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南非德班氣候大會:拯救人類的最後機會

2021-01-12 騰訊網

2011年上半年,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舞臺上,中國代表們往來繁忙。

新年伊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在短短三個月內,密集地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歐盟、英國、聯合國等氣候變化負責人會見、會談。與此同時,中國應對氣候變化首席談判代表蘇偉也匆忙地穿梭於各種氣候變化國際會議,與不同國家代表協調立場。

這一切,皆因2011年底南非德班氣候變化大會迫在眉睫,從哥本哈根到坎昆,應對氣候變化,踐行低碳發展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焦點和世界各國共識。然而,發達國家的責任缺失、遲疑消極,南北陣營的意見不一,使得哥本哈根黯然落幕,坎昆再次陷入迷局猜想。

在《京都議定書》即將到期的時候,德班成為了「拯救人類的最後機會」。

悲觀的「德班」?

作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國際法律文件,《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將於2012年到期。如何迅速形成一份規範第二承諾期的國際法律協議,以續籤《京都議定書》,確保實現「本世紀末將氣溫升高控制在2℃」的全球目標成為當務之急。

作為在此之前的最後一次氣候談判峰會,南非德班氣候變化大會承載著這一歷史重任。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蘇偉表示:「《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將於2012年底結束。為落實《坎昆協議》關於確保《京都議定書》第一、第二承諾期不出現空檔的要求,應儘快談判確定籤署《京都議定書》的發達國家在第二承諾期的減排指標,這是德班會議最為緊迫的任務。」

坎昆氣候大會期間,環保組織舉行了多場抗議活動

德班的意義不僅關係到全球氣候變暖是否陷入失序困境,而且深遠地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可持續性。但是,目前對於其前景的預測,普遍以擔憂和懷疑為主。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秘書長、聯合國副秘書長沙祖康表示:「目前各國對減排目標難以達成共識,各方都採取了減排承諾的低預期。」

長期以來,發達國家提出的2020年中期減排目標與發展中國家普遍要求的減排40%的目標相距甚遠。同時,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承諾的資金和技術援助也缺乏保障機制,難以落實。這些都為南非德班蒙上了一層陰影。

在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氣候變化與能源高級顧問楊富強看來,按照目前的發展態勢,發達國家很難承諾較高的減排目標。「萬一《京都議定書》被拋棄,將會有兩個負面影響:一是很難要求發達國家帶頭承諾較高的減排目標,再形成一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文件也很困難。」

甚至有學家提出3種德班氣候變化大會失敗後的備選方案,以挽救可能出現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失控局面,在疑懼中尋找希望。

同濟大學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諸大建提出:「第一個可能性是按照原來的談判宗旨,《京都議定書》繼續存在並發揮實質性的作用;第二個可能性是氣候談判的雙規並為單軌,將所有排放大國囊括進來;第三個可能性是保留形式上的《京都議定書》,但是發展中國家對發達國家提出的強制減排目標被後者各自提出的減排目標所替代。」

面對最後的機會,任何人都不可能輕易放棄。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出現的懷疑和擔憂從側面再次強調了問題的嚴重性,而要真正消除這些負面情緒,只能從源頭上尋找答案。

政治共識為先

要達成一份全新國際法律協議,就必須統一世界各國的政治意識,而這絕非易事。交織在談判過程中的不同政治訴求和現實利益博弈成為阻擾達成一份全新國際法律協議的關鍵因素。

顯然,氣候變化已經遠遠超出了一個環境問題的範疇,正在被政治化和意識形態化,科學問題與政治話題被混淆與糾纏。歐盟、美國、「傘形集團」、「基礎四國」、「七十七國集團」、小海島國家以及最貧窮國家從不同的立場為控制全球氣候變暖博弈不止。

南非德班氣候變化大會是形成針對第二承諾期的國際法律協議的最後一次機會。想要儘快統一各國政治共識,各國領導人必須從大局出發,拿出政治決斷,照顧彼此關切。

溫家寶總理曾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明確表示:「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國際社會堅定信心,凝聚共識,積極努力,加強合作。必須保持成果的一致性、堅持規則的公平性、注重目標的合理性、確保機制的有效性。」

為此,在南非德班會議召開前夕,中國正在以自己的力量推進全球氣候變化談判的進程。在應對氣候變化的世界舞臺上,中國一貫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原則。然而,低碳發展,不應只是口號,低碳生活,也不能只是倡導呼籲。如何建立財稅制度,完善法律法規?怎樣創新低碳技術,加強科技支撐?如何建立新能源產業推進低碳布局?怎樣踐行低碳行動,實現低碳生活?

