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VS王朝:為何古西方「追著羅馬跑」,古中國要「跟著漢朝走」?

2020-12-14 讀史閱世

羅馬與漢朝,作為東西方文明不同坐標軸下的兩個大帝國,在世界歷史上創造出了不同的輝煌。西方不僅有羅馬還有希臘,中國不僅僅有漢帝國還有唐, 但是西方古代為何一直以繼承羅馬為榮,而中國古時候是以繼承漢為榮呢?

古羅馬廣場遺址

一:以"漢"來自居

1:"漢人"一詞的出現

我們除了稱自己是中國人以外,也稱自己為漢人。中國上下五千年,我們中間經歷了許許多多的朝代,那為什麼我們會老是以漢人而自居,卻不是秦人,唐人呢?

"漢人"一詞來著於漢朝,至今沿用到現在。我們熟知在楚漢時期的劉邦,在面對項羽的40萬大軍時,撤退到了漢江上遊的漢江,在那裡成為了一個漢中的小國王,名為"漢王"。而當時的人們,漢江的水的流向跟天上的銀河流向是相同的,所以一提到"漢",人們就會想到天。

劉邦用此藉口來安慰自己,開始以"漢中"為中心,來創造自己的革命事業。後來劉邦統治了世界,"漢"就作為國家的稱號,延續了400多年。

正如費孝通先生所說"一個國家的名稱必須首先賦予一個國家實體的存在,而不是賦予它成為一個國家實體""漢"這個是起源於漢朝,但這個國家的人民在漢朝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漢朝長安城

2:大融合民族,鑄就了今天的中國

這個民族就像歷代王朝一樣,不斷的發展和變化,直到漢朝形成了一個偉大的融合民族。融合了不同出身和背景的中國人,成為了一個共同的身份,與其他很多民族以血緣關係為主不一樣,以"漢"為民族的華夏族的自我認同感不是由血緣關係來牽連,而是你我的文化認同來決定的。

在這一方面就會給了人們很強烈的歸屬感和融合感。從另一方面來說的話,古人對於民族的界限其實不是這麼的看重。你認同我的文化,遵循我的文化習慣,我們就可以認為你是我的族人。

我們經常在評論一個國家是否強盛的同時,最重要的就是這個國家的地域範圍。而漢朝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打敗了當時囂張跋扈的匈奴,對外交流的同時還不斷收復失地,也使得漢朝的疆域不斷擴大。在其統治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領土的建立上,甚至還影響到現在我們中國的地域。

西漢疆域

二:漢朝的發展,在這個中國古代發展的奠基

1:士大夫制度的出現

漢朝繼承了秦制,在秦二世滅亡之後,漢朝卻還是可以繼續延續400年的時間。秦始皇時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帝國,但是秦始皇採取的措施,都是以暴力為主。當時出現了士大夫,可以說是在古代大部分的時間裡,他們實際上是國家的統治者。

士大夫作為中國古代最早的官員代名詞,一開始就出現在秦朝。到了漢代,士大夫這一階級在先秦時期雖然受到了冷落,但在漢朝通過自己的把握和發展,向統治者提供的服務,重新又站到了統治階級內部。從漢朝開始,無論是漢朝的興還是衰,士大夫這個階級一直都是穩穩噹噹的。

即便是興內朝,分相權,甚至是直接廢除宰相,儘管皇帝都需要鞏固權力,但他還是依然要建立內閣,設立軍機處,需要士大夫為他的統治來進行服務。因為偌大的帝國一個人是無法管理,因此如果獲得具有文化認同力的士大夫的支持,即使外族統治者也可以穩穩的作用地位。可想而知士大夫的地位和作用是有多麼的重要。

