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上人家——「天畫」羅坪開啟小康生活

2021-01-20 湖南在線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 記者 周勇軍 卜雲 通訊員 李飛 譚力彰 劉世霞

雨後的西北山區,空氣格外清新,映入眼帘的儘是翠綠。5月28日,記者進入石門縣羅坪鄉高寒山區時,被一幅幅美景所陶醉。只見薄薄的雲霧在山間遊動,像畫家潑墨,勾勒成了一幅幅丹青。

站在山上向遠處眺望,一棟棟吊腳樓和造型別致的小樓房,在雲霧縈繞中若隱若現,仿若進入仙境,令人心曠神怡。

鄉黨委副書記龍選周介紹:羅坪之所以有著「天畫」之稱,是因為這裡的地形地貌奇特,雲海日出、天目洞、青石林、紅石林、巖子口峽谷、千年銀杏等成為了這裡獨特的旅遊資源,成為養生、攝影、繪畫、自駕、戶外的絕佳之地。然而,前些年由於交通閉塞、信息不暢,加上一年當中半數時間處在雲霧之中,這裡的絕色美景並沒有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

從2014年精準扶貧以來,羅坪鄉在省、市、縣的堅強領導下,在各級部門的有力支持下,羅坪群眾以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精神,用勤勞的雙手挖窮根、興產業,2018年整體脫貧,摘掉了貧困帽,去年全鄉人均綜合純收入上萬元,家家戶戶開啟了小康生活。

畫面之一:茶園飛出歡樂歌

紅魚溪村,是羅坪鄉種植茶葉面積最大的村。據村黨支部書記王承海介紹,村裡有262戶797人,茶葉種植面積2800畝,其中1400畝得到歐盟有機認證,人均茶葉面積3 .5畝,為了提高茶葉的附加值,村裡建起了7家年產20萬斤的幹茶加工廠,成立了3家茶葉合作社,年產茶葉700萬斤,去年僅茶葉一項,全村人均純收就達到1 .2萬元,50%以上的茶葉銷往歐盟市場。

擔任23年村黨支部書記、今年剛退職的老支書谷中榮深有感慨地告訴記者:「山還是過去的山,地還是過去的地。為什麼過去鄉親們貧窮,最大的障礙就是沒有公路。農副產品再好,也難變現。」緊接著,他跟我們講述道,2016年前村裡只有一條鄉道,沒有一條村道。駐村幫扶工作隊縣交通局進駐村裡以來,幫我們修了20多公裡的水泥道路,現在無論是通組還是到戶,水泥硬化率達到了98%。路通了,產業旺了,鄉親們的日子由苦到甜,就像芝麻開花節節高。

經過慄子坪村紅石林有機茶生產基地時,一陣陣山歌仿佛天籟之音。循著歌聲,記者走進了一片綠如地毯的茶園。10多個土家妹兒飛舞著指尖,熟練地採摘著嫩葉。她們一會兒唱著山歌,一會兒對著手機自拍,恨不得將這裡的美景和她們的幸福生活定格在手機裡,讓更多的人分享她們致富後的喜悅。見記者好奇,鄉長劉志輝解釋道:「原本不是採摘季節,這些土家妹子今天來茶園主要是來自拍,目的就是吸引更多的遊人來這裡遊玩。」

見到記者,一位穿著土家服飾、名叫劉久玲的中年婦女自豪地介紹道:「我們10多個姐妹除了排練土家族舞蹈、唱山歌外,還利用手機自拍的形式向外界展露我們羅坪的精神風貌。」在記者的請求下,她和姐妹們唱起了歡快風趣的土家山歌《美麗的羅坪》:美麗的羅坪我的家,秀麗的景色山如畫,高山嶺上山歌揚,田地茶葉吐新芽……

來到慄子坪村一塊茶園裡,只見一位村民正用竹竿在茶樹上掃來掃去。村幹部介紹,這裡的茶園大都經過歐盟認證,治理蚊蟲除自動滅蟲燈外,還要用竹竿掃除茶葉面上的蜘蛛網。

正在茶園忙碌的村民叫熊召輝,今年47歲,是個視力4級殘疾。他年邁的父母體弱多病,妻子嫌棄家貧,23年前與之離異,唯一的兒子還患先天性智障。一家三口的生活來源,全靠4畝茶園。2014年前,全家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是村裡出了名的貧困戶。

