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眼和微影被傳「合併」: 在線售票告別「野蠻生長」, 「三國殺...

2020-12-23 娛樂獨角獸

暑期檔鏖戰在即,在線票務市場迎來了一場看不見的「硝煙」。

近日媒體曝出,貓眼電影與微影時代即將合併。雖然微影時代CEO林寧「火速」闢謠,但在線票務市場似乎在影市持續降溫的影響下「密謀」著一次重大的市場變革。今年年初,阿里影業的財報中率先披露了淘票票將在市場投入上的費用不會少於10億,這讓今年宣稱不會投入太多「票補」的貓眼和微影感到了壓力。在線票務市場經過了幾輪競爭,仍然沒有擺脫對「巨額」票補的依賴。雖然林寧第一時間否認了「合併」傳聞,但報導稱貓眼電影與微影時代雙方確實已經進行談判,幕後的推手就是騰訊。在今年國產電影票房嚴重下滑、票補減少的「失落期」,「抱團取暖」的結果並不讓人意外。如今,傳出貓眼和微影的合併,「三強鼎立」的局面或許仍有可能打破,最終走向「三進二」後一家獨大的壟斷格局,誰會是笑到最後的那個贏家?兩大票務平臺遇「瓶頸」,聯合是為「抱團取暖」?近期,貓眼傳言要獨立上市,微影時代也因為和派拉蒙的多次合作,深入參與《變形金剛5》的投資,並且享有全球票房分帳。貓眼和微影合併的消息傳出還是迅速吸引了業內的關注。而在隨後的發酵中可以看出,兩家公司似乎並非完全沒有合併的可能,無論是雙方共同的股東騰訊,還是兩大公司如今在各自主打領域的發展「瓶頸」,都給了外界無限的想像空間。成立於2012年的貓眼一度是在線票務市場的「龍頭老大」,牢牢佔據著在線票務行業70%以上的市場份額。隨著微影、淘票票、百度糯米等相繼入局,讓貓眼的市場份額逐步被稀釋。

2016年5月,貓眼電影被光線傳媒併購。如今的貓眼雖然打出了「獨立上市」的旗號,但似乎不得不面對微影時代和淘票票從不同方向對其造成的強烈衝擊。銳減的市場份額讓貓眼不免過於「擔憂」,「抱團」和上市自然成為了貓眼不得不面對的重要選擇。微影時代的前身是微信電影票,成立於2013年。隨後從騰訊獨立,經過幾輪融資和收購格瓦拉已然成為了市場中最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值得注意的是,微影時代似乎對於市場的「嗅覺」一直十分敏銳。在線票務平臺還在持續「票補」的時候,微影時代於2015年開始向產業鏈上下遊發展,嘗試全產業鏈競爭的新模式。微影時代兩年間投資了40多家公司,累計融資規模達50億,參與了多部國產大片的保底發行,但最終的盈利卻不得而知。今年相繼參投了派拉蒙影業引進國內的幾部進口片,除了《極限特工3》實現了票房「奇蹟」外,《攻殼機動隊》和《變形金剛5》顯然難以達到外界預期,而微影時代在這兩部電影中都通過旗下的微影銀河參與投資。很顯然,微影時代期望從全產業鏈開啟新的競爭時代起碼在現在並沒有完全到來,在線票務平臺依舊免不了在黃金檔期開啟「票補大戰」。而微影時代在發行和投資領域必然少不了「補交學費」的必然程序,所以縱容微影時代長期保持高調,但在發展上顯然並非完美無缺。

此前有媒體爆料,早在2015年底,微影時代和貓眼關於合併事宜就進行過多次談判。今年年初,林寧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進一步表示,微影一直在考慮收購貓眼。而倘若兩家在線票務平臺真正聯手,將合力拿下在線票務市場過半的份額,無論是對自身還是對其他競爭對手,一定程度上都有望達成自己的目的。受益於阿里生態「全線助攻」,「淘票票」彎道超車?在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舉辦的高峰論壇上,阿里影業新任CEO俞永福宣稱阿里影業未來要做電影行業的「水電煤」,聚焦用戶觸達、商業化和內容產業化三大「新基礎設施」。起碼在阿里影業CEO俞永福的戰略構想裡,阿里影業的未來重心不在上遊與影視公司競爭,而轉做行業服務型企業。由此一來,聯合上遊和下遊的在線票務平臺淘票票其戰略地位就尤為關鍵。這或許也是為何阿里影業重金「火線馳援」淘票票的原因所在。淘票票背靠阿里,本身就獲得了支付寶與淘寶等阿里體系中強大的流量入口,而豐富的商家資源和網際網路渠道,也便於淘票票實現整個產業鏈的整合營銷。而且隨著淘票票和阿里大文娛板塊的聯繫日益緊密,無論是數據分析還是資金投入亦或者技術、人才等方面都可以讓淘票票在爭奪市場份額中擁有相對穩定的優勢。如今,基於阿里巴巴大文娛的生態優勢,淘票票已經先後接入了高德地圖、優酷視頻、UC頭條等移動端App,進一步打造成了一個覆蓋支付、社交、資訊、視頻、地圖等應用場景的全方位購票平臺,在入口矩陣上顯然和競爭對手拉開了一定的距離。再加上淘票票與大麥網在今年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後臺售票服務已全面打通。

