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首次發現三千年前西周戶氏家族青銅器群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考古首次發現三千年前西周戶氏家族青銅器群

  經過半年多的考古清理工作,考古學家最近確認在陝西省寶雞石鼓山墓地發現的與「禁酒器」相伴面世的青銅器群屬於戶氏家族所有,其中廡殿式屋頂蓋的戶彝是目前出土最大的方彝,戶氏家族墓地的發現為研究商末周初的時代畫卷和古代中國家族史提供了珍貴資料。

  2012年6月,陝西省寶雞市渭濱區石鼓鎮石嘴頭村村民在挖掘房屋基礎時分別發現了青銅器等文物,隨後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並積極配合文物考古工作,在一座西周早期貴族墓葬中考古出土了青銅禮器31件、玉器2件、陶器1件和兵器與車馬器等,其中16件青銅禮器上都鑄有族徽、族名等銘文。

  主持考古發掘工作的陝西省寶雞市考古隊隊長劉軍社說,這批青銅器組合完整、器形巨大、造型優美、銘文精美,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從墓葬形制、銅器類別、銅器銘文、出土陶器等方面判斷,墓主人不是姬姓周人,而是與周人在滅商戰爭中的同盟軍——戶姓的羌戎人,寶雞石鼓山墓地可初步確認為戶氏家族墓地。

  據介紹,青銅器上發現的銘文雖然字數不多,但信息量大。涉及的族徽有鳥、正、萬、戶、冉、曲、單、亞羌等,涉及的人名以日名為主,有父甲、父乙、父丁等。雖然該墓涉及日名、族徽器物眾多,但墓主人只能是其中之一。由於日名是對過世之人的稱謂,一般是天幹字前加上親屬的稱謂,在商代最為流行,但姬姓周人是不用日名和族徽的。由此判斷,這座高級貴族墓凡涉及族徽與日名的器物,都是非姬姓周人的。

  劉軍社說,在眾多青銅器中,「戶」族器物是首次發現,其中兩件戶卣形制、紋飾相同,大小相次應屬一對列卣,戶彝則是目前發現商周方彝中體型最大的一件。三件戶氏青銅器放置於大型銅禁之上,處於墓室北壁正中,屬於最突出的位置。從擺設情況看,銅禁上放置戶彝、戶卣(大)、禁(小)、戶卣(小,置於小禁之上)和鬥。這六件器物為一組,由於擺放位置顯赫,我們推測這一組器物應當是墓主人的器物,也就是說這個「戶」就是墓的主人

  由於該墓出土了唯一一件陶器——高領袋足鬲。一般認為高領袋足陶鬲是姜戎族典型的器物。同墓出土的「亞羌」器罍的族徽之下還鑄有「父乙」二字,表明商周時期主要生活在關中西部等地的「羌方」與商人的關係十分密切,也間接表明墓主人非姬姓周人,是姜戎人(姜姓戎人為羌人的一支)。

  同時,從亞羌父乙罍擺放的位置看,緊靠銅禁,與戶器緊靠在一起,也處於顯要位置。「亞羌父乙罍」主人雖然起名依照商人,但其族屬無疑是羌族。「亞羌父乙罍」的位置與戶器關係密切,可能表明他們是同一個族屬。

  劉軍社認為,扣除與日名相關的青銅器物,初步判斷屬於墓主人的器物共15件,分別是禁、戶彝、戶卣、鬥、扉稜鼎、乳丁紋鼎、觶、盆式簋、方座簋、雙耳簋等。那麼,其他族屬的器物為什麼會出土於戶氏家族的墓葬?其實在西周前期墓葬隨葬的青銅器中,除墓主的銅器之外,普遍還有更多的銅器不是墓主的。一般認為是通過戰爭掠奪來的,也就是武王滅商戰爭中的戰利品和傳世品。

  陝西寶雞是周人的發祥地,世有青銅重器出土,為古代中國的青銅時代研究提供了重多的標準器。專家認為,此次戶氏家族墓地的首次發現,不僅填補了史書記載的空白,豐富了寶雞地區商周封邑的分布區域,更為研究古代中國的族群關係和家族文化史的發展等提供了新資料。(記者馮國)

