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井隅君,今日又更新。
說起舒曼,大家可能會覺得很陌生,而說起蕭邦,可能大家都耳熟能詳。他們是同一個時期的作曲家,雖素未謀面,但卻互通心靈。
羅伯特·舒曼,19世紀德國作曲家、音樂評論家。
翻開舒曼的簡介,對他的介紹是這樣的:
「舒曼自小學習鋼琴,7歲開始作曲。16歲遵母意進萊比錫大學學習法律。19歲又進修鋼琴,當聽到帕格尼尼的演奏,他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放棄了法律的學習,專攻音樂。後因手指受傷,遂轉向作曲和音樂評論。
1835-1844年,獨自編輯《新音樂雜誌》,並開始創作大量鋼琴作品。1840年獲耶拿大學哲學博士,1843年赴萊比錫音樂學院任教。
1844-1850年,移居德雷斯頓繼續從事作曲和指揮。因精神疾病日趨嚴重1854年投河被救,兩年後逝世於精神病院。」
簡短卻概括了他的一生。
今天我們就讓我們來仔細地聊一聊浪漫主義音樂家——羅伯特·舒曼。
01.
羅伯特·舒曼,誕生於德國東部萊比錫附近的小城-茨維考。父親奧古斯特.舒曼是一位精明能幹的書商,具有極深的文學素養,對舒曼後來的文學造詣,影響至鉅。
而母親約漢娜·舒曼是一位富於浪漫氣質的婦人。舒曼從母親身上所承襲的熱誠而敏感的個性,可說是他成年以後精神發展的基因。
1817年,舒曼初隨昆施學習鋼琴,此時便已嶄露出即席創作的天才。
1819年,他欣賞了莫薛勒斯的演奏之後,得到父親的支持,立志成為鋼琴家,從此努力不懈。1826年,父親驟然辭世。這對他的打擊無疑是沉重的。
不久,舒曼在母親的要求下,前往萊比錫改學法律。這個決定使舒曼至感痛苦。畢竟,音樂才是他畢生所愛,他靈魂的歸宿。
而當一個人無比熱愛某樣東西的時候,任何桎梏,都無法將他阻撓。
兩年後,舒曼開始學習鋼琴並且特別想成為一位音樂家,夢想的種子在心裡生根發芽,不幸的事情發生了,因為舒曼過於急躁,導致手指受傷,他不得不放棄自己的鋼琴師的理想。
就像一個天使折了翼,我們無法感同身受,無法體會那種無力感。
古往今來,偉人,從來都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所創造的奇蹟才受人欽佩,更重要的是奇蹟背後的精神力量。
尼採曾說:「那些沒有消滅你的東西,會使你變得更加強壯」。
這句話在舒曼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證。
手指受傷後的舒曼轉向作曲,而也正是這個時候,他的音樂才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1834年,他創辦了音樂評論刊物《新音樂雜誌》並任主編。
四十年代他不斷擴大音樂創作的範圍,寫了不少聲樂曲、交響曲、室內樂重奏曲、清唱劇、歌劇等,如著名的《a小調鋼琴協奏曲》、《曼弗列德序曲》、聲樂套曲《詩人之戀》、《女人的愛情與生活》及第一、二、三、四交響曲。
02.
除了舒曼的成就,他的愛情同樣也值得細說。
舒曼同維克老師的女兒克拉拉相戀多年,但他們的愛情卻遭到維克的堅決反對。
舒曼此時已弄傷手指,無法繼續鋼琴演奏家的生涯,並開始走上創作道路,而作曲家當時是個很沒有保障的職業。
維克先生帶著女兒離開萊比錫,不準他們會面、通信,甚至不準克拉拉彈舒曼寫的曲子。有一次克拉拉在德勒斯登演出,舒曼偷偷跑去與她見了一面,維克知道後警告他們,要是再敢見面,就要用手槍幹掉舒曼。
維克在這一方面對舒曼十分殘酷,以至使他患了精神憂鬱症。直到1840年8月1日,萊比錫法庭才終於裁決了他們的婚姻懸案,使這對有情人終成眷屬。
而說到此處,不得不提的一個人就是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在好友的推薦下拜訪了舒曼,並為舒曼夫婦彈奏了自己的C大調鋼琴奏鳴曲。也正是這一次的會面,讓勃拉姆斯對克拉拉一見鍾情,竟然導致了勃拉姆斯和克拉拉的43年之久的未了情緣,並使勃拉姆斯終身未娶。
這個故事也讓我們想起為了林徽因而終身不娶的金嶽霖,同樣深情。
後來的日子裡,舒曼和克拉拉對年輕的勃拉姆斯給予悉心指導和關懷,在舒曼發瘋以後,勃拉姆斯同克拉拉一起照料生病的舒曼和舒曼的孩子們,直到一八五六年,舒曼在精神病院去世。他也選擇了離開。
愛慕,而不越矩,勃拉姆斯後來的許多曲子都是為克拉拉而作,這麼多流傳後世的曲子,或許便是對他最好的回報。
勃拉姆斯
03.
舒曼是一個極為熱情的人,他對同時代音樂家的熱烈鼓吹和提攜,在音樂史上是有名的。他曾經撰寫對李斯特、蕭邦、柏遼茲和勃拉姆斯等人的音樂評論,如今成為了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
舒曼到維也納的那一年,對於舒伯特是極為重要的一年。
那是舒伯特逝世後的第 11 年,即 1839 年,那時舒曼 29 歲。如果不是舒曼去了維也納,也許舒伯特還在地下沉默。
或許在以後也會有人發現舒伯特的才華,但畢竟不知要等待何等時候了,起碼要推遲許多時日。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說的大抵如此了。
舒伯特在世時,得到的知音實在不多。只有貝多芬看到舒伯特的樂譜,驚異地大叫這是誰作的曲?但那已是貝多芬病重的晚年。
舒伯特得知這一消息,趕去看望貝多芬時,貝多芬已經垂危在病榻上了。
無論如何,寶藏始終沒有埋沒在歷史的塵埃裡,這也是一大幸事。
作為一個外行人,初聽舒曼的鋼琴曲,覺得其熱情內斂而不虛華外爍,好像一切都剛剛好,他所想表達的無限性內涵,或許需要反覆回味,才能得到深切的同情共感。
喜歡的小夥伴,給井隅君一個支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