所以,在貓眼和微影合併傳聞出現後,不少人戲稱兩家平臺「抱團」是受淘票票倒逼所致。顯然,淘票票如今全速進攻的強勁態勢的確給市場造成不小的壓力。但也不得不承認,現階段,在線票務市場仍然是一個無法盈利的市場。逐步擴充自己的版圖,增大市場份額意味著可能會有更多票補的出現。影市「拐點」出現,「三進二」誰將笑到最後?根據公開數據,2016年貓眼收入10.53億元,虧損5.11億元。而阿里影業也因為助攻淘票票增大市場份額淨虧損近10億。這種巨額虧損伴隨著的是整個在線票務市場逐步觸達「天花板」,去年全國電影在線票務市場收入規模約336.4億元人民幣,佔整體票房73.6%。今年上半年電影市場在扣除服務費後,增幅為3%左右。而根據1905獨家策劃的2017上半年電影票房大數據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網售佔比上升到了83.66%。這意味著在未來,在線票務平臺已經不再具備初期的增長紅利,轉而進入到了產業的發展階段。其實從早期的單一票補,到後來的全產業鏈布局,在線票務平臺都希望將在線票務市場帶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然而貓眼、微影、淘票票都已經深入產業鏈上遊,但似乎依舊無法避免用「票補」來結束戰鬥。在電影市場逐步回歸「理性」的時候,伴隨著電影市場「野蠻生長」崛起的在線票務平臺必將迎來新一輪的衝擊。而目前最主流的貓眼、淘票票、微影似乎也無法避免進入開啟一場「三進二」的殘酷生存遊戲。對於貓眼而言,其「裁判員和參賽員」集一身的雙重身份在頭部資源的爭奪上優勢並不明顯,而光線影業今年在幾大重要檔期也不再如去年那麼強勢。其第二大股東美團則受困於多線作戰的壓力,自身麻煩不斷。

微影在傳統的票務方面,隨著大眾點評獲得了微信錢包入口,讓微影迅速崛起的「獨家入口」優勢不復存在。而在轉型中微影似乎也沒有完全成功,無論是保底發行還是加入到進口片市場,高回報的背後代表的永遠是高風險。據悉從2016年底開始,一部分微影時代的老股東在股權交易平臺,以C輪融資估值出讓股權,尋求退出。反而淘票票在阿里影業的助攻下,其進攻態勢較為穩定。在最新的票務平臺專業版APP對比中,淘票票的票房價值及影片庫方面表現亮眼。與微影和貓眼紛紛走上泛娛樂化布局不同,俞永福明確了淘票票未來的產品方向,那就是通過內容化和數據化,把淘票票加速成為一個電影領域的媒體平臺,能夠通過大數據幫助更多的內容方通過這樣的平臺進行營銷。

如今幾大在線票務平臺都已經基本完成了全產業鏈布局,各自的競爭優勢都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削弱。無論貓眼和淘票票併購與否,在線票務平臺未來依舊會面臨殘酷的競爭環境。只是從票補到產業鏈,未來的競爭重點或許會在「質量轉型」上出現機會。所以在影市出現「拐點」時,在線票務平臺告別了「野蠻生長」,進入了新一輪的升級:未來在資源儲備、資金投入以及入口矩陣上,能依靠生態矩陣尋找到新的盈利模式的在線票務平臺或許會脫穎而出。從目前來看,相比貓眼和微影面對的現實「瓶頸」,淘票票或許會在這一市場「亂戰」中有了更大成功的可能。

