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魯企2019年盈利再超千億元 萬華化學「最能賺」 益生股份「最...

2020-12-10 海報新聞

截至4月30日,山東210家A股上市公司(據Wind統計)均公布了2019年年報、2020年一季度報。本報梳理我省A股上市公司以及新三板掛牌企業的業績,從資本市場角度對山東企業的發展特點、未來趨勢進行全面解讀。

□本報記者王新蕾

截至4月30日,我省210家A股上市公司均公布了2019年年報。Wind數據顯示,210家山東A股上市公司合計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下稱「淨利潤」)1040.5億元,比2018年增加8.5億元,再次實現超千億元盈利。

90%我省A股上市公司實現盈利

2019年,我省210家A股上市公司中,190家實現盈利,佔比90%,與2018年基本持平。從平均每家盈利來看,210家上市公司平均每家盈利4.95億元,與2018年199家上市公司平均每家盈利5.18億元相比,略有下降。

萬華化學蟬聯魯股「盈利王」。作為我省唯一一家淨利潤過百億元的上市公司,萬華化學2019年實現淨利潤101.30億元,較2018年調整後的155.66億元下降較多。這也是萬華化學連續第二年出現業績下滑。

濰柴動力、兗州煤業繼續穩坐盈利第二、三名,淨利潤分別為91.05億元、86.6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2%、9.4%。

從2019年整體數據來看,我省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與2018年基本持平。2019年,淨利潤超過20億元的山東上市公司有14家,與2018年持平;淨利潤超過10億元的有23家,同比減少1家;淨利潤超過1億元的有127家,同比增加6家。

我省210家上市公司中,共有20家出現虧損,其中3家虧損超過10億元,17家虧損超過1億元,虧損超1億元家數比2018年多6家。其中,科達股份成為「虧損王」,虧損25.09億元;其次是海聯金匯,虧損24.56億元。這兩家均為由盈轉虧,2018年時兩家企業盈利均超過1億元。2018年虧損排名第二的聯創互聯,2019年繼續虧損且排名第三,虧損14.74億元。2018年的「虧損王」*ST龍力,2019年虧損額達8.12億元。除此之外,ST東海洋、瑞康醫藥、*ST美訊、西王食品、康躍科技虧損均超過5億元。

信息技術行業迎來發展良機

製造業一枝獨秀,依然是我省上市公司的重要特點。根據證監會行業名稱劃分,我省210家上市公司中,有159家屬於製造業,佔比75.7%。這159家製造業公司中,僅東阿阿膠、*ST美訊、*ST龍力、ST威龍、金能科技、山東墨龍等13家公司出現虧損,其餘都有盈利。159家製造業公司中,有89家實現盈利增長,佔比56%。

根據證監會行業名稱劃分,6家農林牧漁業公司,除ST東海洋延續虧損外,其餘表現良好。益生股份、民和股份、仙壇股份這三隻養雞概念股的淨利潤都在10億元以上,分別為21.76億元、16.10億元、10.01億元。2019年,益生股份業績超常規迅猛增長,較2018年的3.63億元增長499.73%,民和股份也較2018年的3.81億元增長了322%,仙壇股份也同比增長148%。

3家文化體育娛樂類公司也均盈利,其中山東出版盈利15.44億元,表現較為突出。3家金融公司也均盈利,其中,青農商行、青島銀行淨利潤分別為28.25億元、22.85億元。6家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公司也均實現盈利,其中,青島港淨利潤37.90億元,山東高速淨利潤30.44億元。

去年以來,國家密集推動加快5G、大數據中心等領域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使得信息技術行業發展潛力巨大。按照證監會行業名稱劃分,我省8家信息技術行業公司業績亮眼,均盈利良好,其中歌爾股份、浪潮信息盈利分別為12.8億元、9.3億元。同時,新基建也為信創、保密等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淨利潤同比增長194%的中孚信息,在網絡安全領域掌握核心技術,其作為安全保密領域的頭部企業,將在國家網絡安全戰略推進中迎來發展良機。

