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是社會的一個部分,社會服務是教會內部關係向社會的延伸,其所產生出來的果效也是愛的結果。教會在服務社會的時候,建立了愛的關係。這既體現了基督賦予教會愛的精神,教會自身也得到了建立和完善,」深圳市基督教兩會主席蔡博生牧師曾分享道。
在紀念復辦三十周年之際,廣東協和神學院舉辦了「做慈善公益、為基督發光」專題研討會。其中,蔡博生牧師以《在愛中建立自己——淺談社會服務對教會自身建設的必要性》為題,分享了社會服務對於教會回應基督愛的精神以及自身建設的意義。
蔡牧師表示,教會與社會是有關係的,社會服務是教會內部關係向外的延伸。首先,社會服務是基督「愛」的精神的具體表現。基督徒不僅要關心個人屬靈的生命,還有社會責任。回看歷史,不管是傳教士還是中國基督教界的前輩,他們從未停止過對社會的關心,並努力服務社會。
聖經中就有關於幫助窮乏和扶助孤寡的教導,基督教青年會更是將「非以役人,乃役於人」作為會訓,這都為社會服務注入了神聖的源動力,也為教會提供了服務社會的聖經依據。社會服務是教會在行動,社會服務是宗教界參與社會建設的重要渠道,並且要將宗教慈善從傳統的扶貧濟困轉變為多元的服侍。
2012年,國家六部門出臺了《關於鼓勵和規範宗教界從事公益慈善活動的意見》,對宗教界參與社會服務的政策優惠、渠道方式和行為要求等都給出了明確的規定;同年6月,中國基督教兩會發布了名為《中國基督教大力開展慈善事業倡議書》,鼓勵教會發揚基督教倫理,遵紀守法,並發揚基督教「愛鄰舍」的慈善理念,回應社會需要,重視社會關懷,提倡服務社會,作光作鹽、榮神益人。
2014年8月,在深圳市基督教會恢復禮拜三十周年感恩慶典上,市基督教社會服務中心揭牌,下設七個部門:特殊兒童關愛部、安寧服侍部、婚姻家庭部、長者康復部、心理輔導部、防毒戒毒部和醫療服務部。為了配合以上部門社會服務工作的有序開展,社會服務中心在深圳三十個堂點開設了三十個社會服務站點。
2015年10月20日,在南京舉辦的首屆兩岸宗教公益論壇上,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主席傅先偉長老介紹了中國基督教公益慈善情況。當時,他表示,中國基督教會在2003年成立了社會服務部,倡導各地教會和信徒勇於承擔社會責任,挖掘和發揮基督教在公益慈善事業上獨特的優勢,積極探索投入社會的有效途徑,從而達到踐行信仰、活出基督的目標。同時,教會的社會服務領域也不斷拓寬,不僅涉及到養老、捐資助學等方面,還延伸到災害救助、扶貧、助殘和環境保護等方面。截至當時,中國教會已投入了3億5千多萬,使受益者達到68萬之多。教會還積極響應國家宗教局的號召,開展」宗教慈善周」的活動,為社會的發展貢獻出基督教界的力量。
2015年,廣東省基督教協會慈善基金會成立,將在「賑災救濟、扶貧濟困、慈善救助」等方面開展慈善活動。
2016年10月17日是我國第三個「扶貧日」,基督教全國兩會將每年10月份第三個周六、周日定位基督教「扶貧濟困」公益慈善主題日(今年為10月15、16日)。今年的主題為「你去照樣行」,期間奉獻用於教會的公益慈善活動。
以上這些都是中國基督教界積極參與社會服務的體現,實踐著基督「愛」的精神,不僅愛神也愛鄰舍如同自己。蔡牧師認為,透過社會服務,教會社會功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其社會影響力也大幅度地提升,教會自身建設得到完善,福音事工也隨之發展。
「教會作為一個愛的、有生命力的團契、其目的和功能不是讓教會自娛自樂,而是要把基督愛的精神發揚光大,成為社會的光和鹽。基督教會見證自己生命的時候,隨著其在社會的影響力不斷增強,其自身價值得到更大的提升,教會自身也得到了建立和完善,」蔡牧師說。
