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功能核心區將構建全民共享綠色空間體系

2020-12-11 澎湃新聞

首都功能核心區將構建全民共享綠色空間體系

2020-09-02 12: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8月30日,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東城區政府、西城區政府聯合發布《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明確到2035年核心區人均公共綠色空間面積由現狀6.37平方米左右提升至8平方米。

首都功能核心區總面積約92.5平方公裡,包括東城區和西城區兩個行政區。在城市空間結構上,規劃以「兩軸(長安街和中軸線)、一城(北京老城)、一環(沿二環路的文化景觀環線)」作為首都功能核心區骨架,老城是指明清時期北京城護城河及其遺址以內(含護城河及其遺址)的區域,其中二環路內佔地面積約62.5平方公裡。

規劃文本共五章76條,其中在第42條提出,構建文脈清晰、全民共享的綠色空間體系。

規劃指出,建設林蔭路、林蔭景觀街、林蔭漫步道三級林蔭街巷,結合道路橫斷面改造方案,增加林蔭路兩側行道樹和中央綠化帶上連續綠蔭。補植林蔭景觀街行道樹斷點、替換樹冠稀疏的行道樹。釆用國槐等本地濃蔭樹種或可形成獨特街道風貌的樹種如銀杏(雄株)等。提高林蔭漫步道的連續性與舒適性,串聯濱水空間、公園綠地、歷史名園與各類歷史文化節點。在行道樹種植良好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林蔭街巷推廣率。

多途徑提高公共綠色空間規模與品質。增加公園綠地規模。到2035年,非歷史文化街區地區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全覆蓋。鼓勵開闢更多社區公園以及小尺度遊園。增加小微綠地規模。整合利用城市零散閒地、邊角碎地、街道胡同轉角空間與建築退線空間見縫插綠。增加公共型附屬綠地規模。鼓勵公共建築前空間、商業建築前附屬綠地、適宜的道路附屬綠地開放,去除綠地周邊圍欄,配置遊憩設施,成為具有使用功能的綠地。

全面提升三維綠化效果,拓展增綠方向,合理設置垂直綠化與屋頂綠化。平房區合理設置垂直綠化、門前綠化、院落綠化,形成由植物盆栽、花池、花壇、花架共同形成的街巷胡同綠化景觀。大型公共建築鼓勵設置複合式屋頂花園。監測各級街道與胡同、重點功能區與居住區等多種空間類型的綠視率,不斷提升綠視率水平。

建立綠化建設公眾參與機制,培養居民的愛美護綠意識,推廣綠化教育與綠化建設的公眾參與。開展街巷、胡同與院落綠化建設活動。支持居民認養綠地與院落內自主美化,鼓勵綠化景觀形式創新。

規劃提出,開展長安街沿線景觀優化,整合沿街步行與綠化空間,推進形成連續開放的長安綠帶。推進古樹名木與大樹保護,保護核心區內10005棵古樹名木,建立大樹保護信息庫,優先救治衰弱大樹、保護瀕危大樹,實施「一院一樹」補種計劃。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記者:馬雨晶