自縣幫扶工作隊進駐粟子坪村後,因戶施策,精準幫扶,讓熊召輝看到了希望。

2015年,他將茶葉種植擴大3畝;2016年,慄子坪村種植的茶葉獲歐盟有機認證,茶農收入大幅提高。熊召輝依託「企業十合作社十農戶」模式,趁勢又新增茶園3畝,總面積達10畝,且均已收益。見熊召輝放下活計,坐在一塊巖石抽菸歇息,我們攏了過去,與他拉起了家常。「不瞞記者同志,這幾年我家的收入年年增加,去年不僅茶葉收入5萬元,還養殖馬頭羊35頭,土雞50多隻,生豬3頭,收入也有4萬元。前不久,全家告別從祖上傳下來的百年木房,搬進了新的安置區,還添置了一臺農用車和摩託車。這種幸福生活,真的像做夢一樣。」

畫面之二:趕著羊群奔富路

在金家灣的一處綠油油的山坡上,一大群馬頭羊和山羊正在啃著嫩草,一位土家漢子悠然自得地坐在巖石上,望著這群「寶貝」,臉上堆滿了笑容。

據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楊年雄介紹,這位放羊的村民叫彭武國,今年54歲,過去一直在陝西、山西一帶進礦挖煤,在外漂泊了多年,只是糊了個嘴巴,連女兒的學費都付不起。2012年,一棟小木房子還是兩兄弟一人一半,日子過得緊巴巴的。2016年,交通局作為幫扶工作隊進駐後,幫他辦理了10萬元的小額貼息貸款,買回了3隻種羊,80隻母羊,當年彭武國就出欄了50多隻,現金收入4萬多元。

第一次見到這麼多錢的彭武國,興奮得一個晚上沒合眼。2017年,他又將養殖規模擴大到140多隻,年底出欄110隻,現金收入10多萬元。嘗到甜頭的彭武國,養殖熱情一發不可收拾,2018、2019年收入分別達到15萬元和20萬元。今年,他又把養殖規模擴大到400多隻,現已出欄100隻,收入12萬元,到年底還可出欄100隻左右,收入保守估計也有15萬元。除此之外,他還在金家灣養了15桶蜜蜂,產蜂蜜200多斤,收入2萬多元。

「手裡有了錢,腰杆就挺得直」,說起養羊這番經,彭武國的話匣子一下子就打開了,越說越興奮。他告訴記者:「2017年,家裡建起了一棟磚瓦結構的新房,還幫在縣城工作的女兒買了一輛越野車,開了一家美容院。」說到這裡,彭武國點燃一支煙,沉思了一會兒繼續說道:「從明年開始,我打算轉變養殖模式,將散養改為圈養,主要原因是散養破壞了生態植被,圈養就是自己苦點、累點。我們紅魚溪村森林覆蓋率達到97%,去年的人均純收入達到1 .5萬元,就印證了習主席講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畫面之三:老單身討上賢婆娘

在大龍坪村的一處山腰上,一棟貼著白色瓷磚的兩層小樓格外顯眼,尤其是門欄兩旁的喜慶對聯仍清晰可見。進入這家院落,緊鄰樓房的是一棟擴建的茶葉加工廠,工人們正在安裝調適新購進的茶葉加工設備。見記者到訪,好客的女主人連忙熱情地搬凳倒茶。大家圍坐在禾坪裡,品著「青錢柳」,沐浴著暖暖的陽光,話題集中在了這戶人家的男主人王君田50歲既脫貧、又脫單的故事中。

王君田年輕的時候就嚮往外面的世界,在外東闖西蕩,然而一事無成。返回村裡後,王君田先後經歷了姐姐遠嫁、父親病逝、母親癱瘓的磨難,他不得不挑起照料老母親的重擔。由於家境貧窮,致富又找不到門道,眼看到了50歲還沒討上婆娘。為此,他四處借錢建起了一棟兩層樓房,欠下了一屁股債。

2016年,鄉長劉志輝與他結對幫扶,幫他辦理了5萬元的小額貼息貸款,鼓勵他辦起了茶葉加工小作坊。從此,他就依託茶葉加工,每年加工四茬新茶,年收入達到20萬元。他又抓住村裡茶葉新品「青錢柳」大面積種植的機會,在劉志輝的幫助下,今年投入50萬元擴大了加工規模,購買了全自動化加工設備,還申請辦起了茶葉加工合作社。

