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中文版推出僅三個月,「網紅」張文宏又出英文、法文和西班牙文版,向海外介紹中國新冠疫情治療的科學經驗。
6月5日下午,由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主編的《2019冠狀病毒病——從基礎到臨床》海外版新書發布會暨捐贈儀式在復旦大學圖書館醫科館舉行。
「國際疫情不斷發展,至今大家還看不出發展趨勢,所以我覺得下一階段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中國的經驗也要和國際進行交流。」張文宏說。他還透露,隨著上海疫情防控趨於穩定,下周二他將恢復正常工作,重開專家門診。
13位志願者完成英文翻譯
今年3月,張文宏的新書《2019冠狀病毒病——從基礎到臨床》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後,不僅為全國醫務工作者帶來專業指導和借鑑,也給普通民眾科學了解疫情提供權威信息,該書一經發布就非常受關注,光是電子版累計點擊率就超過2400萬人次。
當時國內疫情已經開始走出至暗時刻,海外疫情卻開始快速擴散。張文宏決定將該書的海外版權無償授予出版社,希望通過推出海外版,與國際社會分享中國抗疫的方案和做法。
3月中旬,復旦大學出版社版權部嘗試聯絡各國駐滬領館,並將樣書贈送過去,希望藉助領館或領館推薦的翻譯力量,以及領館所在國的出版社來完成翻譯出版。遺憾的是,回應寥寥。隨後,復旦大學出版社又聯繫國內外語院校,發現合適的小語種譯者難找。專業翻譯公司的小語種翻譯報價又很高,每千字達600~700元,且翻譯時間還不能保證。
無奈之下,復旦大學出版社決定向全球發布翻譯志願者招募令。3月27日下午,消息一經發布,就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短短四天,606名來自全球的志願者發來應徵郵件或試譯稿。清明小長假期間,復旦大學出版社的兩位資深英文編輯林驤華、曹珍芬放棄休息,從209份英文試譯稿中遴選出30份試譯稿,經張文宏團隊終審,最終確認了13位英文版的志願譯者。
其它語種的翻譯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4月15日,經加拿大皇家柯林斯出版集團委託外籍專家評審,從30份法文試譯稿和37份西班牙文試譯稿中,同樣各自選定了13位譯者。至此,該書的法文版、西班牙文版翻譯團隊也組建完成。
後續還有多種外文語版
為何每個語種的譯者都是13位呢? 復旦大學出版社副總編輯張永彬解釋,這是當時出版社根據一個月的出版周期來倒推的,「當時測算,留給初稿翻譯的時間只有7天,留給統稿審定的時間也是7天。具體依據是,書的中文版共26章,每人承擔2章的翻譯,每天翻譯3000~4000字,一周左右完成譯稿,再花一周時間統稿、定稿,其餘時間留給外方出版社。」
張永彬說,這些志願譯者素昧平生,來自全世界,但非常敬業,經常凌晨一兩點還在微信群裡就翻譯細節展開討論。由於參譯者人數眾多,為了確保質量,出版社也按初稿、互校、統稿、定稿四個環節開展工作,最終,英文、法文和西班牙文的譯稿都得到了海外編輯的肯定。
4月30日,《2019冠狀病毒病——從基礎到臨床》法文版、西班牙文版譯稿翻譯及審校工作完成,交付加拿大皇家柯林斯出版集團。5月初,英文版譯稿翻譯及審校工作完成,交付世界科技出版公司,5月底 ,該書英文版電子版和紙質版出版,隨後法文和西班牙文版也由皇家柯林斯出版集團正式出版紙質圖書,電子圖書同步上線。
此外,該書的義大利語、俄語、德語、塞爾維亞語、阿拉伯語等語種的翻譯工作也正在進行之中,未來還會有更多語種的版本推出。
有意記錄上海防控經驗
「國際疫情不斷發展,至今大家還看不出發展趨勢,所以我覺得下一階段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中國的經驗也要和國際進行交流。」發布會上張文宏說。
張文宏表示,《2019冠狀病毒病——從基礎到臨床》雖然內容專業,但也是一本記載歷史的書,「我在寫的時候就把它寫成歷史了。」尤其是上海在疫情早期防控方面的「上海經驗」、「上海方案」都在書裡有詳細披露,相信很多年後這方面的內容一定會成為一段歷史。「一個有近3000萬人口的特大城市,還有大量輸入性人員進來,居然最後病人只有幾百個。這種事情在歷史上是做不到的,但今天做到了。原因就得從科學的層面闡述,我們舉國之力、團結一致,背後的價值是什麼?」
疫情期間,張文宏的各種金句都在網上流傳,成為當之無愧的「網紅」。他說,接地氣的話是與民眾溝通的需要,背後真正的核心是科學,這也是全書一直在傳遞的觀點。
張文宏還透露,下周二(6月9日)他將重新恢復在華山醫院的普通專家門診,掛號費50元,「我的開診預示著上海對疫情的信心,如果對疫情控制沒信心,我就整天待在公共衛生中心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