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的太空歷史,美國的「天空實驗室」和前蘇聯的「和平號空間站」

2020-12-17 騰訊網

天空實驗室:美國首個空間站,也是人類發射的最大太空飛行器

就在美國贏得登月競賽之際,蘇聯改變目標,進入近地軌道,密集部署「禮炮計劃」。NASA不得不迎頭趕上,使用阿波羅計劃中最重的運載工具——土星五號火箭,將火箭體的第三級改造為空間站。

「天空實驗室」由軌道艙、過渡艙、多用途對接艙、太陽望遠鏡和阿波羅飛船五部分組成,總長度36米,最大直徑6.7米,總重量80噸。它於1973年5月14日發射升空,是有史以來人類發射到近地軌道的最重、最大、最複雜的太空飛行器,也是美國第一個空間站。

後來又發射了3艘阿波羅飛船與天空實驗室對接,總共有9名太空人。他們駐紮了171天,取得了豐富的成果。進行了270多項科研實驗,拍攝了18萬張太陽活動圖像、4萬張地球觀測照片,並進行了微重力人體生理實驗和材料加工實驗。

儘管「天空實驗室」是美國的第一個空間站,但NASA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還沒有準備好使用天空實驗室,因為70年代中期還沒有可以載人往返的太空梭。

1979年7月11日,天空實驗室在澳大利亞西部上空再入燒毀。直到4年後,第一架太空梭才實現首航。

名稱:天空實驗室 Skylab

類型:單體空間站

質量:77噸

加壓空間:360立方米

進駐人數:9人

發射時間:1973年5月14日

再入時間:1979年7月11日

在軌時間:2249天

載人時間:171天

軌道高度:442公裡 ~ 430公裡

和平號空間站:開創一個時代,現代空間站的基礎

從「禮炮1號」到「禮炮7號」,都是第一代單體空間站(單模塊空間站),在第二代積木式空間站(模塊化空間站)誕生之前,它已經在宇宙空間運行了15年(1971年 ~ 1986年),這就是前蘇聯一直引以為豪的「和平」號站。

事實上,早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蘇聯就開始設計和開發這樣一個空間站,而這個空間站計劃完全被蘇聯當時的「暴雪」號太空梭計劃所耽擱。直到1986年2月19日,第一個重達20噸的核心艙才發射升空。

1996年和平號空間站最終配置達到7個模塊,包括核心艙、量子1號、量子2號、晶體號、光譜號、對接艙、自然號。每個模塊都有獨立的操作能力,優點是一旦出現問題,不會影響其他模塊;缺點是結構複雜、錯誤率高,有2000個故障,近1000個無法消除。

「和平」號空間站總質量近130噸,增壓空間高達350立方米,15年來在軌飛行35億公裡,繞地飛行8萬多圈。

其中,31艘「聯盟」號載人飛船、62艘「進步」號貨運飛船、3架美國太空梭共計11次與和平號對接,太空人共進行了78次太空行走,艙外逗留時間長達359小時12分鐘。先後有28批長期太空人、16批短期太空人,共有12個國家、135名太空人進駐過和平號,總計進行了1.65萬次科學實驗。

無論是規模還是使命,「和平」號都遠遠超過以往任何一個空間站,更重要的是,它為國際空間站奠定了基礎。

1991年蘇聯解體後,「和平」號進入了「美俄共同支持」的模式。然而,隨著太空梭時代的結束,美國的供給減少,俄羅斯也沒錢,「和平」不可避免地遭遇「破產」。

2001年3月23日,「和平」號空間站出軌、墜入大氣層,碎片落入南太平洋的冷水中,最終成為一個符號,在太空史上閃爍。

很多人都認為和平號還在,至少它的血統還在——這就是目前國際空間站一個組件:星辰號服務艙,目前唯一由俄羅斯出資建造的國際空間站組件(儘管碼頭號對接艙、曙光號功能貨艙也是由俄羅斯製造的,但出資者和所有者都是美國),基礎結構設計與和平號空間站核心組件相類似,以至於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星辰號被俄羅斯人標註為「和平2號」空間站。

名稱:和平號空間站 Mir(米爾號/世界號)

類型:模塊化空間站

質量:129.7噸

加壓空間:350立方米

進駐人數:135人次

艙外任務:78次

開建時間:1986年4月19日

再入時間:2001年3月23日

在軌時間:5519天

載人時間:4592天

軌道高度:350公裡 ~ 400公裡

飛行時速:27700公裡

總費用:42億美元(2001年估算)