相關焦點

  • 寶雞西周貴族墓葬初步認定屬姜戎人戶氏家族
    寶雞西周貴族墓葬初步認定屬姜戎人戶氏家族 圖為西周早期貴族墓葬進行考古發掘時的場景記者 冽瑋 攝圖為西周早期貴族墓葬進行考古發掘時的場景。
  • 寶雞一農民一鋤頭下去,發現西周大墓,專家:許是姜子牙族人墓地
    到了2012年,更是有了一次舉世矚目的大發現。 當時石嘴頭村民在村東南取土時,無意間發現了一座西周墓葬,考古人員將其編號為石鼓山M1。在墓中,考古人員共清理出銅器175件。如此眾多的銅器讓考古人員喜出望外。更喜人的是,在臨近M1不遠的西北方約10米,又發現了一座墓葬,標記為M2,其中又出土了銅器3件和許多寶石、瑪瑙。
  • 周邦肇作 ——陝西寶雞出土商周青銅器精華展述評
    2012年以來,寶雞石鼓山又相繼發現了一批重要的商周墓葬,出土了不少罕見甚至是首次發現的青銅珍品,被評為201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這一單元設置了兩個大型獨立展櫃,輔以整面展牆噴繪,展示了兩組重要的青銅器。其中之一即是2012年石鼓山三號墓出土的一套西周早期酒器,包括戶方彝一件、戶卣一組兩件、青銅龍紋禁一件、獸面紋鬥一件。成套配置酒器的銅禁是周人滅商之後新創造的青銅器樣式,僅見於西周早期周人高級貴族墓葬中。這組銅禁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考古工作中首次發現的成套配置酒器的銅禁。
  • 寶雞籍考古學家首次斬獲國際考古獎項,周原遺址考古登上世界舞臺~
    寶雞籍中國考古學家趙昊憑藉研究西周考古重要成果的論著榮獲唯一的全美最佳博士論文獎趙昊成為美國考古學會自1934年成立以來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中國學者美國考古學會主席蘇珊·錢德勒為趙昊頒獎連結小知識趙昊博士的論文以中國西周時期的大規模動物手工業經濟為主題,以中國周原遺址為核心,在研究中將中國田野考古的新發現與世界前沿的經濟考古學理論進行融合
  • 陝西首次在西周鎬京遺址發現制銅工具-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訊(記者張哲浩、楊永林)近日,陝西省考古人員在對西周鎬京遺址進行發掘時,發現了西周時期製造青銅器的工具,這在文物大省陝西尚屬首次發現。     2015年7月至12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工作人員對西鹹新區灃東新城鬥門街道辦事處花園村進行考古發掘,在村東400平方米範圍內,發掘灰坑80餘座、墓葬6座、房址1座,出土陶、銅、骨、石、蚌器等文物百餘件。出土遺物中,陶器器型主要有鬲、簋、罐、豆、盂等,多為西周中晚期遺物。
  • 青銅器之鄉的周原遺址,考古發掘70年,曾出土晚清四大國寶
    周原遺址,這四個字幾十年來經常見於考古發掘方面的新聞中,時不時會發現「一堆」文物,以青銅器最多。為什麼用「一堆」?因為在周原遺址的發掘歷史中,只要出土器物,都是「批量」的,截止目前,周原遺址的發掘工作已經進行了七十年,還在繼續發掘,累計出土了萬餘件珍貴文物。
  • 「200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揭曉
    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考古學會、中國文物報社共同主辦的200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於2004年4月11日揭曉。   三、陝西眉縣楊家村西周青銅器窖藏  發掘單位:陝西省考古研究所  寶雞市考古隊  眉縣文化館  領隊:王佔奎  時代:西周  2003年1月9日,眉縣馬家鎮楊家村五位農民在取土時發現了一個青銅器窖藏,隨後,省考古部門對該窖藏進行發掘,並對窖藏周圍進行了調查、鑽探和發掘
  • 上博西周青銅器展什麼最好看?先秦考古學者李零說是犧尊
    上博西周青銅器展什麼最好看?根據目前所發現的資料,類似造型的犧尊有兩件,一件為陳介祺舊藏,另一件為1984年陝西長安張家坡163號墓出土的鄧仲犧尊。       李零在這兩隻來自石鼓山的犧尊前駐足的時間最長,和周圍人討論也最久。他的眼光耐心地在兩隻犧尊上摸索著,從體態、顏色、圖案到局部特徵,細緻到了每一個部分。「它這是多種動物複合的,有蛇、鳳鳥。」「我記得是有三色的,可能去過一點鏽。」
  • 展覽預告|《周邦肇作——陝西寶雞出土商周青銅器精華展》
    ^*)「周邦肇作」      「周邦」指西周王朝,西周時期的金文中周人對於國家自稱為周邦。      「肇作」是西周金文中常用語,通常在開頭部分,多是作器者某某為其先人「肇作」某件器物。      「周邦肇作」的大意就是周人建立西周王朝後鑄造了眾多的青銅器,在這裡則泛指本展中的青銅器。
  • 【發現湖南】誰的青銅器——探尋湖南商周青銅器之謎
    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裡面盛滿了千餘件玉器的獸面紋提梁卣,是寧鄉黃材鎮一村民在塅溪河邊洗菜時發現的。號稱「瓿王」的獸面紋巨型瓿是4個學生在黃材鎮炭河裡附近的溈水河遊泳時發現的…… 結束回顧,我們發現事情的趣味在於:這些青銅器出土大多充滿了偶然性,並不是通過科學的考古發掘獲得的。