從意識到行動的轉變成為中國「十二五」低碳發展的重要著力點,也是國際社會對中國未來低碳方向的重要關注點。「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以節能減排為重點,健全激勵與約束機制,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高生態文明水平。」

低碳,不僅是拯救人類的最後機會,更是中國邁入生態文明,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百姓享受綠色生活的最佳機會。今天,低碳的選擇將決定我們的未來。

相關焦點

  • 南非德班世界氣候大會的亮色
    原定2011年11月28日-12月9日在南非德班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7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7次締約方會議,終於在「加時賽」的最後一刻,於當地時間2011年12月11日通過了「德班一攬子決定」,建立德班增強行動平臺特設工作組,決定實施《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並啟動綠色氣候基金。
  • 地球之殤——德班氣候談判大會紀實
    地球之殤——德班氣候談判大會紀實 2011-12-20 12:21 作者:袁越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 德班氣候大會閉幕 《京都議定書》「起死回生」
    中新網德班12月11日電(記者 俞嵐 周銳)經過一天一夜的「加時」鏖戰,德班氣候大會終於在11日清晨拉上帷幕。此次會議通過了「德班一攬子決定」,同意《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在2013年生效。但由於發達國家缺乏政治誠意,「峇里路線圖」談判仍未完成。  過去兩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7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7次締約方會議在南非舉行。
  • 南非德班氣候變化談判會議:艱難的開始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李曉萍):又一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在南非德班開始了。多次參加此談判的人說,這仍將是場漫長的、艱苦的戰鬥。會議開始三天,我們在幾乎所有公開場合聽到的說法都是,我們、所有人、人類必須馬上行動,我們得有共識。
  • 德班氣候大會達成最低目標
    儘管德班氣候大會批准了一攬子決議,但是分析人士指出,部分內容不夠具體,措辭留有巨大漏洞,可能讓某些國家得以逃避減排責任。如果今後幾年內無法扭轉減排局面,全球可能陷入災難境地。12月11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終於在南非德班閉幕,各國代表經過最後衝刺,4份決議在11日清晨艱難降生。
  • 德班氣候大會閉幕 各國算「經濟帳」
    南非氣候大會已閉幕。會議並未制定明確的減排目標,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減排責任等問題上也未達成一致,但它仍賦予《京都議定書》以生命力。外媒分析稱,儘管南非德班氣候大會馬拉松式會談產生的結果「遠非完善」,但是各國依然認可維持溫室氣體減排路線的經濟意義。
  • 德班氣候大會決定實施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
    核心提示:12月11日德班氣候大會閉幕。經過近兩周「馬拉松式」的談判,大會通過決議,建立德班增強行動平臺特設工作組,決定實施《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並啟動綠色氣候基金。從2013年開始實施。
  • 德班大會閉幕 《京都議定書》「起死回生」
    經過一天一夜的「加時」鏖戰,德班氣候大會終於在12月11日清晨拉上帷幕。此次會議通過了「德班一攬子決定」,同意《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在2013年生效。但由於發達國家缺乏政治誠意,「峇里路線圖」談判仍未完成。
  • 第二十六次「基礎四國」氣候變化部長級會議在南非德班舉行
    第二十六次「基礎四國」氣候變化部長級會議在南非德班舉行 2018-06-01 18: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德班氣候大會明信片設計大賽徵集作品
