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兒病亡家長指醫院有違醫德 院方斥家長玩失蹤

2020-12-24 搜狐網
  湘雅醫院在官網發文稱,家屬多次將患兒丟棄在病床後失蹤,後又將患兒的不幸過世作為謀求錢財的工具,「喪失了最基本的人倫」。 視覺中國 資料

  只在人世活了4個多月的向宇晨,如今在冰冷的太平間已經躺了4個多月。

  圍繞他的治療及死亡引發的一場「醫患鬥戰」,至今未能平息。雙方從當面交鋒、對簿公堂,發展到在網上隔空互斥。

  向宇晨的家屬在網上發帖,指責長沙著名的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採取停藥措施並強制要求我們為孩子辦理出院」,」草菅人命,有違醫德」。

  湘雅醫院則在其官網發文稱,家屬多次將患兒丟棄在病床後失蹤,後又將患兒的不幸過世作為謀求錢財的工具,「喪失了最基本的人倫」。

  生於農村、打工為生的向宇晨父母辯解稱,失蹤是因為自己回家去籌錢了。在他們看來,知名度頗高的湘雅醫院「店大欺客」,屢屢拒絕自己的訴求。

  而在湘雅醫院看來,這是一起「農夫與蛇」的故事,在家屬失蹤的情況下,醫院繼續為患兒治療並墊付3萬多元的醫療費,患兒搶救無效死亡後,家屬卻「倒打一耙」,要向醫院索賠30萬元。

  這起最初看起來並不複雜的醫患糾紛,最終變成一場針鋒相對的「醫患鬥爭」,雙方將「醫德」、「人倫」問題捲入其中。

  無錢做司法鑑定

  患兒費用清單。

  3月15日凌晨3:32,向劍波收到一條簡訊:「向宇晨寶寶現在情況不好,正在搶救,隨時可能死亡,請速來醫院」。

  半小時後,向劍波又收到一條簡訊:「很遺憾告訴你,向宇晨寶寶搶救無效,遺體已轉放醫院太平間,請速來醫院。」

  兩條簡訊的落款均為「湘雅醫院兒科監護室」。

  向劍波今年28歲,比妻子向玲大五歲,夫妻倆都是湖南懷化辰谿縣人。向劍波說,自己和妻子在浙江杭州打工時,「經廠子裡的朋友介紹認識」。打工的收入並不高,兩人月薪最高時也就各自約3000元。

  向宇晨是向劍波夫婦的第二個兒子,於2015年10月26日出生。

  湘雅醫院出具的死亡記錄顯示,向宇晨的死亡原因為重症肺炎引發的呼吸和心力衰竭、膿毒症和免疫球蛋白A選擇性缺乏。

  但向劍波一家無法接受這個解釋。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向劍波坐在賓館的木凳上,圓睜雙目:「孩子的肺炎已經說在好轉了,高燒中間也退了,為什麼突然沒了?」

  4月1日,向劍波夫妻倆經由法律援助,向長沙市開福區法院遞交了訴狀,要求湘雅醫院賠償30萬元。

  4月18日,湘雅醫院向開福區法院提起了反訴,要求法院判令夫妻倆支付醫療欠費3.4萬元。

  5月6日,開福區法院正式開庭審理此案。

  但向劍波夫妻的訴訟隨後遇到了障礙。

  法庭通過抽籤選擇湖北同濟法醫學司法鑑定中心進行鑑定,由向劍波夫妻作為鑑定的申請人,但向劍波夫妻卻無力墊付鑑定費用。

  「以家屬目前的經濟條件,這個案子估計只能暫時擱置。」向劍波的代理律師陳金輝對澎湃新聞說。

  結果是,向宇晨的遺體至今仍停在太平間。

  其後,向劍波夫婦選擇通過網絡為自己的孩子「討個說法」。向劍波夫婦託人於7月10日實名發出題為《湘雅醫院欺人太甚,請還我們死去孩子一個公道!》的網帖,指斥湘雅醫院多次拒絕對向宇晨進行死亡鑑定,質疑湘雅醫院因家屬欠醫療費不給予及時診治。

