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與漢朝,作為東西方文明不同坐標軸下的兩個大帝國,在世界歷史上創造出了不同的輝煌。西方不僅有羅馬還有希臘,中國不僅僅有漢帝國還有唐, 但是西方古代為何一直以繼承羅馬為榮,而中國古時候是以繼承漢為榮呢?
古羅馬廣場遺址
一:以"漢"來自居
1:"漢人"一詞的出現
我們除了稱自己是中國人以外,也稱自己為漢人。中國上下五千年,我們中間經歷了許許多多的朝代,那為什麼我們會老是以漢人而自居,卻不是秦人,唐人呢?
"漢人"一詞來著於漢朝,至今沿用到現在。我們熟知在楚漢時期的劉邦,在面對項羽的40萬大軍時,撤退到了漢江上遊的漢江,在那裡成為了一個漢中的小國王,名為"漢王"。而當時的人們,漢江的水的流向跟天上的銀河流向是相同的,所以一提到"漢",人們就會想到天。
劉邦用此藉口來安慰自己,開始以"漢中"為中心,來創造自己的革命事業。後來劉邦統治了世界,"漢"就作為國家的稱號,延續了400多年。
正如費孝通先生所說"一個國家的名稱必須首先賦予一個國家實體的存在,而不是賦予它成為一個國家實體""漢"這個是起源於漢朝,但這個國家的人民在漢朝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漢朝長安城
2:大融合民族,鑄就了今天的中國
這個民族就像歷代王朝一樣,不斷的發展和變化,直到漢朝形成了一個偉大的融合民族。融合了不同出身和背景的中國人,成為了一個共同的身份,與其他很多民族以血緣關係為主不一樣,以"漢"為民族的華夏族的自我認同感不是由血緣關係來牽連,而是你我的文化認同來決定的。
在這一方面就會給了人們很強烈的歸屬感和融合感。從另一方面來說的話,古人對於民族的界限其實不是這麼的看重。你認同我的文化,遵循我的文化習慣,我們就可以認為你是我的族人。
我們經常在評論一個國家是否強盛的同時,最重要的就是這個國家的地域範圍。而漢朝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打敗了當時囂張跋扈的匈奴,對外交流的同時還不斷收復失地,也使得漢朝的疆域不斷擴大。在其統治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領土的建立上,甚至還影響到現在我們中國的地域。
西漢疆域
二:漢朝的發展,在這個中國古代發展的奠基
1:士大夫制度的出現
漢朝繼承了秦制,在秦二世滅亡之後,漢朝卻還是可以繼續延續400年的時間。秦始皇時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帝國,但是秦始皇採取的措施,都是以暴力為主。當時出現了士大夫,可以說是在古代大部分的時間裡,他們實際上是國家的統治者。
士大夫作為中國古代最早的官員代名詞,一開始就出現在秦朝。到了漢代,士大夫這一階級在先秦時期雖然受到了冷落,但在漢朝通過自己的把握和發展,向統治者提供的服務,重新又站到了統治階級內部。從漢朝開始,無論是漢朝的興還是衰,士大夫這個階級一直都是穩穩噹噹的。
即便是興內朝,分相權,甚至是直接廢除宰相,儘管皇帝都需要鞏固權力,但他還是依然要建立內閣,設立軍機處,需要士大夫為他的統治來進行服務。因為偌大的帝國一個人是無法管理,因此如果獲得具有文化認同力的士大夫的支持,即使外族統治者也可以穩穩的作用地位。可想而知士大夫的地位和作用是有多麼的重要。
士大夫
2:兩漢的興亡,士大夫一直都是見證者,還是以後的奠基者
從漢朝時期開始就奠基了,這樣的基礎,後來的各代都在參考和仿照這樣的統治制度來管理國家。以清代為例,最高統治者其實都是在積極的效仿漢朝時期的制度。
就如曾國藩的相關論述就很具有士大夫的代表性。不管是哪個朝代最高統治者集團,自己在不斷的遷就漢朝制度的過程中,其實已經在慢慢的通化。
三:漢在後來的繼承,不僅僅只是單一的力量存在
1:一直都是先進生產力的表現
在古代時期,漢朝的政權始終都是代表著先進的生產力和先進的文化的前進方向和最廣大的人民利益。相比於周邊的蠻夷,農耕農民在先進性上較大的遊牧民族。
在社會制度上,封建制度遠超原始社會,或者是奴隸社會。也就是說整個東亞地區漢朝時期的民族先於其他民族探索出了新的文明的前進方向,要比其他民族進步。
農耕文明
