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裡莊首屆股東代表大會日前召開,通過公司章程。欒城區委宣傳部供圖
長城網訊(記者 李建 通訊員 縱兆磊 劉欣 韓國忠)石家莊市欒城區西羊市村召開黨員組長和村民組長會,討論股份制改造草案;北趙村召開村民代表會議,審議通過股民資格界定及股權配置方案;東許營村、於底村清產核資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連日來,欒城區積極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各村改革工作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中。
據了解,欒城區自2017年被河北省確定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省級試點,截至目前該區8個村已完成改制,55個村完成人口清查登記,24個村制定了成員身份界定和股權配置方案並經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18個村完成清產核資工作。全區正在有條不紊地加快推進試點村改革進度,確保年底圓滿完成升級試點改革任務。
分類指導試點先行
5月6日晚,大裴村召開首屆股東代表大會,村黨支部書記彭福林難掩心中的喜悅,「很慶幸我們村被選為第一批的試點村,在高興的同時壓力也特別大,從去年我們村正式啟動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以來,到現在完成改制,從一開始要做鄉親們的思想工作,到後來的清產核資,每天睜眼閉眼想的第一件事都是它,有好幾次晚上我都不能入睡,現在改制完成了,心裡的石頭也落地了,今晚可能睡個安穩覺嘍。」大裴村是欒城區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以來,八個完成改制的村莊之一。
據了解,在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中,欒城區制定了《石家莊市欒城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省級試點工作方案》《關於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村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成立了由欒城區委書記任組長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並實行區領導分包指導試點村制度。該區在實際工作中並沒有齊步走,而是分類指導、試點先行,在全區173個村中選出51個村作為改革試點,在51個試點村中,又篩選城中村3個、經濟較好的發達村3個,作為省級試點村。同時各鄉鎮在試點村工作中,選擇有條件的村先行一步,不搞齊步走、一刀切。
北趙村召開代表會,審議通過股民界定和股權配置方案。欒城區委宣傳部供圖
抓好改制四個環節
「雖說我是村裡的支書,但村裡究竟有多少資產、歸誰所有,誰也說不清。通過這次改革,終於知道村裡有多少錢、多少地、多少房子了,現在算是知道我們村的「家底」了。」西羊市村黨支部書記劉碩偉說。
在崗頭村,記者看到該村的成員名冊放置在辦公桌上,「通過確認村民身份,釐清了村民成員邊界,這樣使集體與成員權利關係進一步明晰。」崗頭村村委會主任徐永利介紹說。
欒城區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中,牢牢抓好清產核資、成員界定、股權配置、成立組織等四個環節。清產核資是改革的基礎,欒城區從「實」「全」「細」「準」四方面入手,全力做好各村清產核資工作。西羊市村為摸清家底、核實好村裡的每一寸土地,村「兩委」成員、村民代表拿著尺子走入田間地頭,並與國土部門核實,繪製網格圖,做到底清數明。成員界定是改革的關鍵,欒城區按照「尊重歷史、兼顧現實、程序規範、群眾認可」的原則,統籌考慮各種因素,制定《欒城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界定指導意見(試行)》,指導各村進行成員界定工作。股權配置是改革的重點,欒城區各改制村結合實際,規範程序,設置不同的股權分配方法,誰家佔幾股,村民說了算。成立組織是改革的階段性成果,區位優越、經濟基礎好、發展潛力大的村,可註冊股份制公司,一般農業村註冊農村集體股份合作社。該區欒城鎮八裡莊村、大裴村等村近日召開股東代表大會,成立股份制公司。
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俺們村離市區近,只要有勞動能力都會在城市裡找份工作。俺前些年就在市裡開計程車,這兩年歲數大了,才回家照顧孩子了。」欒城區東尹村王錄軍知足地說,他有兩個兒子都已經成了家,他現在的任務就是照顧好家庭「大後方」。另外,他天天就是盼著村集體的企業能夠儘快壯大起來,他們這些股民也好水漲船高,日子過得更富裕。
王錄軍所說的股民身份,就是東尹村完成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後,他作為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所享有的股權。東尹村是欒城首個2015年就正式啟動了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村,在全省也尚屬首個村。
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完成後,東尹村成立了新的經濟組織——河北尹村商貿股份有限公司,並建立了以股民代表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班子為核心的法人治理結構,制定了各項規章制度。「村民變為股民後,大傢伙兒對集體資產的認識由『抽象所有,等於沒有』轉變為『按股享受、真正所有』,這樣一下子就把村民的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緊密聯繫了起來。」東尹村黨支部書記王永剛說,這種做法不僅增強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識,還調動了股民參與集體資產運營、管理、監督的積極性。
「今後,隨著村集體資金的增加,我們力爭為老百姓做更多的好事,讓大家都能切實享受到村集體經濟壯大帶來的實惠。」王永剛說。
東尹村的變化只是欒城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一個縮影。該區積極引導不同類型的村通過不同形式發展集體經濟,城中村進行村莊拆遷改造時預留部分房產、商鋪用於集體積累,成立物業公司,安排村民就業,增加集體收入;鄉鎮所在地、國省幹道沿線村莊,發展場地承包租賃;美麗鄉村精品村開發文化旅遊資源,發展特色餐飲民宿、果蔬採摘;一般農業村通過土地入股、規模經營,發展集體經濟。同時辦好辦活農村集體產權交易市場,深入鄉村開展培訓,把各類農村產權交易逐步全部納入市場管理,規範交易行為,增加集體、農民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