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憂1200萬噸大麥爛在地裡?澳大利亞亡羊補牢:更換貿易部長

2020-12-23 海峽新訊

日前,有關澳大利亞和中國之間的貿易問題,一直困擾著澳方。中國在近來一直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雙方在多個方面的經濟活動上都存在十分親密的關係。但這並不代表中澳雙方的國際關係有多好,而澳方政客反而採取著經濟靠中國,政治靠美國的做法。

也就是說,澳方一直扮演著美國在亞太地區制衡中國的手腳,澳方的這番舉措,也導致其在對華政策上時不時地做出錯誤決定,從而破壞了中澳雙邊的國際關係。就在近期,兩國的貿易因此受到影響。

根據澳方媒體的報導可以知道,認為中方一系列舉動,將使澳方失去在中國不少市場份額,因此引發了澳方政客的關注。就在12月16日,澳大利亞政府變表示,將通過WTO來對中國的決策發起挑戰。

澳方跳腳,但其作為只會對雙邊關係造成負面影響

從澳方的作為可以知道,澳大利亞並不願意同中國進行討論,而是希望通過外界施加壓力從而迫使中國恢復澳方對華的大麥貿易。但澳方這樣的作為並不能使中國接受,反而很可能會讓中澳雙邊關係繼續遇冷。

中方作為擁有巨大市場的國家,在同澳方進行貿易時,本就不是處於弱勢的一方,如今中國更是在對自身的對外貿易結構進行優化,尋找多個可供應對應產品的國家。毫不誇張的說,如今澳方在對華貿易上,並不存在太多的主動權。

反而是其對華態度上一直蠻橫的做法,如果一直得不到改變的話,其在華市場會被其他國家逐漸瓜分掉。據媒體消息可知,就在澳洲農民擔憂自己的1200萬噸大麥即將爛在地裡也賣不出去的同時,法國、俄羅斯等國家生產的大麥正在中國市場上進行激烈的爭奪。

澳大利亞更換貿易部長

澳方也並非沒有坐視這種情況的發生,在近期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的內閣改組中,其已經將原教育部部長丹·特漢更換為新任的貿易部長,並且原因為在原部長的任期中,中澳雙方的貿易關係並沒有得到好轉。

看起來澳方又在考慮改善中澳雙方的貿易關係,但只要澳方不在雙邊政治關係上做出良好的表率,接下來雙邊的貿易關係是難以得到改變的,甚至於情況繼續惡化下去,澳方在中國幾十年來辛辛苦苦拿下來的市場份額,將會被其他國家在幾個月內迅速佔據。

