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尋找下個增長點:63個重點項目助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

2020-12-13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深圳尋找下個增長點:「十四五」布局藍色經濟,63個重點項目助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

GDP正在朝著3萬億邁進的深圳,下一個有潛力的增長方向在哪裡?海洋經濟或許是答案之一。

日前,由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海洋漁業局)制定的《關於勇當海洋強國尖兵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實施方案(2020-2025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印發實施。

近年來,海洋產業在深圳經濟中的佔比逐漸提升,2019年已達到約10%。時值「十四五」規劃開啟之年,深圳更是將海洋置於城市發展的戰略位置。

具體而言,「十四五」期間,深圳將夯實「四梁八柱」,重點發展海洋經濟、科技、生態與文化、綜合管理、全球海洋治理五大領域,大力推進63個重點項目示範性建設,到2025年成為我國海洋經濟、海洋文化和海洋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標杆城市和對外彰顯「中國藍色實力」的重要代表。

海洋經濟涉及的業態多元,橫跨一二三產,並且,海洋產業正在成為科技革命的重要分支,競爭從傳統領域延伸至科技、金融、高端服務等具有更高附加值的領域。對於深圳而言,「藍色經濟」有望成為未來有力的經濟增長點。

深圳海洋生產總值約佔GDP的10%

坐擁1145平方公里海域面積和260公里海岸線,作為離深海最近的經濟中心城市,深圳可謂有著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

2019年,深圳市海洋生產總值約2600億元,同比增長約8%,海洋生產總值佔全市GDP值約10%,逐年提升。海洋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佔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大約為0.2%、30.6%和69.2%,三產佔比突出。

2019年,深圳港口貨物吞吐量為2.58億噸,貨櫃吞吐量2576.91萬箱,同比略有增長,在全球排名第四。

以中集集團為代表的深圳高端海工裝備企業,在海洋工程等業務收入出現大幅增長,今年上半年,中集貨櫃實現淨利潤同比增長535.78%。

目前,深圳涉海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中心、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等各類創新載體的數量達到了34個。

儘管拿得出一些值得稱道的成績,但總體而言,與上海、青島等國內主要海洋城市相比,深圳的海洋經濟佔GDP的比重仍然有較大差距。以上海作為參照,2019年上海海洋經濟佔GDP的比重達到了27.2%。

深圳一位經濟觀察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除了港口在進出口貿易中發揮重要作用之外,深圳經濟發展對海洋的倚重並不明顯。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中,海洋經濟的受重視程度相對是比較靠後的,遠不如網際網路、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等。

「相比於有些海洋城市的思路是『向海發展』,深圳很多時候是『向海要地』,這很大程度是由城市的文化以及產業發展路徑決定的。」這位觀察人士表示。

但近年來,深圳屢屢獲得國家層面關於海洋經濟發展的指示。2017年,深圳獲批成為國家「十三五」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城市,在《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深圳與上海首次被賦予「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使命。

2019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再度明確提出,支持深圳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可持續發展與海洋經濟研究所執行所長安然參與了上述《實施方案》的制訂工作,他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國家層面對深圳有很高的期待,這無疑有助於提升海洋產業在深圳城市發展中的地位。而深圳在其他產業領域有成功先例,比如電子信息,一旦受到重視,海洋產業將迎來巨大的增長空間。

促進海洋科研成果轉化

深圳發展海洋經濟,將有哪些具體舉措?

《實施意見》提出,重點引導和推動海工裝備、海洋電子信息、海洋生物醫藥、海洋資源開發等新興產業加速發展,積極引導海洋金融、港口航運開放合作,增強國際化水平;建立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到成果轉化的全鏈條海洋科技創新體系等。

安然向記者介紹,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存在的一大痛點在於,科研與產業是相對分離的,尤其是在一些北方海洋城市,科研強,產業弱。深圳的優勢在於,它有著良好的產業化氛圍和環境,過去的創新就是緣於市場需求,去尋找科研成果來進行轉化,這是深圳獨有的機制,而不是為了科研而科研。

「國家支持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其中一個核心就在於希望在深圳這樣的市場化環境中,把海洋科研成果激活,將陸上產業的科研產業化經驗,借鑑到海洋產業中。」安然表示。

在業內人士看來,海洋產業往往對應著高風險,需要政府政策、資金以及市場金融力量的多重支持。

上述《實施方案》就提出,強化專項資金扶持,積極爭取國家和省重大專項資金,研究設立深圳市促進海洋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並且,《實施方案》提出了63個涉海重點項目,包括推動設立國際海洋開發銀行、深圳港航發展基金、海洋產業發展基金等。

