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2 12: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8月30日,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東城區政府、西城區政府聯合發布《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明確到2035年核心區人均公共綠色空間面積由現狀6.37平方米左右提升至8平方米。
首都功能核心區總面積約92.5平方公裡,包括東城區和西城區兩個行政區。在城市空間結構上,規劃以「兩軸(長安街和中軸線)、一城(北京老城)、一環(沿二環路的文化景觀環線)」作為首都功能核心區骨架,老城是指明清時期北京城護城河及其遺址以內(含護城河及其遺址)的區域,其中二環路內佔地面積約62.5平方公裡。
規劃文本共五章76條,其中在第42條提出,構建文脈清晰、全民共享的綠色空間體系。
規劃指出,建設林蔭路、林蔭景觀街、林蔭漫步道三級林蔭街巷,結合道路橫斷面改造方案,增加林蔭路兩側行道樹和中央綠化帶上連續綠蔭。補植林蔭景觀街行道樹斷點、替換樹冠稀疏的行道樹。釆用國槐等本地濃蔭樹種或可形成獨特街道風貌的樹種如銀杏(雄株)等。提高林蔭漫步道的連續性與舒適性,串聯濱水空間、公園綠地、歷史名園與各類歷史文化節點。在行道樹種植良好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林蔭街巷推廣率。
多途徑提高公共綠色空間規模與品質。增加公園綠地規模。到2035年,非歷史文化街區地區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全覆蓋。鼓勵開闢更多社區公園以及小尺度遊園。增加小微綠地規模。整合利用城市零散閒地、邊角碎地、街道胡同轉角空間與建築退線空間見縫插綠。增加公共型附屬綠地規模。鼓勵公共建築前空間、商業建築前附屬綠地、適宜的道路附屬綠地開放,去除綠地周邊圍欄,配置遊憩設施,成為具有使用功能的綠地。
全面提升三維綠化效果,拓展增綠方向,合理設置垂直綠化與屋頂綠化。平房區合理設置垂直綠化、門前綠化、院落綠化,形成由植物盆栽、花池、花壇、花架共同形成的街巷胡同綠化景觀。大型公共建築鼓勵設置複合式屋頂花園。監測各級街道與胡同、重點功能區與居住區等多種空間類型的綠視率,不斷提升綠視率水平。
建立綠化建設公眾參與機制,培養居民的愛美護綠意識,推廣綠化教育與綠化建設的公眾參與。開展街巷、胡同與院落綠化建設活動。支持居民認養綠地與院落內自主美化,鼓勵綠化景觀形式創新。
規劃提出,開展長安街沿線景觀優化,整合沿街步行與綠化空間,推進形成連續開放的長安綠帶。推進古樹名木與大樹保護,保護核心區內10005棵古樹名木,建立大樹保護信息庫,優先救治衰弱大樹、保護瀕危大樹,實施「一院一樹」補種計劃。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記者:馬雨晶
原標題:《首都功能核心區將構建全民共享綠色空間體系》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