3家公司前三名高管薪酬破千萬

相比往年,2019年魯股的前三名高管薪酬普遍繼續提升,超過500萬元的公司有20家,同比增加5家;超過200萬元的有110家,同比增加33家。萬華化學不再是唯一的前三名高管薪酬破千萬的魯股,藍帆醫療、克勞斯分別以1679萬元、1519萬元排前兩名,萬華化學以1121萬元居第三。

2019年,魯股每股收益前兩名為民和股份、益生股份,分別為5.33元和3.79元,2018年居首位的萬華化學在2019年排名第三,每股收益3.23元;仙壇股份、新華醫療分別為2.16元、2.12元,以上5家的每股收益超過2元,另有40家超過1元。統計顯示,共有190家實現每股收益,佔比90.5%。

還有20家公司出現每股虧損。其中,每股虧損最大的是*ST美訊,海聯金匯和康悅科技緊隨其後,分別虧損3.37元、1.99元和1.91元,共有7隻魯股每股虧損超1元。2018年每股虧損最多的*ST龍力在2019年繼續虧損,每股虧損1.35元。

從分紅送轉來看,魯股中共有12家公司分紅,這比2018年少了4家。其中,益生股份分紅最多,泰和科技、海容冷鏈分紅較多;16家公司明確送轉,泰和科技、益生股份為首。按照年報,益生股份計劃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0元(含稅),以資本公積金每10股轉增7股;而且,在2019年半年報時,益生股份已經實施了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3元(含稅)。計算可知,益生股份分兩次派發的2019年度現金分紅總額將達到7.49億元。

相關新聞

約半數新三板魯企「身價」過億元

信息技術行業利潤增長趨勢明顯

□本報記者王琛

截至4月30日,我省542家新三板掛牌企業中(Wind資訊統計家數為531家),有443家完成年報披露。其中,2019年市值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齊魯銀行(129.87億元)、聖泉集團(66.74億元)、山大地緯(41.8億元)。掛牌企業可統計總市值為525家,總額為150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92億元。其中,市值超過10億元的有31家,同比增加9家;市值超過1億元的有266家,同比增加73家;市值超過5000萬元的336家,佔比達64%。

記者了解到,由於2019年我省部分新三板企業轉戰主板而主動摘牌等原因,掛牌企業數量較2018年減少56家。同時,新三板掛牌企業淨利潤總和也相應下降,2019年為68.58億元,較上年減少10.94億元。其中,2019年淨利潤達到10億元以上的企業仍然只有齊魯銀行1家,1億元以上有6家、同比減少1家,1000萬元以上企業有155家、同比減少15家;盈利企業中,淨利潤同比增長率為正的企業有225家,佔比63%,總體保持平穩發展趨勢。

Wind數據顯示,我省新三板掛牌企業中,目前有創新層企業41家,基礎層企業501家,做市轉讓企業41家,集合競價企業490家。其中,濟南掛牌企業數量繼續領跑全省,為130家;青島、煙臺緊隨其後,分別為87家、57家;威海為40家,以1家的數量「逆襲」淄博,成為全省第4名。

總體來看,製造業等傳統行業繼續發力,同時信息技術等新興行業增長趨勢明顯。梳理我省已經披露年報的新三板企業可以發現,2019年淨利潤增長率前10位的企業,有6家為製造業,與2018年水平保持一致。有3家為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比上年增加了1家,且增長幅度都在3倍以上,最高達10倍。

從盈利能力看,齊魯銀行繼續保持穩健增長,2019年不僅穩居山東省新三板掛牌企業的首位,還蟬聯了全國新三板掛牌企業的盈利冠軍,淨利潤達到23億元,較2018年增加1.48億元,總盈利額是全國排名第2位九鼎集團的近兩倍。