  7月12日,湘雅醫院其官網上發出《關於患兒向宇晨醫療過程的情況說明》,聲明患兒因病離世後的第一時間,該院「立即告知家屬可以進行屍體解剖明確死亡原因,家屬拒絕在屍檢告知書上簽字」。

  《情況說明》言辭激烈地指責:「患兒向宇晨父母在患兒重病期間、在患兒最需要親人照顧的時候,逃避法定監護義務,甚至將患兒的不幸過世作為其謀求錢財的工具,喪失了最基本的人倫,也有悖於國家法律規範。」

  第一次入院

  湘雅醫院兒童監護室門口。

  據向劍波夫妻託人發的網帖,向宇晨2015年10月26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婦幼保健院出生,向宇晨出生後反覆高燒40攝氏度以上降不下來,排不出汗,原因沒有確診,一直在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觀察治療。

  向劍波夫婦帶著孩子跑了杭州的兩三家醫院,但沒有結果。

  2016年初,一家人回老家湖南懷化過年時,又發現向宇晨反覆發燒、咳嗽,而且情況更嚴重。孩子先住進了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後轉到湘雅醫院。

  湘雅醫院是一所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系中南大學的附屬醫院,在全國知名度頗高,早年並稱「北協和,南湘雅」。

  湘雅醫院在7月12日發布的《情況說明》中寫道:「(患兒向宇晨)因反覆咳嗽高熱40餘天,於2016年2月19日第一次入住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曾先後在懷化當地醫院住院兩次,無效。在我院住院期間,診斷為:支氣管肺炎、遺傳代謝性疾病、外胚層發育不良症、免疫球蛋白A的選擇性缺乏。」

  向氏夫婦證實,2月19日帶著從親戚朋友處借來的3000多元,把向宇晨從懷化送進了湘雅醫院兒科普通病區。

  但在2月23日,入院不過四天,夫妻倆帶著孩子又回到了懷化。

  向劍波說,因為有護士說孩子的肺炎已經好轉,而他們還在欠費。「對方當時的意思就是催我回去,我們也確實沒錢。」他覺得,既然好轉了,又被趕著走,只能回家。

  但在醫院,則是另一種描述。

  湘雅醫院官網刊發的《情況說明》中寫道:「2月23日患兒父母在未告知任何醫務人員的情況下全部離開醫院,將患兒丟棄在病床。該院多次打電話家屬不接聽。經醫護人員發信息告知家屬:『遺棄患兒將犯遺棄罪』後,家屬於當日中午12點左右返回病房。我院醫師反覆交代檢查及繼續治療的必要性,但患兒家屬強烈要求並籤字出院。此次住院產生醫療欠費4084.83元,未結帳。」

  湘雅醫院兒科普通病區護士長周霞向澎湃新聞稱:「當天他們走之前,兩個大人沒帶孩子就失蹤過一次。還是我發了簡訊嚇唬他有可能會犯遺棄罪,爸爸才回來的。」周霞說,當時發現父母失蹤,她馬上給醫務部打電話匯報了情況。

  醫務部安全辦主任丁宗烽告訴澎湃新聞,當天他確實通過周護士長知道了家屬失蹤這一情況。

  對於向劍波的說法,周霞說,據她所知,並沒有護士做出因為沒錢催病人出院的事,而是家長堅持帶著孩子走的,「這不可能。首先,家屬有沒有給錢影響不到護士,他們沒有催病人出院的必要。其次,他們出院前,我還專門跟(孩子)爸爸說過,有什麼困難大家可以一起商量,但我記得家長什麼都沒告訴我。」

