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新水橋村:產權制度改革讓村民變「股民」

2020-12-13 環球網

「我剛剛從西安進貨回來,家還沒回呢,就背著行李趕過來了,這麼重要的事必須參加啊。」2月22日,在銀川市興慶區大新鎮新水橋村村部,村民丁曉龍氣喘籲籲地對記者說。當天是新水橋村村委會換屆選舉的重要日子,很多村民早早就趕到了這裡。

新水橋村黨總支書記王紹利向記者介紹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流程。

丁曉龍家在大新鎮有兩個花圃,2011年大新鎮推行農資專業合作社,讓村民通過資金入股獲取利潤,「我是真真切切的體會到村上產權制度改革帶來的好處。剛開始的時候,對這種形式不理解也不敢多入,當時我就入了200元資金,2012年因為要種植花圃,到村上貸了5萬元的款,又買了800元的現金股,到去年分紅5000多元,這比存在銀行要實惠多了。」丁曉龍激動地說。新水橋村位於銀川市區以東4公裡,全村佔地面積4.9平方公裡,常住人口4500人,2011年全村人均收入不足9000元。2015年3月,大新鎮新水橋村對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進行了全面改革。結合村實際情況,依託「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架構,成立專業合作社,開設勞務公司、農業開發公司,吸引村民入股成為「股民」,讓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成果切實落到村民的口袋裡。新水橋村在不改變原有村集體資產所有制的前提下,引入公司化運營機制。2016年7月,新水橋村成立寧夏新水橋實業有限公司,將原有的農資專業合作社、勞務公司、農業開發公司、產權交易服務公司等6家公司整合,主要經營農業產業開發、土地集約利用規劃設計、苗木種植養護、物業服務等業務。同時,將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固定資產、可經營性資產等各類資產進行全面清理核實,按照一定條件進行量化折股,分配給全體村民。

村民通過電子屏查詢便民政策。

「改革在摸索中進行,在推廣產權制度改革之初不被村民認同,但推廣中大家得到了實惠,最終對改革表示支持。」新水橋村黨總支書記王紹利說。

當天,記者來到大新鎮新水橋社區村民張榮家裡,他拿出了村上發放的股權證笑著說:「從2015年村上推行農資專業合作社讓村民入股,我就入了5萬元現金股,每年都按期分紅,我現在每年光這塊收入就有8000多元。」問起他當時是否有顧慮的時候他認真地說:「顧慮肯定有,都是種田下苦的,不懂什麼分紅不分紅,開始也是不情願的,自己的地、房子都成了公司的心裡也沒底,後來村領導就到我家給我做工作,給我講產權制度改革的好政策,讓我吃上了定心丸。我現在不僅有現金入股,產權也入股了,我還是股東代表呢。」

村務公開電子屏。

改革的順利推進,不僅讓村民得到了實惠,村裡的基礎設施也得到了改善,村幼兒園、村小學、村禮堂、村軍樂隊一應俱全。走進新水橋村村民服務大廳,寬敞明亮的服務環境,現代化的服務設施讓人耳目一新。「通過推廣產權制度改革,新水橋村實現集體利益和村民個人利益高度契合,集體價值追求和村民個人價值追求高度融通。」新水橋村黨總支書記王紹利說。下一步,我們將不斷加大村集體補貼額度,採取公、民合辦的方式搞好普惠型幼兒園建設,加大村民醫療、養老、低保資金投入,建設村養老服務和文化體育設施,全面推進人居環境建設,改善村民居住條件,把新水橋建成整潔、美麗、宜居的現代化美麗村莊。(寧夏新聞網記者 楊洲 蔣萍 葛龍 石卿 徐靜 胡俊 姜盼 實習生 劉楠)