士大夫

2:兩漢的興亡,士大夫一直都是見證者,還是以後的奠基者

從漢朝時期開始就奠基了,這樣的基礎,後來的各代都在參考和仿照這樣的統治制度來管理國家。以清代為例,最高統治者其實都是在積極的效仿漢朝時期的制度。

就如曾國藩的相關論述就很具有士大夫的代表性。不管是哪個朝代最高統治者集團,自己在不斷的遷就漢朝制度的過程中,其實已經在慢慢的通化。

三:漢在後來的繼承,不僅僅只是單一的力量存在

1:一直都是先進生產力的表現

在古代時期,漢朝的政權始終都是代表著先進的生產力和先進的文化的前進方向和最廣大的人民利益。相比於周邊的蠻夷,農耕農民在先進性上較大的遊牧民族。

在社會制度上,封建制度遠超原始社會,或者是奴隸社會。也就是說整個東亞地區漢朝時期的民族先於其他民族探索出了新的文明的前進方向,要比其他民族進步。

農耕文明

2:漢字的出現,文化的統一,政治力量的加持

漢朝時期,吸取了秦朝的教訓 漢朝開始重視文字和市級的編撰,乃至發明。所以漢字在文化上已經徹底統一了這個朝代和人民。儘管不斷的受到外族的侵略,但內部的團結性是十分難以瓦解的。

隨著朝代的不斷更替和放寬的社會晉升通道,也讓全民族人民更有認同感,而不像是古印度一樣,下等種姓的人永遠不得翻身,所以沒有人會在乎換一個組織。漢文化的源遠流長,一個重要原因是在於它的包容性乃至兼收並蓄和求同存異的原因。

在政治上,除了有強大的士大夫階級的支持以外,漢朝還設立了刺史這一制度,將全國分為13個州,百姓被編入了政府的戶籍內,這就相當於給每一個人發了一張漢朝時代的身份證,在最大的程度上加強了當時人民的歸屬感。

漢代方塊字隸書

3:獨立的經濟體系,和統治者的遠見

中國的大部分朝代都會有一套完整的政治經濟體制。漢朝時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習俗,這些有漫長歷史發展而得來的東西確保了在當時的環境下,漢朝的做法或許在那個時代是最先進的。

要他們在草原上騎馬射箭,服從遊牧民族的規範,會使得他們從先進的生產方式被拖至到落後的生產方式生產力會減少,任何人對生產力的衰減都會有本能的抵抗力,而遊牧民族並不具有暴力趨勢漢朝人民的能力。這也使得遊牧民族沒有辦法,在後期階段慢慢漢化。

這也使得人口大大增加,保證了生產力的生機。也體現了一種相對強大的文明的文化對相對落後的文明的影響。

經濟的日益強大,加上漢武帝接受了許多大臣的建議,以京師為中心建立了在全國範圍內的商業化,極大地促進了商品的流通,還注重水利的發展,修建了許多著名的水渠,使得農業大大增加。一時間也使得漢朝名聲遠外,漢人的稱呼也因此讓世人知曉。

漢代水利

四:羅馬帝國

1:西漢時期和羅馬末期

中國古時候各代都以繼承漢為榮,即便在漢朝以後迎來了大唐盛世,人們非常短暫的稱自己為唐人,但是還是沒有遺忘掉漢的稱號,可見"漢"見證的不僅僅是我們輝煌的過去。而在西方國家古代時期都一直以繼承羅馬為榮,作為強盛繁榮的漢朝在當時為何沒有受到西方國家的影響?

西漢時期對等的並不是羅馬帝國,而是羅馬共和國末期為主。在西漢和平發展的時候,末代的共和國羅馬在做什麼呢?在打仗,打的是內戰。第一個終身奪財的羅馬共和國時期政治家蘇拉,屠殺了整個羅馬城的政敵,開創了相互告發獲得獎勵的先河。

一時間羅馬城內到處都是妻子告發丈夫,兒子告發父親的場景,一排排的頭顱擺滿了整個講壇,共和國趕走了十幾萬的盟主入侵之後,卻開創了羅馬人大規模屠殺同胞的先河。內戰對國家造成的影響,不用贅述大家應該都懂。

古羅馬戰爭時期

2:西方古代國家為什麼會以羅馬為榮

古代文明是可以塑造現代人的氣質和生活的,對於西方人而言古羅馬從未死亡,他只不過是更好的新生了而已。

鼎盛時代的羅馬帝國統治者西起不列顛,西班牙冬至又發拉底河的土地,千百年來古羅馬帝國被當做人類統治的制度典範,擁有嚴密的防禦體系,訓練有素的職業軍隊,複雜的行政體系和繁榮的交通貿易網,當時的人們都會相信永恆之城不會陷落。