「和平」號之後必然要出現超級空間站,這是人類超越二維化地表,進入三維化宇宙空間的必然需求。

相關焦點

  • 和平號空間站的啟示
    新華網消息據《科技日報》4月28日報導(孫健)  15年來,和平號空間站一次次創造的奇蹟激起了人類探索太空的無限熱情。在完成自己的使命後,3月23日,和平號平安墜落在南太平洋預定海域。但作為人類歷史上最為成功的長期載人空間站,和平號無疑將永垂史冊。
  • 如何在太空生活:我們從國際空間站學到了什麼?
    第一個空間站是蘇聯在1971年的「禮炮1號」(Salyut 1),接下來的十年中,「禮炮號」計劃又陸續建立了6個空間站。1973年,美國發射了第一個空間站「天空實驗室」(Skylab)。所有這些空間站都是管狀結構。
  • 為什麼和平號空間站又被稱為人造天宮?
    宇宙空間站是能在太空中長時間運行的巨大載人飛船,是能夠環繞地球運動的半永久性的「活動的房子」。空間站有工作艙、生活艙、服務和對接倉等幾部分構成。在宇宙空間高真空、微重力的環境中,可以合成許多地球上得不到的產品。
  • 俄羅斯公布新一代空間站的建造計劃,國際空間站這次真的不行了?
    為了增加對太空的了解,並對其進行進一步的開發,建立長期生活和工作的基地十分有必要,空間站應運而生,作為一種載人太空飛行器,空間站能在近地軌道長時間運行,可以允許多名航天員進駐、長期工作和生活。
  • 未來空間站
    前蘇聯和平號空間站擁有量子1號和量子2號、晶體、光學和自然艙共5個功能艙,外加核心艙總質量約130噸,是中國未來空間站的2倍。 人類歷史上前後有前蘇聯和平號空間站、國際空間站兩個大型、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站。 前蘇聯和平號空間站 和平號空間站是前蘇聯載人航天的巔峰之作,擁有量子1號和量子2號、晶體、光學和自然艙共5個功能艙,外加核心艙總質量約130噸,是中國未來空間站的2倍。
  • 美國阿波羅計劃和蘇聯的「聯盟」登月計劃
    除了美國、中國和俄羅斯,歐洲太空署、日本、以色列和印度都在進行探月工程。不過,美國仍然是地球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讓太空人登上月球的國家。美國阿波羅計劃美國在1960年代開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當時耗資250億美元,共有40萬人參加。
  • 揭秘太空飛行器墳墓:這片海 和平號空間站等葬於此
    絕佳「墳墓」  但在尼莫點被發現並正式命名之前,這一片汪洋大海早已進入前蘇聯和美國航天機構的視野並被加以利用。1971年,前蘇聯為其廢棄太空飛行器尋找落點,發現尼莫點是絕佳的太空飛行器殘骸「墳墓」。因為太空飛行器殘骸若落入這片區域,其殘留的輻射和有害物質會在這裡被困住不再外流,不會汙染到其他地方。
  • 讓人嘆息的120噸級和平號軌道空間站!
    但是穩妥起見,天和號空間站的核心艙據說仍然不會超過22噸。也就是和目前國際空間站星辰號核心艙的噸位級別基本一致,或者說稍微體積和重量大了一點。當今國際空間站的星辰號核心艙,其實就是前蘇聯和平號軌道空間站核心艙的備份。只不過和平2號空間站計劃取消,因此被國際空間站直接拿來當了現成的核心艙。目前的國際空間站在空中飛行的總質量已經接近500噸。已是一個龐然大物。
  • 「和平」號空間站——不滅的輝煌
    人類歷史上迄今體積最大、應用技術最先進、設施最完善、太空飛行時間最長的空間站最終告別人類,標誌著航天史上一個時代的結束。    「和平」號空間站是原蘇聯第三代載人空間站,也是人類歷史上的第9座空間站,被譽為「人造天宮」。它的設計工作始於1976年,1986年2月20日發射升空。它由工作艙、過渡艙和服務艙組成,整體形狀看上去就像一束綻開的花朵。
  • 百噸級空間站曾被燒成火球,超級大國的隕落與升騰
    太空中的和平號空間站航天技術的發展與軍事任務歷來有著緊密聯繫,例如,發射東方1號載人飛船的東方號火箭就是R-7彈道飛彈衍生產品,起初蘇聯研製載人空間站也是為了服務軍事偵察任務。神舟11號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直到禮炮4號空間站發射之後蘇聯才全面掌握了有人與無人交會對接,以及在軌燃料補加技術,不過在軌科研任務能力以及在軌壽命仍然沒能超越8噸級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
  • 什麼情況都可能發生 和平號墜毀美俄可能動用飛彈
