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假貨?收錢就拉黑?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意見》保障消費者...

2020-12-24 澎湃新聞

《每周質量報告》2020年11月29日

這兩年網絡直播帶貨是越來越火了,據預測,今年將達到9000億的規模。但就在直播帶貨快速發展的同時,相關消費投訴也增長到了接近前一年的5倍。其中最典型的問題就是因網絡平臺、商家和直播者三方的責任義務劃分不清,而引發的各種消費糾紛,消費者花了冤枉錢不說,想要維權卻面臨投訴無門的窘境。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關於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意見中明確了直播帶貨過程中涉及各方主體的責任義務,同時要求依法查處產品質量違法、廣告違法和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等8項直播帶貨中常見的違法行為。

直播賣的鴨絨被裡沒鴨絨

直播錄屏:是鴨絨被,是鴨絨的嗎?對對對鴨絨的, 每一絲都是絨,如果有一絲不是的我們都包賠。

上海紡織集團檢測標準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 丁若垚:這次我們從網絡平臺上購買到的這條鴨絨被 首先它是一個三無產品 我們也沒有發現吊牌這些信息 其次我們打開以後做檢測過程當中發現所號稱的鴨絨(被)裡面都是絨絲和羽絲這些成分,實際不是鴨絨,那也就是說它沒有這個保暖效果。

奢侈品牌服裝直播一律29.9

今年6月,江蘇省張家港市市場監管局也查處了一起直播帶貨售假案件。無論是阿迪達斯,還是古馳、巴寶莉,主播口中宣稱的這些所謂品牌服裝的價格全都是29塊9。

直播錄屏:我身上的這款是男士阿迪達斯的男士簡約風,29塊9全部包郵,收到貨之後不滿意運費險我們來承擔。質量都是可以放心,我們是自己工廠生產的。

張家港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聶函:在一間改裝成臨時直播間的車間內,我們查獲了印有巴寶莉、阿迪達斯、古馳等國際知名品牌字樣的T恤共9件。(顧客)下了單以後,他從其他地方再組織貨源。

執法人員調查發現,這位賣家無法提供合法的進貨渠道,各品牌權利方也沒有授權其銷售服裝,其行為涉嫌構成侵犯註冊商標權。

張家港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聶函:只要商標權利人在我們國家已經註冊了商標,而且未經他們同意,擅自銷售這些印有商標字樣的商品,就算侵權了。非法金額在5萬元以下的,我們處以25萬元以下的罰款。

直播商家收到錢就拉黑買家

與此同時,在江蘇常熟,警方破獲的一起詐騙案也與直播帶貨有關。消費者宛女士一次在看直播時,認識了一位美妝主播。這名主播表示自己正在做進口化妝品代購,而且價格很優惠。

受害人 宛女士:就是有一天我在刷小視頻的時候看見有一個介紹化妝品類的帳號正好在直播,就比較感興趣。進去之後她就在介紹自己以前是做代購化妝品的,可以代購進口正品化妝品,而且比專柜上要優惠很多。但是直播間裡本身是沒有任何連結的只能加微信聊。

經過一番交流之後,宛女士購買了一款蘭黛聖誕禮盒,一共分三次給對方轉了1901元。但是轉帳一個星期之後,賣家仍然沒有發貨。宛女士感到有些不安,立刻給這名主播發微信,結果發現自己已經被拉黑了。

受害人 宛女士:過了兩天之後發現她還沒有給我發消息,我就微信再聯繫她,發現她已經把我拉黑了,聯繫不上了,抖音裡留言也沒有回覆,我就感覺我自己上當了,然後我就到派出所報案了。

報案之後,常熟警方在江蘇南京將犯罪嫌疑人抓獲。

「直播帶貨」引發消費糾紛不斷

記者調查發現,「直播帶貨」作為新生業態近年來異常火爆,但是由於進入沒有門檻、主播素質良莠不齊,虛假宣傳、假冒偽劣等各類問題引發的消費糾紛也一直持續不斷。

中國消費者協會近日發布「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報告顯示,今年「雙11」促銷活動期間,共收集有關「直播帶貨」類負面信息33萬餘條。

