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髮夫妻」,在舊時指初成年結婚的夫妻(結髮是束髮的意思,指初成年),也泛指第一次結婚的夫妻。
關於「結髮夫妻」的來歷,民間有一個有意思的傳說。
相傳某位皇帝登基的前一夜,因擔心鬍子太短,輾轉難眠(因為古代是以鬍鬚長短衡量男人的學識的),但皇后娘娘聰明過人,見到皇帝為鬍子短而擔憂,便剪下自己的頭髮,耐心地接在皇帝的鬍鬚上。等到第二天登基時,皇帝手捋鬍鬚,接受臣子朝拜,儀態從容。臣子們都驚嘆皇帝竟然一夜之間鬍鬚過臍,真不愧是「真龍天子」呀!後來,娘娘剪髮結皇帝鬍鬚的事便流傳開來,廣為人們稱頌,於是人們便將他們稱為「結髮夫妻」。
當然,這只是個傳說,不足為信。其實,關於這個詞語的由來,還大有學問呢。
「結髮夫妻」一詞本緣起於古代男女結婚的儀式。古代新婚夫妻在洞房花燭之時「交絲結龍鳳,鏤彩結雲霞,一寸同心縷,百年長命花」。即兩個新人就床而坐,男左女右,各自剪下自己一縷頭髮,再把這兩縷長發相互綰結纏繞起來,以誓結髮同心、愛情永恆、生死相依、永不分離。
「結髮」中的「結」字是蘊涵妙意的。今天,相信每個家庭大概都
會在家中懸掛幾個中國結,在新婚的洞房裡也會看到火紅色的「同心結」。因為「結」字含有牢固、結合、結伴的意思。在古時候,新婚洞房裡妻子頭上盤著的髮髻, 自己不能解,在古籍《儀禮·土昏禮》中記載著: "主人入室,親脫婦之纓。」也就是只有丈夫才能解開新娘的髮髻,然後相擁相抱、恩愛纏綿。
另外,頭髮在古人心目中也相當重要。古人常說: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所以古人一生都不會輕易地剪斷頭髮。而結婚算是人生當中最重要的事之一,所以,會在新婚之時剪下一縷頭髮,來表示婚姻的重要性和與另一半榮辱與共的決心。此外,頭髮是腎之精華,心之血餘,從生理上講,男女的第一次結合就是精血的結合,所以把雙方剪下的頭髮館在一起就象徵著血脈相融。最後,頭髮還是永不腐爛的東西,所以結髮行為也是對愛情永恆、白頭到老的美好期望。後來,人們就把第一次結婚的夫妻稱為「結髮夫妻」。
漢代時,舉行葬儀還有這樣的風俗:假如結髮妻因故早折,丈夫就會把他們結婚時用的梳子分為兩半,一半隨葬人棺,而另一半上則保存愛妻的青發幾縷,以表示生生不忘結髮之妻之意。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中就寫有: "結髮同枕席,黃泉共為友。
由此可見,古代人對婚姻的專一,再想一想現在的明星們,多的一年可能不知道要換幾個男女朋友,和古代人是真的不能比的,所以,這個結髮夫妻他們是不能用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