相關焦點

  • 貓眼微影合併緋聞頻傳 票務平臺「三國殺」格局恐生變
    ■本報見習記者 謝若琳  日前,有消息稱北京微影時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影」)與貓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貓眼」)正在進行談判,推進雙方合併事項。
  • 貓眼微影PK淘票票,誰將成為網際網路票務市場的老大?馬化騰笑了
    現在,大家看電影都習慣先在網上買票,一般是貓眼或者淘票票的平臺。不過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貓眼背靠的是騰訊和美團,而淘票票背後是阿里巴巴。正所謂,背靠大樹好乘涼!這兩大平臺背後都有「金主」,因此他們才敢發起巨額的「票補」大戰。
  • 業內丨微影時代成立全新品牌「娛躍」切入內容上遊將顛覆在線售票...
    正如林寧在接受媒體採訪中表示,「微影時代希望在內容產業做得更多」。與貓眼和光線的聯姻不同,微影時代決心切入內容最上遊,是否將改變在線售票行業的舊格局?但此前,這些公司大多數以「跟投」,也即資本運作的方式來參與影視項目,少有深入項目的開發和製作過程。 而此次,娛躍影業率先公布了首批項目,微影時代也成為了幾個主流在線票務平臺之中,首次公布詳細片單的公司。而更為重要的是,林寧表示「所有的項目都是由娛躍影業主控並自主研發」。 「會上發布的內容很多都是去年籌備的。
  • 螞蟻金服入股淘寶電影 BAT爭鋒在線票務江湖
    隨著貓眼電影獨立、微影時代合併格瓦拉、阿里影業整合淘寶電影繼而獨立融資、百度重金打造糯米,在線票務市場結束了粗放式燒錢的野蠻生長;BAT夯實根基開始構建自己的電影帝國。在線票務的競逐只是開始。)隨著貓眼電影獨立、微影時代合併格瓦拉、阿里影業整合淘寶電影繼而獨立融資、百度重金打造糯米,在線票務市場結束了粗放式燒錢的野蠻生長;BAT夯實根基開始構建自己的電影帝國。在線票務的競逐只是開始。更名「淘票票」顯深意2015年下半年以來,8.8元、9.9元一張電影票的時代基本終結,在線票務結束了粗放式燒錢,卻迎來了高估值的春天。
  • 從貓眼電影,看熱議的產業網際網路
    一、產品介紹貓眼電影是美團旗下的一家集媒體內容、在線購票、用戶互動社交、電影衍生品銷售等服務的一站式電影網際網路平臺。貓眼一開始從電影的銷售環節做在線電影票,微影時代合併瓦格拉的,貓眼和微影時代合併,往內容的上遊走,同時貓眼接受光線傳媒的投資,獲得了內容製作的產業鏈,同時微影在往線下VR發展,拓展了產業鏈的下遊。
  • 一周回顧丨貓眼微影合作落定,掌閱上市大麥網升級(09.17-09.23)
    經歷了長達2個月的收購傳聞,最終以貓眼電影與微影時代合作成立新的公司「貓眼微影」落下帷幕,且具體的合作情況也和此前傳聞中的貓眼合併娛票兒、格瓦拉相似。消息公布當天,林寧發布一封內部信,回想自己三年創業歷程,思緒萬千。同時,本周掌閱正式上市,上市首日市值就達23.38億元。
  • 貓眼回應《後來的我們》刷退票:涉1300萬,暫關退票功能
    4月29日凌晨,該片發行方天津貓眼微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在新浪微博發表聲明證實,電影4月28日上映後,在各渠道出現部分退票現象。截至當天23點,貓眼平臺疑似被惡意刷票並退票數量約38萬張,涉及票房約1300萬,佔影片當日總票房2.8億的4.6%。被惡意刷票訂單集中在19.9元等特惠票。
  • 阿里聯合UC螞蟻金服發力印度票務市場,貓眼微影宣布組建新公司
    今天一天在線票務市場可謂動態繁多。早間阿里影業發布公告,計劃出售其附屬公司Wormhole SG部分股份給UC和螞蟻金服,該公司旗下擁有印度第二大在線票務平臺TicketNew。晚間,傳聞已久的貓眼、微影聯姻終於落定,雙方宣布共同組建一家新公司「貓眼微影」。
  • 視頻網站的今天,就是在線售票網站的明天
    在線售票網站的格局一定會有以下四大趨勢:1、行業併購2、壟斷獨家內容3、進入內容製作環節4、形成幾個大的全產業鏈公司接下來,在線售票行業不僅僅再是局限於每部合作影片的票補和宣發。隨著競爭升級,一定會出現視頻網站天價搶奪版權那樣的競爭模式。也就是高價買斷某部影片的首發權,或局部區域的發行權,和預售權。
  • 讓自媒體告別野蠻生長
    自媒體不是絕對自由、自以為是的媒體,不能隨心所欲地「野蠻生長」。促進自媒體健康有序發展,符合人民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網絡空間,要打造什麼樣的網絡生態,答案不言而喻。因此,開展自媒體基礎管理專項治理勢在必行。