原標題:《首都功能核心區將構建全民共享綠色空間體系》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7個關鍵詞讀懂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
    首都功能核心區是北京城市空間結構中的「一核」,未來要將這「一核」建設成為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載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地區,展示國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區。首都功能核心區將建設政務環境優良、文化魅力彰顯和人居環境一流的首善之區。
  • 關鍵詞解讀|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新」在哪兒?
    本次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再提內環路,是新時代背景下對老城空間格局的再認識。內環路以內是老城內歷史文化街區最密集分布的區域,內環路以外則以現代化街區為主,在城市功能、肌理與風貌上都有著較為明顯的差異。本次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將內環路定位為由健步悅騎與高品質公共運輸共同支撐的綠色交通骨架,而不是傳統的機動化快速環路,其將在老城空間格局中承擔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充分發揮內環路的公共文化屬性與樞紐作用, 組織沿線多元生活、強化沿線特色景觀,形成串聯老城內重要的公共空間、歷史節點和城市地標,集中展示老城文化、貼近百姓生活的文化空間。
  • 八個關鍵詞讀懂首都功能核心區規劃的民生內涵
    8月21日,黨中央國務院正式批覆了《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以下簡稱《核心區控規》)。規劃有五章76條,編制歷時3年,是未來15年核心區保護、發展和管理的指南,核心區的範圍包括北京東城區和西城區兩個行政區,共32個街道。
  • 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新」在哪兒?8個關鍵詞讀懂!
    彼時北京市城市規劃委員會在組織編制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時,開展了北京城市道路專項研究,提出北京的環路體系包括內環路、二環路、三環路與四環路。其中,內環路全長17公裡,由四條東西、南北向城市主幹道圍合而成。按照現今道路名稱描述,內環路北段為平安大街,南段為兩廣路,東、西兩段分別為東單北大街一線和西單北大街一線。本次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再提內環路,是新時代背景下對老城空間格局的再認識。
  • 內環路、安寧交通、健步悅騎……首都功能核心區將創造全新出行環境
    8月30日,《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簡稱核心區控規)正式發布。這份沉甸甸的規劃在交通出行方面有諸多亮點和創新點。首都功能核心區總面積約92.5平方公裡,包括東城區和西城區兩個行政區。
  • 居民生活將有哪些改善?核心區控規八張圖細化到您家門口
    首都功能核心區的規劃建設會給居民生活帶來哪些變化?辦好居民家門口的事,有的放矢補齊民生短板,解決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是《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編制的重要目標。構建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核心區要建設成為人居環境一流的首善之區。
  • 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八大亮點 包括安寧交通、內環路等
    《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正式發布,包含八大亮點。街區保護更新街區保護更新是城市更新在首都功能核心區裡的特定說法。北京的城市更新有四個特點:一是千年古都的城市更新;二是落實新時代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城市更新;三是減量背景下的城市更新;四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城市更新。
  • 首都功能核心區未來怎麼建?乾貨來了-首都功能 功能保障 核心...
    首都功能核心區未來怎麼建?乾貨來了  12月30日,《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草案)開始向社會公示。「政務環境優良、文化魅力彰顯、人居環境一流」「調整優化用地結構,嚴格控制建設總量」「老城不能再拆,堅持『保』字當頭」……首都功能核心區未來要怎樣建?一起來看!
  • 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草案啟動公示 面積92.5平方公裡
    30日,《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草案)啟動公示。兩軸、一城、一環,空間結構鮮明;三大定位,突出中央政務功能保障;保字當頭,老城整體保護升級;宜居指標,重視民生改善……一張藍圖,正在展開。
  • 首都功能核心區東城西城怎麼建?
    「政務環境優良、文化魅力彰顯、人居環境一流」「 調整優化用地結構,嚴格控制建設總量」「老城不能再拆,堅持『保』字當頭」……首都功能核心區未來要怎樣建?一起來看!1.首都功能核心區的範圍包括東城區和西城區兩個行政區,總面積92.5平方公裡。
  • 東城區委書記夏林茂:高標準、精細化落實好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
    在《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以下簡稱「核心區控規」)正式公布之際,記者採訪了北京市東城區委書記夏林茂。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東城區將如何結合自身特點,推動核心區控規有效落地實施。
  • 河北雄安新區建設:打造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服務平臺
    「項目從人的角度和尺度出發,以『一芯、一環、一網、多點』為理念,構建高度複合的未來型商務服務中心。」姚培說,一芯,即會展中心;一環,即地上地下高度複合的公共服務環,連接各功能組團;一網,即分散到各組團的服務網點和綠化空間節點,形成網絡化的綠色開放空間體系;多點,即地面以上分散布局酒店、辦公、公寓等各功能組團,各功能組團適度圍合,相對自成體系,並與建築和景觀核心區及其他功能組團有機聯繫。
  • 中央批覆首都功能核心區規劃 這五大要點值得關注!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提出,要構建「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的城市空間結構,其中「一核」正是指包含了多個行政區的首都功能核心區。具體來看,包括東城區和西城區兩個行政區,總面積92.5平方公裡,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載區,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地區,是展示國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區。
  •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對《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 詳細規劃(街區層面...
    據新華社北京8月27日電 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批覆同意《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以下簡稱 《批覆》)。 《批覆》指出,核心區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載區,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地區,是展示國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區,要深刻把握「都」與「城」、保護與利用、減量與提質的關係,建設政務環境優良、文化魅力彰顯、人居環境一流的首善之區。
  • 北京順義建設首都國際航空核心區
    經過數年建設,以首都機場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模式初步確立;  2001年,順義區確立了「空港國際化、全區空港化、發展融合化」的運行機制,推出「北京順義·綠色國際港」的新形象,開始布局首都臨空經濟區。  而今,順義臨空經濟再升級,將加快推動臨空經濟區向首都國際航空中心核心區轉型升級。
  • 北京大紅門南苑將建生態保育核心區
    南苑森林溼地公園地區則定位為「首都南部結構性生態綠肺」和「享譽世界的千年歷史名苑」,引領城南地區功能和品質的全面躍升。值得一提的是,南苑森林溼地公園地區則將構建「一軸兩帶、兩核六區」的整體空間格局,最終形成以水域和林草保護、景觀休憩、商業商務、公共服務、居住、混合功能等為主導的混合型區域。
  • 「建」康有我,中建集團助力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建」康有我,中建集團助力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2020-10-22 1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首規委辦主任張維:首都規劃體系四梁八柱已初步形成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2020年8月21日,黨中央、國務院批覆了《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下一步將如何落實中央的指示和要求?張維:首都最重要的是政務功能。這次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提出要建設綱維有序、運行高效的國家中樞,從空間、環境和城市服務保障等方面,不斷提高「四個服務」水平,保障中央政務活動安全高效有序運行。
  • 成都實施「八大工程」 構建七大世界級旅遊產品體系
    「成都將實施『八大工程』助推成都旅遊發展。」多央娜姆對其中的內容也一一進行了解讀,其中,促進全域旅遊綜合發展被列為首要工程,緊隨其後的是強化產業融合,深入實施「旅遊+」和「+旅遊」戰略。而讓記者眼前一亮的要數實施旅遊產品結構優化和提檔升級,將構建遺產觀光、蓉城休閒、時尚購物、美食體驗、商務會展、文化創意、養生度假七大世界級的旅遊產品體系。
  • ...科技部有關負責人就《關於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的...
    問: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的基本原則是什麼?答: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既要充分考慮綠色發展的現實要求,又要強化體制機制建設,促進創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具體而言,構建市場導向綠色技術創新體系要體現四個方面的原則:一是堅持綠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