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枚印章看明朝首輔劉宇亮的功過是非

2020-12-26 華西都市報

從三枚印章看明朝首輔劉宇亮的功過是非

  劉宇亮印藏於四川省綿竹市博物館

  

□塗靖

  四川省綿竹市博物館3號展廳內,存放著一組明末首輔劉宇亮的遺物。包括水晶印章三方、玉麒麟香爐一件、七荷玉盤一件、水晶壺一件、玉桃一件。它們被作為博物館的重點文物安置在展廳突出位置。其中三方水晶印章最為特別,準確反映出這批遺物的信息。筆者在這裡主要談談這些印章的一些情況。

崇禎帝曾彰其忠義

  綿竹歷史上曾出現過兩個宰相,一個是南宋抗金名將張浚,另一個就是明朝崇禎年間的首輔劉宇亮。相對而言,劉宇亮的聲譽不如張浚。但其在綿竹所留下的遺物和事跡廣為流傳,知名度遠在張浚之上。關於劉宇亮的傳說,綿竹婦孺皆知。在綿竹,劉宇亮通常被稱為「劉天官」,綿竹境內現存的「關帝廟」「上帝宮」等明代古建築的修建均與劉宇亮有關。在綿竹遵道鎮,現在還有傳說是劉宇亮曾演兵的校場「跑馬嶺」。據《綿竹縣誌》記載,崇禎帝曾因劉宇亮主動請纓督戰的事跡,在其宅邸「天官府」門前修建石牌坊一座,以彰其忠義。該牌坊高大宏偉,橫額上書「首輔請纓」四個大字,可惜牌坊在1958年被拆除。
  據史料記載,劉宇亮世居綿竹,出身於官宦世家。其父劉延齡,曾先後任湖廣嘉魚和南京宣城兩縣教諭及雲南歸化縣令,剛正廉潔,政績顯著,離任之時「父老臣轅下,至納履乃得發」,歷代縣誌均列其為鄉賢。劉延齡有子3個,長子劉宇揚曾任陝西漢中南備道太常寺少卿;次子劉宇烈,先後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和陝西總督,後戰死邊疆;劉宇亮是劉延齡最小的兒子,也是成就最大的兒子,自幼德才雙修,據縣誌載其「詩才清美,書法遒勁」。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劉宇亮中進士,之後屢遷至吏部右侍郎,崇禎十年(1637年)任禮部尚書,入閣,崇禎十一年(1638年)出任首輔。1642年,被崇禎帝免官還鄉,後病逝於老家綿竹天官府。
  世人對劉宇亮的評價褒貶不一,主流的觀點是其「沽名釣譽,臨陣脫逃,出爾反爾,玩弄國憲」,但也有人認為他「為官清正,臨危不懼,激流勇退」。世人之所以有這些看法,多是根據正史的記載而作出的判讀。眾所周知,史書在書寫前朝歷史時多會加上主觀色彩,更何況是在抗擊滿清的過程中義正辭嚴的首輔劉宇亮。劉宇亮遺物的出土對研判劉宇亮其人,補史、證史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制請纓印並珍藏