相關焦點

  • 擔憂1200萬噸大麥爛在地裡?剛剛澳洲作出意外舉動:更換貿易部長
    來源:金十數據近期,對華貿易問題一直困擾著澳大利亞。作為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在澳大利亞經濟中所扮演的角色,可以說是舉足輕重的。然而,澳大利亞卻從未珍惜中國這個貿易夥伴,反而時不時做出就做出錯誤決定。
  • 擔憂1200萬噸大麥爛在地裡?澳大利亞緊急請求磋商,中國表示遺憾
    來源:金十數據當前,澳大利亞正迎來30年來最大的豐收季,2020/21年度大麥產量預計約為1200萬噸。但當地大麥農民卻並不感到高興,因為他們已經幾乎失去了最大客戶——中國。由於擔憂1200萬噸大麥「爛在地裡」,澳洲也坐不住了。
  • 澳關閉和談大門,將中國告上WTO,澳農民:1200萬噸大麥將爛地裡
    二、澳政府就是想將事情鬧大,意圖通過國際組織的影響力給中國「施壓」,逼中國採購澳大麥。這樣坎培拉既不用彎腰道歉,還能恢復之前的貿易,可謂一舉兩得。但「是非曲直、自有公道」,並不是澳大利亞說什麼就是什麼。三、澳政府已經無路可走,既不想改正錯誤,又想挽回經濟損失,所以只能向貿易組織提出申訴,作出最後的努力。
  • 大麥將爛地裡,澳被逼急了?欲借WTO向華施壓,中方已有言在先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導,12月16日,莫裡森政府就中國對澳大麥徵收高額關稅一事,將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訴訟,這也是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罕一貫秉持的態度。中方對此回應:澳政府要認真對待中方關切。有分析認為,澳大利亞此舉無疑是衝著即將爛在地裡的1200萬噸大麥而來。現今失去了中國這個「大客戶」,短時間內又找不到另外的國家接盤,「五眼聯盟」又無動於衷,甚至趁機在華「搶飯碗」,澳大利亞不急才怪。況且早先就有紅酒、牛肉、龍蝦等產業遭到了中國的「拒絕」,並引來國內罵聲一片,政府與總理均背負了極大的壓力,他們需要給民眾一個交待。
  • 莫裡森改組內閣,更換貿易部長同時,還任命被我國禁止入境的鷹派
    現在擺在澳大利亞面前有一道難題,那就是澳大利亞一邊在防衛上需要依靠美國,一邊在貿易上需要依靠中國,可謂是兩邊都得罪不起,因此為了尋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度,莫裡森在近日對自己的內閣進行了重組,試圖通過這種方式來展現對華友好姿態,同時又不得罪美國。因此,莫裡森將貿易部長進行了更換,希望新的貿易部長能更好地發展對華貿易關係。
  • 澳大利亞大麥出口遭阻,投靠印度,指責中國!忘恩負義
    而針對此事,澳大利亞方自然是有著不同意見,因此不斷申訴,不過他們的接二連三要求自然遭到了拒絕,如今竟然又想著去世界貿易組織去指責中國。 澳大利亞看準印度強大潛力 而在同時,澳大利亞也在不斷地找著下一家大麥購買國家
  • 中國100萬噸大麥訂單授予法國,澳大利亞這回知道疼...
    近段時間以來,澳大利亞盲目跟風美國,共同炒作涉華議題,令中澳貿易合作蒙受了巨大影響。如今為了進一步敲打澳方,中國正在積極尋求農產品貿易的替代國家。 目前,中國對於歐洲農產品需求持續上升,法國已成為中國主要的大麥供應國之一,按路透社報導稱,已經有十幾艘巴拿馬籍貨船被預訂,用於向中國運輸法國大麥。而根據往年的經驗,這些大麥的運輸量可能有100萬噸。 考慮到中國市場的總需求,中法在農產品上加大貿易,對澳大利亞農場主們顯然是個相當糟糕的消息。
  • 中澳貿易最新消息!澳大利亞農業部向莫裡森提交最新報告:棉花和...
    澳大利亞農業部已經告知總理莫裡森政府,預計澳大利亞5.6億澳元小麥和6.11億澳元棉花將遭受重大打擊,並且擔憂水果、蜂蜜和製藥行業的供應商將可能成為中國單邊貿易制裁的下個受害者。澳大利亞農業部在12月預測報告中強調,澳大利亞棉花和小麥種植者目前正面臨著被制裁的擔憂。
  • 中法籤下100萬噸大麥訂單,十幾艘貨船駛來,澳大利亞又眼紅了?
    澳大利亞是美國的重要盟國,在國際社會上一直跟隨美國的步伐,可謂是美國的頭號「小弟」。近年來。美國政府對中國的多方刁難讓中美關係面臨巨大挑戰。看到美國的大哥的舉動,澳大利亞官員也緊隨其後,不僅製造各種污衊中國的言論,還意圖對中澳兩國間的貿易進行幹預,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農業領域的貿易。
  • 眼看中澳關係越來越冷,莫裡森把貿易部長給換了
    澳大利亞多次在中國核心問題上採取錯誤言行後,導致兩國關係持續惡化。澳洲對華貿易也受到影響,如澳煤炭因不符合我國環保標準被擋在海關門外,並且中國商務部對澳大麥和葡萄酒徵收反傾銷稅。這樣一來,直接受損方就是澳洲出口企業,為此澳企多次喊話莫裡森內閣修復中澳關係。