聖泉集團淨利潤居我省新三板企業亞軍,2019年盈利額為4.71億元,但與上年相比卻下降了9.9%。排名在第三、四位的一諾威、凱盛新材,雖然淨利潤僅為1.77億元和1.37億元,但是增長率卻分別達到了63%與116%,上升勢頭明顯。而2018年從第3跌至第5的山東綠霸,2019年跌至第12位,淨利潤也跌破億元,為0.82億元,下滑38%。

2019年,山東共有101家新三板企業虧損,比2018年減少23家。虧損排行榜前三位分別為ST東海、榮昌育種、開泰石化,虧損額分別為8億元、5100萬元、4500萬元。其中ST東海與開泰石化為連續虧損,榮昌育種則是因為2019年豬瘟疫情而由盈轉虧。

據悉,目前我省新三板精選層在輔導企業有10家。根據精選層的入選政策,企業需在市值、淨利潤、增長率、研發投入等多個方面滿足條件才具備入選資格。記者梳理年報發現,聖泉集團、裕龍農牧、大地牧業、恆嘉高純等企業是進入精選層的「種子選手」。

新冠肺炎疫情對多個行業帶來影響

一季度A股魯企同比少賺75億元

□本報記者王新蕾

魯股2020年一季度報顯示,今年以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上市公司的管理能力、應對能力、經營能力等構成一定衝擊,不少上市公司淨利潤、營業收入等指標均有所下滑。

今年一季度,我省210家A股上市公司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以下簡稱「淨利潤」)214.1億元,同比減少75億元,其中濰柴動力以20.64億元排名第一;共實現營業收入4278.8億元,同比減少318.8億元,其中兗州煤業以456.05億元蟬聯第一。

整體來看,今年一季度A股魯企的盈利水平較2019年同期有所下降。210家上市公司中,156家實現了盈利,比上年減少24家;53家淨利潤超過1億元,同比減少6家。從一季度盈利排名來看,濰柴動力、兗州煤業、萬華化學鎖定前三名,僅位次有所調整,分別實現淨利潤20.64億元、15.27億元、13.77億元,同比分別下降了5.27億元、7.81億元、14.19億元。

從淨利潤同比增減情況來看,今年一季度實現淨利潤同比增長的公司95家,佔比45%。其中,增長超過100%的公司24家,下降超過100%的公司有45家。

按證監會行業名稱來看,今年一季度,159家製造業公司中,有35家虧損;8家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公司中,中孚信息、浪潮軟體、鼎信通訊、聯創股份4家公司虧損;6家農林牧副漁業公司均實現盈利,但益生股份、民和股份同比盈利有所下降;6家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公司中,恆通股份、山東高速、渤海輪渡3家虧損;6家批發和零售業公司中,利群股份、泰山石油、銀座股份3家虧損;5家採礦業公司中,園城黃金和中潤資源兩家虧損。

從營業收入來看,今年一季度,我省210家A股上市公司總營業收入為4278.8億元,營收前三名為兗州煤業、海爾智家、濰柴動力,分別為456.05億元、431.41億元、389.99億元。但是,這一數據均同比下降,下降幅度分別為5.5%、11.1%、13.7%。

今年一季度營收突破100億元的上市公司共有8家,數量與上年同期持平,除上述3家外,還有華電國際、山東鋼鐵、萬華化學、山東黃金、浪潮信息,其中山東鋼鐵、山東黃金、浪潮信息實現了營收同比增加。一季度營收突破10億元的上市公司有65家,同比減少11家;營收突破1億元的有181家,與2019年持平。

一季度每股收益情況,每股收益超過0.6元的公司僅有英科醫療1家,同比減少7家;海利爾、民和股份、萬華化學、中航沈飛、雙一科技的每股收益超過0.4元;每股收益超過0.3元的有17家,同比減少7家;每股收益超過0.1元的有81家,同比減少6家。

從區間漲跌幅來看,英科醫療、道恩股份、未名醫藥漲幅均超過150%,分別為239%、205%、164%。一季度區間內,有9隻魯股漲幅超過50%,同比減少28隻;僅有30隻漲幅超過20%,同比減少117隻。130隻魯股在一季度區間內股價下跌,同比增加125隻。