  劉宇亮的這批遺物,是於1999年7月綿竹市城區大北街舊城改造時在地下1.2米處發現的,裝盛於一木箱之內,至出土時木箱早已腐朽。其出土位置當為明時劉宇亮宅第「天官府」。由此似乎可以猜測,明末綿竹城破之時,劉宇亮後人倉促之間用木箱裝斂埋於老宅地下。然而這一埋再到這批物品重見天日,竟是300多年以後。
  出土的物品頗為珍貴,我們詳細看看出土的三枚印章。
  其一為「獸紐劉宇亮方印」,朱文篆書「劉宇亮」三字,明確無誤地表明了遺物主人為劉宇亮,此為其私人印信。
  第二方印「麒麟紐元輔請纓方印」。這方印章記載的應是1637年清軍從東口進入長城後,燒殺搶掠,如入無人之境,明軍節節敗退。京城內外人心惶惶,劉宇亮親自日夜巡查北京守軍和城門內外防務,上書崇禎帝,主動請纓,督師抗戰,儘管他將承擔戰敗的風險。此時的劉宇亮不得不說是忠君體民、為國盡忠的一代賢臣。而劉宇亮將其這個事跡做成印章並珍藏之,足見其對「請纓」之事跡引以為傲,忠君愛國之心溢於言表。而《明史》中對其「遇敵而趨避之」的記載當有其可疑之處,或是有其他原因,否則劉宇亮不會將「請纓」之事炫耀於世人,至少不會做成精美的印章才是。清代詩人趙敦彝就稱讚劉宇亮:
  壯哉劉相國,欲遂終君願。登朝自請纓,未堪家多難。老臣頗知兵,結習由來慣。若無奮發心,養自多遺患。流寇與強鄰,飄疾如飛電。聊將一旅師,為君當一面。龍顏大喜悅,平臺親賜宴。水火救中原,兼賜尚方劍。
  第三枚印章為「橋紐滋暢印」,印面朱文篆書「滋暢」。這枚印章當為一方閒章,而滋暢二字表現的也是一種悠閒自在的生活狀態和追求。這方印章也能反映劉宇亮罷官返鄉之後,追求的一種泰然的生活,並不因罷官而大喜大悲,反映了一個政治家的成熟。
  文物將那段歷史真實還原,劉宇亮罷官回歸故裡,泰然處之,然而國破家亡,內憂外患,使得這位老臣疲病交加,亡於宅邸,至死仍將「元輔請纓」之事引以為傲,乞願名垂青史。但《明史》並未遂其願,它勾勒了一個臨陣脫逃、沽名釣譽的首輔。通過對劉宇亮遺物的進一步研究,筆者認為,應當還其忠君愛國之美譽,這批遺物也當是補史之遺的珍貴資料。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相關焦點

