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裡加菊花,慈禧太后的養顏秘方,以後吃火鍋用這宮廷吃法不虧

2020-12-12 市井覓食記

火鍋的吃法是中國最早的烹飪方式之一,也是我國獨創的一種美食,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人用瓦罐為鍋,到了經濟繁榮富強的宋代,火鍋的吃法在民間已經非常普及,一直興盛到現在,可謂最為長久不衰美味佳餚,在沸騰的火鍋裡,人們生活的各種期盼都融匯其中,紅火、團圓、融合,火鍋吃出來的都是回味無窮的中國味道。

晚清時期有一個重要的人物,對晚清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她就是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這位「老佛爺」對火鍋也是情有獨鍾,而且每次吃火鍋都要往裡加菊花。相傳慈禧太后為了保持青春,對各種養顏秘方都非常的關注,但凡能讓自己保持青春美麗事物一個也不會放過,慈禧太后頗愛菊花,在御花園和頤和園裡,種植了三四千盆菊花,品種多達百種,專門讓人打理這些這些菊花,不但欣賞菊花,還讓人用菊花製作了肥皂,還要用菊花來洗手洗臉,每隔兩個小時就要洗一次臉,因為她說,不然菊花的香味就沒了,自己不舒服。深信這些菊花就是自己的養顏秘方,所以,慈禧太后愛吃菊花火鍋也不足為奇。

相傳菊花火鍋是「採菊東籬下」的田園詩人陶淵明所創,風雅之士,即便是吃火鍋也有異常人,相傳陶淵明在某次煮火鍋的時候忽發奇想,將自己後院種植的菊花投入到火鍋中,頓時清香四溢,味道鮮美,舉杯飲酒,低頭有花,肚中還有肉,何愁做不出好詩?

相傳慈禧太后在享用菊花火鍋的時候,旁邊的人「擎器者舐唇,侍立者乾咽」,用白話說就是饞的直舔嘴唇咽唾沫,可見這宮廷裡的菊花火鍋也不是尋常之物。今天要分享的就是美食節目《我在宮裡做廚師》第四期的菊花火鍋,由清宮御膳第四代傳人製作,做法還是非常正宗的。

菊花火鍋

火鍋底料所用食材:老雞1000克,雞胸肉100克,生薑20克,白菊花(雪球)2朵,黃菊1朵,春卷皮100克切小菱形。

四葷:鱸魚200克,鴨鋪肉200克,蝦仁200克,雞胸肉200克

四素:菠菜150克,蘆筍150克,黃芯白菜100克,油菜芯100克

烹飪方法:

第一步:把老雞焯水後放入10升水,中火煮3-4個小時,倒出雞湯。

第二步:雞湯調好後,放入雞茸小火10分鐘左右待雞茸飄起後過濾出清湯。將清湯倒入菊花鍋中調入適量的鹽即可。

第三步:菊花鍋內放入白菊花與黃菊花,將春卷皮炸好以後倒入鍋中。

第四步:將所用到配菜切成很薄的片擺入盤中。一起上席即可。

——老井說——

這道菊花火鍋的湯底,講究原滋原味,調味料只要一點鹽,萬不可再放其他調料,以免奪去菊花的清香,不過為了一鍋清湯,需要一整隻雞和不少的雞胸肉做輔料,是否值得這還得斟酌一番。

圖文原創,抄襲必究!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喜歡專注吃喝玩樂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譜和美食趣聞,關注我,和你一起分享這個世界。