過去窮得叮噹響,如今致富出了名。經人撮合,維新鎮的易必林結識了王君田。一來二去,易必林最終被王君田的勤勞所打動。去年底,已進入天命之年的王君田,終於抱得美人歸,結束了打單的苦行僧日子。他們兩個人的結合,在全鄉已傳為佳話。正如易必林所說:「貧窮並不可怕,只要肯幹,吃得苦,人勤奮,就一定能夠過上甜蜜的生活。」

舉行婚禮的那天,他的老母親激動地老淚直流,一個勁地說道:「看到你娶到這麼一個賢惠能幹的媳婦,我就放心了!」

畫面之四:幸福屋場笑臉多

羅坪鄉居住著土家、白、苗族等少數民族,土家族人口佔全鄉總人口的98%以上。今年由於疫情影響,最能體現鄰裡團結和睦的「門板宴」也消失了幾個月。然而,就在5月28日傍晚,記者在紅魚溪村陳敏漢的屋場裡,有幸領略了一場「門板宴」。只見寬敞的屋場上,擺著五張門板,拼在一起有10米長。桌面上擺放著10多個由眾鄉親端來的臘豬蹄、豆腐、羊肉、河魚等土缽,擱置在炭爐上,散發出誘人的香味。作為東道主的陳敏漢,又配置了20多盤時令蔬菜、醃製的罈子菜。

開席之前,陳敏漢以茶代酒,激動地說道:「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我們能夠擺脫貧窮,過上小康的幸福生活,搭幫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搭幫扶貧工作隊的好幹部。」話音剛落,屋場上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陳敏漢是個上門女婿,由於自家吊腳樓屋前的禾坪寬敞,自然就成了「幸福屋場」。

夜幕降臨,屋場上開啟了燈光,正中央點燃了篝火。獨具特色的土家族山歌獨唱、九子鞭、薅草鑼鼓、地花鼓、三棒鼓等精彩演出,鄉親們掌聲不斷,直呼過癮。

人群裡,有位拄著盲杖的村民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一位熟悉他的村民介紹,這位盲人叫周后禮,今年56歲,是本鄉重慶峪村人。這個人真的不簡單,是羅坪出了名的養蜂能人。他雖然眼睛看不見,卻是個戲迷,哪裡有演出,他就到哪裡湊熱鬧。他今天到我們村來,就是駐重慶峪村幫扶工作隊長唐生龍開車送來的。

在與從唐生龍的交談中我們得知,周后禮是個苦命人,高中畢業後因病雙目失明,前些年父母又先後離世,至今獨身一人。可他身殘志不殘,人特別勤勞,平時種黃豆、土豆、養豬、養羊、養蜂都搞過,但日子過得還是緊巴巴的。2016年,工作隊進駐重慶峪後,看到周后禮的生活狀況很是心酸。為此,大家為他脫貧出謀劃策。根據周后禮擅長養蜂的特長,就扶持他養殖蜂蜜,並按桶數給予資金支持。周后禮養蜂從5桶、10桶,擴大到20桶,僅此一項年純收入就有2萬多元。

一個盲人在大山裡是怎麼養蜂呢?見記者疑惑,唐生龍給我們描繪了周后禮收蜂的一個場景。

那是2017年5月份,他專程來到周后禮養蜂的山上,看到周后禮爬上一棵20 多米高的大樹上,整個身子趴在一個離樹主幹3米橫出去的枝椏上,雙腿絞住枝椏固定身體,一隻手把桶子罩在蜜蜂上,另一隻手把蜜蜂往桶裡趕,還用牙齒咬住紗布、包緊口子才下來,真的是佩服。

得知省報來了記者,周后禮有些激動,似乎有許多話要說。見此,主持人連忙走上前,將話筒遞到周后禮手上,希望這位自強不息、靠養蜂致富能人給鄉親們講上幾句。「鄉親們,我雖眼瞎但心明。搭幫村支兩委、幫扶工作隊,我才過上甜蜜的生活。這裡我只想講四句話:脫貧不能等靠要,致富不可睡大覺,只要勤勞精神在,幸福生活甜如蜜。」一番話落地,幸福屋場響起了熱烈掌聲。