安然表示,在政府引導基金之外,深圳的優勢還在於民間資本活躍,這也是深圳過去發展科創產業的經驗之一,將政策、科研、資本和產業很好地結合了起來。

在海洋科技人才培養等方面,深圳也作出了部署,其中備受關注的是海洋大學的組建,這也是中央在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的文件中點名支持的項目。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參與深圳海洋大學籌辦事宜的業內人士處了解到,海洋大學已初步選址於深圳大鵬新區,將主要依託深圳現有的海洋學科資源,高定位辦學。

很長時間以來,在海洋經濟邁向創新經濟時,缺少高水平的海洋大學成為深圳的軟肋和硬傷,在人才培養方面與青島、上海、天津等城市差距不小,而深圳組建海洋大學將有望逐漸補齊這一短板。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可持續發展與海洋經濟研究所所長胡振宇曾在一篇撰文中建議,深圳海洋大學要定位世界一流,建成全球領先的國際化、綜合性、研究型海洋大學,形成優勢學科-高新技術-海洋產業融合發展格局。

安然向記者表示,深圳發展海洋經濟大有可為,此次《實施方案》的出臺,相當於明確了「任務包」,但要形成「政策紅利」,還需要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尤其是要真正調動起民間的力量,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仍然任重道遠。

(作者:王帆 編輯:林虹)