  負責向宇晨的主治醫生張國元也覺得奇怪。他說自己記得,孩子當時的肺炎並沒有好轉,但是家長最後還是帶著孩子走了。

  第二次入院

  湘雅醫院兒科監護室。

  但出院沒兩天,向劍波又帶著向宇晨來到了湘雅醫院。

  向劍波的妹妹向浪告訴澎湃新聞,回到懷化老家後,外甥的病並沒有好轉:「鎮醫院的醫生說孩子很緊急,肺炎根本沒好,得趕緊送醫院。」

  2月25日凌晨,向劍波和向宇晨的奶奶又帶著孩子連夜趕回長沙。凌晨時分,孩子進了湘雅醫院兒科門急診,這次向劍波身上帶了1000多元錢。

  然而,讓醫務人員驚訝的是,交完急診的藥費不久,家長又不見了。

  醫務部安全辦主任丁宗烽和兒科門急診的醫務人員共同向院領導寫了一封醫療費用透支報告。在得到「先救治,請住院科予以透支證」的批覆後,他們讓向宇晨住進了兒科監護室。

  湘雅醫院稱:「此時患兒高熱、角弓反張、四肢肌張力高,病情危重,若不及時搶救隨時可能死亡。」

  一邊治療,醫院一邊繼續聯繫家屬。

  向劍波的手機裡保存著他和醫院的簡訊記錄,時間周期是2月29日至3月1日。期間,醫院總共發了四條簡訊催向劍波回到監護室。簡訊稱,孩子的治療已明顯好轉,請儘快來醫院照顧,否則將按照程序送去福利院。

  向劍波只在2月29日回過一條信息:「我過幾天就來照顧他。」

  3月3日,向劍波又收到來自醫院的一條簡訊,其中寫道:「現在查出孩子有一個超級耐藥菌,需要用阿米卡星治療,用此藥需要寶寶家長籤字同意,請你速來醫院籤字,以免耽誤孩子治療。」

  次日,向劍波和向玲來到湘雅醫院。

  向宇晨的主治醫生劉沉濤記得,自己當時專門問了向玲,要不要抱一下孩子。「媽媽的反應很冷淡,好像很不願意抱的感覺。我當時還覺得奇怪,家長怎麼會這個樣子。」劉沉濤說話音量不大,但平靜溫和。

  向玲則說,是自己當時要求要抱一下孩子,醫生不肯,說只能通過顯示屏看,「她說監護室是無菌的,不能隨便進」。

  劉沉濤說,雖然阿米卡星屬於特殊用藥,需要家長籤字同意,但並不是那麼特殊,所以一般都由她手下的醫生負責與家長溝通籤字。「我想見見這個家長,所以希望親自接待。」

  然而,籤完字不久,劉沉濤發現家長又不見了。

  從2月25到3月15日,向宇晨第二次入院的20天期間,所有治療和用藥走的是醫院棄嬰的工作流程。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關於棄嬰事件處理工作程序的規定》顯示,若患兒住院後因預後不好或家庭經濟困難等原因被父母遺棄在病房,其住院費主要由醫院透支,但「病房應嚴格控制合理使用」。

  家長屢屢失蹤

  湘雅醫院門診大廳。

  救治向宇晨期間,醫生和其家屬只見過兩三次面。

  劉沉濤告訴澎湃新聞,由於缺乏家長的配合,她一直只能給予孩子保守治療,「我不能冒很大風險去做,因為許多治療手段需要和家長隨時溝通,要他們籤字。」

  比如,她曾發現孩子躺下來時,總是仰著頭,懷疑他有腦病,便做了腦積液的檢查。

  「但是核磁共振我們就做不了,因為需要家長在。」劉沉濤說。

  向劍波承認他的確走了。「我回去籌款了,留下來幫不上什麼忙,而且一定會被催費。我和醫院談不攏,所以走了。」他說,自己曾看到醫院打來的未接電話,他打回去之後又被催費。

  向劍波認為,自己作出離開的決定沒有錯,「我們只能回去籌錢。」

  他們一直住在長沙開福區人民政府附近一處10平方米左右的旅館小房間裡,每晚40元。正值夏天,長沙白天最高氣溫達34攝氏度左右,這裡沒有空調,房間裡的風扇呼啦啦地轉著,向劍波一個勁抹鼻子上的汗。

