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太空梭的唯一一次飛行

2020-12-15 騰訊網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星空早知道」

1988年11月15日,蘇聯「暴風雪號」太空梭發射升空,這也是蘇聯唯一的一次太空梭飛行。

1988年11月15日,「暴風雪號」太空梭發射升空

有人都知道美國人的太空梭,但是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蘇聯也研製了自己的「太空梭」並且進行了成功的太空飛行。蘇聯太空梭的首次太空飛行,就在30年前的今天。

1988年11月15日,當地時間的清晨時分,一枚「能源」重型火箭矗立在中亞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上,這裡是蘇聯的航天發射樞紐,是1957年世界上第一顆衛星「斯普特尼克一號」以及1961年世界上進入太空的第一人尤裡·加加林升飛向太空的地方。

牢牢附著在「能源」火箭的身軀之上的,是一架嶄新的「太空梭」。它的外觀看上去與美國的太空梭極為相似。西方有很多人據此認為蘇聯在研製太空梭過程中竊取了美國的技術。美國人只會這一套!後來的證據證明,蘇聯人採用了於美國人相當不同的技術路線。為了實現相似目的,在工程設計上出現外觀相近的設計是完全可能的。

不論如何,這就是蘇聯自己的太空梭:「暴風雪號」(Buran)。

矗立在發射臺上的「暴風雪號」和「能源號」火箭組合體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對於美國宇航局而言,在「後阿波羅時代」做出開發太空梭決策的最大動機其實是想省錢。1972年1月5日,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森宣布美國將研製一種可以重複使用的,可以讓太空人在未來的額空間站與地面之間進行來回飛行的太空飛行器。按照美國宇航局的設想,太空梭相比火箭的最大優點在於其可重複使用性能,這將極大便利航天飛行,並極大降低發射費用——當然後來的事實大家都看到了,太空梭在削減成本這一方面並未達到最初設計的目的,這也是美國最終在2011年無奈讓其全部退役的最大原因之一。

一直與美國對抗的蘇聯也嗅到了這個項目背後的意義:軍事用途。的確,美國人的太空梭儘管以民用目的為主,但隨時可以執行各類軍事任務。

蘇聯人很快就了解到,美國的太空梭據說一年可以升空50次,其貨艙可以裝載重達20多噸的貨物升空,並將10噸重的貨物帶回地球。蘇聯人感到不安,他們想要弄清楚美國人突然之間搞出這樣一個先進的大型飛行器究竟有什麼目的。但不管如何,出於防備的心態,蘇聯人完全可以猜測美國人是準備在太空部署超重型的設備,用於軍事用途。毫無疑問,蘇聯必須跟進。

「聯盟」運載火箭(左);美國太空梭(中間)以及蘇聯「暴風雪號」太空梭(右)對比

蘇聯研製自己版本太空梭的計劃始於1976年2月17日,到1979年6月基本設計完成,但與美國人的高調不同,蘇聯的相關計劃完全是秘密進行的,西方對此了解並不多。

1981年4月12日,美國的太空梭首次發射成功後,蘇聯方面仍然沒有多少特別的表現;1986年,美國遭遇首次太空梭災難性事故,7位太空人殉職,而蘇聯方面仍然對自己的太空梭研製計劃嚴格保密。直到1987年4月份,蘇聯官方才正式承認他們正在研製自己的太空梭,代號「暴風雪」。

晚間矗立的」暴風雪號「

來源:百度

與美國一樣,蘇聯也使用大型飛機"背著"太空梭遠距離轉運。當今世界運輸能力最強的飛機——安-225運輸機,正是當年蘇聯作為「暴風雪」太空梭項目配套研製的

來源:百度

到這時候,蘇聯的太空梭「暴風雪號」其實已經基本建造完成,首飛即將到來。第一次嘗試是在1988年10月29日,但由於機械故障而取消;接下來是第二次嘗試,也就是30年前的今天——1988年11月15日當地時間8:00,「暴風雪號」太空梭終於被成功發射升空。由於此次任務是無人駕駛,所以機上並未安裝生命保障持系統,也沒有為操控臺安裝軟體。

升空之後,「暴風雪號」按照計劃圍繞地球飛行了兩圈,並最終安全降落到距離起飛地點不遠的跑道上。美國太空梭需要人工控制著陸,相比之下,"暴風雪"號則擁有全自動著陸系統,且在首次測試中獲得了很好的降落精度:在飛行205分鐘後,「暴風雪號」準確降落到一條緊鄰拜科努爾發射場,長5公裡,寬80米的跑道上。

「能源」巨型火箭和「暴風雪」太空梭,以及背後的項目科學家與工程師們,真是可惜!他們的工作將被遺忘!將被丟棄!