  • 明末江南人家寧要商女寫字,也不掛首輔馬士英的畫,你可知為何?
    明末江南人家寧要商女寫字,也不掛首輔馬士英的畫,你可知為何?自古都是無奸不才,在宋朝的蔡京,秦儈都是蠻有才的,蔡京、秦檜身為奸臣,然而字都寫得極好。據說宋體字就是由秦儈的字所書寫,只不過由於他是奸臣,而不寫他的名字則改成宋體字。
  • 明朝一首輔,兒子平庸科考難中一甲,考官巴結:定第4?首輔:第2
    明朝一首輔,兒子平庸科考難中一甲,考官巴結:定第4?首輔:第2有人說母愛如水,父愛如山,這是沒錯的,父親對子女的愛常常更加含蓄內斂,有的父親甚至不苟言笑,保持自己家長嚴厲的一面,把自己的情感藏起來。而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說這麼一個故事,父親是一個幾乎完美的男子,他是明朝的知名首輔,位高權重,足智多謀,同時也是一位大改革家,他的政策促進明朝繁榮發展。那麼這麼一個幾乎沒有汙點的男子,居然甘心為兒子做了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原來他的兒子資質平庸,按照真實成績幾乎很難考中二甲,更別說一甲。
  • 他是明朝內閣首輔 做錯一件事被崇禎大罵:死有餘辜
    1644年初春,當李自成揮師進攻北京之際,明朝並沒有元氣大傷。就在600餘裡外的山海關,還駐紮著一支由吳三桂統領的精銳部隊——關寧鐵騎。關寧鐵騎數量並不多,但戰鬥力極強,是明朝末年敢於和八旗軍正面交鋒的軍隊之一。如果將關寧鐵騎及時撤回北京,李自成的農民軍能輕鬆攻陷北京。
  • 明朝一個首輔大臣,通過這個政策,徹底消除了蒙古人的威脅
    但是這個戰場上所向披靡,看似無敵的蒙古帝國在短短的百年後,就被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給滅了,建立了明朝。為何在後世幾百年內,一向善戰的蒙古人再也沒有對中原構成過威脅呢?為了闡述這個答案,我必須為那些不熟悉背景的人添加一些背景。首先,當時的蒙古人沒有強烈的「民族」認同。明朝一推翻元朝,一些蒙古部落就向明朝投降。事實上,在明朝早期,最強大的騎兵部隊是蒙古騎兵。
  • 盤點古代歷史上的三大暴君,功過是非由後人來斷,隋煬帝只排第三
    盤點古代歷史上的三大暴君,功過是非由後人來斷,隋煬帝只排第三歷史從來都不是簡單的正義與邪惡,而是正義和邪惡夾雜,一般新建立的朝代都會對前面的朝代大肆的詆毀,以突出自己的合法性,但也有人因為得罪了天下的文人,從而在死後成為了千古罪人
  • 體小量大第一名,鼠為何能居十二生肖之首?是非功過任評說
    老鼠嫁女貓為婿,是非功過任人評。鼠咬天開立奇功在十二生肖中,鼠佔有一席之地。鼠既非體大,也不是最強,但它和人的關係最密切——哪裡有人,哪裡就會有鼠。人對鼠是既厭惡又離不開——想滅滅不完,想甩甩不掉。體小量大第一名至於鼠為什麼能居十二生肖之首,說法有很多,流傳的故事也多。最普遍的說法是十二生肖的選用和排列是根據每天動物活動的規律和時間來確定的;鼠能居十二生肖之首,與它最活躍的活動時間是子夜(23:00-1:00)有關。
  • 陳循在土木堡之變後接任大明王朝的首輔
    在土木堡之變中,大明王朝的第七位內閣首輔曹鼐因為隨明英宗御駕親徵而殉國身亡。此後,陳循成為了大明的第八位內閣首輔。三楊在「三楊」先後過世之後,陳循、曹鼐和馬愉三人同掌內閣,曹鼐擔任首輔。由此開始,明朝內閣由「三楊輔政」轉變為「三狀元輔政」,不過,由「三楊」竭力打造的「仁宣之治」也終結了,明朝的歷史進入到多事之秋。1449年,也就是正統十四年,蒙古的瓦剌部首領也先率軍南侵。明軍全線潰敗,塞外僅剩下了大同一座孤城,京畿重地北京也面臨著危險。
  • 是非功過自任後人評說
    下面的幾首詩,雖然沒有直說吳國滅亡是西施的責任,但從表達來看,西施還是有一些責任的。西施館娃宮懷古 其一唐 皮日休綺閣飄香下太湖,亂兵侵曉上姑蘇。 越王大有堪羞處,只把西施賺得吳。這個觀點應該是有偏頗的,詩人說越王靠一個西施就滅掉了吳國,顯然過於片面。只看到了表面,沒有看到實質。
  • 印章誕生的歷史,「蓋章狂魔」乾隆特遣人雕刻了一千多枚印章
    黃庭堅的《花氣燻人帖》就有多枚鑑藏章 書畫印章C位出道 宋、元以後,因為注重了書畫題跋和署款 《乾隆寶藪》中記載,他特遣人雕刻了一千多枚印章,其中就包括自吹自愈的「十全老人」,還有為自己歌功頌德的「太上皇帝」等的一些刻文。
  • 歐巴馬訪韓歸還9枚朝鮮王朝印章
    當地時間2014年4月25日,韓國首爾,美國總統歐巴馬在青瓦臺正式向樸槿惠返還在韓戰期間走私出鏡的9枚朝鮮王朝印章。在會談期間,歐巴馬向韓方歸還在韓戰時期被美軍走私出境的國璽和御寶等共9枚朝鮮王朝印章。當天下午,在青瓦臺舉行的儀式上,歐巴馬將9枚朝鮮王朝國璽歸還韓國,包括大韓帝國國璽「皇帝之寶」、1907年純宗奉高宗為太皇帝時製作的「壽康太皇帝寶」等。1897年,朝鮮王朝改國號為大韓帝國。印章的歸還標誌著韓國努力獲取遭洗劫藝術品的行動取得重大進展。
