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恣意青春 創意塗鴉

2021-01-11 海南日報數字報
  文\海南日報記者 王培琳 

  安靜的深夜,海口秀英商業廣場的一個健身房內,瓶瓶罐罐的噴漆,凌亂散落,「饅頭」與王賢鋒手持噴漆,靈活有力的手指按壓噴瓶力度不同,便呈現出不同的畫面。兩個人,耗時兩個晚上,一幅20多平方米大小的牆面便被色彩斑斕、充滿自由浪漫氣息的藝術作品填滿。

  作為85後女孩,「饅頭」年紀不大,熱衷塗鴉卻已近十年,經常創作有溫度、有情懷的塗鴉作品,她是會用塗鴉講故事的暖心姑娘。而常帶鴨舌帽的90後男孩王賢鋒迷戀塗鴉的程度以及塗鴉的技巧和手藝,可被譽為塗鴉界的「工匠」。

  赴約 為多年共同的夢想

  「走,回家去!」帶著一直以來的夢想,今年5月,幾乎走遍全國的海口姑娘「饅頭」打包行李回到故鄉,灑脫的勁頭一如她恣意而為的塗鴉作品,「一瓶噴漆走天涯」的生活暫告一段落。

  「醞釀三年的計劃終於落實了。」 精神志造廠工作室的4名年輕人笑哈哈地如是感嘆。

  「饅頭」與小夥伴王賢鋒原是海南本土塗鴉團隊HNP CREW成員,自2007年開始接觸街頭塗鴉相識,已有將近十年韶華流逝。他們走著不同的路,做著不同的工作,卻一直心系塗鴉,一起為理想而堅持是他們的共同約定。

  2013年,他們開始籌劃建立專門做塗鴉的工作室,計劃醞釀3年,終於,「饅頭」與王賢鋒相繼辭職,而小夥伴王梓源和王麗芳也加入進來,4位年輕人共同開辦了塗鴉工作室。

  塗鴉藝術起源於紐約最窮的街區——布朗克斯區。上個世紀60年代,整個布朗克斯到處可見塗寫得歪歪扭扭的幫派符號,混雜著「廁所文學」似的猥褻圖案。後來,經過一批富有造反精神的非幫派畫家的改造,慢慢演變形成一種新的藝術形式——「塗鴉」。

  給海島增添些自由不羈的文化,塗鴉藝術行為熱情外放又帶著青春張揚的氣勢,是不愛被拘束的年輕人最直接的發聲。「饅頭」、王賢鋒這幾位年輕人最終踐行了內心,勇敢地做了自己想做的事。

  曾經 一瓶噴漆闖天涯

  「我們塗鴉的時候,最大的成就感是自己隨機迸發的靈感有平臺可以展示,所有的作品都是創意的體現和酣暢的表達。」愛笑的「饅頭」俏皮地說道。

  高中時候,「饅頭」便開始接觸街頭文化,街舞、塗鴉、說唱一樣不落。2012年從海南大學畢業後,學藝術設計專業的「饅頭」進入一家國企做設計師,但一有空,她仍然會背上噴漆罐找廢棄牆面做塗鴉,她的塗鴉作品幾乎遍布全國每一個省。

  「饅頭」不認為自己很「潮」,她覺得塗鴉不是裝酷耍帥,其根本意義在於表達了什麼。今年3月底在珠海時,「饅頭」偶然發現租住的樓下是流浪貓的聚集地,每到夜裡總有愛心人士拿貓糧來餵貓,她便和朋友即興創作了流浪貓作品。

  拿出那時候的作品照片,「饅頭」依然難掩心中的眷戀。「每個作品的成型,都是經過初步構思和情感衝擊的,印象都很深刻。」說起曾經的作品,「饅頭」能細細述說每一個的背景和創作時的心情。對於「饅頭」來說,流浪貓的創作本是一件美化牆壁的事,卻還是被投訴了。「晚上11點,警察開警車過來,說接到投訴過來看看,但他並沒有制止我們,等我們畫完了還誇我們畫得好,應該成立一個設計公司。」

