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改革 推動教育發展的「和順實踐」

2020-12-21 黃河新聞網

黃河新聞網晉中訊(李芳 張耀月 路鑫)時代在發展,標準在提升。「十三五」期間,和順縣圍繞「立德樹人、全面育人」的目標,全面啟動教育體制機制綜合改革,在全縣形成了「黨政重教、政策助教、名師興教、全民幫教」的良好教育發展環境,探索實踐出了一條山區特色教育改革發展之路。

擁有75年辦學歷史的和順北關示範小學,一直都以自主教育為辦學特色。2017年,曹育敏擔任該縣北關示範小學校長後,圍繞「給每個孩子創造出彩的機會」的理念,提出了和美教育,全面實施課程改革,豐富校本課程內容,不斷探索教學新模式。

該縣北關示範小學校長曹育敏介紹:「我們大膽構建了多元的課程體系,即五和課程。這五和課程分為和行課程、和雅課程、和韻課程、和順課程、和創課程五大課程體系,共30個子課程,讓每個孩子都能在自己喜歡的課程裡盡情綻放,尋找自己最美的課堂。」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沐浴著全縣教育綜合改革的春風,北關示範小學率先實行「縣管校聘」「校長職級制」改革,為這所文化積澱深厚的老校注入了新的活力。省內外二三十支教育團隊先後來到北關示範小學參觀交流、學習經驗,贏得了各位與會專家的高度讚譽。

「十三五」初期,和順縣緊緊抓住「全省『縣管校聘』、校長職級制教育綜合改革試點縣」的重大歷史機遇,試點校先試先行,吹響了「縣管校聘」「校長職級制」改革的「動員令」。由該縣政府主導,縣編辦、人社將「核編定崗到校」權力還權教育部門,深度推動「放管服」改革;取消校長行政級別,實行職級管理,對全縣56位校長進行了重新聘任,核定並發放職級工資,通過校長職級制改革,促進校長由「職務」轉向「職業」的形態化轉變,由行政化思維向專業化素養的實質性轉變;教師隊伍由「縣定、局辦、校用」轉向「縣控、局管、校聘」,全員競聘,雙向選擇,核編定崗;考核評價由「單一」向「綜合」轉變,全員激勵,二八分割,實現了「學校-團隊-個人」、「管理-業務」融合發展,讓「多勞多得、優績優酬」分配原則落地生根,深入人心。與此同時,該縣教科局還積極配套推進社會、家庭、學校「三位一體」協同育人、課程改革、「縣管校聘」下集團化辦學、課堂革命等八項改革,形成了以課程、管理、文化、實踐為基本育人途徑的「和順特色」。2018年,全省教育綜合改革現場會在和順縣召開。

該縣教科局副局長劉建斌說:「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十三五』時期,縣委、政府堅持優先發展教育,項目優先安排,資金優先傾斜,政策優先保障,大力實施『五名興教』戰略,率先在全省、全市推行『縣管校聘』和校長職級制改革,並牽引教研、課程、『家校社』三位一體系列綜合改革,教育總體水平進入全省全市示範行列,真正實現了小縣城辦大教育,辦人民滿意教育的目標。」

五年來,和順縣教育綜改成效顯著,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各項工作躍上新臺階。中考600分以上學生171名,在全市排位中連續位居第一方陣。小學教育和學前教育呈現出「一校特色,園園有亮點」的局面,進入全省示範行列。清北絕對人數名列全省36個貧困縣首位,專項生政策實施以來,累計38名學子考入清華、北大,上千名學子考取「985」「211」名牌大學。

和順一中副校長劉青峰說:「二本達線率由2016年的40%提升到2020年的60%,一本達線人數也有了明顯的改善,由2016年的80人,上升到2020年的150人,600分以上由2016年的6人上升到2020年的32人,翻了五倍還多,最高分也有了明顯的提升,理科由2016年的627提升到2020年的680,文科有了更大的突破,最高分達到了639,實現了裸考的突破。」