熊熊燃燒的篝火,映紅了鄉親們的張張笑臉。開啟小康生活的羅坪雲上人家,明天會更加美好。

相關焦點

  • 石門:雲上人家—「天畫」羅坪開啟小康生活
    鄉黨委副書記龍選周介紹:羅坪之所以有著「天畫」之稱,是因為這裡的地形地貌奇特,雲海日出、天目洞、青石林、紅石林、巖子口峽谷、千年銀杏等成為了這裡獨特的旅遊資源,成為養生、攝影、繪畫、自駕、戶外的絕佳之地。然而,前些年由於交通閉塞、信息不暢,加上一年當中半數時間處在雲霧之中,這裡的絕色美景並沒有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
  • 石門縣:天畫羅坪採茶忙
    從3月16日開採已有10天的時間,每天有400多人上山採茶,人均每天可得工資200元。僅天畫羅坪茶業有限責任公司一家,已生產石門銀峰、銀毫優質名茶2噸多。寨埡茶葉專業合作社千畝有機茶葉尤其暢銷,」天畫羅坪」、「茗永翠」牌出現了最高畝產值上萬元的好效益。慄子坪村1260畝茶園獲得歐盟標準認證,並於2014年被貼上了國際公平貿易組織FIO標籤。安溪茶廠、寨埡村茶葉專業合作社有機茶基地面積逐年擴大,成為中茶公司定點生產基地。茶葉已成為該鄉產業之王,農民脫貧致富之路。
  • 戶外愛好者的天堂---你未曾見過的羅坪!
    一提到羅坪 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 羅坪的路、千年銀杏樹、天目洞 其實美如畫的羅坪 還有這些景色也同樣迷人
  • 張家口:推進空心村治理 打造雲上人家
    原標題:張家口:推進空心村治理 打造雲上人家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兼具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多重功能,張家口空心村治理工作正在全面推進。赤城縣政府通過招商引資與北京墨德投資合作,利用自然風光的資源優勢,通過租賃模式,將村民閒置的院落利用起來,打造雲上人家藝術風情谷,建設藝術家民宿,創新文化社區,把一個小山村變成集藝術創作、現代農業、休閒旅遊、田園民宿等產業為一體的文化田園綜合體。   據悉,雲上人家藝術風情谷,將老舊的農房改建了教學館、茶室、餐廳、畫室等設施為一體的民宿藝術院落。
  • 「匯生活·畫小康」,青少年畫筆下的小康生活是這樣的
    「匯生活·畫小康」,青少年畫筆下的小康生活是這樣的 澎湃新聞記者 楊寶寶 2020-12-09 10:13 來源:澎湃新聞
  • 陳氏三姐妹:一碗炊飯開啟小康生活
    一年到頭,以店為家,憑藉一碗炊飯,開啟小康生活。對於溫州「三姐妹」來說,這個位於市區府學巷不足20平米的小店,就是她們家奔小康的最好見證。近日,「在身邊·小康故事」網絡主題報導活動之《歡迎來我家做客》首站,走進溫州人共同的記憶、有著30多年好口碑的溫州老字號早餐店——三姐妹炊飯店。
  • 古樸村落 雲上人家(尋找最美鄉村·阿者科村)
    特色民居。近年來,元陽縣通過對老宅民房採取原址不變、修舊如舊、內部提升等方式,既發展了生態旅遊,又滿足了村民日益提升的生產生活需求,真正實現文化遺產保護與旅遊可持續發展。(龍 俊文並圖)
  • 唐圖活動|「幸福生活節節高——唐山兒童畫小康」繪畫作品線上徵集...
    家鄉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建設的日新月異,給我們的美好生活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拉近了我們與幸福的距離。小朋友看到和感受到的幸福生活是什麼樣的呢?  來動動小手,  一起把我們的小康生活畫出來吧!  活  動  名  稱  「幸福生活節節高——唐山兒童畫小康」  兒童繪畫作品線上徵集活動  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厚德庭院:景美人和入畫來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厚德庭院:景美人和入畫來 2020-08-26 11: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農民畫筆繪小康
