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關澳大利亞和中國之間的貿易問題,一直困擾著澳方。中國在近來一直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雙方在多個方面的經濟活動上都存在十分親密的關係。但這並不代表中澳雙方的國際關係有多好,而澳方政客反而採取著經濟靠中國,政治靠美國的做法。
也就是說,澳方一直扮演著美國在亞太地區制衡中國的手腳,澳方的這番舉措,也導致其在對華政策上時不時地做出錯誤決定,從而破壞了中澳雙邊的國際關係。就在近期,兩國的貿易因此受到影響。
根據澳方媒體的報導可以知道,認為中方一系列舉動,將使澳方失去在中國不少市場份額,因此引發了澳方政客的關注。就在12月16日,澳大利亞政府變表示,將通過WTO來對中國的決策發起挑戰。
澳方跳腳,但其作為只會對雙邊關係造成負面影響
從澳方的作為可以知道,澳大利亞並不願意同中國進行討論,而是希望通過外界施加壓力從而迫使中國恢復澳方對華的大麥貿易。但澳方這樣的作為並不能使中國接受,反而很可能會讓中澳雙邊關係繼續遇冷。
中方作為擁有巨大市場的國家,在同澳方進行貿易時,本就不是處於弱勢的一方,如今中國更是在對自身的對外貿易結構進行優化,尋找多個可供應對應產品的國家。毫不誇張的說,如今澳方在對華貿易上,並不存在太多的主動權。
反而是其對華態度上一直蠻橫的做法,如果一直得不到改變的話,其在華市場會被其他國家逐漸瓜分掉。據媒體消息可知,就在澳洲農民擔憂自己的1200萬噸大麥即將爛在地裡也賣不出去的同時,法國、俄羅斯等國家生產的大麥正在中國市場上進行激烈的爭奪。
澳大利亞更換貿易部長
澳方也並非沒有坐視這種情況的發生,在近期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的內閣改組中,其已經將原教育部部長丹·特漢更換為新任的貿易部長,並且原因為在原部長的任期中,中澳雙方的貿易關係並沒有得到好轉。
看起來澳方又在考慮改善中澳雙方的貿易關係,但只要澳方不在雙邊政治關係上做出良好的表率,接下來雙邊的貿易關係是難以得到改變的,甚至於情況繼續惡化下去,澳方在中國幾十年來辛辛苦苦拿下來的市場份額,將會被其他國家在幾個月內迅速佔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