  • 《延禧攻略》乾隆印章大火,1000多枚印章,常用竟高達500多枚…
    而後仔細一看,高貴妃給乾隆的《快雪時晴帖》一共220枚鈐印,乾隆一人獨蓋172枚,還大筆一揮最後寫了一個「神」字!趙孟的《人騎圖》卷就收在《石渠寶笈續編》裡/故宮博物院一部劇帶火了乾隆1000多枚印章,不是真心想要搞破壞,對畫作真心喜歡就蓋上印章,喜愛之情溢於言表,成為了
  • 畢業季 大學教授刻224枚印章送學生
    (來源:@西華師範大學)(來源:@西華師範大學)近日,西華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高然,親手雕刻224枚印章,作為畢業禮物送給帶班的學生們。每枚印章上刻有學生名字,字形圖案各異,完成一枚至少需要一小時。高老師說:「還得抓緊時間刻,爭取在學生們6月離校的時候,人人都能拿到印章。」
  • 明朝內江人趙貞吉:名列「西蜀四大家」的宰輔
    他「生而神穎」,6歲能對句,看一本書,能說出其中三分之一的內容,再讀一遍,就能背誦了。  祖父趙文杰在武功縣任職時,趙貞吉在武功縣的學校讀書,一天能看「數卷」,大家稱他是天童。  15歲那年,趙貞吉讀著名心學大師王守仁的《傳習錄》,驚嘆地說:「我本來懷疑萬物的規律是遠離本心的,現在才知道真正的歸向。」就想去找王守仁學習,但父母沒同意。無奈下,趙貞吉只得「遍誦六經自求之」。
  • 次韻大明首輔張居正先生《出方廣寺》
    說起內閣首輔,自明朝英宗天順年間開始(另有文獻認為從明仁宗開始),其中最為世人所知的首輔應該是張居正先生了。最近在翻閱古詩詞,看到張居正先生的一首詩作,清新自然,古樸雅致。因此,以這個韻律,寫一首自己的作品,請大家批評指正!
  • 明朝朝廷裡最富得流油的職位,幹一任此生無憂,連首輔都自愧不如
    明朝朝廷中的官職有成千上百個,光中央高管就有四十多個,其中作為百官之首的是吏部尚書,吏部尚書被當時官場上的人稱為「天官」,意思就是位高權重,只要隨隨便便在公文上進行小小修改,就能讓官場中的人命運發生重大變化,要不就是平步青雲,要不就是萬劫不復,因為吏部的主要職責就是掌管朝廷中的所有官職以及人員升降考核
  • 看看明朝張居正的轎子
    沒錯,上面說的三輛車,是這個地球上豪車排行榜裡的前三名!可謂極致昂貴、極致奢華! 然而,這些豪車,與中國450年前(明朝)的一款轎子相比,都弱爆了!那款驚世駭俗的轎子,是明朝首輔張居正的,叫「如意齋」!
  • 故宮鎮館之寶:蓋了這枚印章的書畫都會身價倍增!
    什麼樣的神奇印章能夠抬高書畫的價格?為慶祝80歲生日,乾隆皇帝特意選定這幾個字,讓人刻成印章,大概是希望自己年屆八旬也不要忽略天地間的徵兆,繼續做個勤奮的皇帝。他還親筆撰寫《八徵耄念之寶記》,把這些想法都記錄其中。
  • 站在大明王朝政治頂峰的男人,首輔張居正!
    引子筆者為大家講述一下明朝的一位政治家,他為了大明的江山可謂是鞠躬盡瘁,小編個人也是對這個人物很喜歡,他就是萬曆時期的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而在他剛剛加入翰林院時內閣卻正在進行一場激烈的政治鬥爭,那時的內閣大學士只有夏言與嚴嵩二人,他們二人為了首輔的位置展開了激烈的爭奪,後來夏言雖然得到了首輔的位置但是被嚴嵩進讒言而殺,所以最後還是嚴嵩坐上了首輔的位置。對於內閣激烈的政治鬥爭他並沒有參與進去,在冷眼旁觀了幾年之後他對於政治鬥爭的冷血與陰暗有了一定的認識。
  • 麻城這枚印章承載著濃濃故鄉情—麻邑四鄉壇域圖
    如果你到過孝感鄉文化園一定見過這尊造型獨特的雕刻從南大門入口登階而上你會看到一枚大印章名為「麻邑四鄉壇域圖」這是按照麻城明清時期的文物「翻天印」以1:100的比例複製而成採用麻城本地石材雕刻其內容為明初時期麻城四鄉區劃圖在明朝初期麻城分為太平、亭川、孝感、仙居四個鄉其中「孝感鄉」就是當時全國八大移民聚散地之一從上圖可以看出,當時的太平鄉區域包括:現在的城區、龜山、福田河以及黃土崗部分地區,閻家河、三河口兩鎮,另外還有安徽金寨的部分地區。
  • 大學教授手刻244枚"個性定製"印章送畢業生
    已有120位學生收到了高然老師親手篆刻的印章  4月21日,一段名為「大學教授刻244枚印章送學生」的視頻走紅網絡。高然除了追劇、看網絡節目和大家尋找共同話題,還經常聽相聲、看段子,把有意思的包袱不經意間用到課堂裡,吸引學生。更重要的是,「剝下歷史學刻板的面目和威嚴的盔甲,融合今人今事,讓學生們更好地接受知識。」高然覺得,這和嚴謹地做學術感覺完全不同,卻是學生們更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