  最讓「饅頭」感動的是,她還收到了一個陌生人的微博截圖,配圖是拍攝的這幅塗鴉作品,附著一段文字「太開心了,一下樓就看到這麼好的畫,多希望能一直保留它……」

  王賢鋒和「饅頭」的很多塗鴉作品都有著豐富的故事。2014年「威馬遜」颱風肆虐後,他們組織了一次「嗨島漆號」的塗鴉交流會,選在了京華城附近的一個工地廢墟上。和工地的負責人商談好後,他們在廢墟中的牆面上創作了很多以颱風為主題的塗鴉。王賢鋒寫了像颱風漩渦一樣的字符「威馬遜」,「饅頭」則畫了一個在颱風中被吹得七零八落卻仍舊堅強站立的姑娘。

  去年8月,在西海岸海長流,他們組織了全國塗鴉交流會,來自全國的70多名塗鴉愛好者在那裡留下一幅幅精彩巨作。今年12月,一場更大型的塗鴉交流會將在三亞舉行。這些所有的交流活動,參與者與組織者都是自費進行。為了讓塗鴉給海島帶來越來越多「潮」文化,這群年輕人樂此不疲。

  「塗鴉在我們看來就是自由、青春和創意頻出,我們都喜歡這種闖蕩的感覺,但是更想讓我們的故鄉文化越來越多元化,所以我們回來了。」4名年輕人表示。

  現在 一泓清心是世界

  炸街,是塗鴉圈的行話,意思是快速塗鴉,經常在深夜無人的時候進行。王賢鋒和「饅頭」也都有過瘋狂的炸街時光,近10年,他們多次背上噴漆罐潛入夜色中,在街頭、天台或是廢舊的廠房等牆壁上創作。在外人看來,塗鴉很容易被理解為在牆上亂塗亂畫,有些人對他們嗤之以鼻,將塗鴉作品視為城市的牛皮癬,認為他們糟蹋了好好的牆壁。

  但王賢鋒說,玩塗鴉他們是認真的,「我們不是在故意毀壞財物或者非法入侵某地。塗鴉前我們往往有一個設計稿,然後才會即興創作,每一幅作品都是原創的、帶有美感的、獨一無二的。」對於塗鴉,人們褒貶不一。但這些年,很多人開始認可這種行為藝術,並把街頭塗鴉視為時尚潮流,認為它很「酷」「有個性」「有創意」。

  在玩了幾年塗鴉之後,「饅頭」和王賢鋒都成了圈裡小有名氣的塗鴉者。「饅頭」是國內著名女子塗鴉團體CGG(China graffiti girls)的主力成員,王賢鋒是「body bombing」(中國人體塗鴉平臺)的海口地區代理人,他將人體塗鴉帶入到各大派對活動中,不僅藉此推廣塗鴉,還得到了不錯的反響。

  「我們也嘗試以別的形式體現塗鴉的天馬行空和別出心裁,做塗鴉周邊產品,譬如塗鴉衣物、大型塗鴉建築設計以及街頭藝術景觀。」「饅頭」認為,塗鴉「炸街」雖然刺激,但不被社會認可,她們已經很少進行了。

