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字模,印刷,展覽,巡展,字體,傳承,智慧財產權,活字印刷術...
活字藝術傳承過程中有哪些亮點?這個展覽將告訴你答案。由上海印刷(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上海中華印刷博物館、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上海字模一廠有限公司承辦,上海映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協辦的「活字生香」活字文化藝術全國巡展將於7月24日在上海中華印刷博物館開幕。據悉,展覽將為期一個月,市民可免費前往參觀。
-
90後隱居山中玩活字印刷,一天刻100多字,誓將七萬漢字刻成字模
畢昇發明的是膠泥活字印刷,他要刻木質活字印刷。他的願望是復原宋元時期的木質活字印刷,將現在的全部七萬個漢字刻成字模。目前,他正以每天刻100多個字的速度在進行。這個年輕人是一個90後,名叫葉永來。按字典,把字逐一刻在木質字模上。▲畢昇的活字印刷字模用的是切割成一個個小字模的棠梨木,先對著鏡子,把宋體字反寫在上面,再用刻刀在字模上刻出陽文,他每天要刻一百多個字。在字模上寫字、刻字,再試著用墨汁拓印一些小樣。這就是他每天要做的事情。
-
回鶻文木活字: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實物
近日,記者採訪了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部長兼敦煌文獻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楊富學,他告訴記者,在敦煌研究院陳列中心,收藏著極為珍貴的回鶻文木活字,且這裡是我國唯一收藏有回鶻文木活字的單位,國家博物館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所收藏的回鶻文木活字,均為從敦煌研究院所複製的複製品。
-
一起離奇盜竊案,牽出了一套古老的活字印刷鋪
2007年2月13日,縉雲新屋村發生了一起離奇盜竊案,一村民放在家裡的一套800斤重的「活字印刷鋪」不翼而飛了!由此揭開了一個秘密:稀有的完整活字印刷鋪還「活」在縉雲!話說縉雲舒洪鎮新屋村的麻志榮家,以前是世代繼承編、印族譜生意的大戶人家。
-
安徽省皖南發現清代木活字印刷字模
新華網合肥2月6日電(素平)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近日從安徽省皖南山區的偏遠鄉村發現並徵集到一套保存非常完整的清代木活字印刷字模。全套木字模由特大號及大、中、小號字模組成。分別裝在52個60釐米×60釐米的木盒中,共計有木字模28976個。
-
知名藏家收藏數百萬枚各式活字
坐在劉美松的辦公室內與他閒聊,談話經常被他的「來,我帶你看看這個」,「你一定得看看那個」打斷,他會帶你看那些藏在辦公室各個角落的活字寶藏,向你介紹時兩眼放光。 幾年的活字收藏,讓他從一個只了解現代印刷的文化商人,變成了活字印刷的歷史專家,劉美松說,收藏越是深入,越是驚喜不斷。 在他的辦公桌上,散落著他最珍視的一堆寶貝們——字模。
-
青島一男子創辦活字印刷博物館 收藏近萬個活字模
青島一男子創辦活字印刷博物館 收藏近萬個活字模 2014年03月12日 15:51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報 對話人:青島「時光印記」活字印刷博物館創辦人 阮同民 如今,真正了解活字印刷工藝的人寥寥無幾,堅持用這種手工藝經營事業的就更少了。
-
活字印刷術「現身」邵陽 字模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7月13日,隆回縣灘頭鎮一間狹小的房間內,密密麻麻地堆放著幾十盤木版活字印刷字盤,幾千個梨木刻成的反文字模按照偏旁有序地陳列著。「這裡的字模時間最長的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是從我的祖父輩一代代傳下來的。」
-
青島市民自建博物館 留住逐漸失傳的活字印刷(圖)
在青島,有這樣一家博物館,這裡收藏了近萬個活字模、十幾套最原始的活字排版工具和數臺古董級別的字模鑄造機,從鑄字、選字,到排版、印刷, 古老的活字印刷工藝在這裡被完美「記錄」,如實「回放」。3月3日,記者專程來這了這家位於南京路的活字印刷博物館,「回到過去」,體味原始。 博物館的主人叫阮同民,今年34歲。
-
滬字模一廠淘回昔日銅模活字 盼"廢品"重新"活"起來
或許很多人無法想像,在幾十年前,正是這些銅模活字,印刷出了書籍、雜誌、報紙、毛澤東選集甚至辭海。而伴隨著計算機雷射排版等先進技術出現,活字們褪去了昔日光芒,默默隱退,最終的結局是淪為廢品。 如今,作為全國僅存的字模廠———上海字模一廠費盡千辛萬苦,終於將其重新尋回、清洗、整理和分類,而它們期待著重新「活」起來,以一種全新方式呈現在人們眼前。
-
「活字印刷」,原來這麼神奇!