  • 「貓眼」虛報數據?票房火拼背後的在線選座「暗戰」
    票房的火爆也傳導到了在線選座行業,剛剛獨立的貓眼電影(以下簡稱「貓眼」)公布的7月交易額再次「點燃」了電影圈。其對外宣布7月份單月的交易額達到22億元,比6月暴增120%,這個數字讓一眾業內人士紛紛加入質疑和吐槽行列。  隨著騰訊、阿里巴巴、百度三大BAT先後殺入在線選座行業,行業已經從群雄割據走向短兵相接。
  • 媒體評貓眼招股書:與大麥永樂「都存距離」,靠流量和補貼沒用!
    騰訊系在線電影票務平臺貓眼娛樂(貓眼)赴港IPO落定,再次攪動阿里、騰訊在大文娛板塊的寡頭之爭。9月3日晚,貓眼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招股書顯示,與阿里旗下淘票票競爭的貓眼,仍處於虧損狀態,2018年上半年,貓眼現金流出淨額接近4.5億元。
  • 淘票票時代新一輪N國殺 關鍵詞解讀票務電商
    17億的A輪融資後改名「淘票票」,微影此前的C輪和C+輪融資總額也達到了45億元……國內的幾大在線票房平臺在5月份又都是在下一盤大棋。     這一連串的投資和控股看起來好像跟我們沒多大關係,但其實以現在在線平臺的應用如此廣泛,它將對我們的生活帶來更直接的影響:比如我們會看到什麼樣的新片、在哪兒買電影票、會為哪些衍生品瘋狂,甚至之後有哪些明星、綜藝節目會火起來……
  • 貓眼啟動IPO對決淘票票,340億元估值或遠超阿里影業!王長田財富...
    招股書披露,貓眼從2016年開始參與電影發行,並迅速成為排名第一的國產電影主控發行方。電影《羞羞的鐵拳》就是由貓眼聯合出品和主控發行,票房達到22億元。但是另一部電影《後來的我們》在首映日出現集中大量退票事件,使身兼出品方、發行方、售票平臺三重身份的貓眼成為輿論焦點。 從票務交易平臺,向產業鏈滲透,應該為貓眼上市後的發展重點。
  • 貓眼的老大位置還沒捂熱 就被淘票票趕下車
    《紅海行動》和《唐人街探案2》作為新年最火的影片,在淘票票的助推下票房紛紛突破33億元,成功躋身中國電影票房前三,而淘票票也成功超過合併後的貓眼和微影成為在線票務市場的NO.1,距上次2017年暑期檔打敗貓眼僅過去了短短半年時間。過去這一年,中國電影票房迎來前所未有的大爆發。
  • 貓眼回應刷退票:涉1300萬,暫關退票功能
    4月29日凌晨,該片發行方天津貓眼微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在新浪微博發表聲明證實,電影4月28日上映後,在各渠道出現部分退票現象。截至當天23點,貓眼平臺疑似被惡意刷票並退票數量約38萬張,涉及票房約1300萬,佔影片當日總票房2.8億的4.6%。被惡意刷票訂單集中在19.9元等特惠票。貓眼表示,為了保護用戶、影城、片方的合法利益,貓眼平臺將暫時關閉退票功能,並將協同主管部門做進一步的詳細調查。
  • 貓眼電影投訴不斷:想退票退不了 沒想退的被強退了
    其中在線票務類相關消費維權信息達25551條,負面信息有5258條。且報告顯示,在線票務類的輿情高峰事件是「貓眼單方面退票」。相關負面輿情信息還包括在線票務存在客服電話打不通、訂單無故被取消等問題。貓眼電影在被消協「點名」「單方面退票」的同時,還曾被爆存在「強制退票再坐地起價」、「退票難」等問題。這種現象讓人撓頭:貓眼電影的票究竟容不容易退?
  • 速評:在線旅遊也「拼爹」 圍繞BAT形成「三國殺」格局
    速評:在線旅遊也「拼爹」 圍繞BAT形成「三國殺」格局   速評:合併後的58趕集,無疑成為了分類信息領域的翹楚。滴滴快的合併後,基本上都是滴滴佔據主導位置,而58和趕集的合併,雙方似乎都比較任性,誰也不「屈服」於誰,兩者各有側重地發展。  業界有觀點稱,58趕集合併殺傷力太強,垂直O2O處於待死狀態。在中國網際網路圈有一個著名的段子:「老大和老二打架,老三死了。」老大老二不打架,反而牽手,同樣讓人不寒而慄。
  • 微影時代網際網路+ 公眾號接入購票平臺成趨勢
    隨著電影和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整個產業被推向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  從2011年起,國內在線售票渠道興起,開始分食影院售票的利潤「蛋糕」。到了2014年,超前預售、降價、補貼,各種促銷方式同時發力,電影市場變化風起雲湧,電商已然成為影院重要的售票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