  如今,在海南,塗鴉也漸漸從地下走到陽光下,成為一種被人認可的藝術形式。至於塗鴉變得主流或者說成為潮流,王賢鋒和「饅頭」很矛盾,一方面他們希望它仍舊是小眾的文化,一方面又希望城市的包容度能夠提升,能有一個指定允許塗鴉的街區或者範圍,讓他們可以有更多的空間去創作。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創意市集」拼新意謀合作
    楊苑認為凡是在創意市集上露面的產品都不是批量生產的商品,而是充滿創意的作品。  「海南能不能也有一個如此有趣的市集呢?」深深愛著海南文化的楊苑有些遺憾,她常和朋友念叨,「我們回海南也辦一場創意市集吧!」  後來,楊苑做到了。2014年,她與小夥伴一起在海口成功舉辦了一場規模較小的市集,「雖然只有十多個攤主參加,但已經很出乎我們的意料了。」
  • 海南日報數字報-我們與春天同行
    與海南共同成長  63年前的1950年5月7日黎明,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海解放海南第七天。  在海口市新華南路臨街一幢兩層小樓裡,一張張散發著油墨芬芳的報紙在這裡開印,印刷機有節奏的咔嚓聲,即便在60多年後的今天,仍然讓當年的老報人覺得「是如此清脆悅耳」。她的名字叫《新海南報》,是海南日報的前身。
  • 海南日報數字報-塗鴉的筆法
    至於這種筆法的發明發生,則要早得多,或許可以上溯到《塗鴉手記》裡提到的一個年份:1971。「在這個年號的起始時間」,鐘鳴說,「我進入一片森林(寮國上寮地區),在印度支那開始了詩的幻想,開始零星塗鴉,寫寫畫畫。」
  • 海南日報數字報-國際大學生海南旅遊文化創意設計大賽落幕
    本報海口12月19日訊 (記者王凱)12月18日上午,2019第二屆國際大學生海南旅遊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在海南大學落幕
  • 海南日報數字報-今日12時,紅珊瑚音樂節早鳥票等你搶
    本報海口10月12日訊 (記者計思佳)陽光海南,音樂無限。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片丹心著風雲
    從鸚哥嶺青年團隊堅守理想、奉獻青春、激勵全國,到瓊中女足十年磨劍、鏗鏘綻放、走向世界;從基層黨員幹部抗擊超強颱風「威馬遜」時的捨生忘死、衝鋒在前,到十萬鐵軍奮戰西環高鐵、博鰲機場建設的拼搏苦幹、甘於奉獻;從臨高牙醫呂海鷹的一躍入海、捨身救人,到英雄保安王才發的臨危不懼、勇鬥歹徒;從「感動海南人物」的連辦4年、深入人心,到「海南最美村官」的一鳴驚人、催人奮進,無一不是各新聞媒體深入挖掘
  • 海南日報數字報-「千禧寶寶」帶來考場新氣象
    他們走進考場時面帶微笑、從容自信,為嚴肅沉靜的考場增添了不少青春生氣。  「整個備考期間,這些『00後』孩子們都很積極活潑。你看,他們還發揮創意,給我『做』了這件衣服。」海口山高學校高三文(3)班班主任李老師向記者展示自己身上的紅色T恤,全班學生都在上面籤上了自己的名字,「我穿著這件衣服站在考點外等他們凱旋,心裡感到幸福極了。」
  • 海南日報數字報-餐廳美味香 消費暖意濃
    3月27日,海南拾味館餐廳負責人龔季弘告訴海南日報記者,疫情期間,拾味館在海南的22家門店相繼開始提供無接觸安心外賣服務。  為了讓消費者安心點外賣,許多餐廳設立了專門的取餐區,部分餐廳要求廚房員工、打包人員每隔1小時洗手消毒一次;外賣小哥送餐前要測量體溫;準備送出的外賣附帶一張安心提示卡,仔細封裝,確保密封性良好。
  • 海南日報數字報-藍白小鎮 浪漫旅途
    遊  去一家景區遊玩  感受永恆  一提起海南,大部分人會想到「天涯海角」,在他們心中這就是海南的代名詞。一曲《請到天涯海角來》曾經讓「天涯海角」成為許多人心中的嚮往之地,如今憑藉著獨特的風情和歷史文化內涵,天涯海角景區也更深入人心。  天涯海角景區距離馬嶺社區不到3公裡,駕車5分鐘即可到達。
  • 海南日報數字報-我們去郊遊
    文\海南日報記者  蔡葩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遠途旅行對於生活在島上的人來講,大多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新式瓊味:創意給美食加味