「活字印刷」,原來這麼神奇!不過,在延安西路1538號少年兒童出版社的「畢昇館」裡藏著一件寶貝,能夠讓你親身體驗活字印刷的奧秘,它就是鎮館之寶「排版工作檯」。北宋慶曆年間,畢昇發明活字版印刷,隨後才有了南宋木活字、元代錫活字和明代銅活字。經過近千年的發展,現代的印刷技術已十分成熟。但對人類文明來說,活了千年的活字印刷術值得每個人永遠銘記。話不多說,快跟隨小編的鏡頭,一起近距離感受活字印刷的魅力吧。
-
「活字生香」活字文化藝術巡展開幕 追溯「方塊字」的千年傳承
7月24日,「活字生香」活字文化藝術全國巡展在上海中華印刷博物館開幕。 王笈 攝中新網上海7月24日電 (王笈)由上海印刷(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上海中華印刷博物館、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上海字模一廠有限公司承辦的「活字生香」活字文化藝術全國巡展24日在上海中華印刷博物館開幕,引發了此間觀眾對中國古老活字藝術的好奇與關注,追溯「方塊字」的千年傳承。古琴減字譜彈奏。
-
優秀論文 | 為什麼活字印刷的《紅樓夢》被邊緣化?
關鍵詞:模件化技術、活字印刷、雕版印刷、《紅樓夢》、程甲本 所謂的「模件化」,即「零件可以大量預製,並且能以不同的組合方式迅速裝配在一起,從而用有限的常備構件創造出變化無窮的單元」[1]。活字印刷技術就是中國「模件化」生產的典型代表。但有學者研究發現清代存世的善本中活字本數量甚至遠低於手抄本數量。
-
從唐傳承千年的凸版印刷:雕版印刷、活字印刷
但是後來有了泥活字,就是雕母模,母模是陰字就是向下凹的,而活字是凸出來。然後再將泥活字燒制,後來有金屬活字就要用銅母模了。找不到合適的圖,用現代的圖來代表一下吧。如此這般,一頁才算印刷完成。印刷完成後,將所有活字拆解,更易於保存,下一頁內容又可以重複使用這些活字再撿字排版。四、泥、木活字為什麼沒有得到廣泛使用?
-
傳承活字印刷技藝的「益興堂」
【一線調研】 光明日報記者 姚亞奇 在湖南瀏陽小河鄉的大山裡,有一座老農舍,堂房門楣上懸掛著門匾,上書「益興堂木活字印刷坊」九個大字,這便是潘根業的活字製作坊,也是他父親留下來的品牌。
-
小夥隱居山中用刀刻康熙字典:想復原木活字印刷
你可能想不到,這是一份與現代生活格格不入的活計——活字印刷。這個年輕人叫葉永來,28歲,杭州人。他一絲不苟地在棠梨木字模上刻著宋體字,「我沒其它愛好,就愛國學和書法,不喜歡喧囂的都市,只有書法和雕刻讓我快樂。」葉永來說。葉永來在這裡做仿古活字印刷已經3個多月了,他的目標是刻完所有的漢字,做一套完整的木活字印刷工具。
-
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一種古代的印刷方法,活字印刷術一篇建議收藏
活字印刷是一種古老的印刷方法,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流傳到世界各地,為很多文字工作帶來了方便,那時我們都知道是誰發明了活字印刷,是誰發明了活字印刷?讓我們來看看印刷真人角色的故事。11世紀中葉(宋仁宗青歷年),畢昇發明了一種更進步的印刷方法——活字印刷,我國的印刷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公元1041-1048年,畢昇的民間起源用橡膠泥字,把橡膠泥做成一個四面長的圓柱,一面刻上一個字,然後用力燒制,使它成為陶瓷,一個字為印記。
-
杭州小夥隱居山中用刀刻康熙字典:想復原木活字印刷
你可能想不到,這是一份與現代生活格格不入的活計——活字印刷。 這個年輕人叫葉永來,28歲,杭州人。他一絲不苟地在棠梨木字模上刻著宋體字,「我沒其它愛好,就愛國學和書法,不喜歡喧囂的都市,只有書法和雕刻讓我快樂。」葉永來說。 葉永來在這裡做仿古活字印刷已經3個多月了,他的目標是刻完所有的漢字,做一套完整的木活字印刷工具。
-
西式活字印刷是如何取代傳統木刻的?中國其實沒有銅活字印刷術?
其一是辛德勇的《中國印刷史研究》。根據該書的考證,中國印刷術起源於唐代中期,唐代末年到五代時期,印刷術從民間進入精英階層。這本書反駁了一個流行的觀念,即清代以前尤其是明代時期,已經出現了銅活字印刷術。而辛德勇認為其並未出現,只是在銅版紙片上放置泥活字、木活字或者錫活字。到了清代,因為解決了木質受潮的問題,且鑄造方便,成本低廉,中國都是以木板印刷為主。
-
「字在」創新活字互動實驗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孟迷)8月18日,「字在」活字創新實驗工廠在深圳南山文體中心大劇院二樓揭幕。這裡既是活字博物館,又是集手工、桌遊、創意設計多種形態於一體的智慧樂享空間,市民們可以免費參觀。 作為國內首個活字創意品牌,「字在」生於深圳,發端於文博會,從2014年首次參展僅僅是個「概念」,目前已從深圳走向全國,開設了15家門店,打造了「漢字產品及互動體驗體系」。本次揭幕的活字創新實驗工廠是「字在」籌備已久之舉,將迎接來自全球喜愛漢字、研讀漢字、創意漢字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