羅馬文明也是歐洲文明的起源,是人類歷史上極其輝煌的一段燦爛文明,西方人不可能不以羅馬為榮。換個角度來想中國人也會以唐漢為榮一個道理。西方人對羅馬的喜愛,完全是可以用我們的葉公好龍這個詞語來形容,畢竟古羅馬代表著西方文明曾經光榮的時刻,就像中國人以唐人街來命名華人聚集地,以漢族來命名我們的民族主體一個道理。

古羅馬對西方文明產生了很多複雜方面的深遠影響,地緣格局上古羅馬第一次基本統一了歐洲,也使得歐洲有了共同的文化淵源。奠定了一定的法律近代化基礎,在文化上也開拓了精神,深深影響了西方人的價值觀。

也有人說羅馬的法律精神和民主精神以及後期的基督教精神,都是現代西方世界的精神源頭。種種原因結合起來,這也是西方古代時期會以繼承羅馬為榮的原因。古羅馬和漢朝的歷史不是一城一地甚至一國的歷史,而是世界史上重要篇章。

紀錄片《我從漢朝來》封面

結語:

中華文明和西方文明在整個文化內和上有許多的不同點,但也有相似點,放在今天都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畢竟前人留給我們的智慧和精神,應該深入人心。

相關焦點

  • 西方國家更命長?為何我國王朝不到300年,而西方帝國基本上千年
    我們都知道日本是萬世一系的,如果按照世系來確定帝國,那麼我國自漢朝建立之前都可以算作一個帝國,因為包括秦朝在內的所有統治者都是軒轅氏的後裔,春秋戰國時期的各國君主都有一個祖先,從夏朝乃至更早的唐朝虞朝往後,都是軒轅氏在主宰中原大地,而大禹、商湯、周武王等人則可以類比為日本的幕府,日本天皇雖然都在,但是幕府換了好幾撥,軒轅帝國也是一樣
  • 全盛時期的古羅馬如果跟漢朝一戰,誰會是最後的贏家
    公元前27年到公元395年古羅馬帝國的建立時間是公元前27年,這個帝國準確的來說一直延續到了公元395年,由於之後帝國出現了東西分裂的情況,所以情況大不如前,如果要去分析羅馬最強大的時期,應該是在395年之前。
  • 歷史上實力最強的八大帝國,古中國三個王朝上榜
    原標題:歷史上實力最強的八大帝國,古中國三個王朝上榜 帝國,字面意思是指由君主(皇帝)統治的強大國家,但也廣泛用來形容國力強大的國家,人類歷史上出現的第一個帝國是阿卡德帝國,這是在公元前2334年由蘇美爾人建立在西亞兩河流域的帝國。
  • 漢朝時四大帝國哪個更強大,客觀評價,全方位的分析才能看出差距
    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結束了秦末以來的分裂狀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具有深遠影響的統一大帝國——漢帝國。那麼在漢朝時期,世界上其他文明又是怎樣的一種形態?他們是否建立了同漢朝一樣的強大帝國?之前的帝國在漢朝之前,兩河流域上已經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帝國,波斯帝國與亞歷山大帝國,這兩個帝國先後統一了西亞、印度北部、埃及以及希臘。而這一時期,中國仍處於春秋戰國的分裂局面,印度也處於「十六國」並存的時期。
  • 漢朝時期的亞歐大陸,從三大帝國相繼崛起演變為四大帝國並立
    但這並非本文要考察的重點,我們關注的是亞歐大陸的政治格局。2、三大帝國相繼崛起古希臘、古印度、中國在經歷了軸心時代之後,逐漸完成了統一,並相繼崛起了三大帝國。孔雀帝國的建立,源於亞歷山大帝國的入侵,月護王最終趕走了希臘人的據點和殘餘勢力,統一了古印度的大部分地區,帝國在阿育王時期達到頂峰。最後完成統一的是中國,即秦王朝,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用了十年的時間一統六國,隨後又用了十年的時間南徵百越,完成了華夏的大一統。
  • 中國出土古羅馬金幣,西方學者認為西方文化影響了中國,實情打臉
    這三枚金幣很不簡單,因為它們不屬於中國,而是屬於離我們十萬八千裡遠的古羅馬,是東羅馬帝國的金幣。這三枚金幣製作精良,上面印有東羅馬帝國國王的頭像,還有一些銘文。雖然經過千年的深埋,金幣有些扭曲變形,但出土之後依舊金光閃閃。對於中國古墓中為何會有古羅馬的金幣,中西方有不同的看法。
