著演員離自己有多近,「我都看到他的抬頭紋了」。
  • 京城周末|天橋打卡文藝指南
    「京城周末」欄目將為大家推薦北京的展覽活動、胡同小巷、歷史遺蹟、文化小店,讓大家在閒暇周末,走出房間、走進城市,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去感受北京這座城市濃鬱的文藝氛圍,去了解北京這座城市深厚的歷史文化。快來跟小印一起周末打卡吧!酒旗戲鼓天橋市,多少遊人不憶家。
  • 小劇場戲曲展演日趨成熟 帶動戲曲表演新發展
    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用了六年時間步入了成熟階段。越來越受到全國戲劇界的關注與從業者的參與,漸成氣候,未來可期。從劇目上看,審美性、藝術性、思想性愈發精到。思想的啟發、藝術的審美都已經進入了新的層面。崑劇《草橋驚夢》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以為它是小劇場戲曲最應有的當代容顏。雖是張生獨角戲,卻展示《西廂記》最多情的樂章。碧雲天,黃花地,霜林醉染。
  • 萬州區今年將打造多個小劇場
    三峽傳媒網訊 (記者 向韜)3月25日,記者獲悉,萬州今年將啟動文化旅遊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編制,打造多個小劇場、推進圖書館新館建設以及開展文藝進基層活動等舉措,進一步推動全區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提檔升級。
  • 姜昆諷刺郭德綱小劇場是盒飯,現在卻成立曲藝聯盟協調小劇場工作
    姜昆關於相聲小劇場和大電視發展的看法,與郭德綱存在巨大的分歧,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姜昆一直認為,相聲的格調和品位都要高一點,然而這一點在相聲小劇場演出,幾乎是不可能得到觀眾認可的!姜昆的出發點是好的,只是沒有認識到相聲之所以能夠再次蓬勃發展,就是得益於小劇場的繁榮,可以說,小劇場才是相聲的根,也是相聲演員的根,當然,相聲更大的舞臺,可能在電視,也許將來也會有更好的兩者結合的道路,適合相聲演員去發展,但現在顯然還差點火候!相聲回歸小劇場是大勢所趨,姜昆作為全國曲協主席怎麼會不明白?
  • 小劇場戲劇的全媒體生存之道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參展的戲劇多為小劇場戲劇,而今年又是我國小劇場戲劇發展30周年,這也使得今年的青戲節具有更為特殊的意義。自1982年第一部小劇場戲劇《絕對信號》推出之後,30年來我國的小劇場戲劇創造出了許多輝煌,也遇到過一些困難,尤其是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小劇場戲劇從創作到營銷的各個環節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 小劇場戲曲:繼承是本 創新是魂
    近年來,小劇場戲曲在北京、上海等地的演出紅紅火火,許多年輕人以去小劇場看戲為時尚。小劇場戲曲以其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新穎的呈現形式,先鋒的理念探索而備受觀眾關注。近日,北京市文聯就「北京小劇場戲曲發展的現狀及未來」組織召開專題研討會。與會的專家學者認為,小劇場戲曲既是繼承發揚戲曲文化的新嘗試,也是把戲曲帶入更寬廣視野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