  • 專家評點201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組圖)
    本報記者 劉修兵 採訪整理  6月9日,201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北京揭曉,河南新鄭望京樓夏商時期城址、山東濟南大辛莊商代遺址、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江蘇蘇州木瀆古城遺址、陝西西安鳳棲原西漢家族墓地、新疆鄯善吐峪溝石窟群和佛寺遺址、陝西藍田北宋呂氏家族墓園、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江蘇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和廣東汕頭「南澳I號」
  • 一個重量級的新展在國博開幕《宅茲中國:寶雞青銅器與金文精華》
    簡單說,西周青銅器在殷商青銅器既有實用功能又是祭祀禮器的基礎上,增加了類似後世石碑的作用。因此,西周的青銅器與金文是不可分的整體,這也就是為什麼不論考古界和收藏界,衡量青銅器的價值,首重其上的金文。 但從觀眾的角度看,面對金文很容易不得門徑。
  • 北京最古老的秘密:你腳下的地面,是三千年前他們的天空
    施友發現兩件青銅器就像碰巧挖出的王冠一樣,對訓練有素的考古學家來說,它是歷史這位善耍詭計的慣犯在現場遺漏的關鍵物證,每個線索都可以引起層層推斷和聯想。鼎和爵這兩件三千年前貴族專享的器物,直接可以推斷出應該有貴族在這裡生活。貴族也不可能讓自己的宅邸孤零零地聳立在四面無人的荒原上,按照中國古代的城市規劃,貴族應該居住在城市中。那麼這裡應該有座城市。
  • 陝西是西周王朝的發祥地,是當時的重要中心,發現了很多遺址
    清朝年間,也有人在周原地區發現一些較大的青銅器,如大豐簋、大小孟鼎等,只是數量有限,考古學家並不能據此形成個完整的研究脈絡。1890年,一個叫任致遠的農民在扶風縣任家村的土壕裡挖出了一個青銅器窖藏,共出土青銅器120多件,著名的毛公鼎大小克鼎和衛鼎等就是在這裡被發現的。50年之後,幸運再次降臨到這個家庭,任致遠的孫子又挖出了各類青銅器多達170多件。
  • 首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伯矩鬲」:我已北漂三千年
    提起青銅器,人們通常想到的是鼎,而提到鬲的時候,很多人,甚至不會讀……鬲是古代的一種炊器,通常用來煮粥。鬲也說明人類已廣泛食用熟食。但作為首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我可是青銅藝術美的標本,絕不僅僅是一隻年頭比較久的鍋。  43年前,人們把我挖了出來。在北京房山琉璃河的西周墓地裡,我睡了3000年。
  • 利簋:西周第一青銅器
    1976年3月上旬,陝西臨潼縣零口公社(今西安市臨潼區零口街道)西段大隊的農民搞水利建設時,挖出了一個青銅器地窖。臨潼縣文化館工作人員聽到消息後,立即趕赴現場進行調查,發現這批銅器的出土地點是一處周代的遺址,面積約2萬平方米。
  • 「旭光村西周墓」考古項目吸睛 考古大咖贊寶雞「地靈人傑」
    「寶雞旭光村西周墓」躋身2019年度八個我省最具代表性的考古項目之一,寶雞市考古研究所所長辛怡華作為該項目負責人向公眾與分享考古故事與發掘意義,博得臺下陣陣掌聲。此次報告會由陝西省文物局、陝西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邀請到多位陝西考古界的知名學者,盤點全省多處考古新發現,還有業內資深專家進行精彩點評並與公眾互動。
  • 考古發現西周古墓,老年男性墓主人用妙齡女子殉葬,為何還有隻狗
    1997年,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展開了尋找「老子生活時代的有關遺蹟」的行動,聯合當地的文物局,對隱山遺蹟進行了挖掘研究,沒有發現「老子遺蹟」。卻意外的發現了一座西周大墓,墓葬全場近48米,最寬的地方有7米左右,距離地面深達8米,對於這次意外之喜考古專家高興不已,接下來的發掘更讓令人驚奇不已。
  • 「周野鹿鳴」特展昨在上博揭幕 青銅器「美哭」女觀眾
    東方網11月13日消息:昨天下午,「周野鹿鳴——寶雞石鼓山西周貴族墓出土青銅展」特展在上海博物館開幕。一位女子看後在網上驚嘆「美哭了」。  展出的150件青銅器,來自陝西寶雞石鼓山商周墓群2012年、2013年的考古發現,該考古項目已被評為「201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三千年前的先民就會調酒 工具品種繁多分工精細
    廣東首次發現的西周青銅器話說有個叫做信宜縣松香廠的工廠,坐落在粵西古城東部名叫光頭嶺的小山上。1974年10月,松香廠基建工地挖出了一件青銅器,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並報告了文化部門。縣裡很重視這件事,隨即通知了廣東省博物館。很快,博物館的專家就到當地進行了調查和探掘。不過除了它之外,沒有發現其他文物。銅盉在接近山頂的一個窖坑中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