    ■ 本報記者 林詩婷  提到海南菜,大家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島書香飄自遠
    文\海南日報記者 尤夢瑜  誠品書店、方所、鍾書閣、言幾又……在商業快速發展的都市中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端上春節旅遊大餐
    此前,多個機構發布的2019年春節黃金周旅遊趨勢報告顯示,海南榮登春節境內十大熱門旅遊目的地榜單,三亞位居春節國內遊人氣目的地排行榜首。海南日報記者了解到,為迎春節黃金周,我省各市縣及旅遊企業豐富旅遊產品供給,以新產品、新業態引領春節黃金周旅遊新潮流,讓遊客春節出遊選擇更豐富、玩得更盡興。
  • 海南日報數字報-博鰲亞洲論壇主題公園展陳大綱和展陳創意設計方案...
    ,提升公園整體形象,彰顯博鰲亞洲論壇特色,受海南省委宣傳部委託,現面向全國徵集博鰲亞洲論壇主題公園展陳大綱和展陳創意設計方案。邀請具有類似項目成功經驗的優秀策劃、創意機構參加徵集活動。  一、項目名稱:博鰲亞洲論壇主題公園展陳大綱和展陳設計方式  二、徵集單位:海南日報有限責任公司  三、項目概況  公園項目位於海南省瓊海市博鰲鎮東嶼島,用地面積約1.5萬平方米,主要承接非正式會晤、展覽和觀光的功能。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花卉引種故事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海南作為熱帶島嶼省份,又地處雨量充沛的南海中,熱帶雨林發育極為茂盛,因此萬物生長,各類花卉資源豐富。那麼,到底海南有多少花卉資源呢?其中,多少是本地土生土長,多少是北花南移,多少是外花歸化的呢?
  • 海南日報數字報-千帆過盡燕歸來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站在萬寧市東南部的烏場漁港眺望,6海裡外的大洲島如一葉綠舟懸浮於海面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新加坡的「海南生活」
    試試儂店裡的『歌碧歐』和咖椰包羅,比起海南的味道怎麼樣?」7月29日下午,「老爸茶」店裡的幾位七旬老人,圍坐一桌,每人面前一杯被他們稱為「歌碧歐」的咖啡,和一碟蘸著椰絲椰蓉的甜麵包。他們或講文昌話或講瓊海話,你一句我一句,聊著關於海南的事情。  這些喝「老爸茶」的老人,得知我們是海南日報來採訪的記者,非常熱情。其中一位有著儒雅氣質的老人,招呼我們落座。
  • 海南日報數字報-黃鶴樓設「電子塗鴉牆」供遊客「到此一遊」
    據新華網消息,一直以來都是「到此一遊」重災區的武漢黃鶴樓推出創新舉措,今年國慶期間在景區內設立「電子塗鴉牆
  • 海南日報數字報-當代海南論壇'2014冬季峰會徵文公告
    海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擬於今年12月中上旬召開當代海南論壇冬季峰會,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法治海南建設,為此特組織徵文。有關事項如下:  1、徵文主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與法治海南建設。  2、論文要求:所寫論文(對策建議)應理論聯繫實際,突出前瞻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每篇3000—5000字。論文末尾註明作者所在單位、職務、職稱和聯繫方式。
  • 海南日報數字報-騎行西藏 用車輪丈量青春之路
    在海南,有一群熱愛騎行運動的「騎友」,從2017年7月11日到8月2日,他們歷時22天,從318國道雅安段出發,翻越2座海拔5000米、10座海拔4000米的高山,成功抵達西藏拉薩,騎行路程約2000公裡。  近日,海南天涯騎驢單車俱樂部在海口舉辦了「用車輪丈量青春之路」為主題的2017年西藏騎行分享交流會,用這樣的方式,紀念大家的西藏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