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剛從西安進貨回來,家還沒回呢,就背著行李趕過來了,這麼重要的事必須參加啊。」2月22日,在銀川市興慶區大新鎮新水橋村村部,村民丁曉龍氣喘籲籲地對記者說。當天是新水橋村村委會換屆選舉的重要日子,很多村民早早就趕到了這裡。
新水橋村黨總支書記王紹利向記者介紹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流程。
丁曉龍家在大新鎮有兩個花圃,2011年大新鎮推行農資專業合作社,讓村民通過資金入股獲取利潤,「我是真真切切的體會到村上產權制度改革帶來的好處。剛開始的時候,對這種形式不理解也不敢多入,當時我就入了200元資金,2012年因為要種植花圃,到村上貸了5萬元的款,又買了800元的現金股,到去年分紅5000多元,這比存在銀行要實惠多了。」丁曉龍激動地說。新水橋村位於銀川市區以東4公裡,全村佔地面積4.9平方公裡,常住人口4500人,2011年全村人均收入不足9000元。2015年3月,大新鎮新水橋村對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進行了全面改革。結合村實際情況,依託「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架構,成立專業合作社,開設勞務公司、農業開發公司,吸引村民入股成為「股民」,讓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成果切實落到村民的口袋裡。新水橋村在不改變原有村集體資產所有制的前提下,引入公司化運營機制。2016年7月,新水橋村成立寧夏新水橋實業有限公司,將原有的農資專業合作社、勞務公司、農業開發公司、產權交易服務公司等6家公司整合,主要經營農業產業開發、土地集約利用規劃設計、苗木種植養護、物業服務等業務。同時,將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固定資產、可經營性資產等各類資產進行全面清理核實,按照一定條件進行量化折股,分配給全體村民。
村民通過電子屏查詢便民政策。
「改革在摸索中進行,在推廣產權制度改革之初不被村民認同,但推廣中大家得到了實惠,最終對改革表示支持。」新水橋村黨總支書記王紹利說。
當天,記者來到大新鎮新水橋社區村民張榮家裡,他拿出了村上發放的股權證笑著說:「從2015年村上推行農資專業合作社讓村民入股,我就入了5萬元現金股,每年都按期分紅,我現在每年光這塊收入就有8000多元。」問起他當時是否有顧慮的時候他認真地說:「顧慮肯定有,都是種田下苦的,不懂什麼分紅不分紅,開始也是不情願的,自己的地、房子都成了公司的心裡也沒底,後來村領導就到我家給我做工作,給我講產權制度改革的好政策,讓我吃上了定心丸。我現在不僅有現金入股,產權也入股了,我還是股東代表呢。」
村務公開電子屏。
改革的順利推進,不僅讓村民得到了實惠,村裡的基礎設施也得到了改善,村幼兒園、村小學、村禮堂、村軍樂隊一應俱全。走進新水橋村村民服務大廳,寬敞明亮的服務環境,現代化的服務設施讓人耳目一新。「通過推廣產權制度改革,新水橋村實現集體利益和村民個人利益高度契合,集體價值追求和村民個人價值追求高度融通。」新水橋村黨總支書記王紹利說。下一步,我們將不斷加大村集體補貼額度,採取公、民合辦的方式搞好普惠型幼兒園建設,加大村民醫療、養老、低保資金投入,建設村養老服務和文化體育設施,全面推進人居環境建設,改善村民居住條件,把新水橋建成整潔、美麗、宜居的現代化美麗村莊。(寧夏新聞網記者 楊洲 蔣萍 葛龍 石卿 徐靜 胡俊 姜盼 實習生 劉楠)
村裡辦起的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