  向劍波說,為了兒子的病,家裡已經投入了20多萬元,欠其他醫院和親戚朋友5萬多元,已經「山窮水盡了」。

  向劍波的微信朋友圈裡,一共有兩條發起籌款的連結分享,第一條帖子發布在3月11日,最後一條停留在3月14日,總籌款顯示為2983.54元。

  但劉沉濤不接受向劍波的說法,「他們說自己去籌錢,但是我們一般都會建議至少留一個家長在醫院,兩個都走了還聯繫不上能說得通嗎?」

  向劍波則認為,是醫院趕他離開的。

  他回憶,3月4日來醫院籤完字後,有護士跟他們商量「解決方案」:如果能帶走孩子,以前的費用都不算了;如果想繼續治療,就得繳清費用。

  但兒科門急診護士長唐慧回憶,她從來沒有向患者催要過錢,也沒有聽護士講過家長這方面的困難。

  湘雅醫院門診大廳的「最美護士」的宣傳牌上,唐慧名列其中。

  醫務部安全辦主任丁宗烽也無法理解向劍波的這種想法。他拿出幾份兒科向院領導的請示材料給澎湃新聞看,材料顯示,為了延續向宇晨的治療,院領導分別在2月25日、2月29日、3月7日批准了各1萬元的治療費用透支。

  「我們如果談錢,為什麼後來還在救這個孩子呢?」丁宗烽說。

  最終,在湘雅醫院的《病人費用清單》裡,向宇晨第一次住院家屬欠費4084元,第二次住院欠費3.03萬元。

  「討個說法」

  向宇晨最終還是走了。

  3月15日凌晨4時8分,向劍波收到醫院發來的向宇晨離世消息。

  當天早上,向劍波夫婦和孩子的奶奶一起趕到醫院時,在太平間看到的已是向宇晨冰冷的幼小遺體。

  在網帖中,向劍波夫婦描述道:「等我們趕到醫院後,只看到孩子臉部浮腫潰爛,嘴角流出大片血跡。」

  他們隨即返回兒科監護室,在監護室的門口,向宇晨的奶奶開始哭鬧。

  從3月15日到3月底,向劍波和向玲既沒有回懷化,也沒有回浙江杭州。他們選擇一直留在長沙,要為他們的孩子「討個說法」。

  他們幾乎每天都會去醫院,從大吵大鬧到逐漸平靜,唯一不變的就是不斷地在兒科、調解室、投訴室和安全辦之間徘徊。

  向劍波的妹妹向浪告訴澎湃新聞,她一直提醒哥哥不要醫鬧,要走正規的途徑去維權。

  但湘雅醫院在前述公開說明中寫道,向劍波等家屬在患兒死亡後在醫院大吵大鬧,辱罵醫務人員,將患兒不幸病故作為斂財工具要求巨額賠償。對患兒父母的這些行為,該院醫務人員報警處理,警察到達現場後進行了制止和教育。

  當澎湃新聞問及家屬3月15日當天對醫院的訴求時,一旁的向玲用胳膊肘頂了丈夫一下,向劍波欲言又止。

  從被指「醫鬧」到訴訟、發帖譴責,向劍波夫婦與湘雅醫院之間的裂痕越來越深,捲入了輿論漩渦後更是無法停息。

  兩人至今還滯留在長沙,繼續著與醫院的「爭鬥」。他們搬出了40元每天的小旅館,來到了長沙市區東邊的長沙縣,住進一家30元每天的小賓館。

  在一片喧囂、互斥聲中,脫離了苦痛的向宇晨的遺體,仍然躺在湘雅醫院的太平間裡。

  基因檢測

  湘雅醫院開出的死亡記錄。

  湘雅醫院出具的一份死亡記錄顯示,向宇晨的死亡原因為重症肺炎引發的呼吸和心力衰竭、膿毒症和免疫球蛋白A選擇性缺乏。

  主治醫生劉沉濤介紹,膿毒症是一種炎症擴散全身的症候群,而免疫球蛋白A選擇性缺乏則是向宇晨免疫能力低下、易感染的原因之一。

  但向劍波一家無法接受這個解釋,他們認為,3月4日他們來醫院籤字同意使用「阿米卡星」時,醫生已經找到了孩子的病因,有藥可以治,變好的希望增加了。

  「這只是治療中很小的一個環節,」劉沉濤說,自己從第一眼看到這個孩子,就覺得他可能有代謝或免疫功能的缺失。「正常人的面容是比較漂亮的,但是他的五官長得有些奇怪,再加上他會反覆出現發燒、咳嗽,就說明很可能是身體的基礎疾病。」

