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它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一起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中秋節是歡慶豐收的日子,也是合家團聚的節日,這麼重要的日子裡當然少不了要吃一些美食。在我們的印象當中,吃月餅賞月是傳承了幾千年的中秋節習俗。但是,中秋節除了吃月餅,這一天還有很多應節食品,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了解下全國各地中秋節的傳統美食吧。
除了月餅,中秋節的傳統食物還有這些
1、鴨子
俗話說「秋高鴨肥」。秋天的鴨子最為肥壯,並且鴨肉有潤肺滋補的功效,這個時節吃鴨肉不僅可以補益身體,還能對抗秋燥。
不少地區都有在中秋節吃鴨子的習俗。川西地區的煙燻鴨、成都的滷鴨、南京的桂花鴨、南通的八寶鴨、福建的檳榔芋燒鴨、臺灣的水鴨,這些都是當地人們中秋節的必備菜品。
2、餈粑
打餈粑是四川人必不可少的一項中秋習俗。
每年中秋節,四川民間家家戶戶都要製作餈粑,有些地方還會加入桂花搗成月桂餈粑,沾上黃豆粉和白糖吃。餈粑黏結、香甜,寓意全家和睦團結、生活甜蜜幸福。
3、田螺
中秋吃田螺,是廣東地區的習俗。據說八月十五吃田螺可以使眼睛明如秋月。另外就是吃田螺要去殼,剝殼食肉意為「食心(新)轉運」,以求去除晦邪之氣。
4、柚子
柚子是秋季時令佳果,亦是中秋節必不可少的應景水果。一是柚子又大又圓,象徵團圓;二是柚子諧音「遊子」、「佑子」,寓意吉祥,歡慶佳節之餘,又討了個「彩頭」。
另外,柚子酸甜可口,中秋節吃了甜蜜的月餅,或者油膩的食物,此時吃點柚子正好可以解油膩,幫助消化。
在有些地方方言中,柚子諧音「有子」,中秋節吃柚子又有了早生貴子的美好意義。
5、石榴
除了柚子外,石榴也是中秋節必備的水果。成熟的石榴色澤鮮紅或粉紅,剝開後露出晶瑩如瑪瑙般的子粒,甜美多汁。因為石榴籽多飽滿,果實顏色鮮豔,常用作喜慶水果,寓意多子多福、子孫滿堂。人們認為中秋節吃了石榴,上天就會賜福「多生子」。
6、菱角
菱角是一種水生植物,長成於七月,最好的食用時間是中秋時節。中秋節吃菱角是江南一代的習俗,老一輩人講,中秋節給小孩子吃了菱角,孩子會更聰明伶俐。
7、桂花糕
中秋節正是丹桂飄香的時候,許多人家就會用桂花製作出各種食物,如桂花糕、桂花酒等,在節日期間食用。
8、團圓饃
陝西關中農家會在中秋節時,用精麥麵製作三到五層的大圓餅,並在每層周圍雕塑各式各樣的花朵,然後用鏊鍋烙制而成,這就是團圓饃,實際上就是自製的大月餅。
中秋佳節,烙一個團圓饃,拜月之後全家人分而食之。一家有多少人,就要切多少塊,在外不能歸來的遊子也要保留一份,合起來就是一個大圓餅,寓意大團圓,全家人團結合作。
9、芋頭
廣東潮汕、山東萊陽、江蘇無錫、福建沿海等地區過中秋節,還有吃芋頭的習俗。一是因為八月正是芋的收成時節,人們習慣用它來祭拜祖先;二是芋頭有「餘頭」的諧音,為了討個「彩頭」,希望好日子有富餘。
10、螃蟹
中秋時節,螃蟹黃滿膏肥,正是品嘗的最佳時機。另外,螃蟹的「蟹」與「謝」同音,中秋佳節,遊子歸來,親友相聚,走親拜友......用螃蟹表達「謝」意,再合適不過了。
11、藕
中秋節前,新鮮蓮藕大量上市。浙江人會將蓮藕切片,但每兩片之間不切斷,下端相連,在中間夾入調製好的餡,在麵糊中拖一下煎至金黃,做成藕餅。合肥人在中秋節也要吃包河「無私藕」。
12、烤肉
臺灣同胞過中秋節有一項比較獨特的風俗,那就是烤燒烤、吃烤肉。這一天無論是街頭巷尾,還是公園空地,幾乎都聚滿了烤燒烤的人。於他們而言,中秋節儼然已經成為了「烤肉節」。
有人說臺灣人過中秋節吃烤肉是源於一支魔性廣告,但據學者考證,發現這個習俗或許更早來自於臺灣中南部的農村地區。最後結論認為,臺灣中秋烤肉,始於秋收農閒的打趣,後經廣告商洗腦式的廣告,慢慢蔓延到全臺,形成了「中秋烤肉」的風潮。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的收集整理的中秋節除了月餅外的其他各地傳統美食,你的家鄉吃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