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12315平臺共接收「直播」相關投訴舉報2.19萬件,同比增長479.60%,其中,直播帶貨訴求佔比近六成。產品質量疏於把關,使用「極限詞」等誘導消費者衝動消費,售後退換貨難保障等問題在直播平臺中較為突出。

山東的消費者劉女士就向記者反映,自己在一個網紅主播直播間購買溼巾,連結中明確寫著拍一發二,但是到貨後劉女士卻只收到了1件。

還有河北的馬女士通過直播買到了假手機,馬女士找主播理論卻被直接踢出了直播間。雖然商品連結為直播平臺提供,但是連結中只涉及30元定金,最終平臺只同意退30元,貨到付款的1600多元退不回來。

記者調查發現,直播帶貨中涉及平臺、主播和商家多方利益主體,而目前,大部分直播平臺都不提供直播回放功能,出現問題後消費者往往沒有直接的證據,當各個主體的責任界限劃分不清時,消費者權益受損想要維權往往是難上加難。

北京市消費者協會調研員 陳鳳翔:直播帶貨這一塊實際上會出現三個主要主體,一個就是平臺,第二個主播,第三個可能代表商家,那麼這三者之間的這種責任義務和定位,實際上在法律上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所以一旦出現問題的時候,責任不好劃分,所以就會出現一些扯皮。

為了了解直播帶貨存在的問題,北京市消費者協會近日組織開展了直播帶貨消費調查,以體驗式調查為主,一共選取10家直播平臺,其中電商平臺有7個,涉及淘寶、天貓、京東、蘇寧易購、拼多多、小紅書和蘑菇街;社交平臺有3個,包括抖音、快手和微博。

消費調查期間,體驗人員以普通消費者的身份在每個直播平臺分別選取3家店鋪進行下單,一共進行30次體驗式購物。經過調查結果發現,在30家店鋪中,有9家涉嫌存在證照信息公示問題,另外還有3家在直播時涉嫌虛假宣傳。

記者注意到,這三家涉嫌虛假宣傳的店鋪主營的的商品全都是食品。這是一家銷售雲南特產的店鋪。這位主播正在介紹一款瑪卡。

瑪卡錄屏:瑪卡主要就是說提高免疫力、改善睡眠、還有抗疲勞、補充腦力體力、補腎壯陽的、男性長期去喝這個瑪卡可以改善腎功能,瑪卡是沒有任何副作用的,它可以完全作為一個保健品來使用,這東西吃一輩子都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有病治病,沒病強身健體。

直播中,賣家宣稱這款瑪卡具有補腎壯陽、改善腎功能等多種作用,同時暗示可以作為保健食品來使用,有病治病,沒病強身健體。但是在產品的詳細介紹頁面並沒有標註主播介紹的所謂功效。調查人員告訴記者,到貨後,他們發現產品標籤上寫著這款瑪卡為「初級農產品」,並不是保健食品,包裝上也沒有標註任何功效。

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 陳音江:按照現有的法規,除開藥品和醫療器械,其它任何廣告詞,廣告用語裡邊都不得含有醫療用語或者說治療疾病功能的用語,它作為一種普通食品,宣傳具有治療預防各種疾病的功能 這種宣傳顯然是違反了現有的有關的法律法規,一方面明顯地構成虛假誇大的宣傳,第二方面也涉嫌違反現有廣告法的有關規定。

在這個主營保健食品的直播間,主播正在介紹一款深海魚油,這位主播表示這款魚油能夠預防心腦血管等各種疾病。

魚油錄屏:降血脂、促進血液循環、預防心腦血管動脈硬化、而且對老花眼、青光眼、視力模糊都是有很好的效果,我們行業排在全中國第二名 ,質量這塊絕對是NO.1。

實際上這款魚油僅是一款普通的保健食品,標稱的保健功能也只有增強免疫力一種。

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 陳音江:主播在宣傳的過程當中極力去渲染這種產品具有預防心腦疾病,預防心臟病甚至治療青光眼等多項醫療保健功能,而且主播還一再聲稱產品質量是NO.1來誘導或者誤導消費者下單 但實際上它只是一款普通的保健食品,這種宣傳和使用NO.1的這種極限詞都明顯地違反了現有的法律法規,是一種典型的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

