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縣董嶺村:集體產權改革明晰產權比例 激活土地資本

2020-12-19 西部網

2016年3月21日,藍田縣小寨鎮董嶺村村民李向田第一個在村集體《雙重保障型農地產權比例市場流轉試驗合同書》上捺上手印,同意將自家的全部耕地、林地、荒地、住宅等由集體經營管理。

由此,我國首例將農村產權按比例分配給集體和個人的市場化流轉試驗在秦嶺腳下拉開了序幕。

自那時起,董嶺村的村民從農民變成了股民,他們手握股權書,一邊自主創業增收,一邊關心著集體經濟的發展狀況。

6月27日,藍田賓館。著名演員張嘉譯攜手浙江儒意文化公司與董嶺村共同舉辦的「影視藝術文化小鎮」項目論證會正在舉行,預示著這個已走上集體化發展道路的小山村將迎來更大的機遇。

而這一切,都來自於董嶺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紅利輻射。

改革,產業化道路的必然需求

這場改革,是從董嶺村黨支部書記李田利開始的。

上世紀90年代,熱血青年李田利買斷工齡毅然從國企回到家鄉,挑起了村委會主任的擔子。一心想著儘快改變家鄉貧困面貌讓鄉親致富的李田利,帶領村民先栽蘋果樹,沒效益又改種中藥材,還不行又帶著大家養生豬。然而,不僅一次次遭遇了失敗,還折騰光了手裡的錢。

迷茫中的李田利想到了科學技術。1998年,在楊凌農高會上他結識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教授,把從村裡採集來的土壤送到了農科城的實驗室。檢測結果令他興奮不已:董嶺村竟是難得的核桃優生區。

有了科學的引領,李田利一回村便帶著少數幾戶還信任他的村民種起了核桃。

2001年,僅憑著賣核桃接穗,種核桃的村民獲得了每畝萬元的收入,董嶺村的核桃產業由此逐年壯大。2003年,核桃種植過千畝,產值佔到全村經濟發展的80%;10年後的2013年,核桃覆蓋了全村2100畝土地,董嶺村成了全省第一個無糧村。

為防止市場波動對農產品的衝擊,早在2010年,李田利就帶領村民開始組建專業合作社、涉農公司及家庭農場等經濟組織,由於農民小家散戶傳統思想的影響,土地難以順利流轉,阻礙了村裡的規模化經營。

就在核桃產業岌岌可危時,與董嶺村一路之隔的白鹿原影視城開工建設,李田利從董嶺村的地理優勢看到了發展的新方向——走休閒農業的路子。2015年8月,《董嶺村農業文化主題公園旅遊發展規劃》出爐,但又是因為難以盤活土地資源而擱置。

於是,如何破解土地發展困局成了董嶺村永續發展的關鍵所在,也把李田利的思路再次拉回到土地改革上。

創新,「51:49」式的產權分配結構

帶著改革的難題,李田利再次來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找到農村土地研究專家李錄堂教授,試圖從土地制度設計上尋求路徑。

借鑑國有企業劃分國有股、企業股和企業全員持股的經驗及城鎮住房公積金改革的做法,李錄堂建議董嶺村探索建立「以土地集體公有為主,非集體(農民)土地所有為輔」的土地集體公有制度。李田利由此萌生了「股份制改造」土地的想法。

為了科學地制定政策,李田利跟隨西安市統籌辦調研小組前往貴州、浙江等地學習先進經驗,最終確定通過土地承包經營控制權,即土地產權比例化市場流轉試驗,實行規模化集約化經營,也就是將農村土地產權按集體佔51%、村民佔49%的比例分配後再市場化流轉。他們規定,除集體所佔土地產權及收益總額的49%歸農民個人所有外,其餘的51%留在集體,作為本金,以「滾雪球」的方式增值,這其中的31%又借鑑國有企業改制經驗「公積金」的形式由集體存入第三方銀行,享有股權的村民可以此為憑貸款,也可以在自行脫離集體時取出;10%作為村級公益金,解決農村土地市場流轉過程中失地失業農民的生存及就業問題和保障養老、環衛、婦幼等項目;剩下的10%用做管理費,根據村務工作需要支取。

