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無印良品」傻傻分不清楚!杭州一「無印良品」店被起訴

2020-12-18 杭州網

杭+新聞 通訊員 餘法 記者 王豔穎

「無印良品」這個日本品牌相信大家都已經不陌生了,原木色裝修風格,白、米色、黑為主的色調,紅底白字的「MUJI無印良品」更是招牌簡單醒目,深受不少年輕人的青睞。

在杭州市臨平歡樂城一樓,有一家名叫「無印良品NaturalMill」的店鋪。這家店的裝修設計、產品類別等都與日本「無印良品」門店極為相像,但在招牌上,「無」變成了「無」,英文「MUJI」變成了「NaturalMill」。11月8日,這家店鋪的經營者和產品的生產者一起被日本「無印良品」品牌的所有人告上了法庭。

原告株式會社良品計畫(以下簡稱良品計畫)認為被告杭州餘杭區南苑街道文氏佳品百貨店(以下簡稱佳品百貨店)、北京無印良品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無印良品公司)侵害了商標權,構成不正當競爭糾紛。

原告起訴:侵犯商標權,構成不正當競爭

原告起訴稱,佳品百貨店經營的名為「無印良品NaturalMill」綜合性店鋪,銷售與原告類似的產品,在店鋪門頭、牆面、廣告等多處顯著使用了「無印良品」「無印良品」標識,銷售的產品上也多處使用了「無印良品」「無印良品」「無印工坊」標識。

此外,該店鋪員工還在宣傳中聲稱其為「日本無印良品紡織類產品的代工商」,欺騙誤導消費者。同時,紅底白字的「MUJI無印良品」店招搭配是原告店鋪的特有裝潢,為公眾所熟知。而佳品百貨店使用了相似的店招顏色以及店鋪裝修等,容易使公眾產生混淆。因此,佳品百貨店的上述行為侵犯了原告的商標權,同時構成不正當競爭。

因佳品百貨店是北京無印良品公司的加盟商,所售商品系北京無印良品公司生產,其宣傳、裝潢等顯然是經過北京無印良品公司授意的,故原告認為二被告行為已構成共同侵權,並要求其共同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321萬元。

被告抗辯:「無印良品」也有高知名度

被告北京無印良品公司抗辯稱,「無印良品」「NaturalMill」商標都是經過註冊的,北京無印良品公司是在取得了上述兩個商標權利人的授權情況下,依法使用涉案商標,而且被告所使用的「無印良品」商標經過多年的宣傳和連續使用也享有較高的知名度,不構成對原告的商標侵權。

同時,原告註冊商標核定使用商品為第35類「替他人推銷」,不包括原告自己作為銷售主體銷售商品的行為,故原告並沒有在第35類商品上實際使用涉案商標的證據,無權請求損害賠償。此外,原告商標已經被商評委認定為未達到馳名,原告的商品也談不上是知名商品,被告的行為不構成不正當競爭。

顧客:以為是國內版和日本版的區別

家住臨平的葉先生去過幾次歡樂城,也光顧過這家「無印良品NaturalMill」。葉先生說他兒子正在上小學,偶爾喜歡到這家店裡買點文具,他一直以為就是日本的「無印良品」。

「價格上好像更便宜點,我還以為只是國內版和日本版的區別。」葉先生告訴記者。

記者從網上了解到,去年10月份,日本「無印良品」就與中國「無印良品NaturalMill」打過一場官司,當時因中國「無印良品」公司早於日本公司在中國申請註冊了大部分24類「無印良品」商標。因此,依據相關法律,日本「無印良品」最終敗訴。

