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憶往昔,夏夜悠遊詩二首

2020-12-26 白馬秋風說

今日端午,一大早起醒來便發現夏雨敲窗。近日來發生了很多事,一直也比較忙亂。人這輩子真的是難以預料會遇見什麼事,可能一些事有接二連三地發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然而無論如何都要去面對,去解決。人總會從低谷爬出來,不可能永遠在谷底。

我並不喜歡夏天,因為太熱了。但喜歡夏夜,因為思緒可以隨著繁星飛得很遠。

回憶曾經的美好,發布兩首小詩。對于格律詩有感,只是自己並不能遊刃有餘,還是沒達到熟讀唐詩三百首,所以不會作詩只能吟。

《七絕.夏夜悠遊所感》

之一

月伴蟬眠蛙又起,

湖光瑟瑟夜闌珊。

去留無意秋將近,

把酒西窗意更酣。

之二

燈紅酒綠昇平夜,山色湖光入畫來。止水流水皆作鑑,蛙歌輕踏任徘徊。

止水讓我看到自己的容顏,流水讓我看到時光的影子,流動的,靜止的,那一刻,一切都忘了。

這樣的夏夜,你會想起風吹動楊樹葉子發出的聲響嗎?抑或想起某個陌生的城市裡讓你記憶深刻的往事?