來源:everydayastronaut.com

這棟廢棄的廠房就是「暴風雪號」最後的容身之地,早已年久失修

來源:everydayastronaut.com

「暴風雪號」太空梭長度36.4米,翼展24米,高度16米,總質量大約100噸,其中包括14噸推進劑燃料的重量,其貨艙可以容納多達30噸重量的貨物。基本上完全是一款對標美國太空梭設計的「針鋒相對」的產物。

按照計劃,這款太空梭原本還應該在1993年進行第二次測試飛行,飛行計劃持續15至20天。但遺憾的是,在蘇聯解體之後,經濟已經崩潰的俄羅斯根本顧不上「暴風雪號」太空梭了,畢竟飯都要吃不飽了!隨即,整個項目被全部砍掉。

2002年5月12日夜晚,一場暴雪降臨,機庫整個倒塌,這樣一架凝結著無數蘇聯科學家和工程師們10多年心血的,象徵蘇聯高技術巔峰的「暴風雪號」太空梭,就這樣粉身碎骨,徹底損毀了

來源:everydayastronaut.com

痛心疾首!

來源:everydayastronaut.com

剛剛騰空而起的「暴風雪號」就這樣被迫收起了羽翼。由於資金極度匱乏,它被隨意停放在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發射場附近的一座廢棄廠房內。

由於年久失修,2002年5月12日夜晚,一場暴雪降臨,機庫整個倒塌,這樣一架凝結著無數蘇聯科學家和工程師們10多年心血的,象徵蘇聯高技術巔峰的「暴風雪號」太空梭,就這樣粉身碎骨,徹底損毀了!

國家一旦崩潰,任何事情都免談!「暴風雪號」的命運,又何嘗不是一個國家命運的縮影呢!這個道理,大概只有到一定年紀才會慢慢懂得。

編者按:

《天文史上的今天》欄目是老嚴的一次個人歷險,試圖通過堅持365天,完整記錄一年中每一個日子在人類漫長的天文歷史中留下的印記。

版權聲明:

本公眾號文章均為個人原創,請尊重作者所付出的辛勤努力,任何轉載請事先聯繫老嚴以獲得授權,轉載時請務必標註來源。謝謝合作。

果斷掃描關注

打賞支持老嚴

相關焦點

  • 105噸太空梭 能拉30噸貨物上太空 僅飛行一次卻因廠房坍塌而毀
    暴風雪號太空梭在航空航天領域,蘇聯是一度領先美國的---最早發射衛星和建立太空站。蘇聯不僅僅在衛星要先於美國,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項目同樣領先於美國,這就是蘇聯在上世紀研製的暴風雪號太空梭。在蘇聯研製太空梭的時候,美國已經在該領域取得了一些成績,因此,前者對暴風雪號的研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該飛機的外觀與普通大型客機差不多,機身全長為36米,起飛全重達到了105噸。
  • 紅色帝國的餘暉:蘇聯「暴風雪」號太空梭首飛30周年
    整整30年前,1988年11月15日,蘇聯研製的「暴風雪」號太空梭進行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飛行2002年,由於大雪的影響,拜科努爾航天中心裝配測試廠房頂棚坍塌,砸毀了該系列唯一一架可以執行太空任務的太空梭(1.01),另一架幾乎完成的太空梭(1.02)倖免於難,但多年來它一直被封閉在拜科努爾的裝配測試廠房內。
  • 蘇聯太空梭「暴雪號」——科學史上的今天,11月15日
    蘇聯太空梭——暴雪號1988年11月15日,正是蘇聯太空梭暴雪號進行首次太空飛行的日子。在當天的格林尼治時間3點,暴雪號由能源號火箭攜帶,從蘇聯拜科努爾發射場2號發射臺發射升空,進入一條近地點247公裡,遠地點256公裡的軌道,環繞地球飛行了2圈,於3小時25分鐘後成功返回地面。由於此次飛行是不載人測試,因此暴雪號上沒有安裝維生系統,機上控制臺也不具備操作能力,是一次自動駕駛飛行。
  • 真實的「星球大戰」:劃時代的「暴風雪」號太空梭為何夢碎蘇聯
    在冷戰時期,美蘇兩個大國為了應付高昂的太空飛行,研發了太空梭這種可回收的太空飛行器。但最後我們只看到美國的太空梭一飛沖天,但蘇聯太空梭卻沒能完成它真正的使命。1977年,美國的第一架太空梭進行了機載試驗。蘇聯認為,美國的太空梭是美國未來核武器投放平臺,將對蘇聯造成嚴重的威脅。為此蘇聯重啟了自己的太空梭研發計劃,這便是「暴風雪」太空梭計劃。該計劃由「能源」科學生產聯合體負責研發,米格31的洛津諾-羅金斯基擔任蘇聯太空梭的總設計師。
  • 航天史上:太空梭的 52 次飛行
    這樣每發射一次運載火箭,耗資巨大,「浪費」驚人。因此,為了開展大規模的航天活動,就必需研製一種能夠重複使用的經濟的航天運輸系統。實際上,早在 1969 年 4月,美國宇航局就已正式成立了「太空梭工作組」,開始論證一種可以多次重複使用的航天運輸工具。
  • 蘇聯曾實現載人登月?200億超級項目曝光,太空梭性能不輸美國
    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太空探索已經成為未來各國進行發展的主旋律之一,這從我國近些年積極進行月球探索和空間站建設就可以看出來,在許多人的印象中,美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實現過載人登月壯舉的國家,這一事件發生在幾十年前的冷戰時期,雖然其可信度一直都在受到質疑,但不可否認的是在航天技術方面
  • 連接天與地的大力神——太空梭運載機興衰錄
    所以,太空梭雖然像固定翼飛機一樣擁有機翼和尾翼,但事實上太空梭並不具備在大氣層內飛行的能力。□完成最後一次飛行任務後著陸的「發現」號太空梭。而蘇聯雖然計劃為「暴風雪」號和後續的太空梭配裝AL-31渦扇發動機(即蘇-27戰鬥機的動力裝置)來改善大氣層內飛行性能,但在「暴風雪」號的發射試驗中並沒有採用這一設計,其後因蘇聯解體導致太空梭計劃被打斷並最終流產,這種設想再也沒有實踐的機會。
  • 美國太空梭進行最後一次飛行 百萬人為其送行
    ——「阿特蘭蒂斯」號指令長弗格森  「阿特蘭蒂斯」號太空梭美國東部時間8日中午在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點火升空,開始它以及整個太空梭團隊的最後一次飛行。所有觀眾仰望蒼穹,揮手告別,與美國太空梭項目揮手告別,與30年間太空梭第135次飛行揮手告別。
  • 背載太空梭飛行 中國只有一個機場能起降 這是哪個國家大...
    安-225大型軍用運輸機,是有蘇聯時代的安託若夫設計局研發,作為蘇聯太空計劃的」暴風雪「號太空梭運輸用途研製的,其機身長84米、翼展88.80米、機高18.20米、機翼面積910平方米、續航能力5000公裡、機艙載重量可達250噸、機身頂部的載重量可達210噸,是現役世界上載重量最大的巨型軍用運輸機。
  • 用太空梭偷走失控的蘇聯空間站:電影《太空救援》與美國政府的驚...