法律專家告訴記者,所謂直播帶貨實際上就是在有限的時間內,通過主播的介紹來帶動消費者下單購買。也就是說直播帶貨時,主播的作用至關重要。一些主播為了片面追求銷量,誇大或虛假宣傳產品的功效性能,誘導消費者下單,結果就會導致購買到的產品出現貨不對板、甚至假冒偽劣等各種問題。

調查中記者了解到,這次直播帶貨消費調查還重點對各直播店鋪的信息公示情況也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30家店鋪中,有9家店鋪涉嫌存在證照信息公示問題。

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 陳音江:在我們這次體驗的30個樣本當中有9個樣本涉嫌證照信息公示不全 相對來說是在我們調查當中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為什麼要公示這種證照信息,因為消費者通過直播來購買商品或者服務的時候是遠程的不能夠真實地看到商家的相關情況,信息公示是要保證前期消費者知情,讓消費者怎麼去選擇,所以如果前面的信息公示都沒有做到,消費者遇到問題都不能及時地找到商家,那麼他們怎麼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針對部分直播帶貨經營者涉嫌違法的問題,北京市消協已將相關情況反映給市場監管部門進行處理。

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電商直播用戶已達到2.65億。另據統計,2019年直播電商的總規模達到4338億元,2020年預計將達到9000億。

為了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近日發布了《關於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針對直播帶貨中網絡平臺、商品經營者和網絡直播者責任劃分不清等問題,這次的指導意見首先對各方主體的法律責任和義務進行了明確,為監管執法和促進行業規範提供了法律依據。

在保障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方面,指導意見明確規定,商品經營者除應持續公示相關證照信息之外,也應向消費者提供經營地址、聯繫方式、售後服務等信息。

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 陳音江:電子商務法明確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應該在網頁首頁公示營業執照信息但是現實當中有一部分電子商務經營者,特別是直播商家它認為我可能不屬於電子商務經營者,我只是在社交平臺上開展相應的活動,所以它可能想鑽空子就不去公示相關的證照信息,這次市場監管總局的指導意見就明確要求經營者通過直播營銷的方式來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該在網店首頁的顯著位置,持續地公示營業執照信息,以及相應開展業務的行政許可信息 充分地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小貼士:

面對越來越複雜的市場監管領域,你是否需要免費的市場監管相關資料?你是否需要免費的市場監管視頻培訓課程?