  • 澳大利亞大麥小麥出口商或將全面失去中國市場
    海關數據顯示,在今年1-7月我國累計進口澳大利亞小麥數量約為114萬噸,當時排我國進口小麥來源國第二位,但到了9月份,當月澳大利亞小麥進口量僅為6萬噸,遠遠落後於法國和加拿大,甚至落後於重新受到我國廠家青睞的美國市場。
  • 澳洲就大麥徵稅去WTO告狀!澳部長:結果還得是中國說了算
    澳貿易部長伯明罕當地時間29日,澳大利亞貿易部長西蒙·伯明罕聲稱,"在世貿組織就大麥問題(對中方)進行上訴,是我們下一步的行動"。彼時,澳方就已經提前獲知了,大麥可能會被加徵稅費一事。上文中的貿易部長伯明罕,與農業部長利特普勞德二人,分別試圖與我商務、農業部長進行電話溝通。可據澳媒報導,"中方不接"!讓伯明罕未曾料到的是,經歷了大半年,這一通"請求予以協商"的電話,至今也未打通!
  • 大麥:澳大利亞又生事端!
    澳大利亞就大麥關稅案將中國告到WTO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罕(Simon Birmingham)12月16日表示,將於16日晚就中國決定對澳大麥徵收高額關稅一事,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上訴。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導截圖據英國路透社報導,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罕12月16日表示:「在保護我們穀物種植者和大麥生產者的完整性和所有權方面,澳大利亞有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強有力的理由。
  • 大麥出口中國受阻,澳大利亞盯上「接盤俠」印度
    彭博社12月1日以「『啤酒熱』可能推動澳大利亞大麥運往印度」為題,介紹了印度「大有潛力」的啤酒市場,且從過去幾年的數據來看,印度也有心增加大麥進口,這為澳大利亞提供了機會。不過,眼下印度的啤酒市場規模與中美相比差距懸殊,且澳大利亞大麥進口仍要面對檢疫方面的問題。
  • 澳大利亞要去WTO告狀?澳部長:最終還是中國說了算
    當地時間11月29日,澳貿易部長伯明罕(Simon Birmingham)接受採訪稱,就中國針對澳大麥的關稅問題,澳政府仍在繼續計劃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申訴。此前外媒曾透露,澳大利亞曾提出申訴,要求中國覆審對澳大麥「雙反」關稅,但遭到拒絕。
  • 澳大利亞和中國之間的新貿易趨勢
    2020-12-19 05:01:11 來源: 青春感情 舉報   澳大利亞貿易部長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
  • 中國100萬噸大麥訂單授予法國,莫裡森疼了?
    中國和澳大利亞一直有著密切的合作聯繫,特別是在進出口貿易領域上。作為農業發達國,澳大利亞擁有著排名於世界前列的大麥種植基地。中國雖為糧食大國,但每年依舊需要進口大量工業用糧,而澳大利亞就是我國最大的大麥進口來源國。
  • 世界觀|澳大利亞說要去WTO告中國,澳洲農民急了……
    當地時間29日,澳大利亞貿易部長西蒙·伯明罕宣布,澳大利亞將向世貿組織起訴中國。而他起訴的原因,是半年前的一樁舊事。2011到2018年,澳大利亞的大麥70%都出口到中國了,佔中國大麥進口量半數以上。今年這倆稅一加,澳大利亞對華大麥出口基本停止。進入11月,澳大利亞迎來大麥成熟期,據當地媒體報導,該國今年將喜迎30年以來第二大豐收季,大麥產量預計將達1120萬噸。
  • 中國翻倍買入加拿大大麥!澳大利亞犯愁:年賺72億的好日子沒了
    澳大利亞開始犯愁了據觀察者網11月17日報導,這個時節,正是澳大利亞大麥的成熟期,該國今年大麥產量預計將達1120萬噸,並將喜迎30年以來第二大豐收季。不過今年中國宣布對澳洲大麥徵收"雙反"關稅後,澳大利亞糧農開始為他們的大麥銷路犯愁。
  • 向WTO「喊冤」未果,澳大利亞主動「求和」了
    既然2000萬澳大利亞人希望中國能夠繼續限制進口澳大利亞商品,幫助他們壓低澳大利亞國內龍蝦、牛肉、帝王蟹、鮑魚等產品的價格,澳大利亞為何主動向中國「求和」呢?老鱷魚認為,事情沒有那麼簡單。第一,其他國家看中了中國市場。大麥被裁定存在反傾銷和反補貼後,澳大利亞等來的不是盟友的援助之手,而是落井下石。美國看中了中國的農產品市場,欲對華出口更多的大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