  向宇晨兩次住院的主治醫生張國元和劉沉濤認為,身體的基礎疾病是很難快速治療的,對於向宇晨,醫生和護士已經盡了該盡的責任。

  「他們不相信孩子就這麼死掉了,但是我們也只有3月4日籤字的時候見過他們一面,病情怎麼隨時溝通?」劉沉濤說。

  張國元清楚地記得,自己和家屬溝通過孩子病情的複雜性,他也曾向家屬建議給孩子做基因檢測,更準確地排查孩子是否患有代謝和免疫功能方面的疾病。「我告訴過他們,這個病不好治,小孩子很可能是養不大的,只能儘量延長時間。」

  向劍波和向玲沒有否認孩子可能患有基礎疾病。但他們反覆說:「我們沒錢,做基因檢測也要錢,一次至少四五千。」

  「遺傳代謝性疾病很多,罕見的大概有七千多種,但能救治的也就只有1%左右。也就是說,大部分沒辦法完全治癒,需要終身用藥或者按醫囑進行治療,可以緩解病情。」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兒童血液專科主任羅學群對澎湃新聞解釋說,「遺傳代謝性疾病有些輕,有些重。嚴重的話,生出來可能很快就沒了,輕的話,可能成年之後發病,病情進展緩慢,兩者都是可能的。」