2015年11月,村「三委會」上百次向村民宣講、解釋政策,徵求多方意見和建議,歷經十餘次會議,到年底時,終於獲得全體172戶村民的支持。

紅利,惠及所有村民的「利益蛋糕」

2016年3月,董嶺村的三資清理工作全面展開。他們對全村現有資源、資金、資本進行摸底、登記造冊,經村兩委會提議,黨員大會審議並提交村民代表大會決議,報送黨委、政府備案。

通過嚴格界定,最終認定全村630口人中,符合成員資格的股民共596人。

隨後,董嶺村將原有的董嶺核桃專業合作社和西安盛康創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二為一,註冊成立西安盛康創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將全村資產、資源、資金進行重新整合併以股份的形式納入,盤活全村閒置資源,提高股民參與村集體發展的積極性,最終促進股民增收。同時,董嶺村借鑑「政企分開」的經驗,村兩委班子成員不得在股份制公司兼職,股份制公司在村兩委會的指導下獨立運營,重新成立村資產管理委員會代表村委會全程監督公司運作,以保證村級資產保值增值。

為配合白鹿原影視城旅遊產業發展,村民們或廢棄、或閒置、或古舊的房屋也納入村級資產,同樣按比例持股。李田利告訴記者:「股民的身份一經確定,永不改變,是固化享受改革紅利的。」

6月25日,記者來到村民劉新榮家裡,提起「分紅」,妻子張永會不住地誇讚著,她從內屋拿出「紅皮本本」《股權證》解釋說:「這是我自家的地、這是村裡的資產、這是組上的資產、還有這錢……」

除了基本信息,記者留意到,「紅利和股息記錄」一欄記錄顯示,2017年,劉新榮家已領過兩次「福利」了,一次是年前的「米麵油」,第二次便是4月26日發放的2050元集體資產「環山路地軟」流轉的利潤分紅。

藉助著白鹿原影視城的發展,村民的產業、收入來源各有千秋,有的在影視城務工,有的幹起建築,有的辦起便利店,有的則在家開起農家樂,服務著影視城的工作人員和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村子裡一天到晚歡聲笑語,生機勃勃,儼然一個繁榮的小集鎮。

2016年,董嶺村人均收入達到11820元。

如今,村裡的道路、休閒廣場、文化設施齊備完善,旅遊產業規劃已經完成,隨著「影視藝術文化小鎮」項目的落戶,董嶺村將全面步入文化旅遊和「民宿經濟」時代……

董嶺村的啟示——

在董嶺村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中,一直關注改革進程的西安市統籌辦主任倪廣天告訴記者,多年來,農村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分」得很徹底,但「統」得很不夠,分散到戶的生產方式將集體資源碎片化,一定程度上「架空」了集體組織的能量,制約著農村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和集約化經營,也無法抵擋來自市場的衝擊。

總結多年來的農村調研經驗,倪廣天認為,農村要發展,只有產權制度改革一條路,只有它能夠從根本上徹底規避農村因病致貧、因智致貧、因殘致貧等各種風險,用集體資產增值擴大經濟積累,實現村民共享「利益蛋糕」的無限良性循環,既減輕群眾經濟負擔,同時又緩解了政府兜底的壓力。

(原標題:明晰產權比例 激活土地資本 ——藍田縣小寨鎮董嶺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調查)