村裡辦起的幼兒園。

相關焦點

  • 欒城村民變股民 集體產權改革整出「金土地」趟出致富路
    欒城區委宣傳部供圖  長城網訊(記者  李建 通訊員 縱兆磊 劉欣 韓國忠)石家莊市欒城區西羊市村召開黨員組長和村民組長會,討論股份制改造草案;北趙村召開村民代表會議,審議通過股民資格界定及股權配置方案;東許營村、於底村清產核資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連日來,欒城區積極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各村改革工作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中。
  • 打贏脫貧攻堅戰(716期)| 龍華區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打贏脫貧攻堅戰(716期)| 龍華區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2020-08-24 0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網絡媒體走轉改|「袖珍村」變設計之都 看田面村鳳凰涅槃
    網絡媒體走轉改|「袖珍村」變設計之都 看田面村鳳凰涅槃深圳新聞網  作者:鄧濤  2018-01-16 視頻:航拍田面村。但趁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和工業設計的浪潮,田面村以開放包容的姿態吸納各種商業新興業態一路扶搖直上,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完美的蛻變轉型,終是成為聞名中外的「設計之都」。田面村東至華富路,西至皇崗路,南至深南中路,北至紅荔西路,佔地0 .82平方公裡。因毗鄰中心公園,商業形態較為齊全。各類住宅78棟,商業樓宇15棟。資料顯示,田面村建於清康熙年間,清朝期間村民開始陸續南遷至田面上村、下村。
  • 【網絡媒體走轉改】刷屏近兩個月的"網絡媒體走轉改"究竟是個什麼梗?
    【網絡媒體走轉改】刷屏近兩個月的"網絡媒體走轉改"究竟是個什麼梗? 原標題:   【網絡媒體走轉改】刷屏近兩個月的"網絡媒體走轉改"究竟是個什麼梗?
  • 梧州市長洲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成果與啟示
    本報記者 韋義華 潘 登 通訊員 黃秋蓮改革的風雲,又一次在中國農村廣袤的土地上激蕩。按照中央的部署,從2017年開始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以下簡稱「農村產改」)已在我區鋪開,這是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以來在農村開展的又一次大規模改革。
  • 大慶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基本結束
    據悉,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農村改革中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重要改革,關係構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制度基礎,對保障農民權益、完善鄉村治理具有重大的意義。改革後,集體資產透明,不易被貪佔,利於查實集體資產的存量、價值和使用情況,進行合理的利用,促進村集體發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後,再把資產折股量化確權到戶,將「村民變股東」,村民在集體資產收益裡得到分紅,增加收入。據悉,大慶市2017年5月在8個村啟動省級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2018年3月在全市鋪開。
  • 藍田縣董嶺村:集體產權改革明晰產權比例 激活土地資本
    自那時起,董嶺村的村民從農民變成了股民,他們手握股權書,一邊自主創業增收,一邊關心著集體經濟的發展狀況。6月27日,藍田賓館。著名演員張嘉譯攜手浙江儒意文化公司與董嶺村共同舉辦的「影視藝術文化小鎮」項目論證會正在舉行,預示著這個已走上集體化發展道路的小山村將迎來更大的機遇。而這一切,都來自於董嶺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紅利輻射。
  • 華龍「三變」出「三新」——濮陽市華龍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與...
    核查清資產、界定清成員、設置清股權「三清」是產權制度改革的關鍵環節,事關改革的成敗。華龍區抓住了牽動全局的牛鼻子,實現了整體突破。核查清楚資產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基礎。華龍區改革尊重多數村民選擇,只設立成員股,不保留集體股,改革不留尾巴,避免了今後圍繞集體資產這塊蛋糕產生新的矛盾。改革村對以後新增人口,通過股權轉讓和增資擴股進行股權調整,得到了絕大多數村民的認可,確保了改革任務的總體完成。華龍區嚴格「四議兩公開」程序和「七榜公示」制度,確保農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 富錦市洪洲村推進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紀實 讓村民共享「產改」紅利
    而今,村門兩側「溼地芳洲率先振興文明村,錦臺富路同奔小康幸福人」的對聯,正是洪洲村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推動下發生巨變的真實寫照。「產改第一村」共享改革「紅利」2018年12月14日,對59歲的王國林來說,這天非同尋常。
  •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河津路徑」
    先行先試 勇於創新積極探索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河津路徑」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中央部署的管長遠、管根本、管全局的重大制度安排,是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重大改革。2018年河津市被確定為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市)以來,為切實抓好此項工作,市委市政府嚴格按照試點行動方案要求,科學謀劃,精心安排,勇於創新,初步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之路,一個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體系已初步形成。