    ■數次推遲墜毀時間  ■臨時改變墜毀地點  ■美俄聯手防意外在太空遨遊15年的俄羅斯超齡空間站「和平號踏上了消亡之旅,各國擔心它走進歷史的過程並不和平,深恐墜毀失誤,數十噸重的殘骸和碎片撞向人口稠密地區,釀成災難,甚至造成輻射汙染。俄羅斯顯然意識到「和平」號安全墜毀的重要性,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和平」號的「葬禮」一推再推。
  • 前蘇聯「航空英雄」,上天之後國家沒了,被遺忘在外太空311天
    在經過3年的艱苦訓練後,謝爾蓋·克裡卡廖夫於1988年11月首次被派往太空執行航天任務。出發當天,謝爾蓋·克裡卡廖夫和另外1名太空人從位於蘇聯荒漠地區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坐上了一艘名為「聯盟TM-7」的宇宙飛船,被發往蘇聯建造的首個軌道空間站——和平號空間站。整整5個月後,勝利完成任務的謝爾蓋·克裡卡廖夫重返地球,極其圓滿地完成了他人生中的首次太空任務。
  • 1999年8月28日 俄和平號空間站運行13年後被關閉
    「阿爾法」國際空間站有6個國家參加,美國和俄羅斯是該空間站的兩大主力。俄承擔空間站600億美元總開支的近1/3。據協議,在1997年11月前,俄必須製造出國際空間站的工作艙,後因國家撥款不足,沒能及時完成任務,延誤了發射時間,影響了國際空間站的整體進程。美國國會一部分人以俄未履行義務為名,欲將俄排斥出這項航空計劃,美國政府則表示反對。
  • 用太空垃圾代替國際空間站,繼續空間站的任務?美國人腦洞真大
    如今在太空中,人類、物品的運輸與微重力下的科學研究變得越來越頻繁。在這個時代下,空間站有了更重要的作用。而國際空間站原計劃工作壽命為15~20年,自2000年至今已達到極限。近年來空間站故障頻發,甚至於前不久的12月19日,據俄羅斯稱空間站再次漏氣。國際空間站已達到退休的邊緣。要不了多久,中國就會成為唯一擁有空間站的國家。
  • 人類第一個空間站建立
    1969年7月阿波羅11號在月球上著陸後,蘇聯人開始把載人航天計劃的主要重點轉移到繞地空間站上,如果N-1號助推器具備飛行能力的話,蘇聯可能會在20世紀70年代晚些時候在月球上著陸。空間站計劃的另一個動機是希望超過當時正在發展中的美國太空實驗室計劃。「禮炮1號」的基本結構是在「阿爾馬茲」號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修改,並通過和平號空間站建立了所有蘇聯空間站的基礎。
  • 12瓶葡萄酒送往國際空間站只能做科學實驗 太空中為什麼不能喝酒?
    那麼,為什麼太空人們不能在空間站來一杯美酒放鬆一下呢?不幸的是,對於想要探索太空的人來說,飲用酒精飲料是被國際空間站等政府機構廣泛禁止的。但很快,普通人就有機會去太空探險了——以民用旅行的形式去探索和殖民火星。當然,在這樣一場需要數年才能完成的痛苦單程旅行中,酒是應該被允許的嗎?事實是,從歷史上看,酒與太空探索有著複雜的關係。
  • 戰鬥民族媲美《地心引力》的《太空救援》,能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太空救援》根據1985年前蘇聯空間站禮炮七號的真實故事改編,科幻片往往是暢想未來,而這部影片是回望歷史。三十多年過去,當我們在科技更加發達的當下回看這次太空救援,一點都不會有過時之感,甚至還有科幻片的錯覺。
  • 蘇聯秘境!搭載著人類無限的夢想,一個曾經地圖上無法找到的城市
    一座做工粗糙的加加林塑像屹立在房子前面, 星城(Star City)曾經一直是秘密的軍事設施,作為前蘇聯和俄羅斯航天員生活和訓練的地方,即使按照蘇聯的標準,它也是戒備森嚴的。一座城市裡只有太空人生活,一方面超脫塵俗,另一方面卻又有著陳舊的訓練設施,當年任何情況下公眾都是禁止進入。
  • 歷史上第一次 國際空間站將迎來全女性太空行走
    新華社華盛頓3月6日電 美國航天局6日證實,兩名美國女太空人將於3月29日在國際空間站外進行太空行走,這將是國際空間站歷史上第一次全女性太空行走。這兩名女太空人分別是安妮·麥克萊恩和克裡斯蒂娜·科赫,加拿大航天局飛行控制員克裡斯滕·法西奧將從美國休斯敦詹森航天中心的地面控制臺為此次太空行走提供支持。首先曝出這一消息的正是法西奧。她於3月初在社交媒體推特上寫道,將在控制臺上為首次全女性太空行走提供支持,「無法抑制自己的興奮」。這一推文獲得大量轉發和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