「教會是社會的一個部分,社會服務是教會內部關係向社會的延伸,其所產生出來的果效也是愛的結果。教會在服務社會的時候,建立了愛的關係。這既體現了基督賦予教會愛的精神,教會自身也得到了建立和完善,」深圳市基督教兩會主席蔡博生牧師曾分享道。
在紀念復辦三十周年之際,廣東協和神學院舉辦了「做慈善公益、為基督發光」專題研討會。其中,蔡博生牧師以《在愛中建立自己——淺談社會服務對教會自身建設的必要性》為題,分享了社會服務對於教會回應基督愛的精神以及自身建設的意義。
蔡牧師表示,教會與社會是有關係的,社會服務是教會內部關係向外的延伸。首先,社會服務是基督「愛」的精神的具體表現。基督徒不僅要關心個人屬靈的生命,還有社會責任。回看歷史,不管是傳教士還是中國基督教界的前輩,他們從未停止過對社會的關心,並努力服務社會。
聖經中就有關於幫助窮乏和扶助孤寡的教導,基督教青年會更是將「非以役人,乃役於人」作為會訓,這都為社會服務注入了神聖的源動力,也為教會提供了服務社會的聖經依據。社會服務是教會在行動,社會服務是宗教界參與社會建設的重要渠道,並且要將宗教慈善從傳統的扶貧濟困轉變為多元的服侍。
2012年,國家六部門出臺了《關於鼓勵和規範宗教界從事公益慈善活動的意見》,對宗教界參與社會服務的政策優惠、渠道方式和行為要求等都給出了明確的規定;同年6月,中國基督教兩會發布了名為《中國基督教大力開展慈善事業倡議書》,鼓勵教會發揚基督教倫理,遵紀守法,並發揚基督教「愛鄰舍」的慈善理念,回應社會需要,重視社會關懷,提倡服務社會,作光作鹽、榮神益人。
2014年8月,在深圳市基督教會恢復禮拜三十周年感恩慶典上,市基督教社會服務中心揭牌,下設七個部門:特殊兒童關愛部、安寧服侍部、婚姻家庭部、長者康復部、心理輔導部、防毒戒毒部和醫療服務部。為了配合以上部門社會服務工作的有序開展,社會服務中心在深圳三十個堂點開設了三十個社會服務站點。
2015年10月20日,在南京舉辦的首屆兩岸宗教公益論壇上,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主席傅先偉長老介紹了中國基督教公益慈善情況。當時,他表示,中國基督教會在2003年成立了社會服務部,倡導各地教會和信徒勇於承擔社會責任,挖掘和發揮基督教在公益慈善事業上獨特的優勢,積極探索投入社會的有效途徑,從而達到踐行信仰、活出基督的目標。同時,教會的社會服務領域也不斷拓寬,不僅涉及到養老、捐資助學等方面,還延伸到災害救助、扶貧、助殘和環境保護等方面。截至當時,中國教會已投入了3億5千多萬,使受益者達到68萬之多。教會還積極響應國家宗教局的號召,開展」宗教慈善周」的活動,為社會的發展貢獻出基督教界的力量。
2015年,廣東省基督教協會慈善基金會成立,將在「賑災救濟、扶貧濟困、慈善救助」等方面開展慈善活動。
2016年10月17日是我國第三個「扶貧日」,基督教全國兩會將每年10月份第三個周六、周日定位基督教「扶貧濟困」公益慈善主題日(今年為10月15、16日)。今年的主題為「你去照樣行」,期間奉獻用於教會的公益慈善活動。
以上這些都是中國基督教界積極參與社會服務的體現,實踐著基督「愛」的精神,不僅愛神也愛鄰舍如同自己。蔡牧師認為,透過社會服務,教會社會功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其社會影響力也大幅度地提升,教會自身建設得到完善,福音事工也隨之發展。
「教會作為一個愛的、有生命力的團契、其目的和功能不是讓教會自娛自樂,而是要把基督愛的精神發揚光大,成為社會的光和鹽。基督教會見證自己生命的時候,隨著其在社會的影響力不斷增強,其自身價值得到更大的提升,教會自身也得到了建立和完善,」蔡牧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