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看大陸:我是如何認識大陸的

2020-12-10 騰訊網

對於大陸的認識,應是小學六年級地理課本開始,當時的課本對於大陸各個地區、省份皆有詳盡的描述。初中時雖然為「一綱多本」,但大陸的地理歷史仍舊存在,透過課本的介紹,再輔以課外讀物,更能了解大陸各省的特色與文化。

高中時,因選擇社會組,社會科的題目與主軸更必須了解大陸歷史地理,每當談及華東地區時,會仔細地欣賞山東省地圖,原因無他,祖先當時即是從山東家鄉跟隨國民政府撤退來臺的。

大學階段因系所與專業科目的因素,對於大陸以學術專業的角度來論,因當時為馬英九「政府」時期,兩岸關係正如火如荼的交流,無論是雙方的會談,或是民間的交流,臺灣與大陸的交流在當時紛紛創下許多成績。

碩士班階段,當時系所因有陸籍學生前來交流,雙方的互動從嚴肅的學科討論,到生活當中的大小事,過程中沒有一絲一毫的政治氣氛,雙方的交流像朋友般的熱絡與熱情,雖然對方早已回大陸,但因留有通訊帳號,至今仍不時地會進行訊息傳遞。

學生時期對於大陸有些認識,但我仍然覺得所學不足,因此畢業後仍積極在閒暇時期關注對岸的新聞,無論是面對大陸經濟發展、社會脈動、甚至是「新冠肺炎」所造成的傷害,皆是我了解大陸的途徑之一。

去年前往金門旅遊,除觀賞島上的軍事遺蹟外,也發現島上居民早年因國共因素加入戰場或是從對岸撤退,對於大陸仍保有記憶。雖然這群人已是白髮蒼蒼的老人,但論及對岸家鄉仍舊是滿滿回憶,這不但是大時代下兩岸的無奈,也是我們明白早年大陸的經濟、社會發展最重要的史料。

了解大陸的途徑相當多元,隨著兩岸之間的開放,加上科技、文化、影視的傳播,我們越來越能了解兩岸之間的差異與相似性,面對彼此的差異雙方需相互包容,但對於彼此的相似性,我們可以相互發揚光大。舉例而言,目前仍在上映的電影《花木蘭》,在片中我們可以發現兩岸具有共通性的中華文化代表,諸如:忠、勇、真的意義,以及家庭對每個人所產生的影響。以上的文化與家庭制度亦是了解大陸與維繫兩岸間互動的依據。

嘗試認識大陸時,仍會思考臺灣的下一步該如何走?面對對岸的進步與拼搏精神,不但是反觀自省最重要的教材,我們更可以預見大陸未來是全球最重要的貿易夥伴與科研中心,不但會成為帶領全球經貿發展的火車頭之一,更有機會帶領亞洲邁向全球,成為全球最大的區域整合地區。

(作者:宋磊/臺灣文字工作者)