一年後兩家「無印良品」再次對簿公堂,此次的判決結果亦備受關注。目前,該案正在審理中,擇日將進行宣判。

相關焦點

  • 真假「無印良品」傻傻分不清楚,杭州臨平歡樂城「無印良品」店被起訴
    這家店的裝修設計、產品類別等都與日本「無印良品」門店極為相像,但在招牌上,「無」變成了「無」,英文「MUJI」變成了「Natural Mill」。11月8日,這家店鋪的經營者和產品的生產者一起被日本「無印良品」品牌的所有人告上了法庭。
  • 杭州臨平歡樂城「無印良品」被日本「無印良品」起訴賠償321萬...
    「無印良品」店 杭州網記者 包海青 攝杭州網訊 早在2018年,中國的「無印良品Natural Mill」告日本的「無印良品」的官司備受矚目,最終因中國「無印良品」公司早於日本公司在中國申請註冊了大部分24類
  • 杭州臨平歡樂城「無印良品」被日本「無印良品」告了
    「無印良品」店 杭州網記者 包海青 攝杭州網訊 早在2018年,中國的「無印良品Natural Mill」告日本的「無印良品」的官司備受矚目,最終因中國「無印良品」公司早於日本公司在中國申請註冊了大部分
  • 國內各地出現「無印良品」高仿店無印良品,告日本無印良品侵權竟...
    商標名稱、字型、用色及內部裝潢   與日本的正版無印良品,一點都不差   幾乎就是   「無印良品MUJI」是沒有擦眼鏡布賣的
  • 這一次,是日本無印良品「山寨」了國產無印良品
    無印良品、無印良品?從過往的經驗上來看,這種通過「諧音」或「相近字」來跟風知名品牌的行為是山寨、抄襲無疑了。但這一次,持續了十幾年的無印良品VS無印良品「商標大戰」的結果卻和我們先入為主的慣性思維不太一樣。
  • 無印良品和無印良品,傻傻分不清,你買的東西是「山寨」嗎?
    如今,中日「無印良品」之爭落下帷幕,法院認定日本無印良品對北京無印良品公司構成商標侵權,判令其立即停止侵權,並賠償北京無印良品公司經濟損失等共計40多萬元。判決一出,就有網友質疑:「山寨」贏了「正品」。事實真的如此嗎?此事發生後,對於企業的經營,有哪些警示?
  • 無印良品or無印良品,到底誰才是真的?別買到山寨都不自知哦
    現在每天市場上都會出現很多的新的品牌,搞得消費者常常出現傻傻分不清的局面。最近有新聞報導中國的無印良品和日本的無印良品打官司,結局是日本敗訴了。很多消費者還沒有搞清楚狀況,這又是王老吉和加多寶的對抗嗎?
  • 真假「無印良品」?日本那家起訴了,索賠321萬!
    臨平歡樂城的這家「無印良品」店,各方面都與日本「無印良品」門店極為相像,只是招牌上多了幾個英文,叫「無印良品Natural Mill」。原告是株式會社良品計畫(以下簡稱良品計畫),被告是杭州餘杭區南苑街道文氏佳品百貨店(以下簡稱佳品百貨店)、北京無印良品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無印良品公司),告的是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
  • 日本「無印良品」輸給了北京「無印良品」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日本無印良品在中國真的把「無印良品」的商標丟了——至少,以後在賣床單、毛巾等產品時是這樣。北京「無印良品」起訴日本「無印良品」侵權據悉,2001年4月28日,海南南華實業貿易公司成功拿到了註冊商標「無印良品」。
  • 真假「無印良品」難辨,為何日本無印良品這次慘敗?
    卓越的、簡約的設計,配合高超的營銷能力,使得無印良品成為個性化消費的代表,深受中國消費者的喜愛。01、中日無印良品「人紅是非多」,商標火更是爭議多,打假是知名品牌商的一項重大而漫長的智慧財產權維權活動,無印良品也不例外。
  • 當「無印良品」遇上「無印良品」,一字之差,誰是正品?
    北京無印良品公司成立於2011年6月,棉田公司為其投資人之一。棉田公司授權北京無印良品公司在中國地區獨家使用涉案商標,用於商標項下指定商品的生產、銷售及宣傳推廣。無印良品上海公司成立於2005年5月,日本企業株式會社良品計畫為其唯一股東。近年來遍布商場的「無印良品」專賣店即是由該公司投資經營。
  • 「無印良品」遇上「無印良品」 商標侵權標準是什麼
    被告則辯稱,良品計畫在中國未實施任何侵權行為,不應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此外,原告主張權利的商標是簡體字「無印良品」,而其使用的是繁體的「無印良品」,且為其首創,主觀上沒有侵權故意,也不應承擔賠償責任。不以使用為目的的惡意商標註冊申請,應當予以駁回。然而,根據法院判決書認定的事實,似乎難以得出原告搶註商標的結論。國產無印良品商標的註冊時間在2001年,當時日本無印良品並沒有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也沒有在中國大陸進行過廣告宣傳,難以說在中國大陸市場有何影響力。事實上,直到4年後的2005年,日本無印良品才在上海開了中國大陸的第一家門店。