  • 鶴山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有成效 盤活了農村資源 壯大了集體...
    鶴山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頒證現場會在古勞鎮舉行,首批共10名群眾及2個村集體拿到了戶內股權證。「手裡拿著證,心裡就有底了!」古勞鎮新星村村民馮烔漢手裡拿著戶內股權及成員證,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近日,鶴山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頒證現場會在古勞鎮舉行。當天,首批共10名群眾及2個村集體拿到了戶內股權證。據悉,鶴山市自2018年起進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2019年全面鋪開以來,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 改革激活一池春水——新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調查
    □河南日報農村版記者魏劍 王東亮 尹小劍  從去年9月開始,有序推進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讓新縣鄉村煥發無窮生機和活力,幹部群眾擼起袖子加油幹,仿佛有使不完的勁兒。村民說,過去望著山就只是山,現在山就是股份,就是財富,每個村民都有份兒,大家怎麼會沒有幹勁兒呢?新縣的改革何以帶來如此巨大的變化?
  • 映日荷花別樣紅——周口市西華縣奉母鎮率先推行農村產權制度改革...
    站在新時代的改革起點上,敢拼敢闖的「奉母精神」又一次煥發出勃勃生機。從2019年底開始,這個鎮在周口全市率先推行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打破農村地區長達數十年產權模糊不清的藩籬,用實際行動保護了最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也為推行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提供了實踐性、操作性較強的「鄉鎮樣本」。
  • 南昌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新聞通氣會舉行
    中新網江西新聞11月21日電 (秦榮洲 孫禮雲 謝璐)20日上午,南昌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新聞通氣會舉行,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祝國強、四級調研員萬雲標、南昌市農村經管站站長徐觀君等參加了會議。 南昌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祝國強在會上通報了全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進的整體情況。
  • 河南西華縣奉母鎮農村集體產權改革上趟出新路子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深化農村改革的一項重點任務,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制度支撐。改革如何下好「繡花」功夫,有著豐富基層工作經驗的「老班長」奉母鎮黨委書記陳鵬,也曾為此夜不能寐,苦苦思索,尋求改革的辦法和出路。
  • 【網絡媒體「走轉改」】川主寺鎮傳子溝村的「致富經」
    遠眺傳子溝村一隅  四川新聞網阿壩9月16日訊(記者 雷茲 周子銘 徐昭磊 攝影報導) 入股集體經濟分紅、自營「藏家樂」增收、人均年收入過萬、村民就業率9月14日,「長徵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四川站)走進阿壩州松潘縣,傳子溝村的「致富模式」引起記者們關注。
  • 【海西州】格爾木市推進農牧區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12月13日,記者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農牧和扶貧開發局獲悉,按照省州劃定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格爾木市創新農牧區集體經濟運行機制,全面開展清產核資,有序推進經營性資產股份制改革,現已基本完成農牧區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通過省級驗收。
  • 產權改革!孟州市一招激活鄉村發展動力
    3月20日,來自大定街道辦事處廟底村的果園承包人武登祥正帶領10多名村民為果樹拉枝、除草,為今年的豐收做足準備。「去年,我們響應政府號召,到源溝村農民合作社籤訂合同,承包了80多畝果園,並且聘請了農業技術員為我們作指導。今年棗樹、桃樹都要大量掛果,計劃產值在50萬元左右。」武登祥介紹說。
  • 【網絡媒體走轉改】網際網路+農業+旅遊 五山鎮百畝荒地變「多彩梯田」
    記者林潤棟報導:8月31日上午,「長徵路上奔小康」(廣東站)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記者團來到樂昌市五山鎮,參觀五山梯田與星火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據介紹,該合作社負責人陳百雄,從珠三角回到家鄉,積極創業,利用網際網路與本地的優勢資源相結合,推出了「五山梯田田園主人」項目,在發展自身事業的同時,推動了當地貧困戶脫貧增收。
  • 聊城:農村集體產權是怎樣實現「三變」的
    利民居委姚園子村民趙雪領到股權證書7月16日,東昌府區柳園街道姚園子居民趙雪領到了自己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證書。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事關鄉村振興、農民切身利益,難點、痛點、堵點多。改革至今,東昌府區691個村(居)開展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且都完成了清產核資、成員界定、資產量化、股權設置、成立組織等工作,界定成員602924人,頒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證書520個,佔比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