如果你需要,可以關注我們產品可靠性報告公眾號,即可獲得。

原標題:《直播帶假貨?收錢就拉黑?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意見》保障消費者權益》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直播行業亂象叢生,消費者利益如何保障?
    然而,隨著直播行業越做越大,一些問題和隱憂也逐漸浮出水面。虛假宣傳、直播翻車、主播帶貨車禍現場時有發生,這無疑打擊了廣大消費者對直播購物的信心。直播行業的風險在哪?監管政策落實得怎麼樣了?如何保障消費者權益?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辛巴辛有志主動退賠央視分析:直播帶貨需長效監管
    直播帶貨,是指通過一些網際網路平臺,使用直播技術進行商品線上展示、諮詢答疑、導購銷售的新型服務方式。近年來,直播帶貨這一新型網絡銷售形式迎來了大規模發展的熱潮,其以粉絲流量為基礎產生的價值不可估量,因此衍生出了眾多網紅主播,人們的購物生活也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與網絡產生了密不可分的聯繫。
  • 市場監管總局發布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
    原標題:市場監管總局發布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   11月10日,國家
  • 直播帶貨引發糟心事兒 買到假貨誰該為此「買單」?
    法官建議:直播帶貨作為新型電商模式,成為網絡經濟新的「火爆增長點」,但也存在相應的問題,主播、網絡服務提供者、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依法履行各自法定職責,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促進直播帶貨行業健康發展。   案例二   直播間買假貨,誰該為此「買單」?
  • 直播帶貨將加強監管:不得銷售特定全營養配方食品等
    直播帶貨7類行為將被依法查處。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近日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為期一個月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 針對「刷單炒信」、平臺責任落實不到位、售後服務保障不力、網絡主播欺騙和誤導消費者、售賣假冒偽劣產品、食品安全問題、價格欺詐等直播帶貨7類行為,徵求意見稿明確了依法查處7類行為所依據的法律法規和相關辦法,並要求釐清網絡平臺經營者、商品經營者、網絡主播等有關主體的法律責任。
  • 直播帶貨成假奢侈品銷售捷徑:假古馳包包被曝進價僅15元
    直播帶貨成假奢侈品銷售捷徑 近期據上海市公安局通報,在位於浙江的一家服裝公司直播間,主播通過直播帶貨方式銷售假冒奢侈品箱包和服飾,日均收入3~4萬,年入千萬, 上海市公安局的通報揭開了直播電商行業中很少為人所知的黑產——奢侈品直播。不少直播間打著奢侈品和大牌的名義銷售假貨,直播間中的「古馳」包包被曝進貨僅15元,進價幾十塊錢的假名牌衣服同樣以接近正品的價格銷售。 這些直播間打著代工、原單、尾單的幌子售假,強制要求非質量問題不退不換、不支持七天無理由退貨,直播結束刪掉連結不提供視頻回看,導致消費者維權難、取證難。
  • 質量售後問題屢見不鮮 直播購物如何保障消費者權益
    直播購物如何保障消費者權益 虛假髮貨質量售後問題屢見不鮮  近日,南京警方端掉一個利用直播帶貨銷售假冒某國際潮牌服飾的團夥,抓獲20多名涉案人員,現場繳獲30多萬件假貨,涉案金額近兩億元。
  •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局長張工:國慶期間要嚴守食品安全底線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代睿9月29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市場監管總局了解到,當日國務院食品安全辦聯合中央文明辦、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糧食和儲備局共同舉辦「提升餐飲質量 制止餐飲浪費」主題活動。
  • 曝光:直播帶貨假貨TOP100
    在消費者服務平臺「黑貓投訴」等平臺上,關於直播售假的投訴高達20多萬起。 今年3月31日,中消協發布的《直播電商購物者消費者滿意度在線調查報告》,有37.3%的受訪消費者在直播購物中遇到過消費問題,「誇大其詞」「假貨太多」「魚龍混雜」「貨不對板」成為消費者的集中吐槽的問題。
  • 獨家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廣告監管司桑林:將整合多方智慧完善...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張越熙近日,中央財經大學市場監管法律研究中心就「電商直播行業的發展與規範研究」課題採用視頻會議形式召開了開題論證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廣告監管司副司長桑林在會上提到,電商直播是個新生事物,確實有很多需要規範的地方,研究電商直播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規範電商直播的發展,另一方面還是要加強管理,保護消費者利益。