    20世紀80年代,蘇聯「禮炮7號」空間站與地面失聯後,美國企圖與其強行對接並捕獲,將之收到軌道器的貨艙中後再返回地球。而蘇聯為了阻止美國的這場「偷竊」行為,進了一次轟轟烈烈的太空救援。然而,故事虛虛實實,其背後的真實歷史又是什麼?
  • 美國政府用「二手貨」替代太空梭,背後有什麼貓膩?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共計訂購6架太空梭用於宇航發射。除了一架用於結構試驗外,其餘5架太空梭完成135次軌道飛行任務。飛行頻率不及傳統火箭的1/6。   蘇聯從上世紀70年代初期啟動太空梭項目。1984年,第一架「暴風雪」號太空梭完成總裝。蘇聯航天部門來不及喘氣,為了早日首飛又進行了數年的緊張準備工作。
  • 蘇聯曾經耗巨資研製太空梭,到俄羅斯手中,卻絲毫不起作用
    航天事業是目前各個國家都想要研製的,但是除了以前的美國和蘇聯掌握這樣的技術,其他的國家,包括中國這樣的軍事大國都沒有掌握航天技術。因為這項技術不僅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而且它的技術非常的困難。到如今,美國依然在世界上最強大者,而蘇聯已經消失了。但是蘇聯的很多太空梭在現在的俄羅斯我們還可以看到,從中可以看出蘇聯當年的輝煌和強盛,但是也有很多大國消亡的悲傷之感。
  • 暴風雪號太空梭,蘇聯航天事業象徵,技術超越美同類型飛機!
    ,即使是現在,在同類型太空梭中位列第一名的,仍然是蘇聯當時生產的暴風雪。太空梭是美國首先提出來的一種構想,上個世紀時由於美蘇冷戰的關係,兩國之間在航空航天領域方面投入的資金非常多,普通的運載火箭只能使用一次,造價和成本又十分的高昂,還有一定的失敗機率,對於美國來說,這種損失完全可以通過技術的改進,或者另有蹊徑來避免,而航空太空梭這一構想的出現,正是美國為了節約成本才提出來的。
  • 太空梭,第一個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
    最後一次飛行的太空梭是2011年7月執行亞特蘭蒂斯號(STS-135)任務的太空梭。太空梭遭受了兩次重大災難,分別是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和2003年2月1日(哥倫比亞)。在這兩次任務中有14名太空人死亡。 太空梭最大的貢獻是建造了國際空間站,該站今天仍在軌道上,每年可以進行數百項有關人類健康,工程和其他問題的科學實驗。
  • 「追夢者號」太空梭成功完成滑翔飛行與著陸測試
    追夢者號(Dream Chaser)在四年前進行的首次滑翔飛行實驗,最終以起落架未能正確部署的「迫降」而告終。自那以後,這架可重複使用的太空梭已經過徹底整修,且終於在本周六取得了一次成功的滑翔飛行和著陸。
  • 美國公布三駕太空梭退役前飛行「時間表」
    新華網華盛頓7月7日電 (記者張忠霞)美國宇航局7日公布了現役3架太空梭——「奮進」號、「阿特蘭蒂斯」號和「發現」號在2010年退役前的飛行時間表。根據美國宇航局的計劃,在2010年退役前3架太空梭一共還要飛10次,其中一次用來最後一次維修年邁的「哈勃」望遠鏡,7次飛往國際空間站完成最後的建站任務,剩餘兩次用來執行國際空間站物資和零部件運輸任務。
  • 「機運如國運」,最終毀於一旦的世界最強太空梭
    (讓美國人始料不及的是,太空梭的使用成本其實遠遠高於宇宙飛船),但是蘇聯卻誤認為美國準備用太空梭來運送核彈,因此很快就做出了對等回應,也緊接著上馬了自己的太空梭項目,取名為「暴風雪」號。「暴風雪」號太空梭轉場飛行。
  • 美國太空梭將在累計飛行135次後全部退休(圖)
    人民網1月21日電 美國航天局日前宣布,該國太空梭在集體退役前將增加一次飛行任務,這「最後一飛」將由「阿特蘭蒂斯」號於今年6月28日執行。據悉,在這次飛行中,「阿特蘭蒂斯」號將攜帶名為「拉斐爾」的多功能後勤艙,為國際空間站運送給養和備件。
  • 蘇聯花了750億美元造的太空梭,最後一架藏在德國小城的博物館
    施派爾科技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蘇聯「暴風雪號」太空梭!這可是上世紀80年代蘇聯人花了200億盧布設計製造的,按當時的幣值算是足足750億美元!堪稱太空探索史上最大規模、最昂貴的計劃!「暴風雪號」建成後曾成功是飛過一次,而後蘇聯解體,項目也被荒廢。
  • 俄廢棄太空梭機庫曝光 見證冷戰美蘇爭霸
    相當多的人只知道美國的太空梭,卻不知道蘇聯其實也有。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俄羅斯攝影師拉爾夫·米雷布斯日前探訪了位於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附近的太空梭機庫,這裡已經廢棄多年,幾乎已被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