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曾在詩詞大會上向觀眾解釋,何為「老婆」,一句「始於月老,終於孟婆,是為老婆」打動所有人。
我們稱呼愛人為老婆,又或被愛人稱為老婆,卻從不知這是什麼意思。
「老婆」一詞其實有一千多年歷史了,有一位名叫麥愛新的讀書人,他考中功名後,覺得自己的妻子年老色衰,便產生了嫌棄老妻,再納新歡的想法。於是,寫了一副上聯放在案頭:「荷敗蓮殘,落葉歸根成老藕。」恰巧,對聯被他的妻子看到了。妻子從聯意中覺察到丈夫有了棄老納新的念頭,便提筆續寫了下聯:「禾黃稻熟,吹糠見米現新糧。」以 「禾稻」對「荷蓮」,以「新糧」對「老藕」,不僅對得十分工整貼切,新穎通俗,而且,「新糧」與「新娘」諧音,饒有風趣。麥愛新讀了妻子的下聯,被妻子的才思敏捷和拳拳愛心所打動,便放棄了棄舊納新的念頭。妻子見丈夫回心轉意,不忘舊情,乃揮筆寫道:「老公十分公道。」麥愛新也揮筆續寫了下聯:「老婆一片婆心。」
一個明理公道,一個苦口婆心,言簡意賅,它說明了婚姻中最重要的兩點,丈夫以公道主外愛內,妻子以耐心主內明外。而這樣以公道護妻子,妻子亦知書明理,不畏清貧的愛情,無非是沈復窮極一生所著書《浮生六記》
《浮生六記》是清朝長洲人沈復創作的自傳體散文,分為《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四卷,後兩卷已失傳。該書最令人難忘處非《閨房記樂》莫屬,被譽為「晚清小紅樓夢」
沈復與妻子芸自幼相識,兩情相悅。待娶年紀,沈復豪爽跟母親說:若為兒擇婦,非淑姊不娶。母亦愛其柔和,即脫金約指締姻焉。
新婚之夜,這樣描寫妻子:見瘦怯身材依然如昔,頭巾既揭,相視嫣然。合巹後,並肩夜膳,餘暗於案下握其腕,暖尖滑膩,胸中不覺怦怦作跳。沈復心中欣喜之情越於紙上,幸福溢於言表。
沈復落拓不羈,芸多腐儒,沈復常說芸過於多禮,芸則以「世間反目多由戲起,後勿冤妾,令人鬱死!"來回復,沈復見況不妙立即哄妻子,"餘乃挽之入懷,撫慰之,始解顏為笑。自此「豈敢」「得罪」竟成語助詞矣。"
婚後兩人過著如詩似畫的生活,感情極深厚。以至於芸病逝後沈復發出「奉勸世間夫婦,固不可彼此相仇,也不可過於情篤。語云:恩愛夫妻不到頭。如餘者,可做前車之鑑」得感嘆。正所謂:「水滿則傾,月滿則虧」,沈復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也正告訴我們,婚姻中,莫愛太滿,莫懂太晚。
芸逝世後,光陰如蹉,世態炎涼。秋風吹過沈復帶著思念的衣帶,他感慨釋然
「世事茫茫,光陰有限,算來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競短論長,卻不道榮枯有數,得失難量。看那秋風金谷,夜月烏江,阿房宮冷,銅雀臺荒,榮華花上露,富貴草頭霜。」
正如紅樓中賈寶玉最後隻身行走於雪地裡,一身榮華富貴盡散,繁花落敗,空餘感慨耳。一個是紅樓一夢,一個是浮生一夢,終是「機關參透,萬慮皆忘,誇什麼龍樓鳳閣,說什麼利鎖名僵。」死生循循,萬莊若霧中花,水裡月,盡歸零憶。
胡歌、汪涵傾情首推,生活需要些小確幸才是真正的幸福
東方衛視的閱文超級IP盛典上,主持人曹可凡問胡歌最愛什麼書,胡歌只說了一本:《浮生六記》。
胡歌之所以選擇這本書,是因為《大江大河》裡的情節:在劇裡雷東寶成功收購了電線廠之後,第一時間去自己心愛妻子宋運萍的墓前,告訴她這個好消息。而大部分的時間,雷東寶都在回憶他與妻子生活的點點滴滴。
這樣真摯的情感,讓他想起了《浮生六記》裡的沈復與芸娘。
「其實我們在看很多的成功學的書,心靈雞湯的書之外,我覺得大家可以去尋找一下,我們生活中的小確幸,其實真正的幸福,點點滴滴就在我們生活中。」李現在推薦《浮生六記》時如是說。
不僅僅是胡歌、李現,汪涵也曾表示《浮生六記》是他首推的一部經典文學作品。
許多名人名家都對《浮生六記》推崇有加,著名作家林語堂、俞平伯、魯迅、曹聚仁等等也都對本書給予了高度評價。文中精選已經被收錄在人教版的語文課本,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魯迅文學獎翻譯獎得主餘中先先生、馮唐也對此誠摯推薦。
現今浮生六記僅存其四: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然而,最深得我心者,還當屬三白與芸娘的伉儷之情。只要你讀過,你就會喜歡上陳芸這個女人。很多人感嘆:即使如今,這也是絕大多數男人的理想伴侶,娶妻如此,一生無憾。
在我看來,《浮生六記》之所以打動我們,除了其中點滴的生活細節,還有超越了物質的生活美學,和那段平淡卻真摯的愛情。
42元,無非是男士的一兩包煙錢,女士的一杯奶茶費。在那些無助迷惘的時候,一本正版《浮生六記》將是你心靈的良藥,其中的美好小確幸將會滋潤你那乾枯的心田。生命本多磨難,生活有點苦,需要加點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