新增上市公司大幅增長

上市後備資源充足,在輔導企業超百家

□本報記者王爽

2019年以來,山東在A股新增上市企業17家。其中,2020年3月份上市1家,2019年上市16家,與2018年新增上市6家相比,實現了大幅增長。

從全口徑看,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境內外上市公司311家,新三板掛牌公司542家。今年一季度,我省共實現直接融資1546.86億元,其中,股票融資42.12億元、債券融資1504.74億元。

一直以來,煙臺都是我省上市公司家數最多的市,目前共有上市公司40家。但2018年、2019年兩年,青島企業密集上市,其中2018年全省6家新上市公司全部來自青島,2019年全省16家新上市企業青島佔到9家,超過一半。統計顯示,目前青島地區共有上市公司39家,已接近煙臺。此外,濟南2018年、2019年新增上市公司2家,總體家數達到28家,居第三位。

從16市擁有A股上市公司盈利情況來看,前三強依次是煙臺、青島、濟南。其中,煙臺40家上市公司共實現淨利潤264.53億元,其中10家淨利潤超過10億元;青島39家上市公司共實現淨利潤222.04億元,其中6家淨利潤超過10億元;濟南28家實現淨利潤143.44億元,有5家淨利潤超過10億元。

2019年我省新上市企業中,4家科創板企業備受關注。截至今年4月30日,我省4家科創板企業睿創微納、海爾生物、華熙生物、奧福環保已全部披露2019年年報,均實現業績穩健增長,營收和利潤全線飄紅。

華熙生物是濟南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主要經營透明質酸原料、醫療終端產品、功能性護膚品等。該公司醫療終端產品和功能性護膚品銷售收入較上年均實現較快增長,穩居行業龍頭地位。2019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86億元,同比增長49.28%;歸母淨利潤5.86億元,同比增長38.16%。

山東科創板第一股睿創微納,2019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85億元,同比增長78.25%;歸母淨利潤2.02億元,同比增長61.44%。

作為海爾集團子公司的海爾生物,2019年淨利潤大增近6成。其主要從事生物醫療低溫存儲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應用於生物樣本庫、疫苗安全、血液安全、藥品及試劑安全等生物安全領域。2019年度該公司實現營收10.13億元,同比增長20.30%;歸母淨利潤1.82億元,同比增長59.76%。

地處德州的奧福環保,主營業務為蜂窩陶瓷技術研發與應用,攻堅大氣汙染治理領域。2019年該公司實現營收2.68億元,同比增長7.98%;歸母淨利潤5162.29萬元,同比增長10.39%。

上市後備資源方面,記者從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了解到,截至今年3月底,我省過會待發行企業有5家,上市排隊企業27家(其中科創板排隊企業4家),預示著2020年度山東新增上市企業數量有望再創新高。此外,目前我省在證監部門輔導備案企業數量達到101家,充分表明我省上市後備資源較為豐富。而且,目前科創板、新三板精選層在輔導家數也分別達到了18家、10家。

ST魯股誰能「保殼」誰會退市

□本報記者王新蕾王琛

4月27日,《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總體實施方案》審議通過,創業板繼科創板之後實行註冊制,大概率會迎來擴容。另外在嚴監管形勢下,創業板和科創板進一步簡化了退市程序,A股中退市公司大幅增加。如此情形,令投資者對ST股更加「不待見」。

記者梳理發現,在210家山東A股上市公司中,共有10家戴帽「ST」。它們有的竭力保殼並找到「白馬騎士」,有的連續三年虧損已在退市邊緣,還有的只是暫時出現經營危機。

據2019年年報,山東10隻ST股中目前盈利的有4家,分別是ST天業、ST亞星,*ST凱瑞、ST金泰,分別實現歸母淨利潤7325萬元、2922萬元、854萬元、313萬元。這四家公司的風險暫時較小,尤其是ST天業、ST亞星和ST金泰,已在保殼之路上邁出了一大步。