  • 世界史上10大帝國,中國2個上榜,第1名毫無爭議
    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上,曾陸續出現過許多帝國。所謂的「帝國」,一般要滿足三個條件。其一,有著廣闊的領土,由多民族構成。其二,在當時有著絕對不可替代的巨大影響力。其三,帝國本身的綜合實力十分強大。TOP10 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帝國是土耳其人建立的帝國。
  • 美國人眼中的十大帝國,中國古代王朝沒進前三名,第一名在歐洲
    中國古代各個王朝都有特點,在中國人心中,秦漢隋唐宋元明清等王朝都很強大,但若要評比誰最強,在國人眼裡唐朝比較強大。但在外國人眼裡,古代十大帝國卻是另一種角度,唐朝並沒上榜。近日,美國網友對古代帝國強弱進行了排名,中國竟然只有漢朝入選,而且還沒進前三名,著實讓人不理解。
  • 同樣位於東南亞,古越南使用漢字,為何泰國卻不用中國漢字
    作為東亞文明的引領者,中華文明深度影響東亞各國,其中最大的一個表現是古代多個國家使用漢字,作為官方語言之一,最終逐漸形成了「漢字文化圈」,成員為中國、越南、朝鮮、韓國、日本。然而,作為東南亞一直「親中」的古泰國,為何不使用漢語,而一直使用泰語呢?原來,古代中南半島並非一片蠻荒,而是隱藏了三個文明程度很高的大帝國!
  • 四大文明古國: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國,為何中國沒有古
    四大文明古國: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國,為何中國沒有古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國:中國、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為何只有中國稱中國,而其他三國都要加上「古」字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只有中國延綿至今,五千年本色不變,而其他三國都已經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之中比如,現在的埃及已經是伊斯蘭文化埃及,而不是涅伽達文化埃及。佛教在印度已經基本消失,他們那現在是印度教。埃及涅伽達文化被伊斯蘭文化代替,印度的佛教文化被印度教文化代替,內核都變了。埃及、巴比倫、印度現代文明與古代文明早已割裂,故而稱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
  • 古中華帝國的朝貢體系,中國不是一個「國」?
    導語:古中華帝國的朝貢體系,中國不是一個「國」?朝貢體系從西漢時期便已建立,至清代時已經到了這一制度的後期。中華帝國對於周邊各國的約束力隨著國力的遲退逐漸喪失,處於一個看似強大,卻瀕於崩潰的階段。在以東海為通途的冊封政治中,日本由於其自身的閉關鎖國,不復與中國往來而荒蕪了中日海路。琉球繼續延續著明代以來的朝貢制度,接受著來自於中華文明的文化傳輸。古中華帝國的朝貢體系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體系,它的約束力往往在於其開列的豐厚的貿易條件,而其所要達到的目的卻是對於周邊國家的文化一統。
  • 拜佔庭帝國最「和氣」的皇帝,查士丁尼王朝的開創者查士丁一世
    由於西方近現代對世界的影響力,西歐的歷史和名人更被世人所熟知,同樣由古羅馬帝國分裂出來的東羅馬區域,雖然一直存在一個延續千年的拜佔庭帝國,相比於被日耳曼各族分區佔領的西歐地區更加羅馬化,也更加正統。但由於其近現代的沒落,人們對它的王朝知之甚少,可能大部分人都知道西歐的查理曼帝國,但其只是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法蘭克人建立起來的相對於其他日耳曼國王國要大一些的歐洲大陸國家而已。而更加強大也更加統一的拜佔庭帝國查士丁尼王朝,知名度反而弱了些。今天我們主要聊聊查士丁尼王朝的開創者——查士丁。