相關焦點

  • 花饌丨慈禧太后最愛的菊花火鍋
    然而,對食物的製作最為考究的,當屬宮廷。在清朝的宮廷中,以生活奢華著稱的慈禧太后就發明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菊花火鍋。慈禧太后身邊的女官裕德齡在她的著作《御香縹緲錄》中詳細地記錄了慈禧食用菊花火鍋的場景。她描述「太后每逢要嘗試這種特殊的食品之前,總是十分的興備,象一個鄉下人快要去赴席的情形一樣。」
  • 慈禧太后首創的菊花火鍋,味道鮮美
    傳說菊花火鍋是慈禧太后首創的,不但味道鮮美,而且清香爽神,風味獨特。清香淡雅的菊花火鍋或許平添些許詩意。據說,詩人陶淵明棄官隱居後,邊吃火鍋,邊品酒賦詩。常常採摘幾葉白菊花瓣投入火鍋中,頓時菊香飄逸。在火鍋中加入雞湯或肉湯之類的湯汁,煮沸後先將雞片、肉片、魚片等等生料投入,過1分鐘左右投入菊花瓣,再煮片刻即可食用。鍋中食物蘸汁食用,其滋味芬芳撲鼻,別具風味,被視為火鍋家庭中之上品。須注意的是菊花只嗅其香,玩其形,不宜大箸狂嚼。一切生片唯求鮮嫩細膩味美,品嘗「菊花火鍋」時,火要常加,湯頻添,細斟慢飲,不可一鍋煮之。品味「菊花火鍋」,既得美味,又得到了藥補之功效。
  • 晚清盛行的菊花火鍋,為何能讓慈禧太后興奮得像個孩子?
    現在說起火鍋,我們首先會想起四川或重慶,川渝的火鍋毫無疑問是中國最負盛名的珍饈。但要說味蕾體驗,恐怕還有其他火鍋能與他們一爭高下的,比如地標君今天要和大家說這大有來頭的菊花火鍋,它盛行於晚清時代,據說慈禧太后可是它的發明者與鐵桿粉絲哦!
  • 看看慈禧太后是怎麼保持容顏不老的
    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她的養顏之道,早已名揚中外。但是,有一種卻是鮮為人知,那就是吃的鮮花。慈禧太后所吃的鮮花主要有4種:菊花、荷花、玉米和玫瑰。 她吃的菊花是稱為「雪球」的白菊。吃時就像南方人打爐一樣,生起火鍋,煮起雞湯,通常還放下魚片或肉片同煮,待雞湯沸透,把白菊花瓣一把一把地投入鍋中,稍滾片刻,就把花瓣撈起吞吃,原本並沒有什麼滋味的白菊花瓣,此時變得十分美味可口。 荷花常常被慈禧製成點心來吃的。
  • 火鍋只是四川人的專屬?看看中國歷史名人中都有哪些「火鍋控」
    中國人吃火鍋的歷史久遠,得從戰國時說起,當時的人們吃火鍋是用陶罐來做火鍋的;一直到宋代時,吃火鍋已經非常常見了,成為了大眾的普通美食;而在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譜中,就有介紹到同友人一起吃火鍋的情景。蒙古一帶地區流行吃火鍋是在元代時才出現的,當地居民主要是用牛肉或者羊肉為主料來煮火鍋。
  • 毛澤東與菊花火鍋
    菊花火鍋盛行於晚清宮廷內,傳入開封以有近百年歷史。因開封的市花是菊花,因此原料來源得天獨厚。它以鮮魚為主(有「四生」和「八生」之別)。火鍋內兌入雞湯滾沸,取白菊花瓣淨洗,撕成茬絲灑入湯內。從此,每逢菊花盛開的時節,陶淵明都以菊花火鍋招待他的好友,菊花火鍋就此傳開了。 至清代,菊花火鍋被慈禧太后列入冬令的御膳之中。慈禧太后為了保持她的青春年華和長生不老,懿旨一道至御膳房,將「養生三寶」的人乳、珍珠和菊花作為她的特殊飲食。