相關焦點

  • 【我在大陸看臺灣】如何從名字辨別臺灣人?
    【我在大陸看臺灣】如何從名字辨別臺灣人?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人的名字和大陸人的名字最大的差別就是:臺灣人的名字,絕大部分都是三個字,這個「絕大部分」高達九成。而大陸人名字則是有七成是兩個字。  例如我吧,我叫王道偉,但我在大陸已經認識了四個王偉。我問其中一個王偉說:你爹媽為什麼不多取一個字?王浩偉,王添偉,王什麼偉的都可以,他說他也不知道,可能是因為懶吧。如果看文章的你知道原因,歡迎告訴我。  但這種撞名字(大陸叫「重名」),臺灣人也一點不陌生。
  • 臺灣人受得了大陸的創業節奏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nbsp&nbsp&nbsp&nbsp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nbsp&nbsp&nbsp&nbsp最近和一個朋友聊起一個話題:大陸的創業生活是不是步調太快了?
  • 《兩岸青年觀兩岸》 我在臺灣理解臺灣,認識大陸
    本想安靜地參觀完文化館就好,沒想到協會的執行長發現我是陸生後便主動跟我聊了起來。他跟我生動形象地描述了講起了他小時候在眷村裡的親身經歷。他是江蘇揚州人,父親是醫生,醫德很高。每次都是家裡生病的小孩最慢才去看,給村裡其他人看病的時候也從來不提錢的事。跟我講起眷村生活,啊伯最念念不忘的就是眷村裡人與人間很厚的感情。
  • 臺灣大學生談觀感:第一次到大陸改變了我對大陸既有的認識
    今年8月底9月初,我隨臺灣兩岸人民服務中心組織的「第一屆臺灣校園領袖大陸參訪團」到大陸交流訪問。這是我第一次離開臺灣、第一次搭飛機、第一次跟著一群幾乎不熟的人前往這麼遠的地方……等等;好多有趣的體驗都在這10天中發生,也改變了我對大陸既有的認識。
  • 大陸人看臺灣:從「大S嫁給大陸人」說起
    大S敬上」新華網消息,臺灣《旺報》今天在「大陸人看臺灣」欄目發表了文章《從大S嫁給大陸人說起》,文章如下:有好幾次,身邊的大陸朋友都問及我對大S嫁給大陸人的看法,言談之間,似乎很是興奮,我猜測這種高興透露出很強烈的信號:大陸人的自豪感開始膨脹。你想想看,一個曾經多麼知名的臺灣女明星,最後也不嫁給了一個大陸人嗎?
  • 臺灣人看大陸:電視劇《亮劍》讓我無法自拔
    臺灣人看大陸:電視劇《亮劍》讓我無法自拔     資料圖:澳門一家玩具企業別出心裁推出   中新網2月19日電 臺灣《旺報》19日刊登投稿文章說,戲劇具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它的穿透力會讓人忘記地域或政治上的界線,一頭栽進劇情裡的世界,跟著劇情心情起伏。臺灣觀眾也借《甄嬛傳》等劇認識了孫儷、陳建斌等大陸知名演員。
  • 大陸人看臺灣:從「大S嫁給大陸人」說起(圖)
    大S聲明內容如下:「小菲和我於11月16日在北京登記結婚了,感謝各界關心和祝福,我們兩家人都非常開心!小菲和我今後工作照常,懇請媒體朋友給點空間,追殺我們同時自己也注意安全!P.S我老公帥度不輸我妹夫。
  • 民進黨創黨元老:大陸對臺灣已經照顧很多 臺灣對大陸缺乏認識
    【觀察者網綜合】近日,民進黨前臺南縣副縣長、前往海南經營農場15年的林文定在故鄉臺南接受香港中評社採訪時表示,15年來的觀察,大陸真的照顧臺灣很多,但臺灣對這些利多似乎看成是應該的,一旦收回,就又說成是打壓,這也讓大陸很為難。 林文定強調,臺灣對大陸的認識不夠,最令人擔心的是擦槍走火。現在,兩岸內外形勢隨時在變,兩岸之間不能不接觸。
  • 臺灣人看大陸:我與大陸交換生——雖在不同地方成長 回憶卻驚人相似
    大學第一年,我像是個留守的人,駐紮在臺灣一所小小的大學,每個學期迎接剛到臺灣的交換生,一學期後,揮揮手,送走他們。這樣的循環,讓我習慣聽見飛機飛過的聲音時,抬頭望向天空,想著每一個從我生命經過的大陸學生(陸生),如今他們在對岸是否過得安好,在繁忙的大城市裡會不會懷念在臺灣的悠閒生活?
  • 旺報:臺如何相待大陸生 決定大陸青年咋看臺灣
    旺報:臺如何相待大陸生 決定大陸青年咋看臺灣 2015-11-11 15:41:4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吳合琴    資料圖:2014年6月27日,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右持麥克風者)來到位於高雄的義守大學,與13位臺灣學生以及7位大陸學生當面交流。
  • 臺灣人:認識很多大陸朋友後 覺得自己真像井底之蛙