相關焦點

  • 深圳大力推進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
    根據該方案,「十四五」期間,深圳將夯實「四梁八柱」,重點發展海洋經濟、海洋科技、海洋生態與文化、海洋綜合管理、全球海洋治理五大領域,大力推進63個重點項目示範性建設,到2025年成為我國海洋經濟、海洋文化和海洋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標杆城市和對外彰顯「中國藍色實力」的重要代表。
  • 深圳公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成績單 去年海洋生產總值2600億元
    來源標題:深圳公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成績單 過去一年,深圳市海洋生產總值約2600億元,同比增長約8%,海洋生產總值佔全市GDP值約10%,藍色經濟已成為深圳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 深圳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深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搶抓「雙區驅動」重大歷史機遇,勇擔綜合改革試點的崇高使命,力爭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成為彰顯海洋綜合實力和全球影響力的先鋒!   綜合改革,先行示範,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使命,因艱巨而顯崇高;時代,因擔當而鑄輝煌。
  • 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最新年報官宣
    9月30日上午,深圳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副市長張勇代表市政府「官宣」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最新「年報」,並介紹:2020年至2025年,深圳將圍繞五大重點領域搭建四梁八柱,以63個重大項目為抓手,全面加速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
  • 深圳定航「十四五」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
    《實施方案(2020-2025)》提出,「十四五」期間,深圳將夯實「四梁八柱」,重點發展海洋經濟、海洋科技、海洋生態與文化、海洋綜合管理、全球海洋治理五大領域,大力推進63個重點項目的示範性建設,到2025年成為我國海洋經濟、海洋文化和海洋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標杆城市和對外彰顯「中國藍色實力」的重要代表。
  • 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交出「成績單」
    對於深圳來說,下一個有潛力的增長方向在哪裡?海洋經濟或許是答案之一。9月30日上午,深圳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副市長張勇代表市政府發布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最新「年報」:2019年深圳市海洋生產總值約2600億元,同比增長約8%,海洋生產總值佔全市GDP值約10%。
  • 深汕合作區擁有50.9公里海岸線 助力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原標題:深汕合作區打造全市海洋產業重要承載區助力深圳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改革再出發,深圳再揚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下稱《意見》)明確:「支持深圳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按程序組建海洋大學和國家深海科考中心,探索設立國際海洋開發銀行。」當我們把目光投向蔚藍大海時會驚奇地發現,作為深圳第「10+1」區的深汕特別合作區,正加快助力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 藍色引擎提速大鵬新區,點亮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新名片
    他提出」深圳打造海洋中心城市具有四大優勢:一是全球海洋經濟逐漸向亞洲轉移,深圳在「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加持下佔有重要地位;二是深圳海洋經濟得到各級重視,湧現一批代表企業;三是營商環境優越,創新創業氛圍濃厚;四是深圳緊鄰香港,背靠產業鏈最為完善的珠三角地區,是南海周邊唯一的超大型城市,區域優勢明顯。
  • 科技創新「跨界」激活藍色引擎: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全面提速
    依託在電子和信息產業領域形成的全球各城市中最完整的產業鏈,深圳經濟加速科技創新和陸海跨界,合作前景廣闊。2020年春,深圳市六屆人大八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過去一年,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進入新階段。」陸海聯姻海洋信息服務業前景廣闊智慧海洋,通信先行。
  • 深圳大鵬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載區
    領袖峰會上「壩光」的全面亮相、高光推介,大鵬加快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載區的衝鋒號已然吹響。  今年內,壩光片區首個籤約重大項目——樂土沃森生命科技中心將正式落成,3000餘名科研人員將陸續進駐,生物醫藥產業集聚效應逐步顯現。人才公寓已建成,生物家園、綠島國際、壩光文體中心等一批重大標誌性項目正加快建設。正在積極爭取國家深海科考中心落戶壩光,海洋類重大科創平臺承載區雛形已現。
  • 深圳:2035年基本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廣州日報深圳訊 (全媒體記者肖陸軍 通訊員劉靜靜)昨日,深圳市規土委透露,深圳市委市政府近日審議通過了《關於勇當海洋強國尖兵 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將海洋置於城市發展的戰略位置《決定》以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為總綱,借鑑國際知名海洋城市發展經驗,立足深圳實際,確定了三個階段目標:到2020年,海洋經濟實現高質量增長,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生態環境穩步改善,海洋綜合管理水平國內領先,海洋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 深圳大鵬新區: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載區建設加速
    深圳國際生物谷、國際食品谷、「深圳新十大文化地標」深圳海洋博物館、海洋大學等重大項目均選址大鵬新區,這讓大鵬新區的戰略定位愈發凸顯,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載區」和「世界級濱海生態旅遊度假區」的戰略目標正在不斷提速。
  • 大鵬新目標定了: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載區,打造世界級...
    海洋產業呈「三二一」穩定產業結構。藍色經濟已成為深圳重要的經濟增長點。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智庫2020年10月發布的《中國城市海洋發展指數報告(2019)》也顯示,深圳在全國28座沿海主要城市和7個「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創建城市中,海洋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國際化優勢突出。  2020年,深圳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全力推進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
  • 深圳公布決定:力爭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根據《決定》,作為全國首個發布「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決定」的城市,深圳立足自身實際,科學規劃出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三個階段性目標,力爭到本世紀中葉,實現海洋發展達到全球一流水平,全面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成為彰顯海洋綜合實力和全球影響力的先鋒。
  • 深圳鹽田港爭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主力軍
    深圳地處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南海十字樞紐,背靠珠三角這一世界製造業中心,是廣東省及華南地區進出口歐美的主要通道,形成以進出口貿易為主的外向型經濟城市,從2013年開始,深圳港連續五年位居全球第三大貨櫃樞紐港。 近日,中國海洋經濟發展成果的重要窗口、世界沿海國家開放合作平臺,2020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在深圳開幕。
  • 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新地標,深圳海洋博物館全球徵集建築設計方案
    原標題: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新地標,深圳海洋博物館全球徵集建築設計方案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5月25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秦綺蔚 通訊員 李冬梅)5月25日,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海洋漁業局)和深圳市建築工務署工程設計管理中心聯合發布深圳海洋博物館建築方案設計國際競賽正式公告
  • 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載區
    本報記者祝桂峰攝「我們將利用好大鵬新區豐富的海洋資源,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載區。」日前,廣東省深圳市大鵬新區黨工委書記楊軍表示,該區將積極打造海洋科研平臺,加快建設綜合性海洋大學,促進國家深海科考中心在大鵬落地,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海洋產業,引進和舉辦高端海洋科技論壇和展會,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 助力青島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的思考
    助力青島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的思考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12.12 星期六 王藝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The LeadingMaritimeCapitals
  • 坪山在深圳全球招商大會上簽約24個重點項目
    日前,2020深圳全球招商大會在深圳五洲賓館舉行,時隔一年,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再次化身「招商專員」,向各國優秀企業、商界精英發出深圳邀約。作為深圳市最年輕的行政區之一坪山區在這次大會上面向全世界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與24個重點企業完成籤約,籤約項目總投資規模近600億元。
  • 打造深圳全球海洋中心新城市文化新地標 深圳海洋博物館面向全球...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潘潤華 通訊員 李冬梅)5月25日,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海洋漁業局)和深圳市建築工務署工程設計管理中心聯合發布深圳海洋博物館建築方案設計國際競賽正式公告,面向全球徵集建築設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