  • 古代火鍋「味道長」 陶淵明發明菊花火鍋
    在我們吃火鍋這兩三千年的歷史上,湧現了不少吃貨,比如,愛吃鴛鴦火鍋的西漢人劉非,發明了菊花火鍋的陶淵明,為涮羊肉火鍋命名的忽必烈,相傳首創了「風羊火鍋」的朱元璋,不過,最愛吃火鍋的「好吃嘴」應該非乾隆莫屬,有史料記載,他曾創下一個月吃了23種、66次火鍋的記錄,還舉辦了550桌火鍋的「壩壩宴」。
  • 深扒乾隆、慈禧吃火鍋上癮是為何?
    一位市民王先生反映,最近他老婆每天都要和他大吵一架其實這事還挺嚴重的但是他老婆卻不這麼認為因為沒有什麼事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如果不行但那時候的火鍋不是即涮即吃,而是用沸水長時間煮食物,其做法更像今天東北的大鍋燉。一直到宋代,人們才開始用火鍋涮肉吃。到了元代,火鍋傳到蒙古一代。蒙古族人好吃羊肉,但在外行軍打仗時,燉羊肉很麻煩,他們就將羊肉薄切,在沸水裡涮一下即熟,這真正奠定了今天涮肉火鍋的基礎。
  • 在古代人們是怎麼吃火鍋的呢,都吃哪些菜呢
    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物質的不斷演變,火鍋等日常用品也隨著更新換代,五花八門,這就是社會的發展規律。一直都認為,古人比現代人更懂得享受,就比如在吃火鍋這件事沙,就湧現出不少歷史上著名的吃貨比如西漢的江都王劉非發明了」九宮格」,不過當時被叫做「分格鼎」;東晉的陶淵明創造了「菊花火鍋」這種新式鍋底,後來還被慈禧太后發揚光大;另外還有為「涮羊肉」火鍋命名的元太祖忽必烈,首創了「風羊」火鍋的明太祖朱元璋......
  • 味覺|你聽過菊花火鍋嗎:秋冬時節,一起探秘宮廷火鍋神秘菜單
    火鍋這種美味是不分季節的,夏天在涼爽的空調房裡吃火鍋也是種享受,但在現在這種秋風蕭瑟、寒意漸起的時節,一頓火鍋更是令人幸福感爆棚有沒有!滿清貴族早年生活的我國東北地區,緯度較高,冬日裡氣溫低,喜吃熱食,用溫餐具便是「禦寒神技」之一。清代宮廷之中,日常飲食的記載中多有「暖鍋」、「熱鍋」,其所指正是火鍋。而在冬日的筵席中,火鍋更是宮廷膳食首選。這些火鍋皆是宮中所用,盡顯皇家富貴之氣,質地有陶瓷、純銀、銀鍍金、銅、錫、鐵數種。
  • 陶淵明獨創「菊花火鍋」穿越千年,居然是她的最愛!
    再來說說我們熟悉的陶淵明與火鍋的淵源吧,他也是火鍋的真愛粉,世人只知陶淵明愛酒愛詩愛菊花,殊不知,除了這些,陪伴他田園歲月的還有火鍋。風雅如陶淵明,吃起火鍋來自然與俗人不同,詩酒花與火鍋相配,想起來就平添幾分浪漫!相傳陶淵明在吃火鍋時,總會在火鍋中放上幾朵菊花,這就是自魏晉火到唐朝的菊花火鍋。
  • 大寒節氣吃火鍋,這些歷史名人居然也是火鍋控
    據《三都賦》記載,火鍋有1700年以上的歷史,只是那時候的「火鍋」還不叫火鍋,叫做「古董羹」。也就是那個時候,毛肚也與古董羹一起被收錄進《三都賦》中,更是有「日暮漢宮吃火鍋,家家扶得醉人歸」的名句傳承。由此可見,魏晉風流人物左思是偏愛火鍋的,名人與火鍋的淵源,自此開始。那麼,今天就隨小編一起看看,還有哪些歷史名人也喜歡火鍋吧!
  • 古人到底怎麼吃火鍋?看完後真是大開眼界!
