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人事變動消息,預示著在線音樂領域或將迎來一場產業大變革。
7月15日下午,阿里巴巴集團官方微博宣布,阿里成立音樂集團,音樂才子高曉松任集團董事長,麥田音樂創始人宋柯任集團CEO。集團管理層成型後,「阿里音樂集團將專注音樂領域,全面整合蝦米、天天動聽等阿里所有的音樂業務,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顯然,這一消息公布的意料焦點並不在於阿里成立音樂集團這件事情上,而是華語音樂圈中,無論是高老師還是宋老闆,都可謂是具有舉足輕重意義的音樂人士。而這兩位的加盟,也使得阿里音樂再次成為了網絡音樂產業的焦點。
其實,阿里也有一個音樂明星夢
2012年年初,阿里巴巴集團戰略投資部基本敲定對於蝦米音樂的收購;2013年1月,在阿里集團公布的組織架構調整公告中,新成立的「音樂事業部」宣告了阿里對於蝦米音樂收購的完成。
當時,有消息稱,蝦米網其實是由原阿里巴巴四名員工於2006年創建的音樂社區,而所謂音樂事業群的成立,也就是把蝦米網的人馬收進阿里文化帝國版圖中來。
此後,阿里巴巴又完成了對於擁有用戶數據超3億的天天動聽的收購。一款專業音樂產品,一款大眾用戶軟體,如何最大化的實現兩個音樂平臺的整合利用,成為了阿里高管遲遲未做決定的思考點。
版權糾紛不斷 阿里音樂順勢而出
同視頻網站行業一樣,在線音樂近兩年也開始由渠道轉向了版權的競爭層面。
2014年7月,老牌在線音樂巨頭酷狗提起了針對阿里音樂旗下天天動聽的侵權行為訴訟;直至2015年2月,這一訴訟由於天天動聽方面的拖延仍未正式開庭。
事實上,阿里對於這一侵權行為並不是不清楚明白,而是雙方都很了解,在用戶免費的模式下,盜版和侵權成為了實現產品份額快速增長的重要手段。
此次起訴事件之後,阿里終於決定整合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並組建成為阿里音樂。聯合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的版權資源,阿里音樂終與QQ音樂、酷狗音樂促成了在線音樂領域「三足鼎立」局面。
背靠大山 阿里音樂依舊需要遠行
雖然依託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兩大音樂平臺,阿里耗費巨資拿下了滾石唱片、華研音樂、相信音樂、寰亞、BMG等多家知名唱片公司歌曲的獨家版權,但相較於其它兩家音樂平臺所擁有的華納、百代、索尼以及滾石音樂等歌曲版權,阿里音樂需要積攢的版權數量依舊很多。
更重要的是,在整個在線音樂市場逐步走向正版化之時,阿里音樂如何能夠實現用戶份額的增長以及品牌形象的建立。
對此,有業內人士透露,阿里音樂或將不僅僅只是創造一個新的音樂平臺,而是繼續主打差異化路線並實施商業化運營模式。
可以想像,阿里音樂或將建立自己的音樂生態圈,並以電商思維,最大化的營銷阿里音樂這一平臺品牌。此外,阿里或也將利用阿里音樂在淘寶及天貓平臺上所產生的大數據,進一步挖掘歌手藝人們潛在的商業價值。
舉賢任能 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
在此之前,阿里音樂的相關業務工作一直都由劉春寧負責。而在本月傳出劉春寧涉嫌貪汙受賄被抓之後,阿里音樂事業部的相關工作也就需要新的掌門人去接手。
音樂出身的高曉松近幾年一直「流落」在視頻節目製作行業,從優酷自製節目《曉說》到愛奇藝自製綜藝《奇葩說》。自今年5月宣布推出《奇葩說》第二季之後,高曉松曾公開表示將回歸音樂的世界,併入職新公司。現在看來,所謂的新公司正為阿里音樂。
入職阿里音樂後,高曉松發微博表態,「這將是他音樂職業經理人生涯的最後一站,感謝阿里的信任,並堅信阿里音樂集團一定會成為一家世界級音樂機構。」
而宋柯則可以說是音樂圈內名副其實的唱片工業操盤手,從創辦麥田音樂,到供職華納唱片,多年來擔任音樂選秀節目評委的經歷也使其積攢了豐富的音樂商業化創造能力。此次加盟阿里音樂,宋柯或將借勢阿里這座大山,再造音樂產業新格局。
比之於對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的收購,阿里音樂此次重磅推出高曉松和宋柯這兩位高管,或才是其健全文化帝國版圖的開始。
電科技專注於TMT領域報導,青雲計劃、百+計劃獲得者。榮獲2013搜狐最佳行業自媒體人稱號、2015中國新媒體創業大賽總決賽季軍、2018百度動態年度實力紅人等諸多大獎。
投稿請登錄:http://www.diankeji.com/member
商務合作請洽:marketing#diankeji.com
聲明:本站原創文章文字版權歸電科技所有,轉載務必註明作者和出處;本站轉載文章僅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電科技立場,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