編輯: 趙建鋒 實習

相關焦點

  • 梧州市長洲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成果與啟示
    本報記者 韋義華 潘 登 通訊員 黃秋蓮改革的風雲,又一次在中國農村廣袤的土地上激蕩。按照中央的部署,從2017年開始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以下簡稱「農村產改」)已在我區鋪開,這是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以來在農村開展的又一次大規模改革。
  • 改革激活一池春水——新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調查
    新縣的改革又有哪些可供借鑑和推廣的經驗?  革命老區新縣,從去年9月開始,一場意義深遠的鄉村改革註定會吸引全省關注的目光。作為全國第二批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新縣抓住這一難得的發展機遇,勇於探索,大膽實踐,盤清村集體家底,賦予集體資產權能,暢通了要素下鄉渠道,激活了農村的「一池春水」。  5月9日,大別山腹地,山清水秀,白雲朵朵,一派生機。
  • 董嶺村的山鄉巨變
    藍田縣小寨鎮董嶺村新貌。沒有優質農地,缺乏集體產業,土地裡的營收僅夠果腹。在綿延山地裡的董嶺村,曾掩藏著許多村民世代貧困的宿命。再次走進董嶺村,蒼翠的山林、寬闊的路面、精緻的農舍吸引了不少遊人,一派悠然宜人的田園風光。
  •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河津路徑」
    先行先試 勇於創新積極探索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河津路徑」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中央部署的管長遠、管根本、管全局的重大制度安排,是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重大改革。2018年河津市被確定為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市)以來,為切實抓好此項工作,市委市政府嚴格按照試點行動方案要求,科學謀劃,精心安排,勇於創新,初步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之路,一個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體系已初步形成。
  • 堅定脫貧不停步 董嶺村的山鄉巨變
    藍田縣小寨鎮董嶺村新貌。沒有優質農地,缺乏集體產業,土地裡的營收僅夠果腹。在綿延山地裡的董嶺村,曾掩藏著許多村民世代貧困的宿命。再次走進董嶺村,蒼翠的山林、寬闊的路面、精緻的農舍吸引了不少遊人,一派悠然宜人的田園風光。是什麼,讓董嶺村發生了如此巨變?迎轉機 小核桃裡做文章董嶺村地處藍田縣小寨鎮,屬秦嶺北麓典型的淺山丘陵地貌。該村有3個村民小組,172戶630人。
  • 大慶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基本結束
    據悉,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農村改革中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重要改革,關係構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制度基礎,對保障農民權益、完善鄉村治理具有重大的意義。改革後,集體資產透明,不易被貪佔,利於查實集體資產的存量、價值和使用情況,進行合理的利用,促進村集體發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後,再把資產折股量化確權到戶,將「村民變股東」,村民在集體資產收益裡得到分紅,增加收入。據悉,大慶市2017年5月在8個村啟動省級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2018年3月在全市鋪開。
  • 產權改革!孟州市一招激活鄉村發展動力
    作為孟州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試點村,2019年,源溝村率先開展了產權制度改革,通過實施「三變五合」,即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成立資產股份合作社及土地、勞務、旅遊、置業等五大合作社,實現了鄉村振興的美麗「蛻變」。
  • 華龍「三變」出「三新」——濮陽市華龍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與...
    該區積極貫徹落實國家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政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喚醒了沉睡的農村資產,激活了一池春水,當地農村正悄然發生著一場巨變。從2015年9月起,一場前所未有的改革,在華龍區的農村悄然啟幕。按照「試點先行、示範帶動、全面鋪開」的工作思路,選取了馬呼、謝莊、波頭集3個試點村進行股改,探索推行「十五步工作法」。
  • 鶴山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有成效 盤活了農村資源 壯大了集體...
    近日,鶴山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頒證現場會在古勞鎮舉行。當天,首批共10名群眾及2個村集體拿到了戶內股權證。據悉,鶴山市自2018年起進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2019年全面鋪開以來,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 聊城:農村集體產權是怎樣實現「三變」的