2:漢字的出現,文化的統一,政治力量的加持
漢朝時期,吸取了秦朝的教訓 漢朝開始重視文字和市級的編撰,乃至發明。所以漢字在文化上已經徹底統一了這個朝代和人民。儘管不斷的受到外族的侵略,但內部的團結性是十分難以瓦解的。
隨著朝代的不斷更替和放寬的社會晉升通道,也讓全民族人民更有認同感,而不像是古印度一樣,下等種姓的人永遠不得翻身,所以沒有人會在乎換一個組織。漢文化的源遠流長,一個重要原因是在於它的包容性乃至兼收並蓄和求同存異的原因。
在政治上,除了有強大的士大夫階級的支持以外,漢朝還設立了刺史這一制度,將全國分為13個州,百姓被編入了政府的戶籍內,這就相當於給每一個人發了一張漢朝時代的身份證,在最大的程度上加強了當時人民的歸屬感。
漢代方塊字隸書
3:獨立的經濟體系,和統治者的遠見
中國的大部分朝代都會有一套完整的政治經濟體制。漢朝時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習俗,這些有漫長歷史發展而得來的東西確保了在當時的環境下,漢朝的做法或許在那個時代是最先進的。
要他們在草原上騎馬射箭,服從遊牧民族的規範,會使得他們從先進的生產方式被拖至到落後的生產方式生產力會減少,任何人對生產力的衰減都會有本能的抵抗力,而遊牧民族並不具有暴力趨勢漢朝人民的能力。這也使得遊牧民族沒有辦法,在後期階段慢慢漢化。
這也使得人口大大增加,保證了生產力的生機。也體現了一種相對強大的文明的文化對相對落後的文明的影響。
經濟的日益強大,加上漢武帝接受了許多大臣的建議,以京師為中心建立了在全國範圍內的商業化,極大地促進了商品的流通,還注重水利的發展,修建了許多著名的水渠,使得農業大大增加。一時間也使得漢朝名聲遠外,漢人的稱呼也因此讓世人知曉。
漢代水利
四:羅馬帝國
1:西漢時期和羅馬末期
中國古時候各代都以繼承漢為榮,即便在漢朝以後迎來了大唐盛世,人們非常短暫的稱自己為唐人,但是還是沒有遺忘掉漢的稱號,可見"漢"見證的不僅僅是我們輝煌的過去。而在西方國家古代時期都一直以繼承羅馬為榮,作為強盛繁榮的漢朝在當時為何沒有受到西方國家的影響?
西漢時期對等的並不是羅馬帝國,而是羅馬共和國末期為主。在西漢和平發展的時候,末代的共和國羅馬在做什麼呢?在打仗,打的是內戰。第一個終身奪財的羅馬共和國時期政治家蘇拉,屠殺了整個羅馬城的政敵,開創了相互告發獲得獎勵的先河。
一時間羅馬城內到處都是妻子告發丈夫,兒子告發父親的場景,一排排的頭顱擺滿了整個講壇,共和國趕走了十幾萬的盟主入侵之後,卻開創了羅馬人大規模屠殺同胞的先河。內戰對國家造成的影響,不用贅述大家應該都懂。
古羅馬戰爭時期
2:西方古代國家為什麼會以羅馬為榮
古代文明是可以塑造現代人的氣質和生活的,對於西方人而言古羅馬從未死亡,他只不過是更好的新生了而已。
鼎盛時代的羅馬帝國統治者西起不列顛,西班牙冬至又發拉底河的土地,千百年來古羅馬帝國被當做人類統治的制度典範,擁有嚴密的防禦體系,訓練有素的職業軍隊,複雜的行政體系和繁榮的交通貿易網,當時的人們都會相信永恆之城不會陷落。
羅馬文明也是歐洲文明的起源,是人類歷史上極其輝煌的一段燦爛文明,西方人不可能不以羅馬為榮。換個角度來想中國人也會以唐漢為榮一個道理。西方人對羅馬的喜愛,完全是可以用我們的葉公好龍這個詞語來形容,畢竟古羅馬代表著西方文明曾經光榮的時刻,就像中國人以唐人街來命名華人聚集地,以漢族來命名我們的民族主體一個道理。
古羅馬對西方文明產生了很多複雜方面的深遠影響,地緣格局上古羅馬第一次基本統一了歐洲,也使得歐洲有了共同的文化淵源。奠定了一定的法律近代化基礎,在文化上也開拓了精神,深深影響了西方人的價值觀。
也有人說羅馬的法律精神和民主精神以及後期的基督教精神,都是現代西方世界的精神源頭。種種原因結合起來,這也是西方古代時期會以繼承羅馬為榮的原因。古羅馬和漢朝的歷史不是一城一地甚至一國的歷史,而是世界史上重要篇章。
紀錄片《我從漢朝來》封面
結語:
中華文明和西方文明在整個文化內和上有許多的不同點,但也有相似點,放在今天都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畢竟前人留給我們的智慧和精神,應該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