相關焦點

  • 悠遊卡公司首張悠遊金融卡上市
    悠遊卡公司與瑞興銀行合作發行悠遊金融卡,這是悠遊卡與銀行界合作的第一張悠遊金融卡,結合悠遊卡和金融卡的功能,享受金融卡帳戶直接加值至悠遊卡,讓未滿20歲或未持有信用卡的學童、年輕人可以拿這張卡在小額消費時享有自動加值功能。
  • 走進大理的夏夜星空花海,風景如詩如畫,仿佛進入童話的世界
    這裡就是大理的夏夜星空花海。走進夏夜星空花海,給人感覺這裡風景如詩如畫,各色花海爭奇鬥豔,白色如白雪般純粹、紅色如烈火般奪目、黃色如光般耀眼……這裡有藍天有白雲,有蒼山有洱海,非常適合拍照,適合家人,親子,情侶,朋友等來一起玩耍!這裡就是大理的夏夜星空花海。
  • 四首白居易夏夜景色詩: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四首白居易夏夜景色詩。1.《江樓夕望招客》唐.白居易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闊復長。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樓消暑否?比君茅舍較清涼。月光照在平整的沙地上,即便是夏夜,沙地上也像落了霜一樣。能到江樓之上避暑消熱嗎?比你的茅舍可清涼多了。詩人引用眾多的尋常景物:海、天、山川、燈火、星河、風吹樹木、月下霜,描繪出一幅幅清新優美的畫面。這些畫面組合起來,就像一幅疏朗悠遠的山水畫,最後以人的心情作結,使整幅畫更增加了人情之美。2.
  • 李商隱寫給離開多年妻子的一首詩,句句痛心,寫盡往昔相思情!
    李商隱寫給離開多年妻子的一首詩,句句痛心,寫盡往昔相思情! 文|汙界文化小公舉說起唐朝的詩人,盛唐中唐晚唐都有很多出名的,他們為情而生,為愛而哭,把年少的遇見寫得很悽涼。而又一首詩就激發了他年輕時的情懷,每每讀起有一種即將蒼老,但又不得不考慮往後的境界。這首詩是他寫給多年妻子的一封情詩,凡是欣賞的,無一不讚嘆詩中的深情,對亡妻的思念,詩名《暮秋獨遊曲江》,是一首七言絕句,用28個字,寫盡人生的孤獨憂傷。很有代表性,既有荷葉荷花意境的描寫,也有深沉惆悵的情緒散發。前兩句:「春恨生,秋恨成」喻意人生衰變,此年的他已經不同往日。
  • 盧平/詩二首
    詩二首 作者:盧平 現代詩歌1-4首,不少於30行。 稿費說明:稿費來源於讀者自願讚賞。讚賞總額超過20元才結算稿費。閱讀量500以下,給付65%;閱讀量501-1000,給付70%;閱讀量1001-2000,給付75%;閱讀量2001以上,給付80%。文章推出兩周後一次性結算,後續讚賞不再結算。
  • 楊萬裡這首詩中便有答案
    本文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夏夜追涼》中便有答案。《夏夜追涼》是宋代著名詩人楊萬裡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它的主要內容,便是勾勒出了一幅夏夜追涼圖,在表現出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的同時,透露了消暑納涼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即所謂的「心靜自然涼」。其實這種消暑納涼的方法,不少詩人都曾在自己的詩中寫道過。
  • 林良童詩二首【誦:趙依晨】| 中外好童詩
    中外好童詩 林良小童詩二首 林良,臺灣兒童文學泰鬥。著有《小紙船看海》《小動物兒歌集》《小太陽》等大量作品及譯著。曾獲信誼基金會幼兒文學特別貢獻獎、金鼎獎終身成就獎、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特別獎、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兒童讀物金書獎等殊榮。
  • 周作人的詩有哪些?周作人的詩詞全集12首
    往昔續六首 其四 徐謂 - 近現代·周作人往昔聽鄉談,吾愛徐文長。其人頗促狹,作劇無報償。市井競傳說,終乃似流氓。單褲買豆腐,畢撥入茶湯。喜與婦人戲,嬉笑輒鬨堂。又復殺和尚,流禍到僧坊。浩浩徐夫子,濁世恣佯狂。
  • 石和平|詩二首
    著作有巜山西曆山野生動植物科普、巜堯舜詩話》詩集、巜春天的惆悵》詩集。詩二首大雪鵝毛大雪天女散花般地下,下五彩繽紛的花落地卻成銀色迎頭望啊鋪天蓋地好像要我包埋在雪雕裡沙沙涼的臉上感覺那條奔騰不息清澈小河已乾枯再也聽不到譁啦啦的歌聲她奔流不息的樣子村子十院九空有的常年掛著鎖頭笑容可掬的鄉親美麗的村姑英俊可愛的小夥伴不見了偶爾遇見一位二位
  • 胡永明:夏夜泛舟
    《夏夜泛舟》創作於1982年7月23日,是我25歲時的作品。此詩問世三十年後被音樂家郭亮譜曲、趙勇德編曲,並被歌手吳雙、李莉等演唱,還被傳到網上,產生了男聲獨唱、女聲獨唱和男女聲對唱等多種歌唱形式。今天有幸通過百度·百家號平臺發布我的詩歌《夏夜泛舟》及其歌譜和吳雙演唱的MP3音頻、李莉演唱的MP4視頻,供大家鑑賞。夏夜泛舟胡永明湖面閃著銀色的月光,涼風送來荷花的暗香。
  • 劉邦一生只留下兩首詩,卻讓乾隆的四萬首汗顏,第一很多人都會背
    其中乾隆不僅是歷史上有名的皇帝,而且還號稱文採斐然,一種誇張的說法是,乾隆從小到大寫了不下四萬首詩。但真正流傳下來的並不多。乾隆弘曆號稱一生寫了4.363萬首詩,可以說是出口成章。作詩的數量更是更是堪比《全唐詩》的總和。當然現在看來,這種描述多少有些誇張的成分,以一天寫一首詩的程度來說,乾隆也要活到100多歲,雖然乾隆多壽,但還是沒有到百歲大關的。