    因此,漢代就已經發明了火鍋蘸料的吃法,吃貨們可以獻上你們的膝蓋了。 三 國 鴛鴦鍋的鼻祖——五熟釜 據說,魏文帝曹丕是個火鍋愛好者,喜歡用一種叫做「五熟釜」的炊具來煮東西。
  • 慈禧的宮廷御膳不簡單,其中有道泥子菜,竟然是超級美味
    晚清時期,宮廷中曾出現過一種招牌菜,被稱為「泥子活(菜)」,這種做菜方法,不僅是慈禧太后的最愛,也是她犒賞群臣的重頭好戲。此時問題來了,「泥子活」究竟是什麼?為何會讓慈禧如此青睞?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慈禧太后是晚清最具有強權的統治者,同時也是一位窮奢極欲之人,除了眾多太監的精心伺候外,慈禧太后的口福也相當不錯。據不少伺候過慈禧的宮女太監回憶,老佛爺用膳時相當講究。每日御膳房的菜品都要用御鍋溫著,老佛爺什麼時候想用膳,只要招呼一聲,太監們便立馬送來熱騰騰的菜品。
  • 商朝發明,漢代改良,乾隆拿它破了世界紀錄:一鍋火鍋的前世今生
    這些貴族們平時吃的東西叫做「羹」,當時的習俗是羹在祭祀的時候是不加調料的,要等到祭祀活動結束以後再加入調料以供食用。所以你也該明白了,東西冷了就不好吃了嘛,所以作為美食家的老祖宗們便相處了用溫鼎加熱,還可以把涼肉涼菜放進去邊涮邊吃的好方法。
  • 故宮開火鍋店!看完菜單網友卻唱起:宮廷玉液酒,180一杯…
    慈禧同款「萬壽菊花鍋」,網友翻牌推薦top1記者在該美食點評網站了解到,因為故宮不能使用明火,所以餐廳用的都是電磁爐,但店內有不少與故宮文化有關的特色。萬壽菊花鍋店內主打「萬壽菊花鍋」,相傳是慈禧的發明,每年深秋,慈禧便讓御膳房端出小火鍋,隨後再將洗淨瀝乾水分的菊花瓣放到銀盤裡,一齊擺上膳桌。@故宮博物院 形容慈禧有時吃菊花火鍋時,待暖鍋中的雞湯滾開即放入魚片或雞片,再次滾開時則酌量投入菊花瓣。
  • 「朕的火鍋」關張 去哪兒才能吃到慈禧當年的「滿漢全席」
    傳承百年少人問津 陝菜中竟有慈禧鍾愛的「太后火鍋」  也有不少網友留言,無論吃瓜群眾對這「朕的火鍋」或褒或貶,但都是一種大膽的創新,其實這不是故宮第一個餐飲品牌。去年夏天,故宮就在慈禧太后藏冰的地方開了家冰窖餐廳,那是故宮第一次跨界做餐飲。
  • 還不進宮接旨?故宮風火鍋空降杭城,沉浸式服務,秒變王爺福晉
    最近幾年,凡是和故宮有關的題材,無一例外的都會大熱,以宮廷美食為主題的綜藝節目《我在故宮做廚師》,更讓無數吃貨恨不得立刻穿越百年,享受清宮美食。現在,杭州的吃貨們終於美夢成真。杭州首家獲得《我在宮裡做廚師》,以及清宮造辦處授權的官方沉浸式宮廷御膳火鍋體驗店——我在宮裡做廚師奉旨涮鍋,在嘉裡中心開業啦!
  • 故宮開火鍋店!看完菜單卻有網友唱起:宮廷玉液酒,180一杯…
    慈禧同款「萬壽菊花鍋」,網友翻牌推薦top1中國青年報在該美食點評網站了解到,因為故宮不能使用明火,所以餐廳用的都是電磁爐,但店內有不少與故宮文化有關的特色。萬壽菊花鍋店內主打「萬壽菊花鍋」,相傳是慈禧的發明,每年深秋,慈禧便讓御膳房端出小火鍋,隨後再將洗淨瀝乾水分的菊花瓣放到銀盤裡,一齊擺上膳桌。@故宮博物院 形容慈禧有時吃菊花火鍋時,待暖鍋中的雞湯滾開即放入魚片或雞片,再次滾開時則酌量投入菊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