    2020-09-17 02:38:43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吉林省東豐縣立足本地特色打造文創產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農民畫筆繪小康構思、勾線、填色……與其他畫種相比,農民畫簡單易上手。沒過多久,她就掌握了繪畫技巧,至今已創作百餘幅作品。她在廣闊的田野裡找到了藝術園地,將對小康生活的理解濃縮進1平方米的農民畫中。《豬肥財旺》《同一個夢想》《山妞浪起來》……她那些帶著泥土芬芳的畫作在全國各類農民畫比賽中,頻頻獲獎。現在,劉豔依舊做著農活。
  • 羅坪、東山峰、湖南屋脊壺瓶山三日遊
    行程 : D1:石門接團赴羅坪(天目古洞,長梯隘景區裡有十億年前發育而成的古溶洞,洞內古老、奇特、大氣,進入洞中,步步有景,處處藏奇,鬼斧神工,自然天成,特別是方圓9畝的大廳、千姿百態的石筍、石柱以及直通雲天的一雙「天眼」,頗具觀賞價值。
  • 石門縣羅坪鄉村振興示範帶與旅遊產業扶貧項目策劃
    石門縣羅坪鄉村振興示範帶與旅遊產業扶貧項目策劃    項目建成後該子項目涉及茶葉種植示範基地、遊客接待提升工程、羅坪養老基地、天目洞景點開發、石林研學旅遊基地、巖子口峽谷景點開發6個工程,通過「旅遊+扶貧」的模式,助力羅坪脫貧。其中:  (1)茶葉種植示範基地  依託「全縣面積最大的茶葉主產鄉鎮」,打造茶葉種植示範基地,並與茶葉合作社對示範基地的茶葉進行統一採摘、銷售。
  • 「我心中的小康生活」優秀作品⑥ |《小康社會的紙上天光》
    現在,我們很難在一個城市裡找到可以摒棄雜念,坐下來賞書品茗的去處;但我們可以在地鐵上聽到當下流行的短視頻音聲:抖音開啟美好生活。看到年輕人沉醉於小康社會的物質繁華。 我們生活於科技日新月異的今日,行走在物質無憂的社會,高舉著全民小康,家家有衣穿,人人有飽飯的口號大步向前。
  • 只為修石門縣羅坪通往賀龍元帥故鄉的「天路」
    羅坪黃嶺埡通往桑植縣白石鄉、西蓮鄉的那條路,當地人把它叫做「天路」!這是一條通往賀龍元帥故鄉的英雄路,是祖祖輩輩踏遍青山的傳奇路,也是革命老區人民的連心路。3 鄧開義 10000 藍公田村4 唐 佳 10000 石門縣婦幼保健院院長5 陝家紅 10000 羅坪集鎮6 吳傑浩 10000 藍公田籍7 唐植軍 10000 藍公田村8 衛生院 10000 羅坪衛生院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遊客來了,小康近了——生態旅遊引領湖北山區...
    來源:新華網(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遊客來了,小康近了——生態旅遊引領湖北山區蝶變二三事新華社武漢9月23日電題:遊客來了,小康近了——生態旅遊引領湖北山區蝶變二三事新華社記者李偉、田中全「以前這裡到處是破房子,現在村民以房屋入股,貧困戶變成了民宿主人,吃上了旅遊飯。」
  • 嘉興秀洲區80後美女用農民畫抒小康生活
    生在農村,長在農村,豐富的農村生活題材讓吳海妹的畫筆根本停不下來。她的畫作構圖新穎、顏色絢麗、內容充實,描繪了農村奔小康的新成就,展現出嘉興農民對新生活的熱愛與追求。畫裡春秋重拾兒時彩色的夢想吃過晚飯,吳海妹一頭鑽進畫室。構思、起形、上色……畫出夏日的好夢和蔚藍色的天。
  • 嘉興秀洲區80後美女用農民畫抒小康生活
    生在農村,長在農村,豐富的農村生活題材讓吳海妹的畫筆根本停不下來。她的畫作構圖新穎、顏色絢麗、內容充實,描繪了農村奔小康的新成就,展現出嘉興農民對新生活的熱愛與追求。畫裡春秋重拾兒時彩色的夢想吃過晚飯,吳海妹一頭鑽進畫室。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天水市清水縣:雲端玄頭 讓小康來敲門
    村民走出了大山,客商走進了村子,玄頭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陽光大道。說起花椒,郭步恩打開了話匣子,「我們村的花椒品質好,是市場上的搶手貨,現在村上的土地都栽上了,家家戶戶都把花椒當作心肝寶貝,這可是我們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 致富有門路 棲居詩畫裡!湖東村的「小康生活」真香
    致富有門路 棲居詩畫裡!湖東村的「小康生活」真香 2020-12-21 11: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小康!到上海中心,看看「小康生活」的模樣
    你心目中的小康生活是什麼樣的?正在上海中心大廈B2藝術長廊進行的「儂好!小康」2020年上海市民文化節創意設計大賽成果展上,百件優秀作品呈現了市民心目中最直觀、最真切的美好小康生活。 「儂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