  • 伊朗為何在中東如此執著?只因重回輝煌的波斯大國夢一定要實現
    大流士一世的古波斯帝國就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地區超級大國,這個也是古波斯最輝煌的時期。之後就是阿契美尼亞帝國,緊接著首次統一了波斯全境的安息帝國和羅馬帝國、中國的漢王朝、孔雀王朝可以說是並列歐亞四個強國的地位。
  • 曾經的四大古文明,為何如今僅剩中國?中華民族延續性很強!
    根據梁啓超提出的「地球上古文明國家有四」如今我們能廣泛了解四大文明古國分別是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和中國。然而這種說法在世界上並沒有得到認可,而是在中國流行。實際上四大古文明對應著世界四大發源地,文明分別指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中國這四個人類文明最早誕生的地區。
  • 帕提亞帝國&(前247-224年),與漢朝、羅馬、貴霜帝國為四大強國
    全盛時期的安息帝國疆域西達小亞細亞東南的幼發拉底河,東抵阿姆河。安息帝國位於羅馬帝國與漢朝中國之間的絲綢之路上,成為了商貿中心,與漢朝、羅馬、貴霜帝國並列為當時亞歐四大強國之一。安息帝國是一個由不同文化組成的國家,它在很大程度上吸納了包括波斯文化、希臘文化及其他地區文化的藝術、建築、宗教信仰及皇室標記。
  • 漢朝憑什麼超過唐朝,成為中國古代最強盛的朝代?
    西漢版圖中國曆朝乃至世界五大帝國的版圖,都是早中期最大,到後期迅速萎縮,乃至於鬧出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之類的鬧劇。只有漢朝,違反了這一規律。只有漢朝,到滅亡之時也沒有失去尊嚴。即使是三國時期,不管魏蜀吳都徵服了各自不服的異族。在這點上,漢朝的歷任皇帝,比其他朝代皇帝進取的多。
  • 姓氏起源:古希臘人、古中國人如何取名字?
    不過這裡問題卻又來了,為何在彼時的吳越之地,這幾位地位顯赫的君主,卻「稱名不稱姓」呢?《史記》和《國語》對越國王族的姓氏本身就各執一詞,太史令認為越國的國君乃是夏禹的後裔,因此同夏姓,而在更早的《國語》裡,卻將越國視作與楚國王族同組,即為熊氏羋姓。具體如何並不在本文詳細敘述範圍,不過可以看到的是,「稱名不稱姓」在中國歷史上並非沒有先例。
  • 美國媒體評選出5大古代世界帝國,沒有中國理由很充分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我們都知道,梁啓超評選出了四大古文明。但是要知道這個四大古文明論在西方並不太受歡迎。其實也不難理解,古代中國和另外三個比起來真的是不能算得上「古文明」,但是架不住中國人一向喜歡自己上評選的名單。隨著美國一家媒體評選出5大古代世界帝國,中國沒上榜你感到意外嗎?我們先來看看這五個都是哪些古代帝國。第一是波斯帝國,波斯是歷史學界公認的世界第一個帝統國家。全盛時期的疆域東到興都庫什山脈和印度,西到歐洲愛琴海沿岸,末期還徵服了埃及。
  • 奠基中國的第一帝國漢朝,當時世界上最文明的地方
    王夫之雲「國恆以弱滅 獨漢以強亡」漢朝是真正奠定中華民族基礎的朝代,漢朝和同時期的羅馬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最文明,最強大的帝國
  • 漢朝亡了中華不滅,羅馬帝國滅了就沒了,為何羅馬人不再造羅馬?
    漢朝亡了中華不滅,羅馬帝國滅了就沒了,為何羅馬人不再造羅馬? 東方的漢朝、西方的羅馬,這兩個同時期的超級帝國都曾統治超過5000萬人口和500萬平方公裡以上的領土,但是兩個帝國滅亡後,各自的歷史卻走向了不同的道路——漢亡後東方誕生了眾多以漢朝為基礎的王朝;羅馬帝國滅亡後,帝國的廢墟上卻再也沒建立羅馬人的國度。 一個被繼承,一個被遺失,那麼為什麼羅馬後人不選擇再造羅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