2020年,該縣職業中學對口高考達線人數84人,佔全市達線總人數的1/5,9人考入全省各專業前十名,位居全省前列。全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86名師生分獲一、二、三等獎獎,獲獎率達90%。智能家居項目更是榮獲全省第一名,將代表全省參加國賽。矚目成績的背後依然是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措施。

該縣職業中學校長趙天慶介紹:「首先是推行職教改革,對接國家政策,在銀行積分制管理、黨建+現代學徒制、1+X證書試點等方面先行先試,取得了成績;其次是引進企業入校,多元辦學,先後與山西財稅專科學校、晉中職業技術學院、銀聖科技等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校校、校企合作關係,打通了學生升學和就業的通道;第三是多樣化提升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將勞動模範、能工巧匠、企業技術技能型人才等引入學校,擔任專業課教師,使雙師型教師佔到50%以上。」

改革激發活力,改革提升質量。「十三五」,和順縣教育綜改收穫了「還權放權、歸口下移」的「放管服」新體制;樹立了「敢為人先、勇於改革」的新理念,確立了「黨建統領,專家治校」的新方向,呈現出了「爭先進位、千事創業」的新氣象。「十四五」,教科人將繼續發揚改革創新精神,大步邁向「全面發展,提質增效」的新目標。

相關焦點

  • 高明區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為解決區域發展差異、學科教師結構性缺編問題,高明落實「區管校聘」制度,推進中學學科教師雙向交流、學科幫扶,推動教師調動130人,短期性幫扶和跟崗交流13人,實現教師資源的再布局和科學合理配置。教育要發展,教師是關鍵,教研是途徑。去年以來,高明在全區建成一批學科研究基地,推動小學語文、數學等9個學科教育研究基地落戶各鎮街的10所學校,進一步激活全區教師隊伍教研能力。
  • 北大研究生教育探索與實踐 | 積極推進研究生教育改革 勇擔新時代...
    編者按:近年來,北京大學深入推進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各院系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創新招生選拔機制、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導師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實踐,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經驗和成果。
  • 泛自然教育發展現狀與實踐探索
    這是來自「室內一代」的抗議——《別被鋼筋水泥框住》自然生態教育短視頻中的一段解說詞。視頻簡短震撼,引人深思!        本文將圍繞《泛自然教育的發展現狀與實踐探索》這一主題展開講述。闡述泛自然教育的行業現狀、市場格局、規劃共建等方面內容,希望透過教育,自然引導,啟發人心,改善環境,改變世界。
  • 《習近平同志推動廈門經濟特區建設發展的探索與實踐》在我市社會...
    廈門網訊 (廈門晚報 記者 黃文水 吳笛 王東城謝 雨真 李小慶 龔小莞) 「作為廈門經濟特區初創時期的領導者、拓荒者、建設者,習近平同志在這片充滿激情的熱土,與廣大經濟特區建設者並肩奮鬥,開啟了一系列改革開放、經濟建設、環境保護、文化遺產保護等生動實踐,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 教育部長陳寶生:教育部將同河南省共同探索中西部地區教育改革發展...
    教育部長陳寶生:教育部將同河南省共同探索中西部地區教育改革發展新路徑新理念新模式 2020-12-21 17: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如何通過強化改革創新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導讀 教育是國之大計,教育強則綜合國力強。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使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公平;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等等。 如何通過強化改革創新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 北大研究生教育探索與實踐 | 走向「一帶一路」——北京大學研究生...
    編者按:近年來,北京大學深入推進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各院系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創新招生選拔機制、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導師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實踐,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經驗和成果。
  • 《山西省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行動計劃》政策解讀
    認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落實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為職業教育服務山西轉型發展蹚出一條新路,是我省職業教育今後一個時期奮力拼搏、躬身實踐的重大課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職業教育。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為全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 大力弘揚「三明實踐」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
    「三明實踐」,充分彰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厚的實踐底蘊和真理偉力。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先後11次深入三明調研,16次作出重要指示,為三明改革發展指引方向、明確路徑。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三明老區蘇區發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殷殷關懷催奮進。
