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接孩子放學,順路去水果店買了些水果,這個時節,山竹大量上市,價格也下降了不少,正是吃山竹的好時機,便也挑了山竹回家。進門的時候,正碰上樓上的鄰居也接孩子回家了,便塞了幾個山竹給那母女倆。孩子著急吃,鄰居便在樓下幫她打了開來,隨口說了句,「呦,這山竹真不錯,核小肉多,比我前幾天買的好多了,都是大顆大顆的籽。」
我家丫頭趕緊接了話去,「那是,這是我挑的呀。」一臉自豪的小模樣。
鄰居說:「這麼厲害,怎麼挑的,教教阿姨好不好?」
丫頭說:「這有啥難,會數數就行!」
鄰居:「數數……?」
看著鄰居一臉迷惑的樣子,我接過了話茬,「是的呢,這些山竹都是孩子幫著我一起挑的。她說的數數呀,就是數山竹底部的花瓣,這個花瓣的數量和裡面果肉的數量是一致的,花瓣越多,果肉越多越緊實,自然核也越少。」
鄰居:「原來這麼簡單,我以前從來都不知道呢,都是挑大的買。」
我笑著說:「如果只是個頭大,如果裡面的核也很大,那樣能吃的肉還是很少的。」
當然,除了單會數數還不行,挑山竹還要學會「察言觀色」,才能買到核小肉多又新鮮的山竹,簡單歸結來說,記住4字口訣就可以了,「看」「捏」「數」「掂」,個個核小肉多,一挑一個準,
看
先看果蒂的顏色,如果果蒂是綠色的,這樣的山竹是非常新鮮的,如果顏色變成了灰綠,甚至是褐色,說明這樣的山竹存放時間比較久,失水比較嚴重,已經不新鮮了。挑選的時候自然是越綠越好,如果完全變色的就不要再買了。
再看果皮的顏色,新鮮的山竹果皮的顏色是紫紅色的,看起來比較鮮亮,而果皮顏色暗沉,看起來發黑的,通常也是儲存時間較久,不新鮮的山竹了。
捏
用拇指輕按山竹外殼,外殼軟軟富有彈性,這樣的山竹成熟度比較好,不僅口感更好,果肉也會更為飽滿;而外皮堅硬,捏起來完全捏不動的,大多是死山竹,裡面多半是不好了的;若是捏起來太軟,沒有彈性,則說明山竹可能被跑過或者已經腐爛了。
數
山竹的底部有像「花瓣」一樣的形狀,這個花瓣數量不定,通常在4-8瓣,很多人買的時候不會去關心這個,殊不知,這個「花瓣」的數量是直接對應裡面果肉的數量的,可以幫我們非常直觀地判斷出這個山竹裡面有幾瓣果肉,花瓣越多,果肉越多,自然越緊密飽滿,核越少。
比如我手上這個山竹,底下的有7瓣「花瓣」,打開的果肉便也有7瓣,不信,您大可試試,百試不爽。
掂
跟買其他水果同樣道理,大小差不多的兩個相同水果,重量越重的,通常水分就越足。為什麼「掂」字訣要擱到最後呢,因為很多表皮堅硬的山竹,掂起來也是很重的,只有滿足了前面三個好山竹的條件,我們最後再來優選水分更充足的。
透明的果肉還能吃嗎?
很多人吃山竹的時候都碰到過透明的果肉,不知道是不是壞了,還能不能吃?畢竟山竹價格比較貴,直接扔了還是比較可惜的。
其實山竹的果肉變成透明,不一定是壞了,很有可能是因為冰凍過後,放在外面時間過長而變成透明狀,這是由於山竹所含的糖份很高,在長時間冰凍後導致組織細胞受到傷害,糖份出現外溢而呈現出透明狀,這種山竹還是可以繼續食用的,不過口感已經大打折扣了。
但是變成透明且伴有酸味,就是已經變質了,是不能夠再食用了的。
買山竹不能只看大小,記住4字口訣「看」「捏」「數」「掂」,個個核小肉多,一挑一個準,您學會了嗎?
我是小喬的美好食光,每天在這裡與您分享我的美食生活。如果您喜歡我的分享,就請關注我,也期待您的點讚,收藏和轉發給更多的小夥伴。您的肯定是我持續分享的動力,謝謝~!
#爆款創造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