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選一張合適的古琴要注意古琴容易出現的問題和缺陷,一般在名廠琴和名家琴處很少出現問題,而普通練習琴常常因挑選時不懂或沒在意而挑到不合適的琴。以下為購買古琴時的注意事項。
古琴容易出現的主要問題和缺陷
1、打板
因為琴弦離面板過近或琴體變型,導致彈奏按音時出現的「啪、啪」的拍擊琴板的聲音。如果是彈散音的時候出現打板的現象,那就可以直接PASS掉了。還有一個可能是琴弦張的過松(特別是絲弦),而非是琴的問題。
2、沙音
彈奏按音的過程中出現「沙、沙」的聲音,這是因為琴的面板不平,沙音會影響演奏的效果。還有一種可能是琴弦本身有結節,並不是琴的原因,要注意分辨。
3、抗指
琴弦距離琴面過大。抗指會影響彈奏的指法甚至損壞手指。一般以七弦七徽的位置,琴弦離面板應為0.5釐米左右。不過這也跟琴的面板弧度有關,有些琴做到0.6釐米也不覺得抗指,這需要實際彈奏來親身感受。需要說明的是:對於購琴者來說,稍微有點抗指的琴是可以接受的。
4、踏腰
指琴面板的中部下凹。這種情況一般會在使用一段時間後出現,新琴即有踏腰的情況並不多見。踏腰會造成琴弦離面板過高繼而出現抗指的現象。做工不過關的琴平放在桌子上的時間太長,又不經常彈奏,可能會出現這種問題。踏腰一般是木材處理不合格造成的,是一種變形。有一種情況要注意區別,現在斫琴家為了取得好的手感琴面中下部會做輕微下沉處理,這不是踏腰。
5、嶽山過高或過低
嶽山的高低要看低頭的大小,有些廠琴面板做的不合規範,會通過調整嶽山來解決問題。正常低頭的情況下,嶽山過高會抗指,嶽山過低會造成打板或右手彈奏時碰到琴面。古人的經驗是前一指後一紙,即嶽山一般應是一平指的高度,龍齦一般應高出琴面大概1MM(即能輕鬆塞進一張厚些的紙)。通常大家都注意到了嶽山而忽視了龍齦的部分。
6、化學漆
斫琴應使用傳統的大漆,用化學漆能縮短斫琴的時間,同時也會縮短琴的壽命,且手感較差。化學漆在低價琴中幾乎是百分之百的使用率。化學漆比較容易分辨,一是有明顯的油漆氣味,二是賊亮賊亮的。這裡要注意的是好的大漆拋光也是可以做到非常亮的鏡面效果,但這種亮很像玉石的感覺,有精光。曾經有碰到很多琴友不識貨,把上等大漆誤認做化學漆。現在也有斫琴師喜歡用腰果漆(也叫合成大漆),效果雖然不及大漆,但要明顯好過化學漆。
7、無灰胎
按照古法的要求,琴體表面應該覆有3-5層的灰胎,灰胎一般用鹿角霜粉和大漆混合,也可以用瓦灰和大漆混合。灰胎的作用,一是保護木胎,二是對聲音進行抑制。無灰胎的琴硬度差、易磨損,壽命短。
8、無裹布
按照古法,斫琴時應在木胎之外包裹夏布。但目前能做到的其實並不多,包括很多知名斫琴師。斫琴時不裹布會造成琴的適應能力差,易變形、開裂,但是裹布也會造成新琴聲音比較不松透。
9、起泡
斫琴時裹布的工藝不過關,會造成布與琴面粘貼不牢,鼓起一個或數個大小不一的泡,這種現象會影響彈奏,或造成琴的表面漆面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