  • 「無印良品」商標之爭 「無印良品」侵權 日方敗訴
    北京「無印良品」起訴日本「無印良品」侵權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以及其商標授權公司北京無印良品發現株式會社良品計畫以及其子公司上海無印良品生產、銷售的抹布、面巾、浴巾、浴室用腳墊等商品上使用了「無印良品」「無印良品」字樣,侵犯了其對涉案商標享有的權利,遂訴至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
  • 無印良品、無印良品商標糾紛:侵權判定標準是什麼
    北京無印良品公司成立於2011年6月,棉田公司為其投資人之一。棉田公司授權北京無印良品公司在中國地區獨家使用涉案商標,用於商標項下指定商品的生產、銷售及宣傳推廣。無印良品上海公司成立於2005年5月,日本企業株式會社良品計畫為其唯一股東。近年來遍布商場的「無印良品」專賣店即是由該公司投資經營。
  • 「日本無印良品」敗給了「中國無印良品」,原來它們不是一家人!!
    前幾天刷微博,看到了「無印良品敗訴」的熱搜,想說,這無印良品又攤上事了?「中國無印良品」把「日本無印良品」給告了,而且還贏了!日本店被令摘掉商標並向中國原告賠款。這這這...什麼情況,它們不是一家的嗎?日前,法院裁定2005年在上海成立的日本無印良品公司所使用的「無印良品」商標侵害了北京棉田紡織品商標權,日本無印良品需賠償其62萬元人民幣。
  • 日本無印良品商標案敗給了國產無印良品 悄然改了標籤
    作者:虞漾審校:周鶴翔近日,日本百貨品牌「無印良品」在商標糾紛案中敗給北京無印良品公司,引來一大波熱議。日本的無印良品成立於1980年,在日本是一個老品牌,但直到2005年才正式進入中國市場。這也讓國內的無印良品搶佔了先機。在日本的無印良品進入中國之前,有一家中國公司提前註冊「無印良品」24類(床品、毛巾、棉等)商標,並轉讓給了另一家國內公司—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
  • 「無印良品」敗給了「無印良品」,到底誰是李逵、誰又是李鬼?
    12月11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發布一則判決公告:判良品計畫、上海無印良品(日本無印良品母公司、中國運營方)立即停止侵犯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北京無印良品(北京無印良品母公司、運營方)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良品計畫、上海無印良品在天貓「無印良品
  • 消費者抖音上買到「無印良品」後懵了:我到底買的哪個「無印良品」?
    然而,成都市民於女士卻開心不起來,她在抖音平臺上一家認證為「無印良品官方帳號」的店購買了幾套床上用品,收到貨後發現產品質量沒有在實體店的好,因此,懷疑自己購買的商品並非日本品牌「無印良品」。11月13日,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市場上售賣的打著「無印良品」商標的貨物並非一家。
  • 你以為是買的日本的無印良品,有可能是國產的無印良品
    提到「無印良品」,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那個充滿文藝氣息的「日本雜貨鋪」,從未知道我國還有一個叫做無印良品的店鋪。上為日本無印良品,下為國產無印良品也就是這個不被大眾熟知的國產無印良品,以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為由,把日本無印良品告上了法庭,最終還勝訴了。
  • 日本「無印良品」VS中國「無印良品」,究竟誰在「偷梁換柱」?
    然而,無印良品卻在布局中國市場多年後,同北京一家同樣以「無印良品」為品牌的家紡店不期而遇,並由此上演了一場商標大戰。一年前,一件由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下稱「棉田公司」)註冊在第24類紡織品、床上用品等商品類別上的「無印良品」商標,曾讓「日本『無印良品』敗訴中國『無印良品』」的輿論甚囂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