    2014年赴北京大學作交換生的臺生張緯麒表示,報紙雜誌以及身邊一些親友學長學姐聲稱,大陸是一個比較封閉的社會,但當你認識很多大陸人時,會覺得自己像井底之蛙。臺生張緯麒(25歲,2014年北京大學交換生)與陸生馬牧歌(20歲,2015年臺灣世新大學學位生)談了各自到對岸上學的感受。
  • 如何從名字辨別臺灣人?從大陸看到臺灣
    ­  臺灣人的名字和大陸人的名字最大的差別就是:臺灣人的名字,絕大部分都是三個字,這個「絕大部分」高達九成。而大陸人名字則是有七成是兩個字。­  例如我吧,我叫王道偉,但我在大陸已經認識了四個王偉。我問其中一個王偉說:你爹媽為什麼不多取一個字?王浩偉,王添偉,王什麼偉的都可以,他說他也不知道,可能是因為懶吧。如果看文章的你知道原因,歡迎告訴我。
  • 臺灣人吵架真的都「啊不就好棒棒」?(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最近有一個視頻很火,是在講臺灣人(主要是男女朋友)在吵架。其中一句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那就是「啊不就好棒棒」?其實大家看這個字義也能猜出這是什麼意思:就是說,你不爽別人,所以你就說「對啦對啦就是你對啦!」這個意思。為什麼臺灣人不能直接說:「我就是看你不順眼」、「滾一邊去」,或者乾脆問候對方父母呢?要不然,掄著拳頭幹起來也可以啊。
  • 大陸人在臺灣,臺灣人在大陸,冰火兩重天
    大陸人赴臺旅遊年年創新高,大陸媒體盛讚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對於蜂擁而來的大陸遊客,臺灣民眾偶有抱怨,但也主要集中在大陸客高門大嗓、不守秩序這些小節上,總體上,大陸遊客展現出的強大的消費能力,讓臺灣民眾尤其是旅遊業者笑逐顏開。蔡英文執政後,兩岸人文交流開始降溫,直到今年,氣氛最冷。
  • 臺灣人怎麼過春節?(我在大陸看臺灣)
    &nbsp&nbsp&nbsp&nbsp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nbsp&nbsp&nbsp&nbsp很多大陸朋友會問我:臺灣人也過春節嗎?
  • 大陸人在臺灣:我愛臺灣人的「雞婆」
    中新網5月27日電 臺灣《旺報》27日刊登投稿文章說,馬上要回大陸才發現多麼喜歡臺灣,喜歡這裡熱心善良的臺灣人,喜歡這裡的文明秩序和安逸的生活,喜歡這裡的美景,也愛臺灣人的「雞婆」。  文章摘編如下:  轉眼離回大陸的時間只剩一個月了,記得去年回大陸時是一種迫不及待的心情,想回到親人身邊,想回湖南吃各種有辣味的美食。
  • 【我在大陸看臺灣】臺灣人為什麼不喜歡看《讀者》?
    【我在大陸看臺灣】臺灣人為什麼不喜歡看《讀者》?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我有很多大陸朋友都喜歡看《讀者》,因為它有很多美文,有深度,文字又雋永,而且也便宜。  但是臺灣人不喜歡看這樣的雜誌。就算它是繁體字版。  2011年1月1日起,《讀者》開始在臺灣發行,成為第一本進入臺灣發行的大陸雜誌。據我所知,賣得不好。它的臉書粉絲團,也就只有712個贊。而我之前做過的雜誌,《FHM男人幫》卻有81萬個贊。  為什麼這樣?
  • 大陸交換生:臺灣人怎樣才會喜歡大陸?
    臺灣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在我還小的時候,不斷撥動著電視遙控器,有可能一個頻道正在播放著嚴懲「臺獨」分子的警告,但相鄰的頻道卻在熱播《流星花園》或者臺灣的綜藝節目。就如臺灣現在一邊播放著大陸當紅的《爸爸去哪兒》、《我是歌手》,一邊反服貿、警惕大陸一樣。然而,即使在那樣的環境中,我仍然希望有朝一日去看一下臺灣。
  • 你知道臺灣的廁所浴室和大陸有什麼不同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的廁所和浴室,和大陸的有相同,也有不同。我自己從小就是使用坐式馬桶。想想看,我可是1976出生的啊。我聽說還有一些大陸朋友不習慣坐式馬桶,坐著「大」不出來。我有點無法想像這是什麼感覺,但是,如果說有人覺得坐式馬桶不衛生,感覺別人光著屁股坐過的地方,我還要光著屁股去坐一下,不知道會不會傳染啥。這我倒覺得比較能體會。  臺灣和大陸的廁所還有一個差別,就是廁紙。
  • 臺灣女孩看大陸:大陸變化很快 回臺北不習慣
    「大陸朋友:臺灣人是不是井底之蛙啊?我:你才井底之蛙。臺灣朋友:大陸人是不是思想封閉啊?我:你才思想封閉。」從臺灣輔仁大學畢業,2012年到北京大學念研究生,臺北女孩郭雪筠就經常與人進行著這樣的對話。 「問題不靠譜卻很像,真是兩岸同心。」郭雪筠說,「兩岸交流最奇妙的是,我們都希望和對方交流,卻經常只想聽到『自己早知道並且同意』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