  • 2021年七年級語文填空真題:《詩二首》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七年級語文填空真題:《詩二首》,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詩二首》   一、作者和文章寫作背景介紹   _______(1892—1978),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現代詩人、學者。代表作有詩集《女神》、《星空》,歷史劇《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 唐代12首送別詩:首首都是千古名篇
    此詩是送別詩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第三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尾聯點出「送」的主題。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送別詩中的悲涼悽愴之氣,音調明快爽朗,語言清新高遠,內容獨樹碑石。此詩一洗往昔送別詩中悲苦纏綿之態,體現出詩人高遠的志向、豁達的情趣和曠達的胸懷。
  • 從全唐詩來看,以「白馬寺」為題的三首詩
    歷史上寫白馬寺的詩文難以計數,但以白馬寺為題的唐人詩中僅存三首,分別是王昌齡的《東京府縣諸公與綦毋潛李頎相送至白馬寺宿》張繼的《宿白馬寺》許渾的《白馬寺不出院僧》。南風開長廊,夏夜如涼秋。江月照吳縣,西歸夢中遊。眾所周知,王昌齡是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其詩意境開闊,語言圓潤蘊藉,音調婉轉和諧,耐人尋味,在發情、造景、寫意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詣,被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此詩屬於古風,格律上不十分講究,雖以「白馬寺」為題,並不十分應景,和他久負盛名的邊塞詩尚有較大差距。
  • 黃庭堅登上高樓眺望,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美到令人心醉!
    古往今來,在炎炎夏日,人們就離不開乘涼二字。譬如,李白《夏日山中》的「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楊萬裡《夏夜追涼》中的「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秦觀《納涼》中的「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由此可見,想要擁有一片清涼,就必須要擁抱大自然。
  • 星辰文藝|言舜:張家界詩兩首
    那裡醞釀著少年心氣和千年守候的湘西魂魄【後記】這兩首詩可以說是命題作文。近日,2020第四屆中國·張家界國際旅遊詩歌節之「我為美麗寫首詩」全國精美旅遊短詩大賽啟幕。五月初張家界之行的風景還歷歷在目,我追憶往昔,對當地風光人文的讚美自然地溢於筆端。許久未寫現代新詩,希望能藉此以新的角度銘記美麗,也希望能在這場詩歌盛宴中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 涓涓雋語絕句二首《春日日暮感懷》,憂鬱時作首詩便能解憂
    涓涓雋語五言絕句二首春日日暮感懷(一)料峭倒春寒,黃昏日照殘。春日日暮感懷(二)又見章臺翠,廊簷燕復徊。涓涓東逝水,流卻獨難追。《春日日暮感懷》(一)是仄起首句入韻式,用韻平水韻上平十四寒。(二)是仄起首句不入韻式,用韻平水韻上平十灰。詩中的黑體字為韻腳。註解闌珊:悽涼、悽楚之意,是一種黯然的心情。
  • 妙趣橫生的「納涼」詩
    閒來翻閱古詩集,發現有許多妙趣橫生、別具神韻的「納涼」詩流傳後世。品讀著古人的「納涼」詩,仿佛給時下酷暑難當的天氣注入了縷縷清涼。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劉駙馬水亭避暑》一詩中形象地描述了皇親國戚納涼的情景:「千竿竹翠數蓮紅,水閣虛瓊玉簟空。琥珀盞紅疑漏酒,水晶簾瑩更通風。」
  • 禪詩禪思│景純——絕句(二首)
    絕句(二首)景純(生卒年不詳)夜色中旬後,虛堂坐幾更。臨溪猿不叫,當檻月初生。本詩即是詩人內心生活的真實寫照。第一首小詩描寫詩僧坐禪時的清靜靈境。時過中旬之後,夜色深沉,在這深幽的夜色中,連溪邊的靈猿都將息了,只有一位老僧久久地靜坐觀心,直至那一輪下弦月冉冉地升起。一句「當檻月初生」,將象徵禪心的明月初升時的生機表現得栩栩如生,也襯託出詩人的禪心如那初生的明月般光潔純淨、大放光華。第二首詩描寫山寺夜半客去,僧人獨掩幽齋。
  • 毛主席的這首詩,是兩百年來七言律詩的壓卷之作
    這首詩寫於1949年4月23日,這一天,陳毅的第三野戰軍佔領南京,宣告國民黨政權的覆滅,在這偉大的歷史時刻,毛主席寫下了這首經典七律。 曾經被稱為帝王之宅的南京,如今回到了人民的手中,今天的南京,比往昔任何時代都更加壯美,這天翻地覆的變化,讓人的內心慷慨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