在ST天業保殼之戰中,充當「接盤俠」的是濟南高新城市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簡稱「高新城建」)。4月30日,高新城建競得天業集團5145萬股股份,高新城建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公司股票2.56億股,佔總股本28.92%。

ST亞星年報顯示,受停產因素影響,公司2019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6.6億,同比下降17.7%;實現歸母淨利潤2922萬元,同比增長840.2%。在今年春節之前,公司更是公告擬推重大資產重組,「賣殼」於宏濟堂製藥。具體而言,ST亞星擬將全部資產及負債作為擬置出資產,與力諾投資持有的宏濟堂48.99%股權等值部分進行置換,此後,控股股東變更為力諾瑞特。

4月29日,ST金泰順利實現保殼摘星。公司在2017年、2018年連續虧損後,於2019年實現歸母淨利潤312.6萬元。ST金泰的保殼之路也頗為驚險,自2001年上市後遇到過四次保殼危機,可謂一路跌跌撞撞。ST金泰目前並無主業,靠房租和網際網路介入服務「續命」。2019年下半年,控股股東再次出手,置入旗下位於章丘的金達藥化,並表後,公司實現扭虧,在最後時刻保殼成功。

對於一家上市公司來說,854萬元的盈利只是「杯水車薪」,但對於已經連續兩年歸母淨利潤為負的*ST凱瑞而言,這顯然是「續命靈藥」。對於扭虧原因,*ST凱瑞稱,通過與部分債權人達成債務和解獲得部分債務重組收益約為3500萬元、公司收回業績補償款約為4200萬元等,這意味著*ST凱瑞暫時脫離退市危局。

ST東海洋、*ST美訊、ST地礦虧損依然嚴重,分別虧損9.49億元、8.51億元、4.54億元。不過,這三家公司均不是連續三年虧損。不得不說的是,繼2018年虧損7.88億元後,ST東海洋2019年繼續大幅虧損,且在不到1年內兩次被交易所公開譴責,可能成為首家因「近36個月內累計受到深交所三次公開譴責」而被終止上市的公司。ST地礦也不省心。年報顯示,2019年歸母淨利潤虧損4.54億元,同比下降1565.74%。ST地礦曾在2016、2017兩個財年大幅虧損,2018年實現盈利保殼成功,剛有了喘息機會卻又陷入虧損漩渦。

此外,ST威龍的主要問題出在控股股東身上。2019年四季度,控股股東違規擔保事件對公司生產經營造成很大的困難。受此影響,威龍股份自2019年11月25日起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ST)。

2019年是*ST龍力的生死之年,其2017年、2018年連續兩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淨資產為負值,2019年度經審計期末淨資產為負值,淨利潤及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為負值,觸及強制終止上市情形,目前*ST龍力已經停牌。