  • 探索多媒體網絡環境下教育改革的途徑
    摘要:從忽視「教學結構」的改革、引起壓抑創新人才成長入手,論述了在未來的教育發展中,要以雙主結構為主導,以多媒體網絡化教學為主要形式,進行教育的徹底改革。關鍵詞:教學改革、教學結構、多媒體網絡 來源課題: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信息化進程中的教育技術發展研究》(AYA010034)子課題《軍事教育訓練中開展信息技術素質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 陝西科技大學召開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大會
    ,持續推進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在研究生招生選拔、導師招生資格審核、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保障、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系列改革實踐探索。進一步推進研究生教育工作體系建設,完善工作機制,提供堅強有力的保障,進一步提高導師的科研水平和育人能力,發揮好研究生培養第一責任人的作用,進一步優化生源結構,加強教育管理,點燃研究生理想之光。凝聚共識、明確任務、搶抓機遇,持續推動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推進學校「雙一流」建設邁上更高臺階。
  •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把改革創新作為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教育要發展,根本靠改革。要以體制機制改革為重點,鼓勵地方和學校大膽探索和試驗,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創新人才培養體制、辦學體制、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質量評價和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建設現代學校制度。
  • 原標題:以改革創新推動中國鐵路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以改革創新推動中國鐵路高質量發展 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對於新時代中國鐵路發展來說,亦如是。 回望過去,矢志不渝堅持改革創新推動了中國高鐵「領跑」世界。
  • 著力解決突出問題 推動學校共青團改革再出發
    《若干措施》指出,深化學校共青團改革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為遵循,在「大思政」和「三全育人」格局中,推動學校團組織發揮政治功能。要激發自我奮鬥精神,進一步破解制約學校共青團發展的思維定勢和重點難點問題,不斷增強團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要強化目標導向,全面理解和落實「全團抓學校」要求,推動改革措施2021年年底基本落實到位。
  • 威海職業學院:以誠信體系建設,推動教育評價改革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威海職業學院近日出臺《威海職業學院學生信用評價管理辦法》和《威海職業學院教職工信用評價管理辦法(試行)》,以學院信用體系建設,推動教育評價改革。
  • 智能科技點亮教育改革,第三屆中國智能教育大會西安舉行
    智能科技如何改變教育未來、促進教育改革,在這裡給出了清晰的路徑和創新實踐。 大會包括開幕式、8個主題報告、10場專題論壇,同期還舉辦多項活動,院士專家們圍繞熱門議題,全面探討未來教育改革的戰略藍圖、發展方向。 開幕式上,陝西省教育廳劉建林副廳長在致辭中表示,陝西曆來就有崇文重教的優良傳統,本屆大會的召開對推動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 習近平教育思想指引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前進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各種會議上和考察學校時,對教育工作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深刻論述了新時期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形成了現代教育思想體系。深入學習和研究習近平總書記教育思想,對於建設中國特色的現代教育理論體系,指導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 董兆偉:「新財經」教育改革培養新時代財經人才
    「新財經」教育改革主動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的國際局勢,認識和把握高等財經教育的發展規律,在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的同時,培養具有專業知識、信息技術、家國情懷、職業素養和國際視野,能夠服務經濟發展的高素質財經人才。 二是國家戰略需要「新財經」教育改革。
  • 中山大學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
    學校抓住區域經濟發展的優勢,結合廣東中小企業為數眾多、民營企業經濟實力雄厚的特點,推進「校友企業家進校園」等工作,營造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和企業家文化,推動學生提前接觸社會、了解企業、感受經濟發展對創業者的要求,及早形成職業生涯規劃。  3.將創業教育融入國際合作辦學的過程中。
  • 昌吉州科技館:探索科普聯動機制 推動科普教育工作
    州科技館與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科普中心 籤訂「十四五」科普合作框架協議探索科普聯動機制 推動科普教育工作中國昌吉網訊(記者王碩)為在「十四五」期間運行好「科技館+專家顧問」「大院大所+示範基地」等科普聯動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