  • 辛巴「燕窩門」持續發酵:直播帶貨頻頻翻車 消費者該怎麼辦?
    而事實上,辛巴燕窩事件或許只是被曝出來的冰山一角,觀察黑貓投訴以及各類社交平臺、媒體關於直播帶貨的紀錄,關於直播帶貨翻車的消費者投訴屢見不鮮。而事實上,這並不是辛巴團隊第一次因產品問題出現翻車事故,今年7月,揚州電視臺曝光了辛巴徒弟「蛋蛋小盆友」帶貨的一款泰國乳膠枕,產地也並非泰國,而是青島。   類似的翻車事件在直播帶貨行業內還有許多,主要問題集中在售賣假貨、產品質量差、售後環節沒保障等。
  • 明星直播帶貨「假一賠三」不是長久之計
    12月15日,羅永浩通過其個人微信公眾號發布公告稱,其11月28日銷售的「皮爾卡丹」品牌羊毛衫,部分送檢後鑑定為非羊毛製品。對此,羅永浩承諾對「所有購買該產品的消費者,代為進行三倍賠付」。(據證券時報12月16日)  品牌羊毛衫不見羊毛,網絡紅人羅永浩的直播帶貨這次翻了車。
  • 發改委、市場監管總局:嚴打假冒偽劣
    來源:新京報市場監管總局啟動產品質量「雙隨機」國家監督抽查;淘寶、拼多多等多平臺上賣山寨貨抖音平臺上的「原單」名牌包包等。天貓商家展示的低價名牌香水產品。8月2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於加大打擊製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力度的通知,將打擊包括「傍名牌」在內的製售假冒偽劣商品、其他商標侵權、相關虛假宣傳和違法廣告等違法行為,列為重點打擊目標。發現的涉嫌重大違法線索,要對生產、銷售等相關環節進行全鏈條調查處理。
  • 直播帶貨敷在假貨上的窗戶紙終於被捅穿了 主播為何「不講商德」?
    再說直播帶貨。和馬老師境遇相同,幾位知名網紅同樣深陷關於打假的「血雨腥風」之中,頭部主播們紛紛中招。從人稱「快手一哥」的帶貨主播辛巴,到剛剛殺入直播圈不久的初代網紅羅永浩,都在這場風波中被「拉下了水」。
  • 羅永浩就「交個朋友直播間」售假致歉:三倍賠付
    12月15日,微信公眾號「羅永浩」發布《關於11月28日交個朋友直播間所銷售「皮爾卡丹」品牌羊毛衫為假貨的聲明》稱,11月28日,「交個朋友直播間」銷售了「皮爾卡丹」品牌羊毛衫,其後有消費者反饋懷疑收到的衣服不是純羊毛,是假貨。
  • 淘寶聲明:正式投訴工商總局網絡監管司司長
    28日下午,人民財經在淘寶其官方微博獲悉,淘寶就國家工商總局發布2014年下半年網絡交易商品定向監測結果一事發出聲明,人民財經馬上聯繫淘寶方面求證,淘寶給予官方回復表示「針對劉紅亮司長在監管過程中的程序失當、情緒執法的行為,用錯誤的方式得到的一個不客觀的結論,對淘寶以及對中國電子商務從業者造成了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我們決定向國家工商總局正式投訴
  • 杜絕良莠不齊,虛假宣傳、假冒偽劣,監管部門終於對直播帶貨出手!
    「直播帶貨」作為新生業態近年來異常火爆,特別是由於疫情期間,市場停擺,更加促進了「直播帶貨」這個行業! 但是由於「直播帶貨」沒有門檻,這也導致主播素質良莠不齊,虛假宣傳、假冒偽劣等各類問題,進而引發的消費糾紛也一直持續不斷! 就僅僅今年「雙11」促銷活動期間,中國消費者協會就收到有關「直播帶貨」的負面信息33萬餘條!
  • 直播帶貨引發的那些糟心事兒
    法官建議:直播帶貨作為新型電商模式,成為網絡經濟新的「火爆增長點」,但也存在相應的問題,主播、網絡服務提供者、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依法履行各自法定職責,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促進直播帶貨行業健康發展。案例二直播間買假貨,誰該為此「買單」?
  • 直播電商假貨頻現,如何保護消費者的利益?
    羅永浩從4月1號開始直播,至今已經逐步打造了一支專業的團隊,有選品的,有直播的,也有供應鏈的,這麼一大群人選品,依然無法避免產品質量問題,讓人唏噓。雖然很多產品是大牌子,可奈何渠道商資質不足,自然是會被認定為假貨的,羅永浩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那麼,假貨頻出的直播帶貨,如何保護消費用戶的權益?
  • 中消協:直播帶貨等「雲上」消費維權問題突出
    1月14日,中國消費者協會(以下簡稱「中消協」)日前發布「2020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直播帶貨」新問題層出不窮、在線培訓服務亂象頻現等上榜。中消協表示,回顧2020年,消費維權輿情呈現如下特徵:一是涉疫情消費維權問題凸顯;二是網際網路消費熱度高漲,直播帶貨、在線教育、網路遊戲等「雲上」消費維權較為突出;三是新業務、新模式帶來新消費問題,網際網路經濟「強監管」呼聲走高;四是傳統投訴熱點仍是輿論焦點,消費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