相關焦點

  • A股魯企年報出爐:淨利101億,煙臺萬華化學蟬聯「盈利王」!
    原標題:A股魯企2019年年報全部出爐,看看誰「最能賺」、誰「最大方」截至4月30日,山東210家A股上市公司(據Wind統計)均公布了2019年年報、2020年一季度報。大眾日報梳理我省A股上市公司以及新三板掛牌企業的業績,從資本市場角度對山東企業的發展特點、未來趨勢進行全面解讀。
  • 山東上市魯企首家2000億企業「花落」萬華化學
    萬華化學市值超2000億元萬華化學成為山東首家市值超2000億的上市企業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於2001年在上海交易所主板上市。在2016年到2018年上半年化工行業的景氣周期中,行業內企業紛紛創下業績新高。2019年,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速放緩,輕工、房地產、汽車等主要下遊行業需求增速放緩或下降,以及疊加上遊產能擴張短期集中釋放等因素影響,化工行業整體盈利能力下滑。但在此背景下,萬華化學經過創新經營,不斷完善卓越運營體系,持續提升精細化、低成本運營能力,維持企業高盈利水平。
  • 9月山東A股上市公司市值TOP100榜單出爐 萬華化學穩居第一
    其中煙臺41家上市公司中有24家上榜,萬華化學更是以2167億元的市值遙遙領先,排名TOP1。睿創微納、傑瑞股份、雙塔食品、登海種業、道恩股份等16家上榜企業市值也均超百億元。  萬華化學蟬聯TOP100榜單榜首  此次榜單中,最亮眼的莫屬萬華化學。
  • 萬華化學市值超萬科 萬華化學股價再創新高
    早盤各大指數走勢分化。截至上午收盤,科創50指數大跌1.73%,滬深300指數漲超1%,最高漲到5474.86點,創13年來新高,距離2007年歷史高點5891.72點只差不到8%。板塊方面,IT設備、軟體服務、網際網路等跌超2%。順周期板塊強勢,有色、煤炭、鋼鐵、工程機械等板塊均漲逾2%。
  • 萬華化學股價攀至97.62元,高居山東A股上市公司之首
    目前山東省內232隻股票,共有8隻股票市值突破千億元,萬華化學和海爾智家位於第一梯度,而青島啤酒、濰柴動力、歌爾股份、中航沈飛、中泰證券、山東黃金等第二梯隊市值在1000-1500億元之間。在我市42隻A股中,市值排在第二位的上市公司為睿創微納,達到544億元,全省排名12名,玲瓏輪胎為533億元,艾迪精密443億元,南山鋁業423億元。
  • 華魯恆升,會成為下一個萬華化學嗎?
    首先,2016年後,它的存貨周轉率一直在增長;其次,它的ROE很高,2019年為18.55%:最重要的是,它的存貨周轉快,大約16天就能賣一次。它的存貨只有3.32億,營業成本是102.40億,存貨周轉率為23.04。
  • 萬華化學市值突破2000億元大關 20日收盤價65.30元
    水母網7月21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孫長波)20日煙臺資本市場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萬華化學成為山東省內首家市值突破2000億元大關的上市公司。截至20日收盤,萬華化學股價達到了65.30元,因其總股本31.4億股,總市值達到了2050.25億元,超過第二名濰柴動力689.59億元。
  • 萬華化學再上調聚氨酯價格 多股有望逆勢上行
    原標題:萬華化學再上調聚氨酯價格 多股有望逆勢上行   要點:
  • 【企界面對面】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任董事長丁建生先生訪談
    2020年9月3日,【企界】有幸陪同上海舶雲董事總經理鄭江先生一同拜會全球化工界傳奇企業家-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任董事長丁建生先生。他的帶領下,將一個瀕臨倒閉的國有化工廠,發展成年銷售額超680億元、淨利潤達到100億元(2019年數據)、市值2433億元(2020年9月4日)的全球化工界巨頭。
  • [關聯交易]萬華化學:北京市中諮律師事務所關於萬華化學集團股份...
    二、結合萬華化學債務情況,補充披露萬華化學履行債權人通知和公告義務以及取得債權人同意函的最新進展 1、萬華化學債務情況 截至2018年6月30日,萬華化學(母公司)負債總額為1,711,990.92萬元,其中銀行債務合計為1,223,911.33萬元,其他普通債務合計為488,079.59