相關焦點

  • 男童家長質疑醫院藥品過期近一年,院方稱暫不能證明藥品來源
    藥盒上印明的有效期是「2019年6月」,而藥盒上貼有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的標籤上標註的日期為「2020-05-01」。▲藥品外包裝。受訪者供圖首都兒研所藥房工作人員稱,藥房原則上會將臨期的藥下架,並表示得知此事後已將有效期記錄翻出來查驗,「沒有看到這盒登記有效期的記錄,有可能這盒藥是掉在哪了。」
  • 男童家長質疑北京一醫院開過期藥,院方稱暫不能證明藥品來源
    家長質疑醫院開出藥時已過期近一年2020年5月1日,李靜雅帶1歲10個月的兒子瑞瑞去首都兒研所呼吸內科門診就診。李靜雅提供的門診病例顯示,主訴為「間斷憋氣,有張口呼吸。呼吸道感染,一年3-4次」,進行了過敏原檢測,初步診斷為「胸悶,過敏性鼻炎」。
  • 你家有沒有閒置的自行車?幫幫這些特殊患兒的家長們
    帶著愛心人士的祝福,河南商報記者前往醫院探望了琪琪,並為血液病、罕見病患兒送去700個防菌口罩,幫助他們做好防護。在病房裡,捨不得給自己花錢的家長們,也提出了一個小小的請求:想看看鄭州市民家裡,有沒有暫時用不著的二手自行車,能否借幾輛給家長們共同使用。
  • 滬首個醫院圖書館"魔法書屋"開張 繪本讓患兒少一些恐懼
    志願者在圖書角給小患兒講故事。    東方網5月31日消息:「六一」國際兒童節即將來臨,昨天,全市首個醫院圖書館——「魔法書屋」在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開張,為孩子們送上一份特殊的兒童節禮物。院方表示,醫院圖書館的特殊性在於,針對不同患兒精選不同作用的圖書,讓一個普通的就診過程賦予孩子和家長更多教育意義。這一做法受到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教育專家的高度評價。  昨天,兒童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病房樓出現好幾座五彩繽紛的圖書角,穿著魔法袍的社工與志願者給孩子們朗讀圖書。
  • 醫院給患兒輸注過期葡萄糖,還說不會有太大副作用,是在忽悠家長麼?
    近日「銅陵婦幼保健院使用過期葡萄糖注射液」事件引起廣泛關注,該院醫務處主任在認錯的同時也指出過期葡萄糖注射液不會對患兒產生太大的副作用。安徽經視報導介紹,近日有前往銅陵市婦幼保健院就醫的患兒家長發現,該院給部分患兒輸注的注射液使用時已經過期 44 天。那麼問題來了,患兒輸注過期葡萄糖,不會有太大副作用,是真的嗎?
  • 【改革創新 山西榜樣】 楊東旺:患兒生命的「守護者」
    兒科每天都要接診大量的患兒,孩子哭鬧聲、家長焦急的諮詢聲,在這種環境下,多數人都會產生出厭煩情緒。經常會出現家長看到孩子難受而言語過激,情緒煩躁,但楊東旺能做到耐心解釋,百問不厭。他總是一邊逗孩子,一邊和家長做交流,安撫著患兒與家屬。  2015年12月一天,凌晨3時,神池縣農村的一位1歲患兒因突發犬吠樣咳嗽、聲音嘶啞、呼吸困難到兒科就診。
  • 武漢一醫生對兒童「搖頭治療」被指虐童,院方:未接到投訴
    武漢一醫生對兒童「搖頭治療」被指虐童,院方:未接到投訴 澎湃新聞記者 魏凡 實習生 揭昱 魯冰花 2016-07-16 12:00
  •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為患兒送上節日禮物 "魔法書屋"開張了
    東方網5月30日消息: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今天為來院診治的孩子們送上了一份特殊的「六一」兒童節禮物――本市首個為患者服務的醫院圖書館「魔法書屋」正式開張了!「針對不同患兒,精選不同種類、不同作用的圖書,讓一個普通的就診過程,賦予孩子和家長更多教育的意義。」
  • 北京京都兒童醫院設計與眾不同:更像室內遊樂園,關注患兒情緒
    燈是卡通的,環境是彩色的,連護士姐姐的衣服也是彩色的……候診的樓道裡隨處可見卡通片,主題病房像圖書室,有小朋友愛看的故事書……在這裡,患兒的心理得到了最大的慰藉,治療變得輕鬆了許多,連打針的痛苦都被玩得開心的患兒忘掉了,這就是位於北京北五環外的京都兒童醫院——一家有著兒童標準化設計,如遊樂園一樣與眾不同的兒童醫院。
  • 熊孩子「玩失蹤」急壞家長 因不戴紅領巾怕扣分
    熊孩子「玩失蹤」急壞家長 因不戴紅領巾怕扣分 2016-11-16     幾天不戴紅領巾怕扣分 警民連夜尋回    廣州日報訊 (記者董哲 通訊員劉建飛)近日,謝崗鎮一名小學生不去上學「玩失蹤
  • 育兒支招:水痘患兒增多 家長要多注意