    通過清產核資,東昌府區共清查核實農村集體貨幣資金3.389億元,固定資產21.602億元,村集體組織土地面積86.98萬畝,其中耕地71.76萬畝,林地2582.01畝,經營性資產16.129億元,非經營性資產12.483億元。目前,97%以上的村(居)已完成產權制度改革任務。
  • 打贏脫貧攻堅戰(716期)| 龍華區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打贏脫貧攻堅戰(716期)| 龍華區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2020-08-24 0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欒城村民變股民 集體產權改革整出「金土地」趟出致富路
    據了解,欒城區自2017年被河北省確定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省級試點,截至目前該區8個村已完成改制,55個村完成人口清查登記,24個村制定了成員身份界定和股權配置方案並經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18個村完成清產核資工作。全區正在有條不紊地加快推進試點村改革進度,確保年底圓滿完成升級試點改革任務。
  • 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全面推開
    產權不明晰會帶來一系列嚴重後果。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嚴金明表示,產權制度尤其是產權的確權,是自然資源管理的核心基礎。產權不清,要做好管理就成了一句空話。目前來看,所有者不到位,權責不清、權益不落實、監管保護制度不健全等問題是近年來產權糾紛多發、資源保護乏力、開發利用粗放、生態退化嚴重的重要原因。
  • 南昌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新聞通氣會舉行
    中新網江西新聞11月21日電 (秦榮洲 孫禮雲 謝璐)20日上午,南昌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新聞通氣會舉行,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祝國強、四級調研員萬雲標、南昌市農村經管站站長徐觀君等參加了會議。 南昌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祝國強在會上通報了全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進的整體情況。
  • 河南西華縣奉母鎮農村集體產權改革上趟出新路子
    「我們村共有集體資產100.4萬元,設立了基本股、農齡股、福利股等股份3839.1股,合作社成員2459人,坑塘400畝,集體土地164畝,……」近日,記者在西華縣奉母鎮前邵村採訪時,村黨支部書記邵俊偉說起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時,滔滔不絕地亮出村集體「家底」。
  • 小產權房拆遷糾紛怎麼處理?小產權房拆除補償比例
    由於房價的上漲,現在很多的年輕人會選擇購買小產權房,但是如果遇到拆遷問題,就比較難處理的。那麼小產權房拆遷怎麼辦?小產權房拆除補償比例是多少?小產權房拆遷糾紛怎麼處理?針對這幾個問題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大湖股份董事長羅祖亮:實現農民小康關鍵是產權改革
    大湖股份董事長羅祖亮: 實現農民小康關鍵是產權改革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記者  李永華) 從2002年起,全國人大代表、大湖股份董事長羅祖亮就開始關注農村產權的問題,今年兩會,他帶來了《關於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促進農業資源資本化》的建議。
  • 鄉村民宿有了40年產權 彭州頒發首批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不動產權證書》
    鄉村民宿有了產權 40年產權期限朋友圈傳播最廣的那個不動產登記證上圖片顯示:這是一塊面積僅328.28平方米的土地,用途是商服用地,權利類型是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使用期限從2019年1月28日至2059年1月28日止,整整40年。另外取得的不動產登記證上的土地面積分別是317平方米和564平方米。彭州的山水底色好,計劃用龍門山民宿帶動旅遊業發展。
  • 村裡的集體產權的房子能買嗎?集體產權房子怎麼過戶?
    一、農村集體產權是什麼意思? 農村集體產權就是集體經濟組織所共有的產權。產權是經濟所有制關係的法律表現形式。 二、村裡的集體產權的房子能買嗎? 村裡的集體產權的房子不能買。因為集體產權的房子修建是在集體土地上,不能辦理房屋土地使用證,不屬於私產,不能上市交易。
  • 農村集體產權綜合管理信息化解決方案
    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於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中發[2016]37號),就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進行總體部署。一個中心指農村集體資產大數據中心;三個平臺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管理平臺、三資監管平臺和農村集體資產大數據分析平臺;N個應用指銀農直聯繫統、公共服務系統、移動應用系統、產權交易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