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五架太空梭,從左至右:
哥倫比亞號、挑戰者號、發現號、亞特蘭蒂斯號、奮進號
不過,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在那個輝煌的太空時代,擁有太空梭的不只美國一家,當時的另一個超級大國——蘇聯也有自己的太空梭。蘇聯太空梭——暴雪號
1988年11月15日,正是蘇聯太空梭暴雪號進行首次太空飛行的日子。在當天的格林尼治時間3點,暴雪號由能源號火箭攜帶,從蘇聯拜科努爾發射場2號發射臺發射升空,進入一條近地點247公裡,遠地點256公裡的軌道,環繞地球飛行了2圈,於3小時25分鐘後成功返回地面。由於此次飛行是不載人測試,因此暴雪號上沒有安裝維生系統,機上控制臺也不具備操作能力,是一次自動駕駛飛行。在上個世紀60年代,蘇聯就已經獲知了美國要發展可重複使用的太空梭計劃,但當時蘇聯的太空計劃重心還是建立空間站及登月,所以並沒有太在意。到了70年代,蘇聯人從搜集的情報中覺察到了兩點異常,一是美國的太空梭並不像他們自己說的那樣會節約發射成本,而是高於一次性使用的火箭;另一則是太空梭每年的發射計劃及攜載能力遠高出NASA的科研需要,因此蘇聯人推斷太空梭很可能是美國人進行太空武器試驗的載具。鑑於此,蘇聯人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也開始了自己的太空梭計劃,第一艘試飛的蘇聯太空梭就是暴雪號,俄文名稱 Буран。美國太空梭(左)與蘇聯太空梭(右)
攜帶著燃料罐的美國發現號太空梭
此外,蘇聯的太空梭從一開始就具有自動駕駛能力,美國的太空梭只在後期通過改進後,才具有相應能力。不需要要人為操控、能自動駕駛的太空梭在接回太空站中的太空人及救援另一架執行太空任務時遇到危機的太空梭機組成員,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安-225運輸機最初就是為了馱運太空梭而設計的
最為可惜的是暴雪號。在蘇聯太空梭計劃終結後,暴雪號一直保存在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發射場的機庫中,不僅年久失修,更在2002年5月12日因為廠房屋頂坍塌被砸毀。2011年7月21日,美國「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在佛羅裡達甘迺迪航天中心順利著陸,完成了美國太空梭的第135次飛行,這也是太空梭的最後一次飛行,標誌著美國太空梭從此也退出了歷史舞臺。太空梭的時代徹底結束了。2015年12月21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獵鷹-9號成功實現了第一級運載火箭回收,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往期精彩,點圖查看】
【參考資料】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uran_(spacecraf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pace_Shuttle
【點擊下面視頻,花一分鐘了解潮科學】
潮科學是由著名高校、研究機構的專家教授聯合建立的青少年研學實踐平臺。更多介紹請點擊上圖。更多精彩請關注我們
本文圖片搜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