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時報訊(記者祝劍禾侯豔施志軍)昨天,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成立阿里音樂集團,高曉松出任董事長,宋柯出任CEO。
阿里巴巴集團表示,阿里未來兩大重要戰略方向之一是文化娛樂,致力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精神、文化領域的服務和產品。目前,阿里集團已有阿里影業、家庭生活等布局,此次成立阿里音樂是又一次重要落子。阿里音樂將專注在音樂領域,全面整合蝦米、天天動聽等阿里所有音樂業務,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阿里巴巴集團同時表示,高曉松、宋柯在中國音樂、文化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深受大眾喜愛。希望兩位運用阿里在網際網路、大數據等基礎能力,結合在音樂文化領域的多年積累,為整個行業帶去更多化學反應。
據悉,高曉松和宋柯在今年早些時候與上一家公司合約先後到期,之後,阿里與他們開始接觸,經過數月溝通,高曉松和宋柯最終加盟擔綱阿里音樂。
阿里音樂正式組建於2015年3月16日,由阿里巴巴集團旗下兩款音樂服務應用蝦米音樂、天天動聽合併而成。根據比達諮詢2014年度調查數據顯示,在中國數位音樂平臺的市場份額中,天天動聽佔17.3%,蝦米音樂佔4.6%,合併後,兩者市場份額累積達到21.9%,阿里音樂順理成章躍升為中國數位音樂行業的NO.1。
■馬上就訪
宋柯:挖掘網際網路更好的音樂服務
談到加入阿里音樂的初衷,宋柯昨天表示,主要是多年來深感音樂在網際網路上的發展一直較滯後,一直想找機會和網際網路企業深度合作。
宋柯表示,阿里作為頂尖網際網路公司,在很多領域裡有優勢,比如大數據、支付寶,再加上阿里已經有了兩個音樂平臺,他認為加入後會碰撞出一些火花,「我和高曉松以上遊企業做內容出身的『老兵』身份,把相關能力跟資源與網際網路做一個對接,希望有一個良好的前景。」
而談到對阿里音樂未來的展望,宋柯認為可以在網際網路上挖掘出更多、更好、更便宜、更方便的一系列音樂的服務。「我覺得如果想在音樂上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那就要跟網際網路去發生關係。這是一個必然的、不可逆的趨勢。阿里這種級別的企業的技術基礎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奇思妙想。我和曉松想把阿里音樂做成新型的音樂公司。」
宋柯和高曉松合作多年,兩人合作可謂天衣無縫。「阿里音樂集團會是一個獨立運營的公司,阿里也給了我們兩位非常充分的信任。從搭檔的角度來講,我和曉松搭檔多年,一直是他主外我主內,他主管內容和思考,我主管經營和管理。我們倆也覺得可以好好在這個行業裡再發揮一些我們多年的經驗和作用。」
昨天,高曉松也在微博上面發文,「從1995年我和宋柯成立麥田音樂,整整20年過去了。阿里音樂集團將是我倆音樂職業經理人生涯的最後一站。感謝阿里信任,阿里音樂集團一定會成為一家世界級音樂機構。」
■阿里布局文娛領域
★微博2013年4月,以5.86億美元購入微博。
★文化中國2014年3月,擁有文化中國60%(擴股後)的股份,成為文化中國第一大股東。2014年5月,文化中國改名為阿里影業。2014年6月24日,阿里完成對阿里影業的收購,耗資約62.44億港元。
★優酷土豆2014年4月,阿里和雲鋒基金以12.2億美元收購優酷土豆A股普通股,其中阿里巴巴持股比例為16.5%,雲鋒基金持股比例為2%。
★華數集團2014年4月,史玉柱和馬雲以65.36億元持有華數傳媒20%股權。
★華誼兄弟2014年11月,馬雲及其控股的阿里創投合計持有華誼兄弟的股份達到8.08%。
★光線傳媒2015年3月4日,24億元入股光線傳媒,成其第二大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