  • 萬華化學維持2月MDI掛牌價不變,市值超千億還向湖北捐款500萬
    來源:第一紡織網剛剛為向湖北省紅十字會捐款現金500萬元人民幣並緊急採購10000套醫用防護服,捐贈給相關機構用於一線防護的亞太地區最大的MDI製造企業——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華化學」)2月3日發布公告稱,自2020年2月份開始
  • 淨利腰斬,萬華化學卻被券商齊刷刷打出買入評級,因為藏利潤?
    魯股「盈利王」萬華化學上半年盈利腰斬,股價卻幾近翻倍,下滑的業績公布後券商卻唱多,給予買入評級。這背後或與其「藏利潤」有關。根據年報,2018年為37.8億,2019年萬華化學固定資產折舊高達42.74億。另外,2018年——2019年無形資產攤銷費用分別為19億,32億。按照平均折舊年限,以及設備裝置使用壽命來算,萬華化學的折舊費明顯偏高。
  • 萬華化學遭夢百合「炮轟」!合作13年卻因1800萬開撕?
    周末,夢百合(603313.SH)董事長倪張根在雪球發帖,針對兩家公司持續3年的1800萬訴訟案件,貼出聊天記錄「炮轟」萬華化學(600309.SH)CFO李立民。這兩家市值分別為百億和千億的上市公司,合作十餘年,如今發文開撕,一眾網民等待「吃瓜」後續。
  • 上市19年,業績翻百倍:「一哥」萬華化學,敢花錢,能賺錢,愛分紅
    2001年上市至今,從最單純的數據來看,萬華化學30%的業績複合增速,近千億元的資產規模,哪怕放在整個A股,也是能數得著的。五、財務:有優點,也有缺點接下來,咱們再從財務角度,看看萬華化學。1、盈利能力受市場波動影響2001-2019年期間,萬華化學毛利率和淨利率的變化大致趨同,可以看出明顯的波動。
  • 萬華化學股價再創新高,市值超3000億元!
    1月6日收盤後,萬華化學披露業績預告稱,隨著全球化工行業的下遊需求在三季度末出現好轉,部分地區需求快速增長,其主要產品銷量提升且銷售價格上漲。截至1月6日收盤,萬華化學股價再創新高,報收98.42元,上漲0.82%,市值達3090.14億元。
  • 下一個萬華化學!亞洲第一、全球第三,有望邁入千億市值
    一、鈦白粉掀起新一輪漲價潮由於鈦精礦成本上升,最近多家鈦白粉企業宣布提價,提價幅度在500元/噸左右。2015-2019年,全球鈦白粉產量增速已降至2%,需求增速中樞為4%,供需缺口持續擴大。目前部分廠商鈦白粉價格已超過18000元/噸,相比2020年7月,漲價幅度超過40%,已經連續7個月上漲,行業處於高景氣期。
  • 萬華化學總市值超3000億
    1月7日,萬華化學(600309)午後盤中觸及漲停板,隨後股價有所回落。截至收盤,萬華化學股價漲幅達8.71%,總市值達3359億元。 1月6日,萬華化學發布2020年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20年年度實現歸母淨利潤96億元到101億元,同比減少5%到基本持平;每股收益3.06元到3.22元。 企查查APP顯示,萬華化學是我國的化工龍頭,主要從事MDI為主的異氰酸酯系列產品、芳香多胺系列產品、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系列產品的研究開發,旗下擁有多家參股控股公司。
  • 萬華化學利潤「腰斬」全球最大MDI巨頭迎來艱難時刻
    目前,萬華化學的實控人為煙臺市國資委,控股股東為煙臺國豐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豐投資」),後者持有萬華化學近22%的股份。萬華化學的前十大股東中,中誠投資、中凱信與國豐投資為一致行動人,三方合計持有萬華化學股份逾13億股,佔總股本近42%。
  • 萬華化學:在國際封鎖中衝鋒40年,終成山東最賺錢企業
    作者/趙建勳圖片/圖蟲創意37年,丁建生只死磕一件事,並且,死磕出個世界第一。12001年,萬華化學(以下簡稱萬華)登陸A股。也是在這一年,全球科技泡沫破裂,美國發生911事件,全球經濟震蕩,與萬華主業強相關的MDI需求銳減。
  • 萬華化學投資筆記
    至此雖然不到兩年,我已親身經歷了萬華的大半個牛熊周期。而我的策略和目標都是著眼於下一個景氣周期的。我要再跑一個完整景氣周期後收手。進入2019年,MDI價格緩慢回升,加上A股市場的暖意,萬華讓我揚眉吐氣了一年,之前所有的堅持都化作累累碩果。股價創歷史新高,來到57。但聚合MDI才升到13000左右,還在底部,距離景氣周期為時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