    氣候變化是個全球議題,需要各國共同應對。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綠色大使丁英瀚作為全世界青少年的臺標在第1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16)開幕式上發言,號召各國政府「跳出本國的利益的局限,為我們在這個星球上的未來作貢獻。」  2011年11月28日-12月9日,第1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17)在南非德班召開在即,你想向各國代表說些什麼嗎?
  • 地球之殤——德班氣候談判大會紀實(6)
    地球之殤——德班氣候談判大會紀實(6) 2011-12-20 12:21 作者:袁越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 預測南非德班氣候會議有可能出現的三種結果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在南非德班將召開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大會第17次全體締約方大會。今年入春以來,世界經濟尚未從2008年底的金融危機緩過氣來,又遭受到經濟衰退的二次探底的衝擊。美國總統大選在即但失業率居高不下、經濟增長乏力;歐盟財政危機四伏、歐元面臨崩潰;日本深陷地震海嘯和福島核電災難的打擊之中。
  • 德班氣候大會:《京都議定書》二承諾期成疑
    在德班會議正式開幕之前,各國對於《議定書》第二承諾期是去是留的表態相當謹慎。事實上,圍繞此問題,國際社會主要存在三種觀點。歐盟:有條件接受第二承諾期11月26日,歐盟委員會發布的公報說,為最終達成一個雄心勃勃、全面且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德班大會與會各方必須確定相關行動路線圖和實施期限。
  • 美麗海濱城市——南非德班街頭掠影[高清]
    美麗的海濱城市——德班,是南非第二大城市。圖為街邊標示的德班友好城市廣州的方向。2000年7月,德班與廣州結為友好城市。中國網 羅琪/攝中國網南非德班11月30日訊(記者 羅琪) 美麗的海濱城市——德班,是南非第二大城市,擁有300萬人口,被稱作「非洲最佳管理城市」。
  • 風雲變幻20年:氣候變化談判歷程和氣候大會展望
    氣候變化談判,走過風雲變幻20年——氣候變化談判歷程和南非德班氣候大會展望    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嚴峻挑戰,必須各國共同應對。但各方沒有就如何為發展中國家全面、有效實施減少發展中國家毀林排放等行動提供長期資金支持,以及相關的技術方法達成一致,同意在2011年就長期資金和相關的技術方法問題繼續談判,期望在今年底南非德班召開的氣候公約第17次締約方大會上達成共識。
  • 南非發布應對氣候變化白皮書
    2005年10月,南非召開第一次全國氣候變化會議。會議認為,南非需要建立一個詳細的氣候變化遠景方案,並據此制定相關政策,使南非既能夠履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所規定的義務,又兼顧消除貧困和創造就業的需求。  2006年初,南非政府指示成立一個遠景規劃團隊,根據最新最好的科學研究成果和信息,制定《南非減緩氣候變化長期情景》(LTMS)。
  • 國際視點:華沙氣候大會達成協議
    備受關注的聯合國第十九次氣候變化大會11月23日晚在波蘭首都華沙落幕,會期比原計劃拖延了一整天。經過長達兩周的艱難談判和激烈爭吵,特別是會議結束前最後48小時,各國代表挑燈夜戰,最終就德班平臺決議、氣候資金和損失損害補償機制等焦點議題籤署了協議。
  • 德班聚焦:「氣候部長」解振華的喜與怒
    德班氣候大會閉幕前幾個小時,解振華怒了。他說,「我們是發展中國家,我們要發展,我們要消除貧困,我們要保護環境,該做的我們都做了,我們已經做了,你們還沒有做到,你有什麼資格在這裡給我講道理?」午夜時分的德班國際會議中心,掌聲雷動。中國代表團團長解振華是國際環保和氣候圈的名人。
  • 利馬氣候大會十大關鍵詞
    記者梳理了與氣候大會有關的10個關鍵詞,以便讀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即將到來的利馬氣候大會。關鍵詞1:《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以下簡稱《公約》)於1992年5月在聯合國紐約總部通過,同年6月在巴西裡約熱內盧舉行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期間開放籤署。
  • 華沙氣候大會新博弈:各國如何提高減排允諾
    這考驗著人類面對「不確定性」的智慧。人類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開始於1992年6月舉辦的第一次地球峰會上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的籤署,該公約於1994年3月生效,是目前國際氣候變化談判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架構。1995年起,締約方大會每年召開一次,就公約的具體實施等問題進行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