    近日,兒科門診的水痘患兒明顯增多。水痘在一年四季都可發病,但是在冬春季特別容易患病。寒假和春節臨近,友誼醫院的兒科專家提醒家長:儘量少帶孩子去公共場所,特別是沒有接種過水痘疫苗的兒童,要避免與「水痘」患兒接觸,以預防疾病的發生。
  • 遵義2歲幼兒腹部疼痛達兩個月,竟是誤吞了這東西,家長的做法心太大!
    近日,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小兒外科來了一名 2 歲 9 個月的小朋友,入院原因腹部反覆疼痛長達 2 月。小朋友名叫小萱萱,2 個月前玩耍時誤吞了磁力珠,家長認為磁力珠較小,可通過腸道自然排出來。從此以後小萱萱經常說 " 媽媽,我肚子痛 ",並且出現了噁心、嘔吐、腹痛的現象,這才引起了家長的重視,急忙將孩子送到醫院就診。通過 X 片檢查,醫生發現小萱萱有腸道異物。原來磁力珠在小萱萱的肚子裡安營紮寨,困在了小腸附近,可能會造成腸梗阻、腸穿孔、腸壞死等嚴重併發症,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將會威脅到患兒的生命。
  • 貴州2個月大患兒治癒出院!為了孩子,家長必須做好這8件事
    最近幾天,全國各地有多名」寶寶「級患者陸續治癒出院。2月15日,在貴州,一名2個月大的寶寶和她的媽媽一起痊癒出院,這名女嬰患兒入院時僅出生55天,她也是目前為止全國治癒出院年齡最小的患者。而玩雪就相當於用手摸地板,醫療垃圾處理站,定點醫院周圍可能有些危險。但如果你的小區或者附近至今沒有感染病人,根本沒有那麼可怕的空氣。但是,這個時候還是不建議孩子出門玩雪:❶ 溫度變化大,那麼久都沒有出門了,寶寶突然出去玩一下,極易感冒!❷ 每到雨雪天氣,醫院急診室都人滿為患,大家都認為自己做好防護,但是各種摔跌難以避免。
  • @三亞家長,「神獸」出籠切記安全遊樂
    A  記者走訪:在兒童樂園有五成以上家長「機不離手」  每到假期,孩子們最喜歡到兒童樂園、遊樂場玩,但玩的同時也要注意自身安全,尤其是家長要看護好孩子。  記者隨機詢問多位家長,有近六成家長表示,就算在戶外帶孩子手機也不會離手;只有一成的家長表示,陪伴孩子時會放下手機;剩下部分家長表示看情況。記者發現,願意放下手機陪伴孩子的家長多數年齡偏大。
  • 哈爾濱家長注意了!帶孩子去兒童醫院看病,情況有變
    孩子生病最令人揪心特別是非常時期孩子病了,該不該去醫院?醫院的防護措施做得怎麼樣?記者一一給你打探回來了!家長們放心!繼「鑑於呼吸內科出現確診病例,哈醫大一院緊急發布就診和住院須知」後,兒童醫院也全面實施非急診預約掛號,分時段就診。
  • 孩子突變「表情帝」 家長可別不在意 ​
    來到醫院檢查才知道孩子是患上了抽動症,所幸治療及時,孩子情況明顯好轉。在此醫生也特別提醒,抽動症應早識別、早就診,此外家長不必過多憂慮,該病不會影響孩子智力。「我家兒子之前斷斷續續會眨眼、皺眉,本以為是逗趣開玩笑,時間一長發現孩子這是不自主的行為。老人就以為是看電視、玩iPad造成的視疲勞,就讓孩子多休息,也沒當回事。」李女士告訴記者。很但快,剛上一年級的孩子就被老師叫了幾次家長。
  • 濟南六一兒童醫院專家詳解:矮小症的症狀表現有哪些?家長莫大意
    矮小症是指身高低於同性別、同年齡的正常人群平均身高2個標準差或低於第3百分位線。說明這個人是在同年齡、同性別100人排隊中,排在前三。矮小症症狀1.體型不勻稱性矮小:外觀不勻稱性矮小,即患兒的軀幹與四肢長短不成比例,常見於軟骨發育不良、成骨不全和甲狀腺功能減低症。4.體型正常、生長速度正常的矮小:外觀為勻稱性矮小,且每年的生長速度正常,常見於家族性矮小症。5.
  • 北京兒童醫院門診徹底告別窗口掛號 新生兒需到急診掛號窗口
    這兩天,北京兒童醫院在門診樓外的電子顯示屏上反覆提示:「北京兒童醫院取消門診窗口掛號,請使用APP、微信、自助掛號機預約掛號」;地下一層的收費窗口處,也貼出了「全部窗口取消掛號」的橫幅提醒家長。取消窗口掛號後,兒童醫院的掛號/收費窗口在早就診高峰期間變得「冷冷清清」;在此之前,早就診高峰期間這些掛號收費通用窗口前,幾乎都是前來掛號的患兒家長。
  • 孩子尿床家長別不當回事 當心患上兒童遺尿症
    原標題:孩子尿床家長別不當回事 兒童遺尿症是指5歲及以上的兒童每周至少兩次夜間睡眠中不自主排尿,並持續3個月以上。當然如果孩子因為白天「玩瘋了」或者運動過度導致疲勞或臨睡前飲水過多而偶發遺尿並不屬於疾病範疇。
  • 今年這波甲流更兇險 家長們更不能掉以輕心
    醫生分析認為,今年的流感比去年來得要晚一些,但今年流行的甲流病毒比去年流行的乙流病毒更兇險,家長們更不 能掉以輕心,一旦發現症狀,一定要及時採取措施,避免併發症的發生。現狀走訪省兒童醫院小患兒扎堆門、急診人次大幅度上升1月8日16時,省兒童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